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真正的計劃
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 作者:柴宗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蔡邕等人一臉懵逼的樣子,劉辯和蔡璟都有些忍俊不禁。劉辯對那名等候的龍影小隊長說道:“繼續監視即可,等朕的命令,再將他們徹底除掉。另外,接下來一炷香時間裏,不允許任何人靠近這間議事廳,明白嗎?”
“喏!”龍影小隊長躬身領命,一揮手,便帶著手下小隊將這裏嚴密監控起來,保證絕對秘密。
“陛下,這……”蔡邕等人還是有些發懵,不太明白發生了什麽事。蔡璟這時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剛才小子多有冒犯,請父親還有先生們見諒。各位移步屋內,咱們重新來商議一下細節吧。”
跟著劉辯和蔡璟又迴到屋裏,蔡邕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還是沒有迴過神來。劉辯見狀,咳嗽一聲,開口問道:“諸位,朝廷下一步自然是向咱們之前商議的那樣,要對外穩紮穩打用兵的。隻是這用兵的方向和力度,卻是要和剛才的有所不同。各位可能理解朕的意思?”
“陛下,難不成剛剛是故意讓敵軍探子聽到朝廷要大舉進攻荊州的消息的?”沮授反應了過來,聯想到蔡璟之前的反常表現,他隱隱約約有了個猜測。他就說嘛,一向聰敏過人謙遜有禮的蔡璟怎麽會突然一反常態,與蔡邕爭執起明顯不需要抉擇的問題。而陛下表現得也不是很著急的樣子,原來……
“正如公與先生所想。雖然朕還沒有拿到實證,但是可以料想到世家中的探子已經加強了對朝廷動向的探聽。眼下朝廷最大的敵人,就是荊州的袁紹。而這次司馬家陰謀敗露,八成是要去荊州與袁家匯合。這時候我們給他們來點證據,證實朝廷下一步對他們采取行動的話,他們一定會如履薄冰,行事也就會受到約束。到時候對於朝廷的行動,也會方便很多。”劉辯把他和蔡璟分析的想法與沮授等人交流。沮授等人聽後,都點了點頭,認為是這個道理。
“看來陛下真實的意圖,應該是董卓盤踞的關中了。陛下,臣以為,此時收複關中,確實可行。前番西涼軍被朝廷連連擊破,連西涼軍第一智囊李儒都成了階下之囚。如今董卓醉生夢死,手下各大將互不服從,如同一盤散沙,必定不能阻擋我軍。隻是不知道,陛下對關中偽朝廷裏的其他人,如何看待?”田豐聯想到之前劉協被改封為弘農王的事情,心裏也有了猜測,應該是皇帝他們要對關中動手了。不過眼下,收複關中不難,難的,是如何處理關中的人。
關中朝廷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劉辯的祖母董太皇太後被擄到長安後,替董卓發布了斥責劉辯劉協兄弟倆的詔書。不久就因病薨逝,朝政大權完全落入董卓手中。而他們所立的偽帝劉珪,也已經被朝廷所救出,現在信都為其父守靈。可以說,所謂的關中朝廷現在是名不正,言不順。
而麻煩之處在於,關中朝廷的朝臣,大部分都是原來洛陽朝廷的人。也就是說,一個個的都是原來的漢室臣子。這些人現在心誌如何,實在是不好界定。若是對他們不管不顧,強行攻打關中,難免會落人口實,日後對朝廷選人用人也是一大阻礙;若是被他們約束住手腳,那麽收複關中的進程就會受到阻礙,那費了很大力氣欺騙荊州袁紹等處敵人就失去了價值。
“這些人被董卓帶去了關中,心性如何實在是難以判定,若是貿然將他們帶迴信都,對於目前咱們朝廷事務的正常運轉也會帶來不小影響。但是朝廷也不能坐視不理,不然也會寒了願意為朝廷出仕的人的心。朕想,不如把他們還是放在洛陽吧。重建都城,朝廷眾臣也該出點力才是。”劉辯一攤手,表示自己隻有這麽一個方法了。
不過這番話倒是成功地逗笑了劉虞沮授等人。連最嚴肅的蔡邕都是一扶額,他敢發誓,陛下這個十分不莊重的動作一定是跟自家臭小子學的。笑歸笑,劉辯這個想法倒是很合眾人胃口。現在的大漢最怕什麽?怕的就是劉辯自己組建起來的親信班子與朝廷原有的官員分權。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意味著推諉扯皮,很多事情就無法完成了。現在劉辯這個皇帝出馬,把這批人丟到洛陽去,倒是正對了信都這邊所有人的心思。隻不過……
“放心吧諸位先生。就算洛陽城重建好了,兩麵朝廷真的要合二為一了,那時候我們已經把一切事情安排好了,甚至後續選拔新人都會有新的方式,不再局限於舉孝廉一種,所以他們也不會再有那麽大的影響的。先生們盡管放開手腳做事吧。”蔡璟及時開口解釋道。其實對於中央官製還有選人用人的製度變革,他與劉辯也有過討論。雖然還沒有完全定下,但是也一定不會讓原來朝廷那幫人影響到大漢複興的大局。
沮授等人聽了蔡璟的大致想法,心裏也沒了顧慮。很快,眾人的意見也很快達成一致——不滅董卓,誓不罷休!
就在這時,負責傳遞消息的龍影士卒給劉辯傳來了來自弘農方向的新的消息。劉辯和蔡璟看了消息以後,都有些繃不住笑意。見沮授等人好奇,蔡璟看了眼劉辯,見自家大哥點了點頭,便清了清嗓子,說道:“據報,關中朝廷羽林中郎將王斌,潛入弘農,聯絡弘農王劉協,意圖推翻董卓另立新朝。”
“啊?”劉虞等人吃驚,隨即也感覺好笑。這還真是瞌睡了就給送枕頭啊。正想著怎麽減少損失呢,就來了方式方法了!
“喏!”龍影小隊長躬身領命,一揮手,便帶著手下小隊將這裏嚴密監控起來,保證絕對秘密。
“陛下,這……”蔡邕等人還是有些發懵,不太明白發生了什麽事。蔡璟這時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剛才小子多有冒犯,請父親還有先生們見諒。各位移步屋內,咱們重新來商議一下細節吧。”
跟著劉辯和蔡璟又迴到屋裏,蔡邕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還是沒有迴過神來。劉辯見狀,咳嗽一聲,開口問道:“諸位,朝廷下一步自然是向咱們之前商議的那樣,要對外穩紮穩打用兵的。隻是這用兵的方向和力度,卻是要和剛才的有所不同。各位可能理解朕的意思?”
“陛下,難不成剛剛是故意讓敵軍探子聽到朝廷要大舉進攻荊州的消息的?”沮授反應了過來,聯想到蔡璟之前的反常表現,他隱隱約約有了個猜測。他就說嘛,一向聰敏過人謙遜有禮的蔡璟怎麽會突然一反常態,與蔡邕爭執起明顯不需要抉擇的問題。而陛下表現得也不是很著急的樣子,原來……
“正如公與先生所想。雖然朕還沒有拿到實證,但是可以料想到世家中的探子已經加強了對朝廷動向的探聽。眼下朝廷最大的敵人,就是荊州的袁紹。而這次司馬家陰謀敗露,八成是要去荊州與袁家匯合。這時候我們給他們來點證據,證實朝廷下一步對他們采取行動的話,他們一定會如履薄冰,行事也就會受到約束。到時候對於朝廷的行動,也會方便很多。”劉辯把他和蔡璟分析的想法與沮授等人交流。沮授等人聽後,都點了點頭,認為是這個道理。
“看來陛下真實的意圖,應該是董卓盤踞的關中了。陛下,臣以為,此時收複關中,確實可行。前番西涼軍被朝廷連連擊破,連西涼軍第一智囊李儒都成了階下之囚。如今董卓醉生夢死,手下各大將互不服從,如同一盤散沙,必定不能阻擋我軍。隻是不知道,陛下對關中偽朝廷裏的其他人,如何看待?”田豐聯想到之前劉協被改封為弘農王的事情,心裏也有了猜測,應該是皇帝他們要對關中動手了。不過眼下,收複關中不難,難的,是如何處理關中的人。
關中朝廷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劉辯的祖母董太皇太後被擄到長安後,替董卓發布了斥責劉辯劉協兄弟倆的詔書。不久就因病薨逝,朝政大權完全落入董卓手中。而他們所立的偽帝劉珪,也已經被朝廷所救出,現在信都為其父守靈。可以說,所謂的關中朝廷現在是名不正,言不順。
而麻煩之處在於,關中朝廷的朝臣,大部分都是原來洛陽朝廷的人。也就是說,一個個的都是原來的漢室臣子。這些人現在心誌如何,實在是不好界定。若是對他們不管不顧,強行攻打關中,難免會落人口實,日後對朝廷選人用人也是一大阻礙;若是被他們約束住手腳,那麽收複關中的進程就會受到阻礙,那費了很大力氣欺騙荊州袁紹等處敵人就失去了價值。
“這些人被董卓帶去了關中,心性如何實在是難以判定,若是貿然將他們帶迴信都,對於目前咱們朝廷事務的正常運轉也會帶來不小影響。但是朝廷也不能坐視不理,不然也會寒了願意為朝廷出仕的人的心。朕想,不如把他們還是放在洛陽吧。重建都城,朝廷眾臣也該出點力才是。”劉辯一攤手,表示自己隻有這麽一個方法了。
不過這番話倒是成功地逗笑了劉虞沮授等人。連最嚴肅的蔡邕都是一扶額,他敢發誓,陛下這個十分不莊重的動作一定是跟自家臭小子學的。笑歸笑,劉辯這個想法倒是很合眾人胃口。現在的大漢最怕什麽?怕的就是劉辯自己組建起來的親信班子與朝廷原有的官員分權。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意味著推諉扯皮,很多事情就無法完成了。現在劉辯這個皇帝出馬,把這批人丟到洛陽去,倒是正對了信都這邊所有人的心思。隻不過……
“放心吧諸位先生。就算洛陽城重建好了,兩麵朝廷真的要合二為一了,那時候我們已經把一切事情安排好了,甚至後續選拔新人都會有新的方式,不再局限於舉孝廉一種,所以他們也不會再有那麽大的影響的。先生們盡管放開手腳做事吧。”蔡璟及時開口解釋道。其實對於中央官製還有選人用人的製度變革,他與劉辯也有過討論。雖然還沒有完全定下,但是也一定不會讓原來朝廷那幫人影響到大漢複興的大局。
沮授等人聽了蔡璟的大致想法,心裏也沒了顧慮。很快,眾人的意見也很快達成一致——不滅董卓,誓不罷休!
就在這時,負責傳遞消息的龍影士卒給劉辯傳來了來自弘農方向的新的消息。劉辯和蔡璟看了消息以後,都有些繃不住笑意。見沮授等人好奇,蔡璟看了眼劉辯,見自家大哥點了點頭,便清了清嗓子,說道:“據報,關中朝廷羽林中郎將王斌,潛入弘農,聯絡弘農王劉協,意圖推翻董卓另立新朝。”
“啊?”劉虞等人吃驚,隨即也感覺好笑。這還真是瞌睡了就給送枕頭啊。正想著怎麽減少損失呢,就來了方式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