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送走了雲孟後,殷淵顧不得休息,繼續盤算著朝裏朝外以及大軍的各項事宜,總覺得那裏似乎有蹊蹺,可就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怎麽說,離京之前,必須將杜爍一案的真相密報與太後,想著想著天邊竟然曙光微露,一夜就這樣過去了。殷淵打折哈氣,站起身子伸了一個懶腰,看著天際噴薄欲出的朝陽,心中又是一番百感交集。明日就要出征,今日還有許多事要處理。
於是殷淵趕忙著梳洗整理,一麵差親信帶著調徙文書和自己的親筆信到吏部和五兵衙門去協商辦理裴興、楊通調遣事宜。自己則懷揣著密折急急忙忙進了皇宮,剛到崇德宮門口,殷淵正要請執事內侍進宮通稟,就見從一旁宮牆邊走來一隊禦林軍,直接擋在了殷淵麵前。殷淵吃了一驚,問道:“你等為何擋住本官去路?”
這隊禦林軍為首將官對殷淵抱拳拱手說道:“殷大將軍可是奉旨進宮?”
殷淵答道:“本官並未奉詔,怎麽了?”
將官又問道:“既然無昭,大將軍入崇德宮又有何事?”
殷淵一聽不由火往上撞,臉一沉厲聲喝到:“放肆,你是何人?難道本官進宮拜見太後還需要向你知會?速速閃到一旁,本官便不與你深究。”
將官微微一笑了,又抱拳說道:“殷大將軍莫怪,末將乃是新任親軍都尉府左統領桓業,奉輔政大臣、征西大將軍之令,為保後宮平安,從即日起凡百官進宮朝覲,不論官階高低,都需嚴加詢問,以防賊人趁虛而入,危及皇室。末將也是職責所在,還請大將軍見諒。”
殷淵心想:“這個桓原不知又在搞什麽名堂?連後宮之中也敢插足。眼前這人莫非就是賢弟與我提起的桓原之子桓業嗎?他不是在征西將局府效力嗎,如今卻又成了禁軍統領。桓原啊桓原,你難道真的要越走越遠嗎?”
殷淵頓了頓說道:“既然桓統領也是奉命行事,本官又哪裏能怪罪。本官奉旨領兵北伐,明日即將啟程,臨行前想向太後請安辭行。”
桓業看了看殷淵說道:“大將軍來的真是不巧,太後昨日偶感風寒,鳳體欠安,天子傳下口諭,若無要事不可打擾太後靜養。大將軍若無要事還是請迴吧。”
殷淵當然不信,眼光看向旁邊崇德宮執事內侍,問道:“公公,太後果真鳳體違和嗎?”內侍看了看殷淵道,又扭頭瞅了瞅桓業,將頭一低也不做聲,隻是不時的發抖。
殷淵一看便知道此中有詐,於是說道:“既然太後有恙,微臣更要進宮請安探望啊。還請桓統領放行。”說著殷淵邁步就要往崇德宮宮門裏走。
桓業上前一伸手講殷淵攔住,又說道:“大將軍不相信末將,難道連天子也信不過嘛?您是要抗旨不成?”
殷淵吃驚不小,心想:“這該如何是好?我總不能說有密旨要呈於太後吧,若如此桓原馬上就會知道,定會牽連太後。為何麵前的這個桓業好像是專門在等我,莫非我要來崇德宮之事走漏了消息?”
還真如殷淵所料,見殷淵沒答話,桓業繼續問道:“大將軍為何執意要見太後,莫非是有什麽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報奏太後?若是真有的話,能否由末將代為呈遞,也好不會耽誤了大將軍的正事。”
殷淵心中一驚,但又強裝鎮定說,笑著說道:“桓將軍莫要誤會,本官哪裏有什麽要事要報,僅僅就是向太後辭行而已。既然太後鳳體違和,臣便不打擾了,就此告退。”說罷轉身就走。
身後桓業高聲說道:“末將恭送大將軍,願殷大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迴到王府別院,殷淵滿腹狐疑,“明擺著今日桓業就是專在等著自己,如此機密之事桓原是如何察覺的?而此事之人隻有雲孟賢弟與我知道,青遙雖然也在場,可當時卻已睡著,不應還有其他人知道啊,究竟是在哪一環節出了紕漏?”時間太緊,殷淵一時也是想不出來。倒是吏部和五兵衙門辦事一改以往辦事拖拉之風,很痛快就批複了裴興、楊通調徙之事。
有些事情出於無奈,隻能暫且放下。第二日按照計劃,殷淵到校場點兵,離了建康兵發壽春,途中又與先鋒楊通,中軍師裴興所率的揚州兵馬以及其他各州兵馬匯合,於是十五萬兵馬浩浩蕩蕩開赴沙場。
此時雲孟正獨自呆宅房中,表麵看似平靜,內心卻是百感交集。殷淵今日將率軍出征,雲孟理應為大哥送行,可如今卻被困於此,也不知老師是如何計量的?原來那日雲孟告別殷淵返迴了征西將軍府,便由於翁傳達了家主口信,口信隻有一句話,命雲孟“不得外出,閉門反省。”雲孟遵師命,隻能待在房中,房門外還有專人看守,隻是每日膳食都由下人送進房中,奇怪的是,自打雲孟被軟禁後,就再沒見過青遙的人影。
與此同時,在皇宮禦書房中,天子向一個俊美男子問道:“南郎,殷浩遠是今日出師吧?”
俊美男子答道:“迴陛下,正是今日,算算時辰,此時殷淵的人馬應該已經出城了。”
天子輕歎一聲說道:“殷淵雖然曾力阻朕繼位,但此人卻是如今大晉少有的忠良賢達之臣啊!也隻有這樣的忠義之士才能靠得住。”
南郎輕輕拍了幾下袍袖,又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日後中興大計,唯有靠殷淵這幫忠臣良將才可能實現。隻盼殷淵早日得勝,順便掌握了兵權,便可有力量與桓原抗衡,然後進京勤王,陛下便可揚眉吐氣,不必再含垢忍辱。隻是陛下是否應該派人與殷淵盡快聯係,也好將陛下心意傳遞與他啊?”
天子點了點頭後又說道:“世人都覺得朕隻是個隻知玩樂的傀儡皇帝,卻不知朕這麽多年來處心積慮,臥薪嚐膽,時刻未敢遺忘父皇之遺願,就是想有朝一日能擺脫他人控製,堂堂正正的做一個受萬民景仰的好皇帝。”
天子話音剛落,就聽到禦書房門外,冷笑聲陣陣,然後禦書房的門被人一下子推開,房中二人一驚,卻看門前站著一人腰懸寶劍,正是桓原。
桓原嘴角掛著笑,慢慢抬腿邁步進入禦書房,也不行君臣之禮,隻是看向天子,許久才說道:“陛下果然不同凡響,臣倒是看錯了。”
天子此時內心異常緊張,輕聲說道:“桓卿,所說為何,朕怎麽聽不明白?”
桓原鼻子哼了一聲,往前逼了幾步,又冷冷說道:“陛下慌什麽,你不是要堂堂正正做個好皇帝嗎,你不要受萬民景仰嗎?你不是想揚眉吐氣嗎?如今為何自亂陣腳,體如篩糠,這成何體統啊!”然後又仰頭大笑。
一邊的南郎看不下去,橫身擋在早已抖作一團的天子身前,對桓原怒斥道:“賊子,天子在上,你休得無禮,難道你要刺王殺駕不成。”
又對禦書房外高喊道:“左右武士速來護駕!”卻不見任何動靜。
桓原冷笑連連,指著南郎道:“奴才,你以為你是何人,隻不過是個玩偶而已,有何資格來教訓本官?若不是你整日蠱惑陛下,****宮闈,壞了天倫,陛下心性怎能如此大變。本官今日就將你這誤國殃民的奴才斬了,看看今後還有誰敢在陛下耳邊亂語。”說罷桓原向門外招唿一聲,立刻走進兩名金甲武士,架著南郎就往外拖。
一旁天子著了急,戰戰發抖,趕緊對著桓原躬身施禮,說道:“大將軍息怒,大將軍息怒,南郎言語有失,冒犯了大將軍虎威,都怪朕平日管教不嚴,今後一定會責其改正的。還請大將軍饒過南郎一命啊。”
桓原把身子一背,哼都沒哼一聲。天子無奈,隻好又轉到桓原麵前,再次拱手輕聲說道:“嶽父大人,都是朕,不不,都是司馬集的錯,還請饒過南郎,今後小婿一切都聽您的。”說著便要撩袍就要給桓原下跪,讓桓原一把拉住。
桓原對天子冷聲說道:“陛下貴為天子,如今卻為一個奴才,如此紆尊將貴,成何體統。要讓臣子們看見,還以為桓某大不敬呢!這可讓桓某如何是好?隻是方才陛下,最後說的是什麽,桓某沒有聽清楚,還請陛下高聲再說一次。”
天子用衣袖擦了擦額前冷汗,吞咽了一口口水,提高聲調道一字一字道:“今後一切全由桓大將軍做主。”
桓原哈哈大笑,朝外擺了擺手,武士又將南郎帶迴,跪在階下,桓原看向南郎說道:“今日若不是陛下為你百般求情,本官定不饒你。如今你雖死罪可免,但活罪卻不可免。”又命左右道:“且將此人關入大牢,待定罪後再行發落。”隨後武士便將南郎帶下。
一邊天子還哪裏敢再說什麽,隻能低頭不語。桓原迴頭看了看天子,對宮中內侍道:“陛下受了驚嚇,還不快扶陛下迴後宮休息。”內侍不敢不從,連忙攙扶著天子迴宮去了。
桓原望著天子背影,嘴角微微抽搐,心中騰起一種不祥之感,看來必須要當機立斷,盡快去了心病。
合計了一夜後,第二日一早桓原召集幾位朝中元老重臣,齊齊跪在崇德宮門外,求見太後。太後這些日子的確是有些不舒服,渾身無力,頭暈目眩,胸口也感到憋悶得很,這些其實又全事由心病而來,現今朝堂之上,名義上是太後聽政,兩大臣輔政,可事實上卻是由桓原一人說了算,太後與會稽王司馬於都成了擺設,天子更成為了傀儡。原本大司馬王淩那些宗親老臣,還都算是太後的心腹,而如今還有誰敢明著與桓原對抗,誰不畏懼桓原那般鐵血手腕,誰不聽到“北府”二字便聞風喪膽。那桓原城府深不可測,讓人捉摸不透,給他加官進爵、封王拜侯他便百般推辭,究竟想要什麽,明明已經是居於萬萬人之上,卻又沽名釣譽,此人實在太難對付。
太後正在煩悶,宮中內侍來報,說是桓原為首一眾老臣在宮外求見。太後心想“不知桓原今日又要如何?莫不是因為昨日禦書房之事,可據說隻是治了個冒犯天子的伶人而已,不應該小題大做啊。”太後讓宮女攙扶著坐好,又命人宣桓原等入宮覲見。
桓原率眾臣步入崇德宮,麵見太後,先行君臣之禮,太後讓眾人平身,又欲給桓原賜座,桓原卻不受,而是表情嚴肅垂手站立於大殿之中。太後表情疑惑問道:“桓卿為何如此?”
桓原躬身拱手道:“啟稟太後,臣為大晉前途憂心忡忡,夙夜難眠,如今江山猶如危卵,稍有不慎即刻間百年基業將毀於一旦。今臣率眾賢良忠臣,冒死諫言。還請太後明鑒。”說罷帶頭跪在地上,身後眾臣也紛紛跪地叩首。
太後見狀,連忙起身,伸出雙臂,說道:“桓卿究竟出了何事,還請起來說話,諸位愛卿也請起來,快起來。”
桓原不起,叩首道:“臣等今日要彈劾一人,此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又有違人倫,禍亂綱常。”
太後驚訝,問道:“還有如此卑劣之人,此何人也?為何又與江山社稷扯上幹係?”
桓原抬起頭,拱手高聲答道:“迴稟太後,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當今天子。”
送走了雲孟後,殷淵顧不得休息,繼續盤算著朝裏朝外以及大軍的各項事宜,總覺得那裏似乎有蹊蹺,可就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管怎麽說,離京之前,必須將杜爍一案的真相密報與太後,想著想著天邊竟然曙光微露,一夜就這樣過去了。殷淵打折哈氣,站起身子伸了一個懶腰,看著天際噴薄欲出的朝陽,心中又是一番百感交集。明日就要出征,今日還有許多事要處理。
於是殷淵趕忙著梳洗整理,一麵差親信帶著調徙文書和自己的親筆信到吏部和五兵衙門去協商辦理裴興、楊通調遣事宜。自己則懷揣著密折急急忙忙進了皇宮,剛到崇德宮門口,殷淵正要請執事內侍進宮通稟,就見從一旁宮牆邊走來一隊禦林軍,直接擋在了殷淵麵前。殷淵吃了一驚,問道:“你等為何擋住本官去路?”
這隊禦林軍為首將官對殷淵抱拳拱手說道:“殷大將軍可是奉旨進宮?”
殷淵答道:“本官並未奉詔,怎麽了?”
將官又問道:“既然無昭,大將軍入崇德宮又有何事?”
殷淵一聽不由火往上撞,臉一沉厲聲喝到:“放肆,你是何人?難道本官進宮拜見太後還需要向你知會?速速閃到一旁,本官便不與你深究。”
將官微微一笑了,又抱拳說道:“殷大將軍莫怪,末將乃是新任親軍都尉府左統領桓業,奉輔政大臣、征西大將軍之令,為保後宮平安,從即日起凡百官進宮朝覲,不論官階高低,都需嚴加詢問,以防賊人趁虛而入,危及皇室。末將也是職責所在,還請大將軍見諒。”
殷淵心想:“這個桓原不知又在搞什麽名堂?連後宮之中也敢插足。眼前這人莫非就是賢弟與我提起的桓原之子桓業嗎?他不是在征西將局府效力嗎,如今卻又成了禁軍統領。桓原啊桓原,你難道真的要越走越遠嗎?”
殷淵頓了頓說道:“既然桓統領也是奉命行事,本官又哪裏能怪罪。本官奉旨領兵北伐,明日即將啟程,臨行前想向太後請安辭行。”
桓業看了看殷淵說道:“大將軍來的真是不巧,太後昨日偶感風寒,鳳體欠安,天子傳下口諭,若無要事不可打擾太後靜養。大將軍若無要事還是請迴吧。”
殷淵當然不信,眼光看向旁邊崇德宮執事內侍,問道:“公公,太後果真鳳體違和嗎?”內侍看了看殷淵道,又扭頭瞅了瞅桓業,將頭一低也不做聲,隻是不時的發抖。
殷淵一看便知道此中有詐,於是說道:“既然太後有恙,微臣更要進宮請安探望啊。還請桓統領放行。”說著殷淵邁步就要往崇德宮宮門裏走。
桓業上前一伸手講殷淵攔住,又說道:“大將軍不相信末將,難道連天子也信不過嘛?您是要抗旨不成?”
殷淵吃驚不小,心想:“這該如何是好?我總不能說有密旨要呈於太後吧,若如此桓原馬上就會知道,定會牽連太後。為何麵前的這個桓業好像是專門在等我,莫非我要來崇德宮之事走漏了消息?”
還真如殷淵所料,見殷淵沒答話,桓業繼續問道:“大將軍為何執意要見太後,莫非是有什麽極為重要的事情要報奏太後?若是真有的話,能否由末將代為呈遞,也好不會耽誤了大將軍的正事。”
殷淵心中一驚,但又強裝鎮定說,笑著說道:“桓將軍莫要誤會,本官哪裏有什麽要事要報,僅僅就是向太後辭行而已。既然太後鳳體違和,臣便不打擾了,就此告退。”說罷轉身就走。
身後桓業高聲說道:“末將恭送大將軍,願殷大將軍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迴到王府別院,殷淵滿腹狐疑,“明擺著今日桓業就是專在等著自己,如此機密之事桓原是如何察覺的?而此事之人隻有雲孟賢弟與我知道,青遙雖然也在場,可當時卻已睡著,不應還有其他人知道啊,究竟是在哪一環節出了紕漏?”時間太緊,殷淵一時也是想不出來。倒是吏部和五兵衙門辦事一改以往辦事拖拉之風,很痛快就批複了裴興、楊通調徙之事。
有些事情出於無奈,隻能暫且放下。第二日按照計劃,殷淵到校場點兵,離了建康兵發壽春,途中又與先鋒楊通,中軍師裴興所率的揚州兵馬以及其他各州兵馬匯合,於是十五萬兵馬浩浩蕩蕩開赴沙場。
此時雲孟正獨自呆宅房中,表麵看似平靜,內心卻是百感交集。殷淵今日將率軍出征,雲孟理應為大哥送行,可如今卻被困於此,也不知老師是如何計量的?原來那日雲孟告別殷淵返迴了征西將軍府,便由於翁傳達了家主口信,口信隻有一句話,命雲孟“不得外出,閉門反省。”雲孟遵師命,隻能待在房中,房門外還有專人看守,隻是每日膳食都由下人送進房中,奇怪的是,自打雲孟被軟禁後,就再沒見過青遙的人影。
與此同時,在皇宮禦書房中,天子向一個俊美男子問道:“南郎,殷浩遠是今日出師吧?”
俊美男子答道:“迴陛下,正是今日,算算時辰,此時殷淵的人馬應該已經出城了。”
天子輕歎一聲說道:“殷淵雖然曾力阻朕繼位,但此人卻是如今大晉少有的忠良賢達之臣啊!也隻有這樣的忠義之士才能靠得住。”
南郎輕輕拍了幾下袍袖,又說道:“陛下所言極是,日後中興大計,唯有靠殷淵這幫忠臣良將才可能實現。隻盼殷淵早日得勝,順便掌握了兵權,便可有力量與桓原抗衡,然後進京勤王,陛下便可揚眉吐氣,不必再含垢忍辱。隻是陛下是否應該派人與殷淵盡快聯係,也好將陛下心意傳遞與他啊?”
天子點了點頭後又說道:“世人都覺得朕隻是個隻知玩樂的傀儡皇帝,卻不知朕這麽多年來處心積慮,臥薪嚐膽,時刻未敢遺忘父皇之遺願,就是想有朝一日能擺脫他人控製,堂堂正正的做一個受萬民景仰的好皇帝。”
天子話音剛落,就聽到禦書房門外,冷笑聲陣陣,然後禦書房的門被人一下子推開,房中二人一驚,卻看門前站著一人腰懸寶劍,正是桓原。
桓原嘴角掛著笑,慢慢抬腿邁步進入禦書房,也不行君臣之禮,隻是看向天子,許久才說道:“陛下果然不同凡響,臣倒是看錯了。”
天子此時內心異常緊張,輕聲說道:“桓卿,所說為何,朕怎麽聽不明白?”
桓原鼻子哼了一聲,往前逼了幾步,又冷冷說道:“陛下慌什麽,你不是要堂堂正正做個好皇帝嗎,你不要受萬民景仰嗎?你不是想揚眉吐氣嗎?如今為何自亂陣腳,體如篩糠,這成何體統啊!”然後又仰頭大笑。
一邊的南郎看不下去,橫身擋在早已抖作一團的天子身前,對桓原怒斥道:“賊子,天子在上,你休得無禮,難道你要刺王殺駕不成。”
又對禦書房外高喊道:“左右武士速來護駕!”卻不見任何動靜。
桓原冷笑連連,指著南郎道:“奴才,你以為你是何人,隻不過是個玩偶而已,有何資格來教訓本官?若不是你整日蠱惑陛下,****宮闈,壞了天倫,陛下心性怎能如此大變。本官今日就將你這誤國殃民的奴才斬了,看看今後還有誰敢在陛下耳邊亂語。”說罷桓原向門外招唿一聲,立刻走進兩名金甲武士,架著南郎就往外拖。
一旁天子著了急,戰戰發抖,趕緊對著桓原躬身施禮,說道:“大將軍息怒,大將軍息怒,南郎言語有失,冒犯了大將軍虎威,都怪朕平日管教不嚴,今後一定會責其改正的。還請大將軍饒過南郎一命啊。”
桓原把身子一背,哼都沒哼一聲。天子無奈,隻好又轉到桓原麵前,再次拱手輕聲說道:“嶽父大人,都是朕,不不,都是司馬集的錯,還請饒過南郎,今後小婿一切都聽您的。”說著便要撩袍就要給桓原下跪,讓桓原一把拉住。
桓原對天子冷聲說道:“陛下貴為天子,如今卻為一個奴才,如此紆尊將貴,成何體統。要讓臣子們看見,還以為桓某大不敬呢!這可讓桓某如何是好?隻是方才陛下,最後說的是什麽,桓某沒有聽清楚,還請陛下高聲再說一次。”
天子用衣袖擦了擦額前冷汗,吞咽了一口口水,提高聲調道一字一字道:“今後一切全由桓大將軍做主。”
桓原哈哈大笑,朝外擺了擺手,武士又將南郎帶迴,跪在階下,桓原看向南郎說道:“今日若不是陛下為你百般求情,本官定不饒你。如今你雖死罪可免,但活罪卻不可免。”又命左右道:“且將此人關入大牢,待定罪後再行發落。”隨後武士便將南郎帶下。
一邊天子還哪裏敢再說什麽,隻能低頭不語。桓原迴頭看了看天子,對宮中內侍道:“陛下受了驚嚇,還不快扶陛下迴後宮休息。”內侍不敢不從,連忙攙扶著天子迴宮去了。
桓原望著天子背影,嘴角微微抽搐,心中騰起一種不祥之感,看來必須要當機立斷,盡快去了心病。
合計了一夜後,第二日一早桓原召集幾位朝中元老重臣,齊齊跪在崇德宮門外,求見太後。太後這些日子的確是有些不舒服,渾身無力,頭暈目眩,胸口也感到憋悶得很,這些其實又全事由心病而來,現今朝堂之上,名義上是太後聽政,兩大臣輔政,可事實上卻是由桓原一人說了算,太後與會稽王司馬於都成了擺設,天子更成為了傀儡。原本大司馬王淩那些宗親老臣,還都算是太後的心腹,而如今還有誰敢明著與桓原對抗,誰不畏懼桓原那般鐵血手腕,誰不聽到“北府”二字便聞風喪膽。那桓原城府深不可測,讓人捉摸不透,給他加官進爵、封王拜侯他便百般推辭,究竟想要什麽,明明已經是居於萬萬人之上,卻又沽名釣譽,此人實在太難對付。
太後正在煩悶,宮中內侍來報,說是桓原為首一眾老臣在宮外求見。太後心想“不知桓原今日又要如何?莫不是因為昨日禦書房之事,可據說隻是治了個冒犯天子的伶人而已,不應該小題大做啊。”太後讓宮女攙扶著坐好,又命人宣桓原等入宮覲見。
桓原率眾臣步入崇德宮,麵見太後,先行君臣之禮,太後讓眾人平身,又欲給桓原賜座,桓原卻不受,而是表情嚴肅垂手站立於大殿之中。太後表情疑惑問道:“桓卿為何如此?”
桓原躬身拱手道:“啟稟太後,臣為大晉前途憂心忡忡,夙夜難眠,如今江山猶如危卵,稍有不慎即刻間百年基業將毀於一旦。今臣率眾賢良忠臣,冒死諫言。還請太後明鑒。”說罷帶頭跪在地上,身後眾臣也紛紛跪地叩首。
太後見狀,連忙起身,伸出雙臂,說道:“桓卿究竟出了何事,還請起來說話,諸位愛卿也請起來,快起來。”
桓原不起,叩首道:“臣等今日要彈劾一人,此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又有違人倫,禍亂綱常。”
太後驚訝,問道:“還有如此卑劣之人,此何人也?為何又與江山社稷扯上幹係?”
桓原抬起頭,拱手高聲答道:“迴稟太後,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當今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