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李初玄送別朱厚照後,隻覺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那股輕鬆愉悅的心情讓他整個人都格外舒暢。


    看了看天色,已經有些黑了。


    思索了一番後,李初玄哼著小曲,邁著輕快的步伐進宮去找朱厚熜。


    是時候和他好好談談了……


    皇宮之中,威嚴莊重的氛圍依舊。


    李初玄熟門熟路地來到朱厚熜所在之處,朱厚熜見到李初玄,臉上頓時浮現出一抹古怪。


    鎮北侯平日裏連上朝都愛來不來的,怎麽今日光進宮就進了兩次?


    不會又有什麽事吧?


    朱厚熜心裏頓時‘咯噔’一跳。


    “李大哥,你今日怎的這般有閑情,又來朕這裏了?”朱厚熜強行微笑,問道。


    李初玄嘿嘿一笑,“陛下,臣這不是想你了嘛,再者,陛下這裏的膳食可是一絕,臣這嘴饞得緊。”


    見此情景,朱厚熜更加緊張。


    不過難得鎮北侯有此閑情逸致,他趕忙吩咐人準備膳食。


    兩人相對而坐,氣氛輕鬆中又帶著一絲凝重。


    “李大哥……”朱厚熜試探性的問道,“你來找朕,隻是吃飯的?”


    李初玄直接搖頭,“當然不是。”


    果然!朱厚熜心裏叫苦了一聲。


    “那,所謂何事啊?”


    李初玄邊吃邊答道:“也不是啥大事,就是想和陛下聊聊。”


    “聊?”朱厚熜疑惑道,“聊什麽?”


    李初玄放下筷子,看著朱厚熜,眼神中帶著一絲認真,“陛下,臣今日來,確實是想與陛下好好聊聊,陛下可相信臣?”


    朱厚熜微微一愣,隨即神色也變得鄭重起來,“李大哥何出此言?朕自然是相信你的。”


    李初玄輕歎一聲,“陛下,臣知道,臣平日裏行事或許有些不羈,但臣對陛下,對這大明江山,卻是一片赤誠之心。”


    朱厚熜點頭,“朕明白,李大哥為朕,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朕從未懷疑過你的忠心。”


    李初玄微微頷首,“陛下,如今這天下局勢變幻莫測,陛下可曾想過,未來該如何走下去?”


    朱厚熜沉默片刻,緩緩說道:“朕自登基以來,便深知責任重大,朕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家繁榮昌盛。朕會勤勉政事,任用賢能,推行改革,整頓吏治。”


    李初玄聽著朱厚熜的話,眼中露出讚賞之色,“陛下有此誌向,實乃百姓之福。但陛下可知,這道路必定艱難險阻。”


    朱厚熜微微皺眉,“朕自然知道,但朕既為皇帝,便不能退縮。”


    李初玄點頭,“陛下英明,陛下,臣想問,若有一日,臣犯了錯,陛下可會原諒臣?”


    朱厚熜看著李初玄,眼神堅定,“李大哥,隻要你不是背叛朕,背叛大明,朕定會原諒你。”


    李初玄心中微微感動,“陛下,有您這句話,臣便放心了。陛下,臣覺得,如今這朝廷之中,雖有諸多賢能之士,但也不乏一些心懷叵測之人。陛下需時刻保持警惕。”


    朱厚熜點頭,“朕明白。朕會小心謹慎,不會讓那些人有可乘之機。”


    李初玄繼續說道:“陛下,臣還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朱厚熜道:“李大哥但說無妨。”


    李初玄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臣覺得,陛下在處理國事之時,有時過於仁慈,仁慈固然是好事,但在一些事情上,陛下還需果斷一些。”


    “做皇帝,要恩威並施。”


    朱厚熜沉思片刻,說道:“李大哥所言有理,朕會注意的。”


    李初玄看著朱厚熜,突然正色道:“陛下,臣鬥膽問一句,陛下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皇帝呢?”


    朱厚熜微微一愣,眼神變得深邃起來。


    他沉默片刻,緩緩開口道:“朕一直都很敬佩太宗皇帝,朕的經曆和太宗皇帝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同樣都是小宗入大宗。朕想成為一個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的皇帝,朕要讓這江山在朕的手中更加穩固,讓我大明的威名遠揚四方。”


    “好。”李初玄淡笑道,“敢問陛下,陛下對臣在前朝的政策怎麽看?”


    “你是說,攤丁入畝?”朱厚熜問道。


    李初玄點頭。


    “自然是極好的。”朱厚熜想也沒想就點頭道,“李大哥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引進外藩作物,讓百姓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改善。為了解決土地問題又與先帝一起施行攤丁入畝之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土地兼並,使得我大明的人口出現了短期的爆炸性增長。不管怎麽看,都是利國利民之策。”


    李初玄欣慰不已,“陛下能這麽想,臣也放心了。”


    朱厚熜淡笑道:“李大哥為何有此一問,可是心中又有了什麽國策?”


    李初玄微微搖頭,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思索。


    “陛下,臣並非已有具體國策,隻是在思考如何能讓我大明更加強盛,百姓更加富足。”


    他停頓片刻,繼續說道:“陛下,臣近日思索,如今我大明雖有諸多進步,但仍有可改進之處。比如,可進一步發展商業。商業之繁榮,可帶來財富之流通,百姓之生計也能更多樣化。”


    朱厚熜微微皺眉,“商業?我朝曆來重農抑商,李大哥此舉,恐會引起諸多爭議。”


    李初玄鄭重道:“陛下,時代在變,我們不能一直固守舊製。商業若能合理發展,可為國家帶來巨額稅收,亦可促進各地物資交流,百姓生活所需之物也能更加豐富。我們可以製定合理的法規,規範商業行為,既讓商人有利可圖,又能確保國家利益和百姓福祉。”


    朱厚熜陷入沉思,片刻後說道:“李大哥所言,確有道理,但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李初玄點頭,他本來也沒想一蹶而就。


    重農抑商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幾千年來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了,想一下子改變自然是不可能的。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個道理李初玄還是懂的。


    “陛下聖明,還有一事,臣以為教育也至關重要。如今我大明雖有學府,但能接受教育者甚少,我們可設立更多的學堂,讓更多的百姓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知識可改變命運,培養出更多有才能之人,為國家效力。”


    李初玄繼續說道。


    他本以為,朱厚熜也會和剛才一樣讚同自己的主張,誰知朱厚熜聽完此話後卻陷入了沉思。


    隨後,他微微搖頭,神色中流露出一絲顧慮。


    “李大哥,教育一事,朕需慎重考慮。若百姓皆有學識,恐難以掌控,他們有了知識,便會有更多的想法和訴求,朝廷操作起來便會更加困難。朕以為,當下還是維持現狀為宜。”


    李初玄心中一歎,卻也明白朱厚熜作為一個王朝統治者,他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


    在這個封建王朝,統治者往往更注重對百姓的控製,而教育的普及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預知的變數。


    可是,如果一味的施行愚民政策,大明遲早會在這個大變革時代裏被淘汰。


    看看時間線,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很快就要開始了,大明絕對不能落後他們。


    李初玄沉默片刻,說道:“陛下,臣明白陛下的顧慮,但教育之重要性不可忽視,若能引導得當,百姓有了知識,也會更加擁護朝廷,為國家效力。”


    朱厚熜微微頷首,“李大哥所言,朕會再思量,此事暫且擱置,日後再議。”


    看這情景,朱厚熜是不想再說了。


    李初玄無奈歎氣,隻得暫時不談教育的問題。


    似是察覺氣氛冷場了,朱厚熜趕忙轉移話題道:“李大哥,你還有什麽政策,但說無妨。”


    李初玄深吸了口氣,接著道:“陛下,我們還可鼓勵科技創新,如改進農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航海技術,拓展海外貿易……這些都能為大明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


    “科技創新?”聽著這個陌生的詞匯,朱厚熜麵露疑惑之色,微微皺起眉頭問道:“李大哥,朕不甚明白,何為科技創新?這又如何能為我大明帶來機遇與發展?”


    李初玄神色鄭重地解釋道:“陛下,科技創新,乃是通過新的發明、新的技術來改變我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就拿改進農具來說,若能造出更加精良、高效的農具,農民在耕種之時便能事半功倍。如此一來,糧食產量便能大大提高,百姓們不再為饑餓所困,國家也能更加穩定。而發展航海技術,更是意義重大。如今我們已知大海之廣闊,若能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便能探索更多未知之地,與遠方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永不過時。


    雖說當下的時代,不可能做出什麽驚人的科技產物,可還是有一些符合時代發展的東西是可以做出來的。


    比如,簡易的蒸汽機……


    李初玄想過了,如果大明的工匠們怎麽樣都造不出來蒸汽機,那他就去西方偷。


    聽完李初玄的解釋,朱厚熜仍是不解,又問道:“這海外貿易,朕也不明白有何用處,我大明地大物博,何須與海外蠻夷進行貿易?”


    李初玄耐心地說道:“陛下,海外貿易之益處甚多。其一,可帶來豐富的物資,海外有許多我們大明所沒有的奇珍異寶、珍稀物產,通過貿易,我們可以獲得這些物資,豐富百姓的生活,也可用於宮廷和國家的建設。其二,貿易可促進經濟繁榮,海外貿易能讓我們的商品流通到更遠的地方,賺取大量財富,為國家增加稅收。其三,通過與海外國家的交流,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為我大明所用,進一步推動我們自身的發展。而且,海外貿易也能展示我大明的國威,讓其他國家對我們敬畏有加。”


    朱厚熜聽後,陷入沉思之中,他在心中反複權衡著李初玄所說的這些話,思考著科技創新與海外貿易對大明的影響。


    李初玄見他又沉默了,心中有些不滿,如果現在當權的是朱厚照,他肯定會同意自己的主張。


    老兄啊,要不你還是迴來當皇帝吧。


    這一刻,李初玄真想把朱厚照抓迴來。


    深吸了口氣,李初玄繼續耐心解釋道:“陛下,如今我們所處的世界,已然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你且看,在這廣袤的天地之間,各個國家都在奮力前行,積極謀求發展。那些遠方的國度,有的大力發展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各種新奇的發明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他們通過改進生產工具,使得工業生產的效率大幅提升,無論是製造兵器還是生活用品,都能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完成。而我們大明,若不緊跟時代的步伐,必將在這場變革中逐漸落後。”


    “陛下,當別人都在發展的時候,我們不能無動於衷,那些積極進取的國家,不僅僅在科技方麵有所突破,還在貿易方麵大力拓展,他們勇敢地派出船隊,駛向未知的海洋,與不同的國家進行貿易往來,獲取豐富的資源和財富。他們通過貿易,不僅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富足,還提升了國家的影響力。而我們大明,擁有著廣闊的疆域和豐富的物產,本應在這場世界變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但如果我們繼續安於現狀,不積極尋求發展,那麽我們的優勢將會逐漸喪失。”


    “陛下,如今的世界,猶如一場激烈的競賽,各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發展,誰能率先掌握先進的技術,誰能開拓更廣闊的貿易市場,誰就能在未來的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們華夏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我們不能讓先輩們的榮耀在我們手中黯淡。我們必須勇敢地麵對這個大變革的時代,積極發展科技,拓展海外貿易,讓大明在世界的舞台上再次綻放光彩。”


    李初玄聲情並茂,口水橫飛。


    朱厚熜依然沉默。


    李初玄有些急了,他真想拍案而起。


    良久,朱厚熜才緩緩開口道:“李大哥所言,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此事重大,不可草率決定,朕需與群臣商議,再做定奪。”


    “李大哥,這樣吧,今日你對朕說的這些國策,你迴去認真理一理,寫個章程出來,朕會和內閣六部商議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行。”李初玄點頭道:“陛下聖明,此事確需謹慎考慮。但臣相信,隻要陛下能看到科技創新與海外貿易的巨大潛力,大明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此後,兩人又探討了一些其他事務,除了教育普及之事。


    可教育普及之事卻如一塊巨石,壓在李初玄心頭。他深知,要想讓大明真正走向繁榮昌盛,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如何說服朱厚熜,卻是一個難題。


    兩人聊了許久,從國家大事到民生疾苦,從朝廷局勢到江湖傳聞,氣氛越來越融洽,凝重之感也漸漸消散……


    最後,李初玄站起身來,拱手道:“陛下,今日與陛下一番交談,臣收獲良多,若陛下能同意臣的主張,那大明在陛下的治理下,必將迎來新的輝煌。”


    “哈哈。”朱厚熜也站起身來,微笑道,“有李大哥在朕身邊,朕信心十足。”


    這句話是不是客套,隻有朱厚熜知道了。


    李初玄淡淡一笑,“陛下,那臣就先告退了,下次臣再來蹭飯。”


    朱厚熜搖頭輕笑,“李大哥想來,隨時來便是。”


    隨後,李初玄緩步離去。


    李初玄走後,朱厚熜又獨自坐迴了位置之上,陷入了沉思。


    晚上聽李初玄說了這麽多,朱厚熜也需要消化消化。


    今日與李初玄的交談,讓他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時他心裏也在暗自揣摩這些政策的可行性。


    ……


    李初玄迴到府中,便一頭紮進書房,挑燈夜戰,將今日與朱厚熜所談的各項國策逐一梳理,詳細地撰寫成章程。


    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每一個字都反複斟酌,力求清晰明了地闡述各項政策的優勢與實施步驟。


    幾日之後,李初玄帶著精心撰寫的章程再次進宮,鄭重地呈遞給朱厚熜。


    朱厚熜接過章程,看著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感受到了李初玄的用心,心中不禁多了幾分感慨。


    朱厚熜立刻召集六部內閣大臣商議此事。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眾大臣各懷心思。


    當朱厚熜提出李初玄所呈的章程內容時,大臣們頓時議論紛紛。


    楊廷和率先站出,神色嚴肅,強勢不已,“陛下,老臣以為,這所謂的發展商業、鼓勵科技創新、拓展海外貿易等主張,實乃荒謬之策。我朝曆來重農抑商,此乃祖宗之法,不可輕易更改。且那科技創新,不知所謂何物,貿然推行,恐生變故,至於海外貿易,與蠻夷往來,風險極大,萬一引狼入室,後果不堪設想。”


    李初玄聽著楊廷和的反對之言,心中湧起一股怒火,但他強壓著情緒,上前一步道:“楊閣老,時代在變,祖宗之法並非不可改。如今世界局勢變幻莫測,若我們一味固守舊製,必將被時代淘汰,商業之繁榮可帶來財富流通,科技創新能提升國家實力,海外貿易更是拓展國家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楊廷和冷哼一聲,“鎮北侯所言,不過是紙上談兵。商業發展,商人逐利,必使人心浮躁,社會風氣敗壞。科技創新,未知之事太多,若失敗,勞民傷財。海外貿易,風險難測,我大明何必冒險?”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看著下麵激烈的爭論,眉頭緊鎖,他深知此事重大,關乎大明的未來,但他也明白楊廷和等老臣的顧慮並非毫無道理。


    朝堂之上,爭論之聲此起彼伏,除了楊廷和強勢反對之外,又有一位內閣大臣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鎮北侯之策萬萬不可行,科技創新,聽之玄乎,我大明有千年傳承之技藝,何須去求那未知之新。海外貿易,風險難控,且與蠻夷往來,易染其蠻風,壞我華夏之禮。商業若興,農為本之根基必搖,百姓皆逐利而忘本,國將不國。”這位內閣大臣言辭懇切,滿臉憂慮。


    然而,也有不少官員站出來支持李初玄。


    楊一清出列,躬了躬身道,“陛下,鎮北侯之策實乃高瞻遠矚,臣前兩年與逸雲伯一同出海,發現如今世界已然不同往昔,各國皆在求變求新,我大明若不緊跟時代步伐,必將落後。發展商業,可促進經濟繁榮,增加稅收,為國家建設提供更多資源。科技創新更是未來之關鍵,可提升我大明之實力,讓我們在世界上立於不敗之地。海外貿易能帶來豐富物資與先進技術,何樂而不為?”


    “難道現在的大明,和以前的朝代相比,所有東西都是一成不變嗎?!”


    “好!”李初玄心裏默默地為楊一清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出過海的人,就是有見識。


    兵部侍郎也站出來說道:“陛下,末將以為鎮北侯所言有理,科技創新可改進兵器,提升我軍戰鬥力,海外貿易若能成功開展,亦可獲取更多戰略資源,對國家安危至關重要。”


    李初玄可是名義上的兵部尚書,對於自己的老大,他當然是要支持一下的。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熱烈。


    楊廷和一派繼續據理力爭。


    禮部侍郎慷慨而言,“陛下,那海外貿易,路途遙遠且風險重重,海上風浪無常,一旦遭遇風暴,船隊便可能有去無迴,此乃拿國家財富冒險之舉。再者,與蠻夷貿易,蠻夷之人多狡詐,恐會以次充好,甚至可能暗藏禍心,伺機侵犯我大明。且商業若興,人心必趨利而忘義,傳統道德必將崩壞,社會秩序難以維持。”


    聽得此言,禮部尚書費宏眉頭微皺,自己都還沒說話呢,自己的下屬急著湊什麽熱鬧?


    費宏頗有深意地看了禮部侍郎一眼,繼而繼續保持沉默。


    一個人內閣首輔,文官之首;一個是鎮北侯兼兵部尚書,堪稱武官之首。


    費宏可不想去湊什麽熱鬧,還是等皇帝自己做決定吧。


    此時,戶部尚書王杲挺身而出,“各位大人此言差矣,海外貿易雖有風險,但收益亦是巨大。”


    “如今各國皆在尋求交流與發展,我們若緊閉國門,隻會坐失良機。海上風險固然存在,但我們可加強航海技術的研究,提高船隊的安全性。至於與蠻夷貿易,我們可製定嚴格的貿易規則,確保公平交易。且商業之繁榮並非必然導致道德崩壞,反而可以通過合理的規範引導,讓商人在逐利的同時也承擔起社會責任。”


    之前李初玄提出的出海找尋外藩作物,再加上攤丁入畝之策施行,戶部的錢袋子可是鼓了不少,這讓王杲對李初玄的政治智慧大為欽佩,不知不覺就為李初玄發聲了。


    “王尚書此言謬也!”


    工部尚書何詔沉聲說道:“科技創新斷然不可取,我大明傳統技藝傳承千年,已然足夠。貿然進行科技創新,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結果難以預料,若失敗,必將勞民傷財,動搖國本。”


    李初玄親自上前迴應:“何尚書隻知守舊,卻不知創新乃發展之動力,如今世界日新月異,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技術,我們若不跟上步伐,遲早會被淘汰。”


    “科技創新雖有風險,但一旦成功,將為大明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改進農具,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讓百姓豐衣足食;發展新的軍事技術,可增強國家的防禦力量。而且,我們可以逐步嚐試,並非一蹴而就,又何來勞民傷財之說?”


    “虧你還是工部尚書,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嗎?!”


    李初玄直接大喝出聲。


    “你……”何詔麵色漲紅,周身劇顫。


    楊廷和微微皺眉,沉聲道:“鎮北侯,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祖宗之法不可違。重農抑商、固守傳統乃是我大明立國之本,輕易更改,恐致天下大亂。”


    李初玄毫不退縮,朗聲道:“楊閣老,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一直拘泥於祖宗之法。祖宗之法是為了當時的情況而定,如今局勢已然不同,我們應當審時度勢,敢於創新,為大明的未來開辟新的道路。若一味守舊,大明必將在這大變革的時代中逐漸衰落。”


    ……


    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朝堂之上氣氛愈發緊張。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麵色凝重,他看著殿內的群臣爭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他既明白老臣們對祖宗之法的堅守,又看到了新策可能帶來的機遇,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不知該如何抉擇。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時間悄然流逝。


    爭到後麵,兩方都吵急眼了,差點動起手來。


    最終,朱厚熜不得不暫時擱置此事,讓眾人迴去再仔細思量。


    李初玄滿心失望,他今日算是明白了,要想讓這些政策得以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並不是說楊廷和他們不愛國,他們身為大明臣子,自然也是希望大明好。


    隻是這意識形態裏的東西,真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


    ~


    迴到府中,李初玄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要想改變這些大臣們的觀念,絕非易事,但不論如何他都不能放棄,大明的未來需要這些變革。


    不然,大明還是會走上曆史的老路,亡於王朝三百年周期的定律。


    “這些遭瘟的書生……”


    在書房裏,李初玄越想越氣,不禁破口大罵。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玄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威猛曾老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威猛曾老師並收藏紫玄紀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