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景辰想破腦袋也想不到會是這麽一句話。
“世叔莫不是在與小侄說笑?”
“說笑?的確是挺好笑。”
孫敬遠當真笑了出聲。
若說誰是聖上心腹,無疑是內侍省從三品內侍監,兼監門衛將軍張甲臣。
可要論誰最了解聖上的手段,當屬三省主官,以及孫敬遠等從龍之臣。
江景辰心中雖有疑慮,卻也相信孫敬遠不會無的放矢,當即開口道:“世叔可否展開詳細說說?”
孫敬遠收斂笑容,緩緩開口道:“聖上,很缺錢,這麽說你可懂?”
就這?
百樂門的確是賺錢,但也不至於用這樣的手段吧?
堂堂一國之君,還要不要點臉?
江景辰又氣又惱,好不容易才克製住情緒。
“世叔的意思,是說聖上想要百樂門?”
“聖上要百樂門何用?聖上要的,是錢。”
“世叔之意,小侄大概是聽懂了,隻不過想不明白,布下這麽大一局,僅是為了從小侄手裏要錢?”
“你說,是誰布的局?”
孫敬遠微眯著眼。
看似詢問,實則另藏深意。
離宮宴會乃是嘉慧公主所設,遍邀京中貴女。
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
江景辰更是知道,青瑤連自己都瞞著,定不可能會走漏消息。
毒是誰下的?
他不清楚,但可以確定,不是青瑤,不是嘉慧公主,大概率也不會是雲瑤縣主。
那麽,誰在布局?
沒有人布局。
這一切都隻不過是恰逢其會順勢而為。
估摸著聖上是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便臨時起意,借崇寧大長公主之手,撈上一筆橫財。
不要百樂門,隻要錢。
也就是說百樂門還是屬於江景辰,但所賺的錢卻不是。
聖上所做之事,都是在為開疆拓土做準備。
打仗很燒錢,非常燒錢。
古今皆是如此。
多少錢才算夠?
答案是多少都不算夠。
“今日聽世叔一席話,勝過小侄多讀十年書,受教了。”
“區區一介民女,入不了崇寧大長公主的眼,更入不了聖上的眼。可若是百樂門大掌櫃,那就另當別論。”
孫敬遠說完之後便不再談及此事,轉而再度說起嫁女之事。
江景辰實在沒心思多說,隨意敷衍了幾句,之後便尋了個借口告辭。
然要是餓了,土都抓一把來吃。
百樂門裏寸土寸金,誰都想要咬上一口。
他本以為聖上瞧不上這些,沒曾想終究是低估了金錢的魅力,高估了聖上的底線。
士農工商,階級分明。
大周不收商稅。
因此那些身處階級底層的商賈,也是掌握最多金錢的群體。
商賈所掌之財,富可敵國,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在眾人眼中,百樂門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而青瑤則是養雞之人。
踏出孫府大門,江景辰心中便有了決定。
“阿瓚,繞道朱雀門,我要入宮麵聖。”
甘露殿。
聖上得知江景辰求見,將其晾了一個時辰,方才將人宣進殿內。
“你還能進宮,看來板子還是打得太輕。”
“聖上賜微臣板子,那是對微臣的恩寵,故而,微臣哪怕僅剩一口氣,也得爬進宮裏向聖上謝恩。”
江景辰言語盡顯真誠。
類似的話聽得多了會膩,掀不起半點波瀾。
聖上抬了抬眼皮,淡淡道:“說事。”
左右無外人,江景辰也懶得編一套說辭,直言道:“百樂門大掌櫃青瑤,感念聖恩,願將門內七成盈利捐於國庫,年年如此。”
見過送禮的,沒見過這麽送禮的。
聖上嘴角隱隱抽動,不動聲色看了張甲臣一眼。
張甲臣會意,含笑道:“聖上,老奴也曾聽過百樂門之名,坊間亦是有傳言,稱百樂門日進鬥金,就是不知是真是假。”
鬥金,也就是一鬥黃金。
一鬥約為10升,1升的容量大約能裝19.3kg的黃金。
那麽10升黃金大約是193kg,也就是一鬥黃金約等於193kg,等於386斤。
一斤十六兩。
1兩黃金折10兩白銀。
1兩白銀折1貫。
386斤黃金=貫。
日進鬥金=日進貫,以30天\/月計。
每月,一年便是兩千兩百二十三萬三千六百貫。
若以此計算,七成便是一千五百多萬貫。
這一口咬的可真是夠狠啊!
江景辰聽懂了話外之意,當即開口道:“傳言不可信,百樂門有所盈利不假,但絕沒有到日進鬥金的地步。”
聖上翻看著手中奏折,神情十分專注。
張甲臣見狀,心中了然,笑眯眯追問道:“沒有一鬥,那五升該是有的吧?”
一鬥十升,五升便是一千多萬貫,當中七成便是七百七十多萬貫。
這一口也不輕。
漫天開價,就地還錢。
江景辰抬刀一揮,迴應道:“百樂門營業不久,每月盈利約在五萬貫左右。”
一年六十萬貫,取當中七成,每年四十二萬貫。
差不多就得了吧!
聖上神情不變,視線緊盯奏折之上。
張甲臣心思轉動,含笑道:“似乎,與傳言大不相符啊!”
大不相符,就是說不夠。
江景辰心念急轉,迅速盤算,開口道:“百樂門大掌櫃青瑤極擅經商之道,在她的經營下,想來百樂門不需多久,便能更上一層樓。”
張甲臣追問道:“就是不知,能上多高一層樓?”
聖上看似在批閱奏折,實則正豎起耳朵等一個具體數字。
江景辰心知肚明,眼下必須得放出一隻肥兔,才能讓聖上撒鷹。
“以青瑤之能,當能做到翻上三倍。”
三倍,一百八十萬貫,取其七,則是一百二十六萬貫。
聖上聞言,放下手中奏折,開口道:“全國一年鹽稅方才六百餘萬貫,隻一家百樂門,一年便能賺將近兩百萬貫......京中百姓如此富裕,朕是否該覺得高興?”
這麽明顯的反話,江景辰自然聽得出來。
“啟稟聖上,除京中百姓富裕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正所謂無商不奸,但凡商賈,都有掙錢的手段,加之本朝未立商稅,故而能多掙些也不足為奇。”
“你是在向朕建議要立新商稅法?”
聖上目光灼灼,隱隱透露些許興奮。
大周雜稅並不少,譬如碼頭來往貨物都需交稅,但卻唯獨不對經營鋪子的商賈收稅。
是因為不愛收嗎?
當然不是。
無非就是牽扯到士族的利益罷了。
要知道,百官家眷人人手裏都握著私產。
何為私產?
田地、莊子、店鋪等等。
立新商稅法?那就是要在士族身上割肉。
能立,早都立了,至於等到現在嗎?
聖上明顯是想錢想“瘋”了,什麽肉都想咬上一口。
咬不動不要緊,怕是得崩壞了一口好牙。
當今聖上心眼賊多,隨口一句話就是一個套。
江景辰一點也不想做那咬肉的牙齒,當即迴應道:“微臣讀書不多,不懂稅收之道,故而不敢妄言。”
“世叔莫不是在與小侄說笑?”
“說笑?的確是挺好笑。”
孫敬遠當真笑了出聲。
若說誰是聖上心腹,無疑是內侍省從三品內侍監,兼監門衛將軍張甲臣。
可要論誰最了解聖上的手段,當屬三省主官,以及孫敬遠等從龍之臣。
江景辰心中雖有疑慮,卻也相信孫敬遠不會無的放矢,當即開口道:“世叔可否展開詳細說說?”
孫敬遠收斂笑容,緩緩開口道:“聖上,很缺錢,這麽說你可懂?”
就這?
百樂門的確是賺錢,但也不至於用這樣的手段吧?
堂堂一國之君,還要不要點臉?
江景辰又氣又惱,好不容易才克製住情緒。
“世叔的意思,是說聖上想要百樂門?”
“聖上要百樂門何用?聖上要的,是錢。”
“世叔之意,小侄大概是聽懂了,隻不過想不明白,布下這麽大一局,僅是為了從小侄手裏要錢?”
“你說,是誰布的局?”
孫敬遠微眯著眼。
看似詢問,實則另藏深意。
離宮宴會乃是嘉慧公主所設,遍邀京中貴女。
這一點,所有人都知道。
江景辰更是知道,青瑤連自己都瞞著,定不可能會走漏消息。
毒是誰下的?
他不清楚,但可以確定,不是青瑤,不是嘉慧公主,大概率也不會是雲瑤縣主。
那麽,誰在布局?
沒有人布局。
這一切都隻不過是恰逢其會順勢而為。
估摸著聖上是覺得這是個機會,於是便臨時起意,借崇寧大長公主之手,撈上一筆橫財。
不要百樂門,隻要錢。
也就是說百樂門還是屬於江景辰,但所賺的錢卻不是。
聖上所做之事,都是在為開疆拓土做準備。
打仗很燒錢,非常燒錢。
古今皆是如此。
多少錢才算夠?
答案是多少都不算夠。
“今日聽世叔一席話,勝過小侄多讀十年書,受教了。”
“區區一介民女,入不了崇寧大長公主的眼,更入不了聖上的眼。可若是百樂門大掌櫃,那就另當別論。”
孫敬遠說完之後便不再談及此事,轉而再度說起嫁女之事。
江景辰實在沒心思多說,隨意敷衍了幾句,之後便尋了個借口告辭。
然要是餓了,土都抓一把來吃。
百樂門裏寸土寸金,誰都想要咬上一口。
他本以為聖上瞧不上這些,沒曾想終究是低估了金錢的魅力,高估了聖上的底線。
士農工商,階級分明。
大周不收商稅。
因此那些身處階級底層的商賈,也是掌握最多金錢的群體。
商賈所掌之財,富可敵國,這可不是一句空話。
在眾人眼中,百樂門是一隻會下金蛋的母雞,而青瑤則是養雞之人。
踏出孫府大門,江景辰心中便有了決定。
“阿瓚,繞道朱雀門,我要入宮麵聖。”
甘露殿。
聖上得知江景辰求見,將其晾了一個時辰,方才將人宣進殿內。
“你還能進宮,看來板子還是打得太輕。”
“聖上賜微臣板子,那是對微臣的恩寵,故而,微臣哪怕僅剩一口氣,也得爬進宮裏向聖上謝恩。”
江景辰言語盡顯真誠。
類似的話聽得多了會膩,掀不起半點波瀾。
聖上抬了抬眼皮,淡淡道:“說事。”
左右無外人,江景辰也懶得編一套說辭,直言道:“百樂門大掌櫃青瑤,感念聖恩,願將門內七成盈利捐於國庫,年年如此。”
見過送禮的,沒見過這麽送禮的。
聖上嘴角隱隱抽動,不動聲色看了張甲臣一眼。
張甲臣會意,含笑道:“聖上,老奴也曾聽過百樂門之名,坊間亦是有傳言,稱百樂門日進鬥金,就是不知是真是假。”
鬥金,也就是一鬥黃金。
一鬥約為10升,1升的容量大約能裝19.3kg的黃金。
那麽10升黃金大約是193kg,也就是一鬥黃金約等於193kg,等於386斤。
一斤十六兩。
1兩黃金折10兩白銀。
1兩白銀折1貫。
386斤黃金=貫。
日進鬥金=日進貫,以30天\/月計。
每月,一年便是兩千兩百二十三萬三千六百貫。
若以此計算,七成便是一千五百多萬貫。
這一口咬的可真是夠狠啊!
江景辰聽懂了話外之意,當即開口道:“傳言不可信,百樂門有所盈利不假,但絕沒有到日進鬥金的地步。”
聖上翻看著手中奏折,神情十分專注。
張甲臣見狀,心中了然,笑眯眯追問道:“沒有一鬥,那五升該是有的吧?”
一鬥十升,五升便是一千多萬貫,當中七成便是七百七十多萬貫。
這一口也不輕。
漫天開價,就地還錢。
江景辰抬刀一揮,迴應道:“百樂門營業不久,每月盈利約在五萬貫左右。”
一年六十萬貫,取當中七成,每年四十二萬貫。
差不多就得了吧!
聖上神情不變,視線緊盯奏折之上。
張甲臣心思轉動,含笑道:“似乎,與傳言大不相符啊!”
大不相符,就是說不夠。
江景辰心念急轉,迅速盤算,開口道:“百樂門大掌櫃青瑤極擅經商之道,在她的經營下,想來百樂門不需多久,便能更上一層樓。”
張甲臣追問道:“就是不知,能上多高一層樓?”
聖上看似在批閱奏折,實則正豎起耳朵等一個具體數字。
江景辰心知肚明,眼下必須得放出一隻肥兔,才能讓聖上撒鷹。
“以青瑤之能,當能做到翻上三倍。”
三倍,一百八十萬貫,取其七,則是一百二十六萬貫。
聖上聞言,放下手中奏折,開口道:“全國一年鹽稅方才六百餘萬貫,隻一家百樂門,一年便能賺將近兩百萬貫......京中百姓如此富裕,朕是否該覺得高興?”
這麽明顯的反話,江景辰自然聽得出來。
“啟稟聖上,除京中百姓富裕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正所謂無商不奸,但凡商賈,都有掙錢的手段,加之本朝未立商稅,故而能多掙些也不足為奇。”
“你是在向朕建議要立新商稅法?”
聖上目光灼灼,隱隱透露些許興奮。
大周雜稅並不少,譬如碼頭來往貨物都需交稅,但卻唯獨不對經營鋪子的商賈收稅。
是因為不愛收嗎?
當然不是。
無非就是牽扯到士族的利益罷了。
要知道,百官家眷人人手裏都握著私產。
何為私產?
田地、莊子、店鋪等等。
立新商稅法?那就是要在士族身上割肉。
能立,早都立了,至於等到現在嗎?
聖上明顯是想錢想“瘋”了,什麽肉都想咬上一口。
咬不動不要緊,怕是得崩壞了一口好牙。
當今聖上心眼賊多,隨口一句話就是一個套。
江景辰一點也不想做那咬肉的牙齒,當即迴應道:“微臣讀書不多,不懂稅收之道,故而不敢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