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展康該死嗎?
江景辰頓時愣住,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於百姓而言,何展康這樣的人不該死。
於那些被斷了財路之人而言,何展康這樣的人就應該去死。
“該不該死都已經死了,再說什麽也都毫無意義。”
“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但對某些人來還給何展康一個公道就是意義。”
“公道?”
江景辰眼中流露幾分笑意,緩緩開口道:“何謂公道?您老可別說什麽: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這話都得耳朵都出了繭子,太沒新意了些。”
在他看來,公道隻在強權,是非隻在時勢。
公道還需新意?
初聞如此新異觀點,孫敬遠顯得很是詫異,沉吟片刻,說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謂之公道,亦是民心所向。”
江景辰淡淡道:“若真是如此,若當真是為了公道,為何不是在何展康死之前,而是在他死之後才來說公道?”
為何?孫敬遠一時語塞,良久才開口道:“欲成大事,難免會有人犧牲。”
江景辰笑了,笑容中帶著毫不遮掩的嘲諷:“敢問孫大人一句:可曾想過何展康本可以不用死?”
若當真是為了所謂的公道,誰又曾想過何展康本可以不用死?
引他入局之人若肯保護一二,又或是放出話來,何展康絕對不會被人暗害。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何謂公道?公道需要人來主持。
誰有能力主持公道?唯有上位者。
誰需要人來主持公道?唯有下位者。
本就是不同階層,也並非共同利益群體,即便有所謂的公道,那也是上位者想要的公道。
於上位者而言,下位者隻不過是用來達成目的的工具罷了。
目的達成,工具便失去作用,便將其棄之不顧。
在江景辰看來,身處封建王朝之內,陷入政鬥漩渦當中,去談公道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
將人利用完之後,再迴過頭來說要幫著討一個公道,就好比是貓哭耗子一般。
“公道”二字,談之有愧,倒不如說是要給死者家眷一個交代,又或者說要替何展康報仇來的坦蕩。
孫敬遠難以迴答,無奈笑了笑,說道:“再說下去就遠了,老夫想說的是何展康一案並非是你所想那般,背後不存在什麽陰謀。”
話題重新被拉了迴來,江景辰也不做延展,隻道:“您老這話可信度似乎不高,讓人很難相信。”
孫敬遠猶豫一番,說道:“案子是潘大人交由你辦,你可知道為何要交由你來辦?”
江景辰不答,開口道:“您老請下官來,下官忍著屁股痛就來了,您老若是有話就直說,再這麽繞圈子浪費時間,下官的屁股可就坐不住了。”
孫敬遠暗自在心中罵了句“有辱斯文”,隨後說道:“據老夫猜測,這有可能是聖上之意。”
“猜測?”江景辰不禁感到無語,緊跟著問道:“您老說這話可有什麽依據?”
話已說到這裏,孫敬遠也不打算遮掩,直言道:“潘大人雖是刑部尚書,卻是位孤臣。”
江景辰眉頭微挑,心思急轉,很快便捋清了思路,試探道:“您老的意思是說潘大人在幫下官?”
孫敬遠點頭道:“若老夫所料不差,應當就是這樣。”
那要是料差了呢?
江景辰沒問,也沒必要問,轉言道:“那您老在猜猜,上次潘大人又是出於何種目的,才會將韓紹睿一案交給下官來辦?”
孫敬遠反問道:“你是覺得潘大人有意要害你?”
江景辰“嗬嗬”一笑,說道:“莫不是您老以為他是在考驗下官?”
聞言,孫敬遠思索一番,隨後認真點了點頭,正色道:“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好家夥,真不愧是禦史大夫,完全就是隻說你想說的啊!
禦史台裏頭,說得上有些交情的就隻有馬季安一人,隻可惜幾個月前就已離開京城到地方巡查,至今未歸。
江景辰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暫不貿然答應,再觀望觀望。
眼見套不出話來,當下也不再糾纏,起身道:“您老的提議下官會慎重考慮,前提是您老能夠管好令郎,叫他別再來找下官的麻煩。”
隨後拱手為禮,道了句:“家中有事,先行一步,告辭。”
望著少年遠去的背影,孫敬遠輕撫長須,嘀咕了一句:“本事不小,脾性也大,不知雅兒會不會喜歡......”
忠義伯府。
江景辰把茶樓裏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隨後問道:“你們覺得孫敬遠的話可信嗎?”
青玉不願動腦思考這些,嬉笑道:“公子,近來煉藥有所心得,需多試幾次,你們在這商議,我得去藥房再試試幾味藥材。”
江景辰點頭示意。
青玉一路小跑著離開。
董瓚猶豫了一會,說道:“公子,屬下去看下是否有新消息傳來。”
江景辰同樣允了。
青瑤莞爾一笑,說道:“公子近來遇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有些事我們也給不了多好的意見,依著我看,也是時候傳信讓莊先生來京城了。”
江景辰無奈搖頭,輕歎道:“我也想讓莊先生來京城,奈何徐光曜不肯放人,莊先生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意願離開,說什麽要為我多留一條後路。”
青瑤細細思量,出聲道:“會不會是北邊要有動靜了?”
徐光曜乃是鎮北軍主帥,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常年鎮守北境,與北戎人交戰也不是一迴兩迴了。
若說動靜,北戎人每年都會鬧上幾次,但在鎮北軍強勢鎮壓之下都沒生出什麽亂子來。
江景辰想了想,詢問道:“盯著將軍府的人可有發現異常?”
青瑤迴答道:“沒有異常消息傳來,所行之事皆與往常無二。”
徐光曜領軍鎮守北境,一家老小皆在京城以做“人質”,若真是出了狀況,將軍府應該是會事先得到消息。
盯了這麽長時間,一點異常之事都沒發生,想來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
江景辰緊跟著詢問道:“給莊先生的信已經出去了嗎?”
青瑤點頭道:“出去了,主要是提及莊延朔之事。”
江景辰吩咐道:“再去一封信,問問有關北境的情況,再問下先生是否願意迴來。”
青瑤應聲,隨後又道:“若是先生願迴,而徐大將軍不願放人可怎麽辦?”
鎮北軍大營戒備之森嚴,比之皇宮也不遑多讓,主帥更是如同帝王一般擁有絕對強權。
若當真有心留人,沒有人能夠離開北境。
當然,屍體除外。
北境士兵在戰場上廝殺,練就出一身殺人技,絕非一般江湖草莽可比。
十萬大軍,那可不是擺設。
江景辰慎重考慮之後,說道:“我拿鎮北軍沒轍,但京城裏頭還有一座將軍府,徐光曜若真敢強留先生,我自有敲山震虎的辦法。”
鎮北軍鎮守北境二十年,不曾讓北戎人越邊境一寸,單此功績足以讓人心生敬畏。
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去動將軍府裏的人。
青瑤應聲道:“公子稍待,我這就去傳信。”
江景辰點了點頭,待迴過神來後才發現就隻剩下自己,不由無奈一笑,喃喃自語道:“若是莊先生不願迴來,要不把宋硯給喊來?那家夥......”
那家夥畢竟是江南綠林盟主的獨子,在江南綠林可是如同“太子爺”一般的存在。
本事的確是不小,可真要是來了京城天子腳下,能收斂得住性子嗎?
想起宋硯,江景辰臉上流露出幾分猶豫,終是一聲輕歎,嘟囔道:“還是莊先生好,宋硯那家夥就是個爺,請來容易,想要再送走可就難了!”
不是怕人來了之後賴著不走,而是怕到時候惹了什麽難以解決的事情,想走都走不了。
江南道混得再好,來了京城也就隻是平民,隨便拉一個衙役出來身份都比宋硯要高。
真要是壓不住脾氣,惹了某位皇親國戚,那時可沒人會管他是不是江南綠林“太子爺”,他爹的麵子在京城這地界上可不好使。
江景辰頓時愣住,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於百姓而言,何展康這樣的人不該死。
於那些被斷了財路之人而言,何展康這樣的人就應該去死。
“該不該死都已經死了,再說什麽也都毫無意義。”
“對你來說毫無意義,但對某些人來還給何展康一個公道就是意義。”
“公道?”
江景辰眼中流露幾分笑意,緩緩開口道:“何謂公道?您老可別說什麽:公道自在人心,是非自有公論。這話都得耳朵都出了繭子,太沒新意了些。”
在他看來,公道隻在強權,是非隻在時勢。
公道還需新意?
初聞如此新異觀點,孫敬遠顯得很是詫異,沉吟片刻,說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謂之公道,亦是民心所向。”
江景辰淡淡道:“若真是如此,若當真是為了公道,為何不是在何展康死之前,而是在他死之後才來說公道?”
為何?孫敬遠一時語塞,良久才開口道:“欲成大事,難免會有人犧牲。”
江景辰笑了,笑容中帶著毫不遮掩的嘲諷:“敢問孫大人一句:可曾想過何展康本可以不用死?”
若當真是為了所謂的公道,誰又曾想過何展康本可以不用死?
引他入局之人若肯保護一二,又或是放出話來,何展康絕對不會被人暗害。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何謂公道?公道需要人來主持。
誰有能力主持公道?唯有上位者。
誰需要人來主持公道?唯有下位者。
本就是不同階層,也並非共同利益群體,即便有所謂的公道,那也是上位者想要的公道。
於上位者而言,下位者隻不過是用來達成目的的工具罷了。
目的達成,工具便失去作用,便將其棄之不顧。
在江景辰看來,身處封建王朝之內,陷入政鬥漩渦當中,去談公道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
將人利用完之後,再迴過頭來說要幫著討一個公道,就好比是貓哭耗子一般。
“公道”二字,談之有愧,倒不如說是要給死者家眷一個交代,又或者說要替何展康報仇來的坦蕩。
孫敬遠難以迴答,無奈笑了笑,說道:“再說下去就遠了,老夫想說的是何展康一案並非是你所想那般,背後不存在什麽陰謀。”
話題重新被拉了迴來,江景辰也不做延展,隻道:“您老這話可信度似乎不高,讓人很難相信。”
孫敬遠猶豫一番,說道:“案子是潘大人交由你辦,你可知道為何要交由你來辦?”
江景辰不答,開口道:“您老請下官來,下官忍著屁股痛就來了,您老若是有話就直說,再這麽繞圈子浪費時間,下官的屁股可就坐不住了。”
孫敬遠暗自在心中罵了句“有辱斯文”,隨後說道:“據老夫猜測,這有可能是聖上之意。”
“猜測?”江景辰不禁感到無語,緊跟著問道:“您老說這話可有什麽依據?”
話已說到這裏,孫敬遠也不打算遮掩,直言道:“潘大人雖是刑部尚書,卻是位孤臣。”
江景辰眉頭微挑,心思急轉,很快便捋清了思路,試探道:“您老的意思是說潘大人在幫下官?”
孫敬遠點頭道:“若老夫所料不差,應當就是這樣。”
那要是料差了呢?
江景辰沒問,也沒必要問,轉言道:“那您老在猜猜,上次潘大人又是出於何種目的,才會將韓紹睿一案交給下官來辦?”
孫敬遠反問道:“你是覺得潘大人有意要害你?”
江景辰“嗬嗬”一笑,說道:“莫不是您老以為他是在考驗下官?”
聞言,孫敬遠思索一番,隨後認真點了點頭,正色道:“倒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好家夥,真不愧是禦史大夫,完全就是隻說你想說的啊!
禦史台裏頭,說得上有些交情的就隻有馬季安一人,隻可惜幾個月前就已離開京城到地方巡查,至今未歸。
江景辰思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暫不貿然答應,再觀望觀望。
眼見套不出話來,當下也不再糾纏,起身道:“您老的提議下官會慎重考慮,前提是您老能夠管好令郎,叫他別再來找下官的麻煩。”
隨後拱手為禮,道了句:“家中有事,先行一步,告辭。”
望著少年遠去的背影,孫敬遠輕撫長須,嘀咕了一句:“本事不小,脾性也大,不知雅兒會不會喜歡......”
忠義伯府。
江景辰把茶樓裏發生的事情說了一遍,隨後問道:“你們覺得孫敬遠的話可信嗎?”
青玉不願動腦思考這些,嬉笑道:“公子,近來煉藥有所心得,需多試幾次,你們在這商議,我得去藥房再試試幾味藥材。”
江景辰點頭示意。
青玉一路小跑著離開。
董瓚猶豫了一會,說道:“公子,屬下去看下是否有新消息傳來。”
江景辰同樣允了。
青瑤莞爾一笑,說道:“公子近來遇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有些事我們也給不了多好的意見,依著我看,也是時候傳信讓莊先生來京城了。”
江景辰無奈搖頭,輕歎道:“我也想讓莊先生來京城,奈何徐光曜不肯放人,莊先生似乎也沒有多大的意願離開,說什麽要為我多留一條後路。”
青瑤細細思量,出聲道:“會不會是北邊要有動靜了?”
徐光曜乃是鎮北軍主帥,正二品輔國大將軍,常年鎮守北境,與北戎人交戰也不是一迴兩迴了。
若說動靜,北戎人每年都會鬧上幾次,但在鎮北軍強勢鎮壓之下都沒生出什麽亂子來。
江景辰想了想,詢問道:“盯著將軍府的人可有發現異常?”
青瑤迴答道:“沒有異常消息傳來,所行之事皆與往常無二。”
徐光曜領軍鎮守北境,一家老小皆在京城以做“人質”,若真是出了狀況,將軍府應該是會事先得到消息。
盯了這麽長時間,一點異常之事都沒發生,想來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
江景辰緊跟著詢問道:“給莊先生的信已經出去了嗎?”
青瑤點頭道:“出去了,主要是提及莊延朔之事。”
江景辰吩咐道:“再去一封信,問問有關北境的情況,再問下先生是否願意迴來。”
青瑤應聲,隨後又道:“若是先生願迴,而徐大將軍不願放人可怎麽辦?”
鎮北軍大營戒備之森嚴,比之皇宮也不遑多讓,主帥更是如同帝王一般擁有絕對強權。
若當真有心留人,沒有人能夠離開北境。
當然,屍體除外。
北境士兵在戰場上廝殺,練就出一身殺人技,絕非一般江湖草莽可比。
十萬大軍,那可不是擺設。
江景辰慎重考慮之後,說道:“我拿鎮北軍沒轍,但京城裏頭還有一座將軍府,徐光曜若真敢強留先生,我自有敲山震虎的辦法。”
鎮北軍鎮守北境二十年,不曾讓北戎人越邊境一寸,單此功績足以讓人心生敬畏。
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去動將軍府裏的人。
青瑤應聲道:“公子稍待,我這就去傳信。”
江景辰點了點頭,待迴過神來後才發現就隻剩下自己,不由無奈一笑,喃喃自語道:“若是莊先生不願迴來,要不把宋硯給喊來?那家夥......”
那家夥畢竟是江南綠林盟主的獨子,在江南綠林可是如同“太子爺”一般的存在。
本事的確是不小,可真要是來了京城天子腳下,能收斂得住性子嗎?
想起宋硯,江景辰臉上流露出幾分猶豫,終是一聲輕歎,嘟囔道:“還是莊先生好,宋硯那家夥就是個爺,請來容易,想要再送走可就難了!”
不是怕人來了之後賴著不走,而是怕到時候惹了什麽難以解決的事情,想走都走不了。
江南道混得再好,來了京城也就隻是平民,隨便拉一個衙役出來身份都比宋硯要高。
真要是壓不住脾氣,惹了某位皇親國戚,那時可沒人會管他是不是江南綠林“太子爺”,他爹的麵子在京城這地界上可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