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比賽最終完美落幕,冠軍歸屬於手藝人葉輕足,亞軍被景泰收入囊中,季軍被陳信拿到,第四名則屬於陳信的同伴李吉。
葉輕足馬上就成了山寨的名人,宋江跟吳用等人一合計,額外給發了他一筆賞金,並與他深入談話,希望他把這項林間騰躍的身法傳授給梁山眾人。
葉輕足當初發明此項絕技,更多是為了好玩。現在看山寨頭領對這玩意兒如此看重,倒也十分大方,表示願意傾囊相授,絕不藏私。
宋江、吳用大喜。
吳學究到底是個文化人,他向葉輕足提議,能否將這項絕技命名為:通臂行。
葉輕足自然是欣然應允。
從此以後,葉輕足成為梁山上的兼職武術教習,學生包括對所有通臂行感興趣的頭領和嘍囉。
但是學本事還是要看天賦,以同為頭領的王小飛和李猛為例,王小飛練習通臂行,就十分順利;李猛練習通臂行,練一次,摔十次。
賽後,王小飛將隊伍進行了整編,讓比賽的前四名分任隊正。
由於事先答應了晁蓋和時遷,要將前50名的隊員送到斥候大隊,王sir隻得做出變通,在剩餘的150人中,再選擇選擇前麵四位,分任副隊正,負責剩餘隊員的日常管理與訓練。
以上諸事,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但是王小飛舉辦此賽事的本意,是發現梁山部隊行軍中的問題,並加以改進,借以提升隊伍的野戰能力。
雖然此次比賽的過程非常精彩,但更為重要的工作,還是賽後的分析總結。
對於過往經驗教訓的總結,才是取得提升的終南捷徑。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王小飛專門設計了三份問卷調查。
第一份是針對參賽隊員的,最為詳細,包括事先比賽準備階段的情況,每個人進行了哪些訓練,哪些準備,這些準備是否在比賽中發揮了作用,準備階段是否受傷,為何受傷,整個比賽過程的描述,發現了什麽問題,對行軍過程有什麽意見和想法,等等等等,加起來共有80多道題。
第二份問卷是針對比賽組織者和誌願者設計的,包括之前受傷的本部嘍囉,請來的弓箭手,路上監督比賽的斥候,主要目的是讓他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對行軍過程作出評價。
第三份問卷則針對觀賽的各位頭領,讓各位大佬對梁山部隊的行軍給出改進意見。
王小飛設計完問卷後,專門找到燕青,李猛,戴宗,時遷等人,請他們雅正一二。
甚至還請出藏於刀中的晁天王,讓他也給掌掌眼。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夥兒的幫助下,三份優質問卷橫空出世。
王小飛怕底下人不重視這件事,準備自己親手完成這項工作。
由於好些人不識字,調查主要是一對一麵談的形式。
他抽出白天的所有時間,對行軍比賽涉及的人員逐一拜訪,細細詢問,認真記錄,態度堪比完成畢業論文的博士。
晚上的時間,則用來練習開天內力,以及費覺。
自從收獲金斧門的金線後,王小飛擁有了內視丹田的特殊能力。
現在金線周圍的內力累積已經越來越多,已經有玉米棒子大小了。
王小飛有一種預感,再練習一段時間,金線會發生質的變化。
可到底發生啥變化,他也說不上來,隻是這種預感越發地強烈起來。
對行軍過程的調查,是一項大工程,必須要分步驟來。
王小飛首先詢問的是參賽選手,他們是比賽的直接參與者,代表著最原始的資料和數據,其反饋也最為寶貴。
王小飛第一個詢問的是季軍景泰,因為葉輕足最近忙著教學,沒空。
萬萬沒想到,景泰給王小飛帶來了天大的驚喜。
景泰的綜合素質很強,這為他帶來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反而將縱雲梯這項絕技的光芒給掩蓋住了。
在王小飛看來,縱雲梯的功效,並不亞於通臂行,甚至猶有過之。
自古以來,崇山峻嶺一直都是人類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某支軍隊想通過高聳的山脈去打擊敵人,需要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
古有漢尼拔將軍翻過阿爾卑斯山,近代有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
都是特別特別困難的事情。
行勝於言,王小飛專門找了個時間,與景泰一同下山,找到山地,進行實際演練。
展示效果驚人,真可謂是攀山越嶺的不二法門。
王小飛大喜,希望景泰能像王小飛一樣,將縱雲梯推廣開來。
景泰也十分大氣,就這樣,梁山上又多了一名兼職武術教習。
作為一個穿越者,王小飛發現,在這個另類的水滸世界中,各種武學門派之間的交流切磋十分頻繁。
而且大家夥之間絕不敝帚自珍,從金斧門的金旦旦,到葉輕足、景泰,都想讓更多的人學會自己的本事。
說句實話,這打破了王小飛對於武俠世界的刻板印象。
金庸老爺子的書中,偷師武藝這種事情,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但在這個世界,連偷師這個詞兒都沒有,隻要你想學,我就能教給你,我就怕你不學。
第二位被調查者是陳信,這哥們兒給王小飛帶來的驚喜更大。
陳信這個人,看似癡愚,實則聰明伶俐;而且心思縝密,善於謀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揮型人才。
王小飛非常慶幸,自己能與陳信先聊一聊,不然的話,這樣的人才就要被戴宗劫走了。
不行不行,這個人過於重要,必須要留下來。
接著就聊到了藤牌,這種裝備的製作工藝並不難掌握,問題是材料難得,火索藤和桐油主要產自南方,常見倒是常見,采辦卻是不易。這個問題倒是比較好解決,扔給軍師吳用和寨主宋江,讓他們調撥人手便是。
再接下來又聊到,比賽途中,陳信想了個辦法,使用簡易材料護住小腿,防止被弓箭擊中。
王小飛一拍腦門,想起一樣東西來,那就是行軍利器——綁腿。
綁腿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清末軍隊中已經有使用綁腿的記錄,西方世界中拿破侖的軍隊也使用過綁腿。
可不要小看這不起眼的綁腿,它發揮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一物多用。
綁腿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長時間行軍導致的下肢血液的淤積,從而緩解行軍的疲勞,讓隊伍得以行走更長的裏程。
其他的作用還有防止蚊蟲叮咬、當做繃帶包紮等等;據說抓俘虜時,還能把綁腿解下來捆人。
一念及此,王小飛不淡定了,馬上結束了與陳信的對話,還直接給陳信指派任務:趕緊去找一些結實的布匹,拆成布條,馬上進行綁腿實驗,獲得成功後立即裝備部隊。
陳信對此將信將疑;但是經過行軍比賽,王小飛的威望已經樹立起來了,老陳不敢怠慢,立即領命下去辦事。
王小飛從床底拎出好酒,專程去找戴宗戴院長,準備聯絡一下兄弟感情。
幾杯酒下肚,小王拋出今日的正題——要人。
其實也不算要人,這個陳信本就是我的人,隻是被你們斥候大隊借調而已。
而且這個陳信不像葉輕足,明顯不是當斥候的料,放你這兒也沒啥用處,倒不如還給我,幫我管管人。
戴宗一想,王小飛麾下已經有50員勁卒進入了斥候大隊序列,倒也不缺一個陳信,便答應了王小飛。
時遷聽說此事之後,覺得有些不對,便跑來提醒戴宗。
“大哥,這王小飛可是個精細人,他要走的那個陳信,必定有其過人之處,要慎重啊!”
戴宗這才領悟過來,不過這也沒辦法,有些人的腦袋就是沒有腿快。
戴院長終究是個豁達的人,沒有過多在意此事。
“時遷兄弟,咱們已經受了人家王小飛莫大的恩惠,陳信的事兒就這樣罷,莫要傷了彼此的情分。”
時遷一想也是,以往到別的頭領那裏要人,態度好的敷衍兩句,態度不好的直接開罵,連條狗都要不到,還弄得天怒人怨。隻有王小飛是個另類,一出手就是50人,大手筆,現在刨去一個,還剩下49人,不虧不虧。
總而言之一句話,王兄弟是個好人呐!
經過一番艱辛的努力,好人小王終於完成了150名參賽隊員的調查工作。
除了前三名,後麵的同誌也提供了很多新奇的點子和建議。
與這些梁山普通士兵的交流,也讓王小飛對北宋末年的人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來所謂的官逼民反,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發生在每一個北宋人身上的真實案例。
王小飛能夠感覺到,這些底層的官兵,對於梁山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在這裏很有歸屬感。
主要的原因是,在梁山上受到的壓迫,比之官府,要小得多,個人生活方麵也有很大改善。
有些南方來的小兵,還表達了對方臘起義的同情;此時禍滿天下的花石綱,讓廣大南方人民心痛得無法唿吸。
北宋末年的官府,是腐朽昏聵的;北宋末年的人民,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王小飛想,麵對這樣的朝廷,宋江的招安真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嘍囉們通過與王小飛的交流,均認為這個梁山新頭領不擺架子,能夠與下屬平等對話,不失為一個好領導。
無形之中,王小飛穿越後指揮的第一個團隊,擁有了初步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接下來還有對比賽工作人員、誌願者的調查,還要去拜訪各位觀賽的大佬……總之,王小飛不是神仙,事情總得一件一件去做,要慢慢來,慢工才能出細活嘛。
葉輕足馬上就成了山寨的名人,宋江跟吳用等人一合計,額外給發了他一筆賞金,並與他深入談話,希望他把這項林間騰躍的身法傳授給梁山眾人。
葉輕足當初發明此項絕技,更多是為了好玩。現在看山寨頭領對這玩意兒如此看重,倒也十分大方,表示願意傾囊相授,絕不藏私。
宋江、吳用大喜。
吳學究到底是個文化人,他向葉輕足提議,能否將這項絕技命名為:通臂行。
葉輕足自然是欣然應允。
從此以後,葉輕足成為梁山上的兼職武術教習,學生包括對所有通臂行感興趣的頭領和嘍囉。
但是學本事還是要看天賦,以同為頭領的王小飛和李猛為例,王小飛練習通臂行,就十分順利;李猛練習通臂行,練一次,摔十次。
賽後,王小飛將隊伍進行了整編,讓比賽的前四名分任隊正。
由於事先答應了晁蓋和時遷,要將前50名的隊員送到斥候大隊,王sir隻得做出變通,在剩餘的150人中,再選擇選擇前麵四位,分任副隊正,負責剩餘隊員的日常管理與訓練。
以上諸事,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但是王小飛舉辦此賽事的本意,是發現梁山部隊行軍中的問題,並加以改進,借以提升隊伍的野戰能力。
雖然此次比賽的過程非常精彩,但更為重要的工作,還是賽後的分析總結。
對於過往經驗教訓的總結,才是取得提升的終南捷徑。
為了完成這項工作,王小飛專門設計了三份問卷調查。
第一份是針對參賽隊員的,最為詳細,包括事先比賽準備階段的情況,每個人進行了哪些訓練,哪些準備,這些準備是否在比賽中發揮了作用,準備階段是否受傷,為何受傷,整個比賽過程的描述,發現了什麽問題,對行軍過程有什麽意見和想法,等等等等,加起來共有80多道題。
第二份問卷是針對比賽組織者和誌願者設計的,包括之前受傷的本部嘍囉,請來的弓箭手,路上監督比賽的斥候,主要目的是讓他們以旁觀者的角度,對行軍過程作出評價。
第三份問卷則針對觀賽的各位頭領,讓各位大佬對梁山部隊的行軍給出改進意見。
王小飛設計完問卷後,專門找到燕青,李猛,戴宗,時遷等人,請他們雅正一二。
甚至還請出藏於刀中的晁天王,讓他也給掌掌眼。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夥兒的幫助下,三份優質問卷橫空出世。
王小飛怕底下人不重視這件事,準備自己親手完成這項工作。
由於好些人不識字,調查主要是一對一麵談的形式。
他抽出白天的所有時間,對行軍比賽涉及的人員逐一拜訪,細細詢問,認真記錄,態度堪比完成畢業論文的博士。
晚上的時間,則用來練習開天內力,以及費覺。
自從收獲金斧門的金線後,王小飛擁有了內視丹田的特殊能力。
現在金線周圍的內力累積已經越來越多,已經有玉米棒子大小了。
王小飛有一種預感,再練習一段時間,金線會發生質的變化。
可到底發生啥變化,他也說不上來,隻是這種預感越發地強烈起來。
對行軍過程的調查,是一項大工程,必須要分步驟來。
王小飛首先詢問的是參賽選手,他們是比賽的直接參與者,代表著最原始的資料和數據,其反饋也最為寶貴。
王小飛第一個詢問的是季軍景泰,因為葉輕足最近忙著教學,沒空。
萬萬沒想到,景泰給王小飛帶來了天大的驚喜。
景泰的綜合素質很強,這為他帶來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反而將縱雲梯這項絕技的光芒給掩蓋住了。
在王小飛看來,縱雲梯的功效,並不亞於通臂行,甚至猶有過之。
自古以來,崇山峻嶺一直都是人類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某支軍隊想通過高聳的山脈去打擊敵人,需要付出極其艱辛的努力。
古有漢尼拔將軍翻過阿爾卑斯山,近代有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
都是特別特別困難的事情。
行勝於言,王小飛專門找了個時間,與景泰一同下山,找到山地,進行實際演練。
展示效果驚人,真可謂是攀山越嶺的不二法門。
王小飛大喜,希望景泰能像王小飛一樣,將縱雲梯推廣開來。
景泰也十分大氣,就這樣,梁山上又多了一名兼職武術教習。
作為一個穿越者,王小飛發現,在這個另類的水滸世界中,各種武學門派之間的交流切磋十分頻繁。
而且大家夥之間絕不敝帚自珍,從金斧門的金旦旦,到葉輕足、景泰,都想讓更多的人學會自己的本事。
說句實話,這打破了王小飛對於武俠世界的刻板印象。
金庸老爺子的書中,偷師武藝這種事情,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但在這個世界,連偷師這個詞兒都沒有,隻要你想學,我就能教給你,我就怕你不學。
第二位被調查者是陳信,這哥們兒給王小飛帶來的驚喜更大。
陳信這個人,看似癡愚,實則聰明伶俐;而且心思縝密,善於謀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指揮型人才。
王小飛非常慶幸,自己能與陳信先聊一聊,不然的話,這樣的人才就要被戴宗劫走了。
不行不行,這個人過於重要,必須要留下來。
接著就聊到了藤牌,這種裝備的製作工藝並不難掌握,問題是材料難得,火索藤和桐油主要產自南方,常見倒是常見,采辦卻是不易。這個問題倒是比較好解決,扔給軍師吳用和寨主宋江,讓他們調撥人手便是。
再接下來又聊到,比賽途中,陳信想了個辦法,使用簡易材料護住小腿,防止被弓箭擊中。
王小飛一拍腦門,想起一樣東西來,那就是行軍利器——綁腿。
綁腿的起源已不可考,但是清末軍隊中已經有使用綁腿的記錄,西方世界中拿破侖的軍隊也使用過綁腿。
可不要小看這不起眼的綁腿,它發揮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一物多用。
綁腿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長時間行軍導致的下肢血液的淤積,從而緩解行軍的疲勞,讓隊伍得以行走更長的裏程。
其他的作用還有防止蚊蟲叮咬、當做繃帶包紮等等;據說抓俘虜時,還能把綁腿解下來捆人。
一念及此,王小飛不淡定了,馬上結束了與陳信的對話,還直接給陳信指派任務:趕緊去找一些結實的布匹,拆成布條,馬上進行綁腿實驗,獲得成功後立即裝備部隊。
陳信對此將信將疑;但是經過行軍比賽,王小飛的威望已經樹立起來了,老陳不敢怠慢,立即領命下去辦事。
王小飛從床底拎出好酒,專程去找戴宗戴院長,準備聯絡一下兄弟感情。
幾杯酒下肚,小王拋出今日的正題——要人。
其實也不算要人,這個陳信本就是我的人,隻是被你們斥候大隊借調而已。
而且這個陳信不像葉輕足,明顯不是當斥候的料,放你這兒也沒啥用處,倒不如還給我,幫我管管人。
戴宗一想,王小飛麾下已經有50員勁卒進入了斥候大隊序列,倒也不缺一個陳信,便答應了王小飛。
時遷聽說此事之後,覺得有些不對,便跑來提醒戴宗。
“大哥,這王小飛可是個精細人,他要走的那個陳信,必定有其過人之處,要慎重啊!”
戴宗這才領悟過來,不過這也沒辦法,有些人的腦袋就是沒有腿快。
戴院長終究是個豁達的人,沒有過多在意此事。
“時遷兄弟,咱們已經受了人家王小飛莫大的恩惠,陳信的事兒就這樣罷,莫要傷了彼此的情分。”
時遷一想也是,以往到別的頭領那裏要人,態度好的敷衍兩句,態度不好的直接開罵,連條狗都要不到,還弄得天怒人怨。隻有王小飛是個另類,一出手就是50人,大手筆,現在刨去一個,還剩下49人,不虧不虧。
總而言之一句話,王兄弟是個好人呐!
經過一番艱辛的努力,好人小王終於完成了150名參賽隊員的調查工作。
除了前三名,後麵的同誌也提供了很多新奇的點子和建議。
與這些梁山普通士兵的交流,也讓王小飛對北宋末年的人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原來所謂的官逼民反,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發生在每一個北宋人身上的真實案例。
王小飛能夠感覺到,這些底層的官兵,對於梁山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在這裏很有歸屬感。
主要的原因是,在梁山上受到的壓迫,比之官府,要小得多,個人生活方麵也有很大改善。
有些南方來的小兵,還表達了對方臘起義的同情;此時禍滿天下的花石綱,讓廣大南方人民心痛得無法唿吸。
北宋末年的官府,是腐朽昏聵的;北宋末年的人民,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王小飛想,麵對這樣的朝廷,宋江的招安真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嘍囉們通過與王小飛的交流,均認為這個梁山新頭領不擺架子,能夠與下屬平等對話,不失為一個好領導。
無形之中,王小飛穿越後指揮的第一個團隊,擁有了初步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接下來還有對比賽工作人員、誌願者的調查,還要去拜訪各位觀賽的大佬……總之,王小飛不是神仙,事情總得一件一件去做,要慢慢來,慢工才能出細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