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是嶽父出手相助,楊士鈺便就信了江景辰先前的說法,當真以為是去京兆府同府尹說了瞿鵬誠一案。
盡管已經高估了江景辰的本事,可心底依舊是會覺得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不應該有那麽深的心機。
說到底,還是太過小瞧了江景辰。
京兆府尹瞧著臉色不對,好奇詢問道:“這中間可是出了什麽差錯?”
楊士鈺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朱全章及時接口,說道:“瞿鵬一案你也知曉,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很。”
真人麵前不說假話。
京兆府尹點了點頭,唏噓道:“你也知道,京兆府不似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府尹之位不好做。瞿鵬誠殺人事小,關鍵是在於他為何要殺人,這案子不是查不清,而是不能查。”
朱全章順勢說道:“也就是說這事還真與皇後有關?”
京兆府沒有立刻迴應,慎重思考一番,壓低聲音,說道:“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全看這案子怎麽查,咱們之間也不說虛的,瞿鵬誠一案若是要查,最好點到為止,免得自討苦吃。”
鬥殺之罪,減一等處罰,輕則處以囚刑,最重也就是流放兩千裏。
因不涉及死刑,案件審結後無需轉呈大理寺複核,也就是說刑部擁有完全的獨立審案權。
那麽本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江景辰,以及潘彌業二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不驚動聖上的情況下。
一旦驚動聖上,後果無人可以預料。
楊士鈺漸漸想通其中關鍵,遲疑道:“請教府尹大人,此案若由京兆府協助,是否能將影響降至最低?”
京兆府尹擺了擺手,說道:“赴宴閑話無妨,可若是要說公事,斷然是沒有私情可講,事情一碼歸一碼,要分的清楚,位置才能坐的長久。”
朱全章知曉對方脾性,當下也不多做勸解,隻道:“也不要你壞了規矩,就當指點一下晚輩,教一教為官之道也好。”
京兆府尹失笑道:“有你這麽一個嶽父,哪裏輪得到我來教。”
朱全章又道:“那就當是見麵禮,你這當世叔的多少該送點心意。”
京兆府尹搖頭道:“大婚之日,我可是送了不少賀禮,眼下卻是不能再送了。”
朱全章說道:“那是新婚賀禮,眼下卻是另有喜事,你卻是不能不送,”
京兆府尹麵露疑惑,詢問道:“眼下有何喜事?”
楊士鈺得了示意,恭聲道:“好叫世叔知曉,今日嫻兒身體不適,請了宮中禦醫,診出了喜脈。”
京兆府尹瞬間張大了嘴巴,隨後意識到有些失態,當即輕咳了一聲,點頭道:“喜事,的確是喜事。”
老蚌生珠,是喜事,也是奇事,
礙於兩家交情,京兆府尹也不好在這件事上出言調侃,想了想,說道:“奉恩公府對於旁支的態度向來不親近,故而旁支一直依附於皇後娘娘。若是想此案不生波瀾,倒是可以去找一找安王殿下。”
安王李謹言乃中宮所出,當初私采銅礦一案也有他的身影。
朱全章若有所思,提了一杯,道了句:“我也不與你言謝,明日再曲江池包一艘畫舫,你我二人同遊曲江。”
關係越好,越是要懂得維護。
京兆府尹不是包不起一艘畫舫,隻不過是要一個態度。
得此一句指點,楊士鈺心中也有了想法。
通過瞿鵬誠一案能夠牽扯出皇後,那麽安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一旦安王出手,純王想必也會有所動作。
在楊士鈺看來,如今江景辰既然投靠了純王,勢必是要做馬前卒,要與安王做對,到時候隻看潘彌業如何處事,就能推斷出儲位之爭的大致局勢。
不求從中獲利,隻求不受某些人和某些事的牽連。
他才剛當上刑部郎中不久,又得了嶽父的認可,仕途一片大好,絕不可以在這關鍵時刻行差踏錯。
次日。
楊士鈺向安王府遞了帖子,等待之餘,心中思量著昨日與嶽父大人商議的計劃,反複斟酌用詞。
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通過瞿鵬誠一案,借安王之手以解當前困境。
李謹言得知刑部郎中前來拜府,隻覺得很是詫異,看向一旁的幕僚,詢問道:“這個楊士鈺是朱全章的女婿吧,你說他來找本王,會是朱全章授意嗎?”
施海棟沉吟片刻,迴答道:“朱大人被逐出政事堂已有一段時日,平日裏也不與百官親近,想來不會是朱大人是授意。”
李謹言深以為然。
好歹是從三品秘書監,也曾政事堂內議政,眼光和能力還是有的,即便眼下被逐出政事堂,也不至於會在這時候著急依附。
“去把人帶到偏廳,本王倒是要看看能有什麽趣事。”
“是。”
施海棟應聲,命人前去將楊士鈺帶至偏廳。
半炷香後。
李謹言出現,開口便道:“上一次見你,還是在朱大人身旁當幕僚,不曾想才過不久,你就已經當上了刑部郎中,想來是有些真才實學,才會得朱大人力薦。”
楊士鈺恭聲道:“王爺謬讚,下官愧不敢當。”
李謹言大步而行,端坐上首主主位,淡淡道:“說吧,此來所為何事?”
楊士鈺正色道:“王爺有所不知,前日江侍郎不知何故,竟是翻出了一件涉及瞿鵬誠的案子,下官正是為此而來。”
瞿家嫡支乃是奉恩公府,李謹言自是熟絡,對於旁支族人也有所耳聞。
早先開府,瞿鵬誠就曾代表旁支嫡係前來恭賀,更是送了不少稀罕的玩意。
也正是因此,李謹言對此人印象頗深。
能到刑部的案子,不用問也知道會是命案,也就是說瞿鵬誠殺了人。
“你剛才說,暗自是江景辰翻出的案子?”
“迴王爺的話,正是刑部侍郎江景辰江大人,原本是該壓下去的卷宗,不知何故又翻了出來,後又命下官開堂審理。”
楊士鈺沒有隱瞞,將瞿鵬誠一案細細說了一遍,又道:“鬥殺並非十惡不赦之罪,且本就是壓下去的卷宗,下官心中好奇,於是便多做了一番調查。”
李謹言聽出了話中不尋常之意,眉頭緊皺,詢問道:“你都查到了些什麽?”
楊士鈺迴答道:“下官查到,瞿鵬誠一案若是深究,極有可能會牽扯到皇後娘娘......”
未等聽完,李謹言喝聲道:“大膽,竟敢妄議母後,你是不想要腦袋了嗎?”
楊士鈺來時就做好了萬全準備,當下也不慌張,跪下叩首行了一禮,說道:“王爺明鑒,下官並非妄議皇後娘娘,而是察覺到了背後的陰謀,故而特來向王爺示警。”
盡管已經高估了江景辰的本事,可心底依舊是會覺得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不應該有那麽深的心機。
說到底,還是太過小瞧了江景辰。
京兆府尹瞧著臉色不對,好奇詢問道:“這中間可是出了什麽差錯?”
楊士鈺一時間不知該如何迴答。
朱全章及時接口,說道:“瞿鵬一案你也知曉,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很。”
真人麵前不說假話。
京兆府尹點了點頭,唏噓道:“你也知道,京兆府不似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府尹之位不好做。瞿鵬誠殺人事小,關鍵是在於他為何要殺人,這案子不是查不清,而是不能查。”
朱全章順勢說道:“也就是說這事還真與皇後有關?”
京兆府沒有立刻迴應,慎重思考一番,壓低聲音,說道:“可以有,也可以沒有,全看這案子怎麽查,咱們之間也不說虛的,瞿鵬誠一案若是要查,最好點到為止,免得自討苦吃。”
鬥殺之罪,減一等處罰,輕則處以囚刑,最重也就是流放兩千裏。
因不涉及死刑,案件審結後無需轉呈大理寺複核,也就是說刑部擁有完全的獨立審案權。
那麽本案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江景辰,以及潘彌業二人。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不驚動聖上的情況下。
一旦驚動聖上,後果無人可以預料。
楊士鈺漸漸想通其中關鍵,遲疑道:“請教府尹大人,此案若由京兆府協助,是否能將影響降至最低?”
京兆府尹擺了擺手,說道:“赴宴閑話無妨,可若是要說公事,斷然是沒有私情可講,事情一碼歸一碼,要分的清楚,位置才能坐的長久。”
朱全章知曉對方脾性,當下也不多做勸解,隻道:“也不要你壞了規矩,就當指點一下晚輩,教一教為官之道也好。”
京兆府尹失笑道:“有你這麽一個嶽父,哪裏輪得到我來教。”
朱全章又道:“那就當是見麵禮,你這當世叔的多少該送點心意。”
京兆府尹搖頭道:“大婚之日,我可是送了不少賀禮,眼下卻是不能再送了。”
朱全章說道:“那是新婚賀禮,眼下卻是另有喜事,你卻是不能不送,”
京兆府尹麵露疑惑,詢問道:“眼下有何喜事?”
楊士鈺得了示意,恭聲道:“好叫世叔知曉,今日嫻兒身體不適,請了宮中禦醫,診出了喜脈。”
京兆府尹瞬間張大了嘴巴,隨後意識到有些失態,當即輕咳了一聲,點頭道:“喜事,的確是喜事。”
老蚌生珠,是喜事,也是奇事,
礙於兩家交情,京兆府尹也不好在這件事上出言調侃,想了想,說道:“奉恩公府對於旁支的態度向來不親近,故而旁支一直依附於皇後娘娘。若是想此案不生波瀾,倒是可以去找一找安王殿下。”
安王李謹言乃中宮所出,當初私采銅礦一案也有他的身影。
朱全章若有所思,提了一杯,道了句:“我也不與你言謝,明日再曲江池包一艘畫舫,你我二人同遊曲江。”
關係越好,越是要懂得維護。
京兆府尹不是包不起一艘畫舫,隻不過是要一個態度。
得此一句指點,楊士鈺心中也有了想法。
通過瞿鵬誠一案能夠牽扯出皇後,那麽安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一旦安王出手,純王想必也會有所動作。
在楊士鈺看來,如今江景辰既然投靠了純王,勢必是要做馬前卒,要與安王做對,到時候隻看潘彌業如何處事,就能推斷出儲位之爭的大致局勢。
不求從中獲利,隻求不受某些人和某些事的牽連。
他才剛當上刑部郎中不久,又得了嶽父的認可,仕途一片大好,絕不可以在這關鍵時刻行差踏錯。
次日。
楊士鈺向安王府遞了帖子,等待之餘,心中思量著昨日與嶽父大人商議的計劃,反複斟酌用詞。
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通過瞿鵬誠一案,借安王之手以解當前困境。
李謹言得知刑部郎中前來拜府,隻覺得很是詫異,看向一旁的幕僚,詢問道:“這個楊士鈺是朱全章的女婿吧,你說他來找本王,會是朱全章授意嗎?”
施海棟沉吟片刻,迴答道:“朱大人被逐出政事堂已有一段時日,平日裏也不與百官親近,想來不會是朱大人是授意。”
李謹言深以為然。
好歹是從三品秘書監,也曾政事堂內議政,眼光和能力還是有的,即便眼下被逐出政事堂,也不至於會在這時候著急依附。
“去把人帶到偏廳,本王倒是要看看能有什麽趣事。”
“是。”
施海棟應聲,命人前去將楊士鈺帶至偏廳。
半炷香後。
李謹言出現,開口便道:“上一次見你,還是在朱大人身旁當幕僚,不曾想才過不久,你就已經當上了刑部郎中,想來是有些真才實學,才會得朱大人力薦。”
楊士鈺恭聲道:“王爺謬讚,下官愧不敢當。”
李謹言大步而行,端坐上首主主位,淡淡道:“說吧,此來所為何事?”
楊士鈺正色道:“王爺有所不知,前日江侍郎不知何故,竟是翻出了一件涉及瞿鵬誠的案子,下官正是為此而來。”
瞿家嫡支乃是奉恩公府,李謹言自是熟絡,對於旁支族人也有所耳聞。
早先開府,瞿鵬誠就曾代表旁支嫡係前來恭賀,更是送了不少稀罕的玩意。
也正是因此,李謹言對此人印象頗深。
能到刑部的案子,不用問也知道會是命案,也就是說瞿鵬誠殺了人。
“你剛才說,暗自是江景辰翻出的案子?”
“迴王爺的話,正是刑部侍郎江景辰江大人,原本是該壓下去的卷宗,不知何故又翻了出來,後又命下官開堂審理。”
楊士鈺沒有隱瞞,將瞿鵬誠一案細細說了一遍,又道:“鬥殺並非十惡不赦之罪,且本就是壓下去的卷宗,下官心中好奇,於是便多做了一番調查。”
李謹言聽出了話中不尋常之意,眉頭緊皺,詢問道:“你都查到了些什麽?”
楊士鈺迴答道:“下官查到,瞿鵬誠一案若是深究,極有可能會牽扯到皇後娘娘......”
未等聽完,李謹言喝聲道:“大膽,竟敢妄議母後,你是不想要腦袋了嗎?”
楊士鈺來時就做好了萬全準備,當下也不慌張,跪下叩首行了一禮,說道:“王爺明鑒,下官並非妄議皇後娘娘,而是察覺到了背後的陰謀,故而特來向王爺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