在越國積極謀劃發展的時候,白起已經率領著部分軍隊踏上了迴京的路程。一路上,他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望著邊境的方向,心中暗暗發誓:“高仙芝,等我下次迴來,就是你的死期!”
迴到京城後,白起進宮麵見趙無極。他跪在地上,心中依然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臣白起,遵旨迴京複命。”白起說道。
趙無極看著白起,說道:“白起,你此次出征,雖未取得最終勝利,但也盡力了。如今局勢變化,我們不得不調整戰略。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白起抬起頭,說道:“皇上,臣明白。隻是臣心中實在不甘,那個高仙芝,實在是太可惡了!臣與他早晚會有一戰!”
趙無極微微一笑,說道:“白起,你的心情朕能理解。不過,戰爭不是兒戲,我們要從大局出發。如今越國江南局勢已定,我們再出兵已無優勢。等我們養精蓄銳,再找機會與越國一決高下。”
白起聽了,心中雖然依然不服,但也隻能領命。他知道,皇上的決策自有他的道理。
白起領命退出宮殿,腳步沉重而遲緩。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高仙芝的身影,那是他心中的刺,也是他日後要全力擊敗的目標。而此時,遠在江南的易安王,正陷入一場足以顛覆他認知的驚變之中。
春日的江南,陽光明媚,繁花似錦,可易安王的心情卻如墜寒冬。他端坐在王府的書房內,手中輕輕摩挲著一幅陳舊的地圖,那是多年來他征戰四方的見證。“王爺,該用膳了。”一道溫和的聲音傳來,易安王抬眼,看到易經正站在門口,手中捧著精致的食盒。
易安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易先生,又勞煩你了。”易經微微躬身,將食盒放在桌上,有條不紊地擺放著菜肴。易安王不經意間瞥見易經挽起的袖口,心中猛地一震。他清楚地記得,真正的易經在多年前那場慘烈的戰場上,為了掩護他,後背中了數箭,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傷疤,其中一道箭傷甚至劃破了右臂,導致易經右手的力量大不如前,連係袖口這樣的小事,都常常做得笨拙。可眼前的易經,動作流暢自然,挽袖口的動作幹淨利落,完全不像是受過重傷之人。
易安王心中湧起一股寒意,他強裝鎮定,若無其事地說道:“易先生,近日天氣轉暖,我想把庫房裏那件舊披風拿出來曬曬,你還記得放在何處嗎?”易經微微一愣,隨即笑道:“王爺,是那件藏青色繡著金線雲紋的披風吧?應當是在庫房西側的第二個櫃子裏。”易安王心中又是一沉,真正的易經清楚地知道,那件披風是他母親留給他的,上麵有著獨特的銀線繡紋,並非金線雲紋,易經竟然記錯了。
易安王沒有立刻發作,他繼續與易經交談,試圖從更多細節中確認自己的懷疑。“易先生,還記得咱們當年在黑虎山遭遇埋伏的事嗎?若不是你拚死護我,我恐怕早就命喪黃泉了。”易安王緊盯著易經的眼睛,不放過他任何一絲表情變化。
易經的眼神閃過一絲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說道:“王爺,那是我分內之事。當時情況危急,我也沒想太多,隻想著不能讓王爺出事。”易安王心中冷笑,真正的易經每當提及此事,眼中都會流露出後怕和堅定,而眼前這人,眼神空洞,隻是在機械地應對。
夜幕降臨,易安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越想越覺得可怕,那個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的易經,竟然可能是個冒牌貨。他決定要親自查證,徹底揭開這個謎團。
第二日清晨,易安王借口自己身體不適,召來王府的醫官。待醫官診完脈後,易安王屏退眾人,單獨留下醫官,低聲說道:“劉醫官,我有一事相問。你跟隨我多年,也為易先生治過傷,你可還記得他後背箭傷的位置和愈合情況?”
醫官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王爺,易先生後背的箭傷十分嚴重,一共有三道,一道在左肩下方,一道在右肩胛骨附近,還有一道靠近脊柱。當初為他醫治時,費了好大的力氣,而且傷口愈合後,留下了明顯的疤痕。”易安王心中的疑慮得到了進一步證實,他臉色陰沉,對醫官說道:“此事關係重大,你切勿聲張。”
隱匿的真相與驚惶的王
易安王強壓著內心的驚濤駭浪,依舊如常地在王府中踱步,每一步都看似沉穩,卻透著難以掩飾的沉重。他深知,稍有差池,局麵將徹底失控,自己多年的謀劃與心血或將毀於一旦。
他佯裝無事,召來假易經,神色平靜地吩咐道:“易先生,我聽聞周邊三座城池的防守有懈怠之嫌,你向來心思縝密,煩請走一趟,仔細查探,迴來與我商議對策。”假易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猶疑,很快躬身領命,“王爺放心,定不負所托。”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易安王的眼神瞬間變得冰冷如霜。
夜幕像一塊厚重的黑布,嚴嚴實實地籠罩著江南大地。烏雲將月光遮得密不透風,街巷間彌漫著死寂般的靜謐,偶爾傳來的風聲,都似在低語著危險的訊息。易安王的心腹,張校尉,帶著兩名身手矯健的侍衛,如暗夜幽靈般悄然潛入易經的宅邸。
宅邸大門緊閉,周圍靜謐得有些壓抑,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三人利落地翻過院牆,落地時輕得沒有一絲聲響。張校尉打了個手勢,兩名侍衛默契地分散開來,一人負責警戒四周,一人隨張校尉向主屋潛行。他們的腳步輕盈,鞋底與地麵摩擦,發出微弱的沙沙聲,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
主屋門窗緊閉,屋內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張校尉輕輕推開門,一股陳舊的氣息撲麵而來。他借著微弱的光線,小心翼翼地在屋內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不知不覺,他們來到了易經的書房。書房裏擺滿了書籍和文卷,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張校尉在書房踱步,目光在書架、書桌和牆壁上一一掃過。突然,他腳下一滑,差點摔倒,原來是碰到了角落裏的一個書架。書架晃動了一下,發出輕微的“嘎吱”聲,張校尉心中一動,俯身查看。他發現書架底部與地麵有一道不尋常的縫隙,伸手用力一推,書架緩緩向一側移動,露出一條隱藏在後麵的暗道入口。
暗道中漆黑一片,深不見底,一股潮濕腐朽的氣息撲麵而來。張校尉從懷中掏出火折子,輕輕一吹,微弱的火光瞬間點亮。他率先走進暗道,兩名侍衛緊跟其後。暗道狹窄幽深,牆壁上爬滿青苔,腳下地麵凹凸不平,行走十分艱難。
他們沿著暗道小心翼翼地前行,腳步聲在寂靜的暗道中迴蕩。走了一段距離後,前方隱隱傳來一陣輕微的呻吟聲。張校尉心中一緊,加快腳步。轉過一個彎道,他們看到一個被囚禁在角落裏的人。
那人衣衫襤褸,頭發淩亂,麵容憔悴,模樣與易經極為相似。張校尉心中一驚,他不確定眼前之人究竟是誰。為了不打草驚蛇,他並未貿然相救,而是上前輕聲試探:“易先生,您怎麽會在此處?可還記得當年黑虎山一役,王爺如何脫困?”被囚之人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急切又小聲地說道:“那次是我引開追兵,王爺才得以脫身。你是王爺派來的吧,外麵那個是假的,他們逼我說出王爺的機密……”張校尉心中已然信了七八分,又與他低聲商討一番,便悄然離開了暗道。
張校尉帶著兩名侍衛,迅速離開了易經的宅邸,馬不停蹄地趕迴王府複命。此時,王府內的易安王正焦急地在書房踱步,心中滿是不安與期待。看到張校尉進來,他立刻停下腳步,急切地問道:“情況如何?”
張校尉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匯報給易安王,易安王聽後,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身子晃了晃,險些站立不穩。他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多年來,南疆一直由這個假易經在經營,他告訴自己不是先皇親生兒子,還不停地慫恿自己謀反,自己竟毫無察覺,對他言聽計從。
易安王想到這些,隻覺一陣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他一直以為自己在謀劃著一場驚天大業,卻沒想到,自己竟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若不是偶然發現破綻,自己恐怕到死都不知道真相,還在為敵人賣命。他越想越害怕,額頭上布滿了冷汗,雙手也微微顫抖起來。
“王爺,如今之計,該如何是好?”張校尉小心翼翼地問道。易安王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深知,此刻慌亂毫無用處,必須盡快想出對策。他緩緩說道:“此事千萬不可聲張,繼續按原計劃行事,裝作什麽都沒發生。暗中密切監視假易經的一舉一動,我倒要看看,他們究竟還想幹什麽。同時,立刻派人暗中保護真易經,務必保證他的安全。”
易安王在書房中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這些年與假易經相處的場景,每一個細節都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刺痛著他的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幕後黑手揪出來,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挽迴自己的聲譽與地位,也為越國消除這一巨大的隱患。在這個看似平靜的夜晚,易安王的內心卻如暴風雨中的海麵,波濤洶湧,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
易安王強壓著內心的驚濤駭浪,表麵上依舊保持著往日的鎮定自若。他深知,此刻稍有差池,多年的謀劃與心血都將付諸東流。在這看似平靜的王府中,實則暗流湧動,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易安王按捺住內心的波瀾,如往常一般處理著府中的事務,等待假易經歸來匯報所謂的城池查探情況。而在這期間,他秘密召見了自己最為信任的謀士——趙先生。趙先生智謀過人,心思縝密,跟隨易安王多年,是他的心腹智囊。
“王爺,喚我前來,可是有要緊之事?”趙先生恭敬地問道。
易安王麵色凝重,將假易經之事以及自己的懷疑和盤托出,“趙先生,如今我被這奸人蒙蔽多年,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我要你暗中查探,當年那所謂我不是先皇親生兒子的消息,到底是怎麽迴事。此事事關重大,務必小心行事,絕不能打草驚蛇。”
趙先生聽聞,也是一臉震驚,但他很快鎮定下來,“王爺放心,此事我定會全力查探,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找出真相。”
趙先生領命而去,他深知此事棘手,畢竟年代久遠,且唯一的知情人奶娘已經去世,死無對證。但他沒有絲毫退縮,決定從當年奶娘身邊的人入手。他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奶娘的一位舊友——劉婆婆。劉婆婆年事已高,深居簡出,但趙先生還是費了一番周折找到了她。
“劉婆婆,打擾您了。我想向您打聽一些關於奶娘的事情。”趙先生客氣地說道。
劉婆婆眼神警惕地看著他,“你是誰?打聽她做什麽?她都走了好些年了。”
趙先生連忙解釋,“婆婆,我是易安王的謀士,有些舊事想向您了解一下,事關王爺的身世,還望您能相助。”
聽到易安王的名字,劉婆婆的眼神緩和了一些,“王爺是個好孩子,當年奶娘在王府也是盡心盡力。你想問什麽,說吧。”
趙先生問道:“婆婆,您可知道奶娘臨終前,有沒有和您提過王爺的身世?比如王爺是不是先皇親生的。”
劉婆婆皺著眉頭想了想,“沒有啊,奶娘從未和我提過這些。她一直都說王爺是先皇的血脈,是王府的驕傲。怎麽突然問這個?”
趙先生心中一喜,看來事情果然有蹊蹺。他又和劉婆婆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試圖尋找更多線索,但劉婆婆並沒有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趙先生沒有氣餒,他繼續調查,將目光轉向了當年王府中的一些老仆人。這些人在王府多年,或許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喬裝打扮,混入王府的下人中,與他們閑聊,逐漸套取信息。
終於,他從一位老仆人口中得知,當年奶娘去世時,有一個神秘人曾來找過她。那個神秘人來去匆匆,沒人知道他和奶娘說了什麽。趙先生敏銳地察覺到,這個神秘人很可能與假易經有關,也與易安王身世之謎息息相關。
趙先生順著這條線索繼續追查,經過一番艱難的調查,終於發現那個神秘人竟然是假易經的一個手下。這一發現讓趙先生更加堅信,易安王的身世之謎是假易經一手策劃的陰謀。
趙先生馬不停蹄地趕迴王府,將調查結果匯報給易安王。易安王聽後,怒目圓睜,雙手緊緊握拳,“好你個假易經,竟然如此處心積慮地算計我!我定要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易安王強忍著心中的怒火,繼續謀劃著下一步的行動。他決定先穩住假易經,讓他以為自己還被蒙在鼓裏。同時,他暗中調集兵力,加強王府的守衛,以防假易經狗急跳牆。
而此時,假易經查探完三座城池後,迴到王府向易安王複命。他一臉鎮定地匯報著城池的情況,卻沒有察覺到易安王眼中隱藏的怒火。
迴到京城後,白起進宮麵見趙無極。他跪在地上,心中依然充滿了不甘和憤怒。
“臣白起,遵旨迴京複命。”白起說道。
趙無極看著白起,說道:“白起,你此次出征,雖未取得最終勝利,但也盡力了。如今局勢變化,我們不得不調整戰略。你可明白朕的用意?”
白起抬起頭,說道:“皇上,臣明白。隻是臣心中實在不甘,那個高仙芝,實在是太可惡了!臣與他早晚會有一戰!”
趙無極微微一笑,說道:“白起,你的心情朕能理解。不過,戰爭不是兒戲,我們要從大局出發。如今越國江南局勢已定,我們再出兵已無優勢。等我們養精蓄銳,再找機會與越國一決高下。”
白起聽了,心中雖然依然不服,但也隻能領命。他知道,皇上的決策自有他的道理。
白起領命退出宮殿,腳步沉重而遲緩。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高仙芝的身影,那是他心中的刺,也是他日後要全力擊敗的目標。而此時,遠在江南的易安王,正陷入一場足以顛覆他認知的驚變之中。
春日的江南,陽光明媚,繁花似錦,可易安王的心情卻如墜寒冬。他端坐在王府的書房內,手中輕輕摩挲著一幅陳舊的地圖,那是多年來他征戰四方的見證。“王爺,該用膳了。”一道溫和的聲音傳來,易安王抬眼,看到易經正站在門口,手中捧著精致的食盒。
易安王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易先生,又勞煩你了。”易經微微躬身,將食盒放在桌上,有條不紊地擺放著菜肴。易安王不經意間瞥見易經挽起的袖口,心中猛地一震。他清楚地記得,真正的易經在多年前那場慘烈的戰場上,為了掩護他,後背中了數箭,留下了觸目驚心的傷疤,其中一道箭傷甚至劃破了右臂,導致易經右手的力量大不如前,連係袖口這樣的小事,都常常做得笨拙。可眼前的易經,動作流暢自然,挽袖口的動作幹淨利落,完全不像是受過重傷之人。
易安王心中湧起一股寒意,他強裝鎮定,若無其事地說道:“易先生,近日天氣轉暖,我想把庫房裏那件舊披風拿出來曬曬,你還記得放在何處嗎?”易經微微一愣,隨即笑道:“王爺,是那件藏青色繡著金線雲紋的披風吧?應當是在庫房西側的第二個櫃子裏。”易安王心中又是一沉,真正的易經清楚地知道,那件披風是他母親留給他的,上麵有著獨特的銀線繡紋,並非金線雲紋,易經竟然記錯了。
易安王沒有立刻發作,他繼續與易經交談,試圖從更多細節中確認自己的懷疑。“易先生,還記得咱們當年在黑虎山遭遇埋伏的事嗎?若不是你拚死護我,我恐怕早就命喪黃泉了。”易安王緊盯著易經的眼睛,不放過他任何一絲表情變化。
易經的眼神閃過一絲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說道:“王爺,那是我分內之事。當時情況危急,我也沒想太多,隻想著不能讓王爺出事。”易安王心中冷笑,真正的易經每當提及此事,眼中都會流露出後怕和堅定,而眼前這人,眼神空洞,隻是在機械地應對。
夜幕降臨,易安王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他越想越覺得可怕,那個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為自己出謀劃策的易經,竟然可能是個冒牌貨。他決定要親自查證,徹底揭開這個謎團。
第二日清晨,易安王借口自己身體不適,召來王府的醫官。待醫官診完脈後,易安王屏退眾人,單獨留下醫官,低聲說道:“劉醫官,我有一事相問。你跟隨我多年,也為易先生治過傷,你可還記得他後背箭傷的位置和愈合情況?”
醫官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王爺,易先生後背的箭傷十分嚴重,一共有三道,一道在左肩下方,一道在右肩胛骨附近,還有一道靠近脊柱。當初為他醫治時,費了好大的力氣,而且傷口愈合後,留下了明顯的疤痕。”易安王心中的疑慮得到了進一步證實,他臉色陰沉,對醫官說道:“此事關係重大,你切勿聲張。”
隱匿的真相與驚惶的王
易安王強壓著內心的驚濤駭浪,依舊如常地在王府中踱步,每一步都看似沉穩,卻透著難以掩飾的沉重。他深知,稍有差池,局麵將徹底失控,自己多年的謀劃與心血或將毀於一旦。
他佯裝無事,召來假易經,神色平靜地吩咐道:“易先生,我聽聞周邊三座城池的防守有懈怠之嫌,你向來心思縝密,煩請走一趟,仔細查探,迴來與我商議對策。”假易經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猶疑,很快躬身領命,“王爺放心,定不負所托。”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易安王的眼神瞬間變得冰冷如霜。
夜幕像一塊厚重的黑布,嚴嚴實實地籠罩著江南大地。烏雲將月光遮得密不透風,街巷間彌漫著死寂般的靜謐,偶爾傳來的風聲,都似在低語著危險的訊息。易安王的心腹,張校尉,帶著兩名身手矯健的侍衛,如暗夜幽靈般悄然潛入易經的宅邸。
宅邸大門緊閉,周圍靜謐得有些壓抑,仿佛連空氣都凝固了。三人利落地翻過院牆,落地時輕得沒有一絲聲響。張校尉打了個手勢,兩名侍衛默契地分散開來,一人負責警戒四周,一人隨張校尉向主屋潛行。他們的腳步輕盈,鞋底與地麵摩擦,發出微弱的沙沙聲,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
主屋門窗緊閉,屋內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張校尉輕輕推開門,一股陳舊的氣息撲麵而來。他借著微弱的光線,小心翼翼地在屋內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
不知不覺,他們來到了易經的書房。書房裏擺滿了書籍和文卷,彌漫著淡淡的墨香。張校尉在書房踱步,目光在書架、書桌和牆壁上一一掃過。突然,他腳下一滑,差點摔倒,原來是碰到了角落裏的一個書架。書架晃動了一下,發出輕微的“嘎吱”聲,張校尉心中一動,俯身查看。他發現書架底部與地麵有一道不尋常的縫隙,伸手用力一推,書架緩緩向一側移動,露出一條隱藏在後麵的暗道入口。
暗道中漆黑一片,深不見底,一股潮濕腐朽的氣息撲麵而來。張校尉從懷中掏出火折子,輕輕一吹,微弱的火光瞬間點亮。他率先走進暗道,兩名侍衛緊跟其後。暗道狹窄幽深,牆壁上爬滿青苔,腳下地麵凹凸不平,行走十分艱難。
他們沿著暗道小心翼翼地前行,腳步聲在寂靜的暗道中迴蕩。走了一段距離後,前方隱隱傳來一陣輕微的呻吟聲。張校尉心中一緊,加快腳步。轉過一個彎道,他們看到一個被囚禁在角落裏的人。
那人衣衫襤褸,頭發淩亂,麵容憔悴,模樣與易經極為相似。張校尉心中一驚,他不確定眼前之人究竟是誰。為了不打草驚蛇,他並未貿然相救,而是上前輕聲試探:“易先生,您怎麽會在此處?可還記得當年黑虎山一役,王爺如何脫困?”被囚之人眼中閃過一絲詫異,隨即急切又小聲地說道:“那次是我引開追兵,王爺才得以脫身。你是王爺派來的吧,外麵那個是假的,他們逼我說出王爺的機密……”張校尉心中已然信了七八分,又與他低聲商討一番,便悄然離開了暗道。
張校尉帶著兩名侍衛,迅速離開了易經的宅邸,馬不停蹄地趕迴王府複命。此時,王府內的易安王正焦急地在書房踱步,心中滿是不安與期待。看到張校尉進來,他立刻停下腳步,急切地問道:“情況如何?”
張校尉將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匯報給易安王,易安王聽後,臉色瞬間變得煞白,身子晃了晃,險些站立不穩。他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怎麽會這樣……怎麽會這樣……”多年來,南疆一直由這個假易經在經營,他告訴自己不是先皇親生兒子,還不停地慫恿自己謀反,自己竟毫無察覺,對他言聽計從。
易安王想到這些,隻覺一陣寒意從腳底直竄頭頂。他一直以為自己在謀劃著一場驚天大業,卻沒想到,自己竟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若不是偶然發現破綻,自己恐怕到死都不知道真相,還在為敵人賣命。他越想越害怕,額頭上布滿了冷汗,雙手也微微顫抖起來。
“王爺,如今之計,該如何是好?”張校尉小心翼翼地問道。易安王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深知,此刻慌亂毫無用處,必須盡快想出對策。他緩緩說道:“此事千萬不可聲張,繼續按原計劃行事,裝作什麽都沒發生。暗中密切監視假易經的一舉一動,我倒要看看,他們究竟還想幹什麽。同時,立刻派人暗中保護真易經,務必保證他的安全。”
易安王在書房中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這些年與假易經相處的場景,每一個細節都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刺痛著他的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將幕後黑手揪出來,讓他們付出慘痛的代價,挽迴自己的聲譽與地位,也為越國消除這一巨大的隱患。在這個看似平靜的夜晚,易安王的內心卻如暴風雨中的海麵,波濤洶湧,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
易安王強壓著內心的驚濤駭浪,表麵上依舊保持著往日的鎮定自若。他深知,此刻稍有差池,多年的謀劃與心血都將付諸東流。在這看似平靜的王府中,實則暗流湧動,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才剛剛拉開帷幕。
易安王按捺住內心的波瀾,如往常一般處理著府中的事務,等待假易經歸來匯報所謂的城池查探情況。而在這期間,他秘密召見了自己最為信任的謀士——趙先生。趙先生智謀過人,心思縝密,跟隨易安王多年,是他的心腹智囊。
“王爺,喚我前來,可是有要緊之事?”趙先生恭敬地問道。
易安王麵色凝重,將假易經之事以及自己的懷疑和盤托出,“趙先生,如今我被這奸人蒙蔽多年,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我要你暗中查探,當年那所謂我不是先皇親生兒子的消息,到底是怎麽迴事。此事事關重大,務必小心行事,絕不能打草驚蛇。”
趙先生聽聞,也是一臉震驚,但他很快鎮定下來,“王爺放心,此事我定會全力查探,哪怕掘地三尺,也要找出真相。”
趙先生領命而去,他深知此事棘手,畢竟年代久遠,且唯一的知情人奶娘已經去世,死無對證。但他沒有絲毫退縮,決定從當年奶娘身邊的人入手。他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奶娘的一位舊友——劉婆婆。劉婆婆年事已高,深居簡出,但趙先生還是費了一番周折找到了她。
“劉婆婆,打擾您了。我想向您打聽一些關於奶娘的事情。”趙先生客氣地說道。
劉婆婆眼神警惕地看著他,“你是誰?打聽她做什麽?她都走了好些年了。”
趙先生連忙解釋,“婆婆,我是易安王的謀士,有些舊事想向您了解一下,事關王爺的身世,還望您能相助。”
聽到易安王的名字,劉婆婆的眼神緩和了一些,“王爺是個好孩子,當年奶娘在王府也是盡心盡力。你想問什麽,說吧。”
趙先生問道:“婆婆,您可知道奶娘臨終前,有沒有和您提過王爺的身世?比如王爺是不是先皇親生的。”
劉婆婆皺著眉頭想了想,“沒有啊,奶娘從未和我提過這些。她一直都說王爺是先皇的血脈,是王府的驕傲。怎麽突然問這個?”
趙先生心中一喜,看來事情果然有蹊蹺。他又和劉婆婆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試圖尋找更多線索,但劉婆婆並沒有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趙先生沒有氣餒,他繼續調查,將目光轉向了當年王府中的一些老仆人。這些人在王府多年,或許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喬裝打扮,混入王府的下人中,與他們閑聊,逐漸套取信息。
終於,他從一位老仆人口中得知,當年奶娘去世時,有一個神秘人曾來找過她。那個神秘人來去匆匆,沒人知道他和奶娘說了什麽。趙先生敏銳地察覺到,這個神秘人很可能與假易經有關,也與易安王身世之謎息息相關。
趙先生順著這條線索繼續追查,經過一番艱難的調查,終於發現那個神秘人竟然是假易經的一個手下。這一發現讓趙先生更加堅信,易安王的身世之謎是假易經一手策劃的陰謀。
趙先生馬不停蹄地趕迴王府,將調查結果匯報給易安王。易安王聽後,怒目圓睜,雙手緊緊握拳,“好你個假易經,竟然如此處心積慮地算計我!我定要讓你付出慘痛的代價!”
易安王強忍著心中的怒火,繼續謀劃著下一步的行動。他決定先穩住假易經,讓他以為自己還被蒙在鼓裏。同時,他暗中調集兵力,加強王府的守衛,以防假易經狗急跳牆。
而此時,假易經查探完三座城池後,迴到王府向易安王複命。他一臉鎮定地匯報著城池的情況,卻沒有察覺到易安王眼中隱藏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