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楚苗終戰罷,熊通始繼位
重生周幽王,打造大周帝國 作者:螽斯先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期行動並不複雜。
考慮到語言天差地別,而且生活習性迥異,願意歸順大周帝國的原始叢林部落,天狼軍會先護送其等前往黔中郡。
黔中郡將劃出一塊區域,無償給原始叢林部落野人居住。
原始叢林部落野人將按夫妻劃分成戶,隻需按照安排,學習大周帝國語言文字與風俗習慣,參與耕種畜牧等技能訓練,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便能免費獲得對應的糧食物資。
學會的越多,免費獲得的糧食物資便越多。
期間可主動參加綜合考核,成績合格的家庭,便會安置到各郡縣,大周帝國將全程幫助其等安居樂業。
除心智不全、身體殘障、年邁幼小等特殊群體外,五年之內從未主動參加綜合考核,亦或成績始終沒有合格,那便說明這些人並無歸順之心,隻是為了騙取大周帝國的糧食物資。
屆時,大周帝國將進行討要,並有權強製不合格者出賣苦力還債。
姬宮湦明確調兵內容與後續細節,立即讓寺人尨通過有線電報機發送。
與此同時,抽調一千羽林軍甲士,任命親衛藤渠與藤溪為統帥,共同南下接管楚君熊儀主動割讓的疆土。
……
大周帝國十二年,夏末。
三苗大軍與楚國護衛軍的戰事,曆經多次攻守易型,終於進入尾聲。
起初,三苗大軍接連獲勝,甚至一度迫近楚國都邑。
然而三苗大軍卻低估楚國的底蘊,尤其是在太孫熊通的部署下,楚國護衛軍開始利用主場優勢,對三苗大軍發動襲擾。
三苗大軍隻能暫時後退,等楚國護衛軍追擊,再調轉方向迎戰。
便在三苗大軍與楚國護衛軍膠著之時,楚使熊甯與楚國領隊帶迴去的一百三十三名青壯,竟然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百三十三名青壯,對楚國無疑是極其忠誠的。
太孫熊通親自出城迎來,直接給予最優渥的待遇,隨後將其等編入楚國護衛軍,並參照大周王師組建滅苗突擊營。
滅苗突擊營一登場,就憑借嫻熟的配合,接連攻破三苗大軍的外層營地,斬殺三苗青壯超過三百人。
三百人看似不多,但是卻對三苗大軍的士氣造成嚴重影響。
最後導致隻要楚國護衛軍打出滅苗突擊營的旗號,迎戰的三苗大軍便會恐懼不前,甚至還會不戰自潰。
正因如此,三苗大軍的整體士氣由盛轉衰。
原本酣暢淋漓的順風局,很快變成顧此失彼的逆風局。
最終,楚國護衛軍擊敗三苗大軍主力,並成功將三苗大軍趕迴關隘。
楚國護衛軍士氣過盛,曾強行攻打三苗部落關隘,結果三苗大軍殘部絕地反擊,重創楚國護衛軍主力。
自此,三苗大軍與楚國護衛軍都損失慘重。
用姬宮湦前世話語,誰也奈何不了誰,隻能互相幹瞪眼。
經此一役,三苗部落根基已經動搖,隻能靠首領們在苦苦支撐。
由於三苗大軍是敗退,不僅沒有抓迴俘虜,還丟失不少糧食物資,導致三苗部落的糧食物資很快出現缺口。
首領們先將所有楚國俘虜送往黔中郡,發現換來的糧食物資仍然不足,便將目標放在部落的奴隸身上。
直至將部落的大部分奴隸送去,才勉強湊足過冬的糧食物資。
楚國護衛軍雖然將三苗大軍趕出楚國疆域,但是反攻時沒有取得成功,並導致主力受損嚴重。
如今的楚國,根本沒有實力進攻三苗部落領地。
三苗部落攻打楚國的戰爭,就這般落下帷幕。
雙方的仇怨,則到達頂點。
三苗部落的青壯,偶爾會潛入楚國疆域,劫走楚國子民作為俘虜,送往黔中郡交換糧食物資。
楚國甲士對三苗部落恨之入骨,一旦發現三苗部落族人離開關隘,便立即展開獵殺。
倘若如此收場,對姬宮湦而言,並不算好,也不算壞。
便在姬宮湦耐心等待異變時,楚使熊甯再度進入大周帝國,抵達鎬京王城後,第一時間向姬宮湦上書。
此前,太孫熊通曾緊急派遣信使,告知楚使熊甯務必辦妥兩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召迴在藍田大營訓練的楚國青壯。
彼時,楚使熊甯收到命令,便前往藍田大營。
隨後寺人尨帶著王命詔書前去,宣布當今天子從私庫拿出五千萬銖錢,用於獎勵返迴楚國的青壯。
結果隻有一百三十三名青壯選擇返迴楚國,楚使熊甯與楚國領隊隻能攜帶其等,頗為狼狽地返迴楚國。
興許是因為場麵過於難堪,亦或者怒氣攻心導致一時忘記。
從始至終,楚使熊甯都沒有提及第二件事。
如今三苗部落攻打楚國的戰爭剛落幕,楚使熊甯便匆忙趕來鎬京王城。
根據楚使熊甯上書內容的重要程度,應該便是太孫熊通交代楚使熊甯,務必要辦妥的第二件事。
姬宮湦看完上書內容,頓時明白楚使熊甯當初為何不提。
並非此前猜測的原因之一,僅隻是時機尚未成熟而已。
具體上書內容並不複雜。
楚君熊儀接連喪失嫡出血脈,自覺無顏麵對楚國先祖,便想提前將國君之位傳給嫡次孫熊通。
熊通雖然答應接管楚國社稷,卻隻要太孫之名。
此番成功擊退三苗大軍,太孫熊通親自坐鎮指揮,一舉在楚國樹立巨大的威望。
楚君熊儀見此,於是便再度提及,提前下傳出國君之位,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太孫熊通眼見執拗不過,隻能答應繼承楚國國君之位。
楚國乃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遵照周禮,新國君繼位,需要得到周天子承認,才算正式成為一國之君。
因此,楚君熊儀與太孫熊通均希望,此事能夠得到姬宮湦承認。
最好是頒布王命詔書,敕封熊通為楚國新國君,並將爵位一同改成熊通持有。
姬宮湦若能同意,熊通願意拿出楚國府庫積攢的一億斤無煙木炭,無償捐贈給大周府庫,以表達對姬宮湦的謝意。
除此之外,滯留在大周帝國的楚國青壯,便由其等自行選擇出路,熊通會將其等視為過眼雲煙,永遠不再提及。
考慮到語言天差地別,而且生活習性迥異,願意歸順大周帝國的原始叢林部落,天狼軍會先護送其等前往黔中郡。
黔中郡將劃出一塊區域,無償給原始叢林部落野人居住。
原始叢林部落野人將按夫妻劃分成戶,隻需按照安排,學習大周帝國語言文字與風俗習慣,參與耕種畜牧等技能訓練,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便能免費獲得對應的糧食物資。
學會的越多,免費獲得的糧食物資便越多。
期間可主動參加綜合考核,成績合格的家庭,便會安置到各郡縣,大周帝國將全程幫助其等安居樂業。
除心智不全、身體殘障、年邁幼小等特殊群體外,五年之內從未主動參加綜合考核,亦或成績始終沒有合格,那便說明這些人並無歸順之心,隻是為了騙取大周帝國的糧食物資。
屆時,大周帝國將進行討要,並有權強製不合格者出賣苦力還債。
姬宮湦明確調兵內容與後續細節,立即讓寺人尨通過有線電報機發送。
與此同時,抽調一千羽林軍甲士,任命親衛藤渠與藤溪為統帥,共同南下接管楚君熊儀主動割讓的疆土。
……
大周帝國十二年,夏末。
三苗大軍與楚國護衛軍的戰事,曆經多次攻守易型,終於進入尾聲。
起初,三苗大軍接連獲勝,甚至一度迫近楚國都邑。
然而三苗大軍卻低估楚國的底蘊,尤其是在太孫熊通的部署下,楚國護衛軍開始利用主場優勢,對三苗大軍發動襲擾。
三苗大軍隻能暫時後退,等楚國護衛軍追擊,再調轉方向迎戰。
便在三苗大軍與楚國護衛軍膠著之時,楚使熊甯與楚國領隊帶迴去的一百三十三名青壯,竟然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一百三十三名青壯,對楚國無疑是極其忠誠的。
太孫熊通親自出城迎來,直接給予最優渥的待遇,隨後將其等編入楚國護衛軍,並參照大周王師組建滅苗突擊營。
滅苗突擊營一登場,就憑借嫻熟的配合,接連攻破三苗大軍的外層營地,斬殺三苗青壯超過三百人。
三百人看似不多,但是卻對三苗大軍的士氣造成嚴重影響。
最後導致隻要楚國護衛軍打出滅苗突擊營的旗號,迎戰的三苗大軍便會恐懼不前,甚至還會不戰自潰。
正因如此,三苗大軍的整體士氣由盛轉衰。
原本酣暢淋漓的順風局,很快變成顧此失彼的逆風局。
最終,楚國護衛軍擊敗三苗大軍主力,並成功將三苗大軍趕迴關隘。
楚國護衛軍士氣過盛,曾強行攻打三苗部落關隘,結果三苗大軍殘部絕地反擊,重創楚國護衛軍主力。
自此,三苗大軍與楚國護衛軍都損失慘重。
用姬宮湦前世話語,誰也奈何不了誰,隻能互相幹瞪眼。
經此一役,三苗部落根基已經動搖,隻能靠首領們在苦苦支撐。
由於三苗大軍是敗退,不僅沒有抓迴俘虜,還丟失不少糧食物資,導致三苗部落的糧食物資很快出現缺口。
首領們先將所有楚國俘虜送往黔中郡,發現換來的糧食物資仍然不足,便將目標放在部落的奴隸身上。
直至將部落的大部分奴隸送去,才勉強湊足過冬的糧食物資。
楚國護衛軍雖然將三苗大軍趕出楚國疆域,但是反攻時沒有取得成功,並導致主力受損嚴重。
如今的楚國,根本沒有實力進攻三苗部落領地。
三苗部落攻打楚國的戰爭,就這般落下帷幕。
雙方的仇怨,則到達頂點。
三苗部落的青壯,偶爾會潛入楚國疆域,劫走楚國子民作為俘虜,送往黔中郡交換糧食物資。
楚國甲士對三苗部落恨之入骨,一旦發現三苗部落族人離開關隘,便立即展開獵殺。
倘若如此收場,對姬宮湦而言,並不算好,也不算壞。
便在姬宮湦耐心等待異變時,楚使熊甯再度進入大周帝國,抵達鎬京王城後,第一時間向姬宮湦上書。
此前,太孫熊通曾緊急派遣信使,告知楚使熊甯務必辦妥兩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召迴在藍田大營訓練的楚國青壯。
彼時,楚使熊甯收到命令,便前往藍田大營。
隨後寺人尨帶著王命詔書前去,宣布當今天子從私庫拿出五千萬銖錢,用於獎勵返迴楚國的青壯。
結果隻有一百三十三名青壯選擇返迴楚國,楚使熊甯與楚國領隊隻能攜帶其等,頗為狼狽地返迴楚國。
興許是因為場麵過於難堪,亦或者怒氣攻心導致一時忘記。
從始至終,楚使熊甯都沒有提及第二件事。
如今三苗部落攻打楚國的戰爭剛落幕,楚使熊甯便匆忙趕來鎬京王城。
根據楚使熊甯上書內容的重要程度,應該便是太孫熊通交代楚使熊甯,務必要辦妥的第二件事。
姬宮湦看完上書內容,頓時明白楚使熊甯當初為何不提。
並非此前猜測的原因之一,僅隻是時機尚未成熟而已。
具體上書內容並不複雜。
楚君熊儀接連喪失嫡出血脈,自覺無顏麵對楚國先祖,便想提前將國君之位傳給嫡次孫熊通。
熊通雖然答應接管楚國社稷,卻隻要太孫之名。
此番成功擊退三苗大軍,太孫熊通親自坐鎮指揮,一舉在楚國樹立巨大的威望。
楚君熊儀見此,於是便再度提及,提前下傳出國君之位,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太孫熊通眼見執拗不過,隻能答應繼承楚國國君之位。
楚國乃周天子分封的諸侯國,遵照周禮,新國君繼位,需要得到周天子承認,才算正式成為一國之君。
因此,楚君熊儀與太孫熊通均希望,此事能夠得到姬宮湦承認。
最好是頒布王命詔書,敕封熊通為楚國新國君,並將爵位一同改成熊通持有。
姬宮湦若能同意,熊通願意拿出楚國府庫積攢的一億斤無煙木炭,無償捐贈給大周府庫,以表達對姬宮湦的謝意。
除此之外,滯留在大周帝國的楚國青壯,便由其等自行選擇出路,熊通會將其等視為過眼雲煙,永遠不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