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水災平均每年二到三次,受災次數最多當屬河南道,其次是關內道,在之後便是河北、江南、淮南三道之地。
江景辰亦如往常,將京中大小事務交由青瑤處理,帶著萬金與青玉,以及天部眾成員,從京畿縣碼頭乘船南下。
在抵達淮南道揚州地界休整一夜之後,次日找到揚州何刺史,與其商討拆除賢王廟事宜。
自打吳王自縊身亡,白蓮教所建的賢王廟便成了何刺史的一塊心病,想拆又不敢去拆。
如今由江景辰前來主持,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便商議好細節,不到三個時辰就將賢王廟給拆除。
至此,何刺史終於是放下心。
正當江景辰正思考著處理白蓮教眾之事的細節,突如其來的一場水災讓他有些慌了手腳。
時至七月,淮南道連日瓢潑大雨,致使淮水上漲超一丈。
寶稚縣當地官員商議,引淮水入惠民河,結果一個沒弄好,把整個町州給淹了。
町州刺史連夜召集當地官員,商討之後決定分渠引入,之後再挖開鄧家溝堤壩,引水入埠湖,從另外一頭挖渠引水入淮河。
江景辰看了下輿圖,等於是讓洪水過三個州,繞道二十六個縣。
工程之大,耗費之巨,絕非三州刺史能夠決斷。
“三位刺史大人,你們是真的狠啊!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不去找淮南道節度使,反而跑來找我一個水部郎中......怎麽著,幾位兄長是覺得我已經不是禦史了,可以隨意拉來背鍋了?”
“江賢弟,為兄也是實在沒辦法了,這才來找你啊。”
“對啊對啊,江賢弟雖不是禦史,可如今身上可是擔著欽差的名頭,找你比找節度使有用。”
“他們說的太不實在,我來說點實在的。經過先前白蓮教一事,咱們已經是一條船上的人,眼下淮水淹了町州一事乃是由寶稚縣官員引水入惠民河而起,自家人犯的事,當然得找自家人來平。”
三位刺史滿臉真誠,目光中帶著強烈的哀求之色,就差沒跪下來磕頭。
揚州沒有受災,這件事也牽扯不到揚州地界,因此何刺史笑意盈盈,沒有半點想要開口的意思。
町州被淹這麽大的事情,拿什麽來平?
江景辰心裏十分清楚,什麽哥哥弟弟的,全都是扯淡。
這事兒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擔得起的,於是想也不想的開口道:“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先救助受災的百姓,其次就是挖渠引水之事必須上報給節度使,由他來做主。”
町州刺史激動道:“江賢弟,你這不是讓為兄把刀遞給節度使,還主動伸出脖子嗎?你可是聖上派來的治水欽差,這事兒既然遇上了,那就不能不管啊。”
江景辰有心反駁,可許多話又不好說出口。
實際上,聖上派他到淮南道根本就沒指望他能治水,而是打著幌子來處理白蓮教一事。
萬萬沒想到,剛來就會遇上町州被淹這麽大一檔子事。
管,情理之中。
不管,也能說的過去。
洪澇是天災,而引水不當是人禍。
想要解決問題,靠小聰明沒用,得有真本事才行。
町州都被淹了,這可不是逞能的時候。
江景辰總覺得這三位刺史是想打著他的名義,去做些不靠譜的事情。
在不了解各州縣的具體地勢、溝渠流向、堤壩容水量的情況下,單憑一份粗糙的輿圖根本無法判斷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他想了想,開口道:“渠怎麽挖,水怎麽引,既然你們已經規劃好了,那就去找節度使做這個主,我隻不過是五品郎中,沒有這個權力,找我沒用。”
“可是......”
“別可是,話說難聽一些,即便我有這個權力,也不會讚同這樣的安排,因為我信不過你們的能力。”
“可是......”
“都說別可是了,你們仨好歹留點臉吧,別想著我年紀小就好忽悠。頭一次引水都能引得町州被淹,再讓你們引一次,指不定就能把整個淮南道給淹沒了。”
“江賢弟,你這話未免也太過誇大其詞了些,我們就是再無能,那也不可能把淮南道給淹沒了啊。”
“那三位兄長倒是去把事情給辦了啊,還來找我做什麽?”
“這......這不是想著有江賢弟在,我們能夠安心一些。”
“你們的心是安了,那我的心誰來安?”
天塌了別人都是找高個的頂,這幾個倒好,逮住一個就往死裏坑。
“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年年都在治水......”
江景辰心有鬱氣,不再收斂情緒,冷哼道:“就是因為有你們這樣的官員,出了事情不想著解決問題,而是想著怎麽才能將罪責減到最小,怕這個也怕那個......你們還當什麽刺史?”
這幾句話未免說的有些重了!
何刺史輕咳幾聲,開口道:“町州被淹,這件事指定是瞞不住,幾位還是趕緊迴去組織救災,然後再統計損失,將災情上報,如此方為上策。”
町州刺史苦笑道:“老何,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雨越下越大,要救災就得先泄洪,可這洪往哪裏泄?能不能泄?事關三州之地,可不就得有人來做主啊......對了,你是揚州刺史,比我們高了一級,按理來說這個主該由你來......”
“不行。”
表麵上看是關乎三州之地,可誰也不能保證洪水一泄,會不會牽扯到四個州、五個州,乃至更多。
古有水淹七軍,今若是來個水淹七州,縱有三頭六臂也不夠砍。
何刺史嚇了一跳,揚州的確是淮南道治所,可上麵還有節度使在鎮著,這個主怎麽也輪不到揚州刺史來做。
“我覺得江賢弟說的對,這事你們就得去找節度使,趁著災情還未擴散,你們抓緊時間,趕快去吧。”
三位刺史還想再說些什麽,江景辰直接打斷道:“拖的越久,你們的罪過越大,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丟官能夠解決了。”
不是丟官,便是丟命。
三位刺史頓時一驚,不敢再有所耽擱。
待人離開之後,江景辰輕歎道:“沒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沒能力還不會用人。寶稚縣官員做出引水入惠民河這樣的蠢事,其上官也脫不了幹係......為了淮水兩岸百姓,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
何刺史好心提醒道:“江賢弟,你現在是水部郎中,不是監察禦史,為兄多勸你一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會有錯。”
江景辰反問道:“你不做,我不做,他不做,淮水兩岸的百姓該怎辦?”
何刺史麵色一僵,輕歎道:“江賢弟,有心是好事,可也得分清事實,量力而行啊!”
江景辰繼續追問道:“兄長所說的事實,是指怎麽樣的事實?”
何刺史沉吟片刻,迴答道:“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江景辰微微蹙眉,開口詢問道:“兄長可聽過平庸之惡?”
江景辰亦如往常,將京中大小事務交由青瑤處理,帶著萬金與青玉,以及天部眾成員,從京畿縣碼頭乘船南下。
在抵達淮南道揚州地界休整一夜之後,次日找到揚州何刺史,與其商討拆除賢王廟事宜。
自打吳王自縊身亡,白蓮教所建的賢王廟便成了何刺史的一塊心病,想拆又不敢去拆。
如今由江景辰前來主持,隻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便商議好細節,不到三個時辰就將賢王廟給拆除。
至此,何刺史終於是放下心。
正當江景辰正思考著處理白蓮教眾之事的細節,突如其來的一場水災讓他有些慌了手腳。
時至七月,淮南道連日瓢潑大雨,致使淮水上漲超一丈。
寶稚縣當地官員商議,引淮水入惠民河,結果一個沒弄好,把整個町州給淹了。
町州刺史連夜召集當地官員,商討之後決定分渠引入,之後再挖開鄧家溝堤壩,引水入埠湖,從另外一頭挖渠引水入淮河。
江景辰看了下輿圖,等於是讓洪水過三個州,繞道二十六個縣。
工程之大,耗費之巨,絕非三州刺史能夠決斷。
“三位刺史大人,你們是真的狠啊!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不去找淮南道節度使,反而跑來找我一個水部郎中......怎麽著,幾位兄長是覺得我已經不是禦史了,可以隨意拉來背鍋了?”
“江賢弟,為兄也是實在沒辦法了,這才來找你啊。”
“對啊對啊,江賢弟雖不是禦史,可如今身上可是擔著欽差的名頭,找你比找節度使有用。”
“他們說的太不實在,我來說點實在的。經過先前白蓮教一事,咱們已經是一條船上的人,眼下淮水淹了町州一事乃是由寶稚縣官員引水入惠民河而起,自家人犯的事,當然得找自家人來平。”
三位刺史滿臉真誠,目光中帶著強烈的哀求之色,就差沒跪下來磕頭。
揚州沒有受災,這件事也牽扯不到揚州地界,因此何刺史笑意盈盈,沒有半點想要開口的意思。
町州被淹這麽大的事情,拿什麽來平?
江景辰心裏十分清楚,什麽哥哥弟弟的,全都是扯淡。
這事兒不是他一個人可以擔得起的,於是想也不想的開口道:“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先救助受災的百姓,其次就是挖渠引水之事必須上報給節度使,由他來做主。”
町州刺史激動道:“江賢弟,你這不是讓為兄把刀遞給節度使,還主動伸出脖子嗎?你可是聖上派來的治水欽差,這事兒既然遇上了,那就不能不管啊。”
江景辰有心反駁,可許多話又不好說出口。
實際上,聖上派他到淮南道根本就沒指望他能治水,而是打著幌子來處理白蓮教一事。
萬萬沒想到,剛來就會遇上町州被淹這麽大一檔子事。
管,情理之中。
不管,也能說的過去。
洪澇是天災,而引水不當是人禍。
想要解決問題,靠小聰明沒用,得有真本事才行。
町州都被淹了,這可不是逞能的時候。
江景辰總覺得這三位刺史是想打著他的名義,去做些不靠譜的事情。
在不了解各州縣的具體地勢、溝渠流向、堤壩容水量的情況下,單憑一份粗糙的輿圖根本無法判斷會造成什麽樣的後果。
他想了想,開口道:“渠怎麽挖,水怎麽引,既然你們已經規劃好了,那就去找節度使做這個主,我隻不過是五品郎中,沒有這個權力,找我沒用。”
“可是......”
“別可是,話說難聽一些,即便我有這個權力,也不會讚同這樣的安排,因為我信不過你們的能力。”
“可是......”
“都說別可是了,你們仨好歹留點臉吧,別想著我年紀小就好忽悠。頭一次引水都能引得町州被淹,再讓你們引一次,指不定就能把整個淮南道給淹沒了。”
“江賢弟,你這話未免也太過誇大其詞了些,我們就是再無能,那也不可能把淮南道給淹沒了啊。”
“那三位兄長倒是去把事情給辦了啊,還來找我做什麽?”
“這......這不是想著有江賢弟在,我們能夠安心一些。”
“你們的心是安了,那我的心誰來安?”
天塌了別人都是找高個的頂,這幾個倒好,逮住一個就往死裏坑。
“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麽年年都在治水......”
江景辰心有鬱氣,不再收斂情緒,冷哼道:“就是因為有你們這樣的官員,出了事情不想著解決問題,而是想著怎麽才能將罪責減到最小,怕這個也怕那個......你們還當什麽刺史?”
這幾句話未免說的有些重了!
何刺史輕咳幾聲,開口道:“町州被淹,這件事指定是瞞不住,幾位還是趕緊迴去組織救災,然後再統計損失,將災情上報,如此方為上策。”
町州刺史苦笑道:“老何,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雨越下越大,要救災就得先泄洪,可這洪往哪裏泄?能不能泄?事關三州之地,可不就得有人來做主啊......對了,你是揚州刺史,比我們高了一級,按理來說這個主該由你來......”
“不行。”
表麵上看是關乎三州之地,可誰也不能保證洪水一泄,會不會牽扯到四個州、五個州,乃至更多。
古有水淹七軍,今若是來個水淹七州,縱有三頭六臂也不夠砍。
何刺史嚇了一跳,揚州的確是淮南道治所,可上麵還有節度使在鎮著,這個主怎麽也輪不到揚州刺史來做。
“我覺得江賢弟說的對,這事你們就得去找節度使,趁著災情還未擴散,你們抓緊時間,趕快去吧。”
三位刺史還想再說些什麽,江景辰直接打斷道:“拖的越久,你們的罪過越大,到時候可就不僅僅是丟官能夠解決了。”
不是丟官,便是丟命。
三位刺史頓時一驚,不敢再有所耽擱。
待人離開之後,江景辰輕歎道:“沒能力不可怕,可怕的是沒能力還不會用人。寶稚縣官員做出引水入惠民河這樣的蠢事,其上官也脫不了幹係......為了淮水兩岸百姓,是該好好整頓一下了。”
何刺史好心提醒道:“江賢弟,你現在是水部郎中,不是監察禦史,為兄多勸你一句: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就不會有錯。”
江景辰反問道:“你不做,我不做,他不做,淮水兩岸的百姓該怎辦?”
何刺史麵色一僵,輕歎道:“江賢弟,有心是好事,可也得分清事實,量力而行啊!”
江景辰繼續追問道:“兄長所說的事實,是指怎麽樣的事實?”
何刺史沉吟片刻,迴答道:“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江景辰微微蹙眉,開口詢問道:“兄長可聽過平庸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