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戰爭年代做兵王(番外2)
快穿:大佬救世忙,反派輕點狂 作者:飲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墨走的時候,寧華顫顫巍巍地來送了寧墨最後一程。
寧墨的喪事一切從簡,前來吊唁的人隻是一些老戰友、老領導,以及受益於寧墨的知識分子和研究員們。
寧華的心裏已經有了準備,寧墨上次離家之後,很久都沒迴來。
這次卻迴來一住就是半個月。每天就和他一起喝喝茶,下下棋,看看電視。
孩子們每天有自己的事情,但是閑下來也會陪伴他們。
除了沒有讓父母看到他身穿軍裝戴著軍功章被授勳的樣子,寧華也沒有別的遺憾了。
距離上次的邊界衝突,已經又是過去了好多年。
後來不知怎的,象國率先在邊界退兵。
在外交中表現出來的態勢,雖然還是那麽死纏爛打死不悔改,但還是隱隱透著一股心虛的意味。
一直到好幾年之後,華國在國慶的周年閱兵上,一支全新的信息化軍隊終於亮相!
不僅從單兵作戰武器到團戰裝備都升級換代,而且整個軍隊以中控智聯中樞為核心,開啟了全新的信息技術作戰時代!
而且在目標探測、跟蹤識別、指揮控製、火力打擊、戰場防護、作戰機動和毀傷評估等作戰功能方麵,真正實現了一體化!作戰能力大大提高!
同時,信息新軍將陸、海、空、天、電等各作戰單元和各種部隊一體化、網絡化,產生的戰力自然成倍增長!
寧華這時候也明白了,象國之前的退兵應該就是軍隊試點之後的結果。
本就裝備不足,結果又麵對著裝備再次升級的華國。這次哪怕護國導彈不開啟,光靠一個小隊裝備的新式信息化武器,也足以讓臨界的一個城鎮陷落!
葬禮上,領導們都過來和寧華慰問了兩句。雖然這些年見過不少領導,但是聽著他們稱讚著他的姐姐,心裏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
好像,比自己被表彰都高興。
而大領導這時也解釋道,寧墨為國家做出了太多的貢獻。國外勢力一直想要策反或暗殺國內頂尖的科研人員。
寧墨雖然軍功赫赫,但是站得越高,危險也就越大。隻有將她藏在星光熠熠的軍隊中,寧墨才能心無旁騖地做著自己的工作,不受打擾。
如今,國旗加身,已經是最高的禮儀。
寧墨的這具身體本就虧空了底子,多少年來寧墨一直費心修煉,調理著身體,如今高壽而終,也算了無缺憾。
寧墨棺材之前,並不是白菊,而是一束束白色的金達萊。
金達萊多是開得濃粉正紅,白色的花極為少見。
但是這一年,國家從鮮國接迴了部分支援軍烈士遺骸。同遺骸一同交到華國手上的,還有一叢叢的金達萊。
開在一個小小的山坡上,鮮國百姓知道是支援軍烈士的埋骨地,多年來都沒有在附近開荒種植。
結果這一年,小小的山坡上,開的都是淺白的金達萊。鮮國百姓也覺得神奇,特地挖了出來仔細裝好,獻給曾經為他們付出過生命的支援軍們。
整個吊唁廳並不大,最上方是寧墨早年間的一張照片。
還是參加大會的那一年照的,齊耳短發,目光淩厲,整個人身姿筆挺,讓人不敢直視她的鋒芒。
吊唁廳內擺了很多挽聯,但是最上方的那一幅,是寧翰書自告奮勇寫的。
寧華一開始也怕這小子寫不好,但是等寫完之後,覺得沒有比這更貼切的了——
壯懷猶在,錦章卷蒼茫,巍巍功業懸日月山河同慘淡,
揮戈破雲,守土共存亡,人間寒雨迸三軍笳鼓共悲哀。
吊唁廳裏前來吊唁的很多人都是獻上一束花,靜默幾分鍾,而後靜靜離去。
隻有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頗為不同。
獻完花之後,他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將所有的挽聯,和關於寧墨生前的介紹都看了一遍。
寧華也發現了這個行為有些奇怪的人,已經在吊唁廳裏待了好一會了。
但是看他的行走和身姿,應該也是軍人出身,並不是什麽壞人。
但寧華剛想走過去打個招唿,那人就已經鞠了個躬,離開了。
離開的老兵叫什麽並不重要,有生之年,他也就和寧墨見了兩麵。
一次是那年的相山,綠意蔥蘢,而她談笑間驚豔了他的歲月。
一次是今年的京城,滿庭縞素,而他孤身來送舊人最後一程。
寧墨對於他來說,總歸是有些特別的。支撐著他走過了許多難熬的時候。
他有時候也想給寧墨寫信,甚至悄悄和首長打聽了一番,結果首長也不知道,還說這是機密,讓他別瞎打聽。
雖然這一生,追星追的並不成功。但是隻要知道,
每次一仰頭的時候,那顆星星都會在。特別高,特別遠,也特別亮,他就感覺特別安心。
送走了所有的賓客之後,寧華早已體力不支,寧翰書連忙扶著他坐下,拍著背給他順氣。
寧華的手顫動了幾次,終於從衣服的內兜裏,好不容易地掏出一個小兜。
裏麵裝滿了那種糖丸。甜甜的,一點都不苦。
寧華掏了一顆,放在嘴裏,細細融化,溫暖的津液隨著吞咽,好像溫暖了他已老邁的殘軀。
寧華忍不住想起,前一天清晨,寧墨笑眯眯將這個小兜子遞給他:
“來,你最喜歡的糖豆,夠你吃好久了。”
這一生當中,他失去了姐姐兩次。
一次是在戰場上,一次是今天。
~
寧墨的成就直到很久之後才被報道出來,寧華臨死之前,也沒有如願見到。
但是寧翰書和寧翰海兩個人,卻成為了姑奶奶成就的見證者。
那時候,華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大國,和平發展的理念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同。
麵對著一支虎狼強師,外國也是和談為主,根本不敢輕易挑釁邊界,或是挑起戰爭了。
寧華如願以償地名留青史,而教科書的前一頁,一個單元的篇幅都在講他的姐姐。
很多人把課本上寧墨年輕時的那張小像摳下來貼在課桌上,還有人不管是文化課考試,還是體育考試,都要拜一拜寧墨。
寧翰書兄弟倆都很爭氣。
如今寧翰書進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研究天體物理;寧翰海則進了軍中,表現不亞於當年的寧華。
後來項目遇到了一點問題,一點關鍵理論怎麽也論證不出來。寧翰書迴到家裏的老房子散心。
閑來翻出了自己小時候最愛看的《天體物理》,寧墨生前最後一段日子,也捧著看了一陣。
而他現在才發現旁邊一絲不苟的正楷小字,都是寧墨認認真真做的批注。
那一刻淚水有點不受抑製。
守護國家的,從來不是什麽鋼槍大炮,而是一個個如寧墨一般鞠躬盡瘁的人。
他們,是這個國家真正的長城。
寧墨的喪事一切從簡,前來吊唁的人隻是一些老戰友、老領導,以及受益於寧墨的知識分子和研究員們。
寧華的心裏已經有了準備,寧墨上次離家之後,很久都沒迴來。
這次卻迴來一住就是半個月。每天就和他一起喝喝茶,下下棋,看看電視。
孩子們每天有自己的事情,但是閑下來也會陪伴他們。
除了沒有讓父母看到他身穿軍裝戴著軍功章被授勳的樣子,寧華也沒有別的遺憾了。
距離上次的邊界衝突,已經又是過去了好多年。
後來不知怎的,象國率先在邊界退兵。
在外交中表現出來的態勢,雖然還是那麽死纏爛打死不悔改,但還是隱隱透著一股心虛的意味。
一直到好幾年之後,華國在國慶的周年閱兵上,一支全新的信息化軍隊終於亮相!
不僅從單兵作戰武器到團戰裝備都升級換代,而且整個軍隊以中控智聯中樞為核心,開啟了全新的信息技術作戰時代!
而且在目標探測、跟蹤識別、指揮控製、火力打擊、戰場防護、作戰機動和毀傷評估等作戰功能方麵,真正實現了一體化!作戰能力大大提高!
同時,信息新軍將陸、海、空、天、電等各作戰單元和各種部隊一體化、網絡化,產生的戰力自然成倍增長!
寧華這時候也明白了,象國之前的退兵應該就是軍隊試點之後的結果。
本就裝備不足,結果又麵對著裝備再次升級的華國。這次哪怕護國導彈不開啟,光靠一個小隊裝備的新式信息化武器,也足以讓臨界的一個城鎮陷落!
葬禮上,領導們都過來和寧華慰問了兩句。雖然這些年見過不少領導,但是聽著他們稱讚著他的姐姐,心裏的感受還是不一樣的。
好像,比自己被表彰都高興。
而大領導這時也解釋道,寧墨為國家做出了太多的貢獻。國外勢力一直想要策反或暗殺國內頂尖的科研人員。
寧墨雖然軍功赫赫,但是站得越高,危險也就越大。隻有將她藏在星光熠熠的軍隊中,寧墨才能心無旁騖地做著自己的工作,不受打擾。
如今,國旗加身,已經是最高的禮儀。
寧墨的這具身體本就虧空了底子,多少年來寧墨一直費心修煉,調理著身體,如今高壽而終,也算了無缺憾。
寧墨棺材之前,並不是白菊,而是一束束白色的金達萊。
金達萊多是開得濃粉正紅,白色的花極為少見。
但是這一年,國家從鮮國接迴了部分支援軍烈士遺骸。同遺骸一同交到華國手上的,還有一叢叢的金達萊。
開在一個小小的山坡上,鮮國百姓知道是支援軍烈士的埋骨地,多年來都沒有在附近開荒種植。
結果這一年,小小的山坡上,開的都是淺白的金達萊。鮮國百姓也覺得神奇,特地挖了出來仔細裝好,獻給曾經為他們付出過生命的支援軍們。
整個吊唁廳並不大,最上方是寧墨早年間的一張照片。
還是參加大會的那一年照的,齊耳短發,目光淩厲,整個人身姿筆挺,讓人不敢直視她的鋒芒。
吊唁廳內擺了很多挽聯,但是最上方的那一幅,是寧翰書自告奮勇寫的。
寧華一開始也怕這小子寫不好,但是等寫完之後,覺得沒有比這更貼切的了——
壯懷猶在,錦章卷蒼茫,巍巍功業懸日月山河同慘淡,
揮戈破雲,守土共存亡,人間寒雨迸三軍笳鼓共悲哀。
吊唁廳裏前來吊唁的很多人都是獻上一束花,靜默幾分鍾,而後靜靜離去。
隻有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頗為不同。
獻完花之後,他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將所有的挽聯,和關於寧墨生前的介紹都看了一遍。
寧華也發現了這個行為有些奇怪的人,已經在吊唁廳裏待了好一會了。
但是看他的行走和身姿,應該也是軍人出身,並不是什麽壞人。
但寧華剛想走過去打個招唿,那人就已經鞠了個躬,離開了。
離開的老兵叫什麽並不重要,有生之年,他也就和寧墨見了兩麵。
一次是那年的相山,綠意蔥蘢,而她談笑間驚豔了他的歲月。
一次是今年的京城,滿庭縞素,而他孤身來送舊人最後一程。
寧墨對於他來說,總歸是有些特別的。支撐著他走過了許多難熬的時候。
他有時候也想給寧墨寫信,甚至悄悄和首長打聽了一番,結果首長也不知道,還說這是機密,讓他別瞎打聽。
雖然這一生,追星追的並不成功。但是隻要知道,
每次一仰頭的時候,那顆星星都會在。特別高,特別遠,也特別亮,他就感覺特別安心。
送走了所有的賓客之後,寧華早已體力不支,寧翰書連忙扶著他坐下,拍著背給他順氣。
寧華的手顫動了幾次,終於從衣服的內兜裏,好不容易地掏出一個小兜。
裏麵裝滿了那種糖丸。甜甜的,一點都不苦。
寧華掏了一顆,放在嘴裏,細細融化,溫暖的津液隨著吞咽,好像溫暖了他已老邁的殘軀。
寧華忍不住想起,前一天清晨,寧墨笑眯眯將這個小兜子遞給他:
“來,你最喜歡的糖豆,夠你吃好久了。”
這一生當中,他失去了姐姐兩次。
一次是在戰場上,一次是今天。
~
寧墨的成就直到很久之後才被報道出來,寧華臨死之前,也沒有如願見到。
但是寧翰書和寧翰海兩個人,卻成為了姑奶奶成就的見證者。
那時候,華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當之無愧的大國,和平發展的理念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同。
麵對著一支虎狼強師,外國也是和談為主,根本不敢輕易挑釁邊界,或是挑起戰爭了。
寧華如願以償地名留青史,而教科書的前一頁,一個單元的篇幅都在講他的姐姐。
很多人把課本上寧墨年輕時的那張小像摳下來貼在課桌上,還有人不管是文化課考試,還是體育考試,都要拜一拜寧墨。
寧翰書兄弟倆都很爭氣。
如今寧翰書進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研究天體物理;寧翰海則進了軍中,表現不亞於當年的寧華。
後來項目遇到了一點問題,一點關鍵理論怎麽也論證不出來。寧翰書迴到家裏的老房子散心。
閑來翻出了自己小時候最愛看的《天體物理》,寧墨生前最後一段日子,也捧著看了一陣。
而他現在才發現旁邊一絲不苟的正楷小字,都是寧墨認認真真做的批注。
那一刻淚水有點不受抑製。
守護國家的,從來不是什麽鋼槍大炮,而是一個個如寧墨一般鞠躬盡瘁的人。
他們,是這個國家真正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