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頓河畔羅斯托夫)。
乞塔德讓蘇文玉輔佐紮哈台鎮守埃利斯塔,自己帶著近衛軍趕在頓河封凍之前過了河,然後像沈慕華那樣對羅斯托夫城外的棱堡進行了轟炸。
作為近衛軍,其火力配置顯然更好,除了標準的十一厘米加農炮(炮彈重十二斤),用的最多的艦炮十二厘米(炮彈重十五斤)加農炮,十三厘米(炮彈重二十斤)加農炮,大量短管火炮、迫擊炮配置的密度在各軍中最大。
下轄三個師中,每個師都有兩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實際人數超過了一萬,加上近衛軍軍部的一個團,總人數超過三萬人。
但與俄軍比較起來還是差一些,彼得三世親自訓練的兩個近衛軍都是大師,總兵力迫近十萬人。
不過其火力密度顯然不如乞塔德的近衛軍了。
清除羅斯托夫城外麵的棱堡後,三個師立即將該城包圍起來,並在外圍設置了堅固的陣地。
他的意圖也很明確,那就是將紮波羅熱的彼得三世吸引過來,然後來一個圍城打援。
但彼得三世顯然有些兩難,在他的不遠處的梅利托波爾還有渥巴錫的一個軍,於是,乞塔德包圍羅斯托夫城已經五日了,他依舊沒有動靜。
彼得三世雖然在政治上遠不如葉卡捷琳娜,但在軍事上顯然是遠遠超過後者的,這也是乞塔德沒有想到的。
不過,羅斯托夫與對麵的巴泰斯克城隻有一河之隔,雖然河麵封凍了,但馬上就要解凍,屆時己方的海軍將會對駐紮在塔甘羅格的俄國海軍進行打擊,製水權依舊掌握在特魯琴手裏,於是援助就可以從巴泰斯克城源源不絕運過來。
當然了,乞塔德也知道彼得三世顯然是在等待自己大量農奴兵的到來,由於阿斯納林和普加喬夫的起義,現在的他顯然不會相信哥薩克和部族騎兵了。
隻有農奴兵,貧困交加、一無所有、但視死如歸、一門心思等著上天堂的農奴們雖然戰術堪憂,但由於數量龐大,依舊是彼得三世隻得信賴的部隊。
俄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不同,他們將東正教的教務大權緊緊抓在沙皇手裏(有些類似於奧斯曼帝國),故此,就算一無所有,農奴兵們依舊願意為沙皇效死。
不過乞塔德也不怕,他的民兵總數也接近二十萬,眼下已經動員了六萬人,分別布置在伏爾加河以北、頓河以東的地方。
特魯琴的農奴兵每年有三個月的集中操練時間,實際上的戰力遠比俄國人的農奴兵強得多,加上火器優勢,依舊是一個莫大的助力。
就在乞塔德等待彼得三世進攻時,庫班有消息傳來了。
消息是諾爾布傳來的。
“陛下,庫班戰事結束了”
“杜達諾夫一直以來與我國情報局都有聯係,但他打的顯然是等待主戰場結束後再做決定的心思,如果我軍獲勝,他自然毫不猶豫投降,若是俄軍獲勝,沒準他還會主動進攻我國的葉伊斯克或者斯塔夫羅波爾”
“但隨著奧斯曼人的介入,以及阿薩辛派刺客的出現,讓他的猶豫便成了不可能”
“奧斯曼人的密探顯然知道了杜達諾夫的動向,於是,除了刺殺我國大將奇哩布以便延緩我軍的步伐外,還準備刺殺杜達諾夫,以便讓對俄國忠心耿耿的切爾克斯基家族成員申科夫執掌大權”
“我與沈慕華商議後,決定先發製人,刺殺申科夫,讓其打算落空,沒想到阿薩辛派的刺客非常厲害,在那個晚上,他似乎要去刺殺杜達諾夫,正好遇到了我國密探刺殺申科夫一事”
“結果申科夫、黑衣刺客雙雙被殺,我國密探也受了重傷,最後不治身亡,其在傷勢發作之前將黑衣刺客的線索提供給了我們”
“我與沈慕華商議後,基本確定了阿薩辛派的巢穴就是在奧斯曼與亞美尼亞交界處的阿勒山,並派遣快馬去知會保羅”
“但黑衣刺客的死顯然驚動了阿薩辛派,估計他們在庫班城還不止一個人,於是我國的行動小組以及保羅的一個旅在阿勒山撲了個空”
“但依舊在山上發現了他們的蹤跡,與上次剿滅車臣大毛拉曼蘇爾差不多,他們就藏在阿勒山的一座山洞裏,十分隱蔽,洞口距離地麵約莫十餘丈,隻能用繩梯上下”
“我們之所以判斷那裏就是阿薩辛派的巢穴,是因為他們顯然撤的有些匆忙,在現場留下了不少與庫班城的黑衣刺客一模一樣的黑布碎片,還發現了另外的星月項鏈”
“但這座山洞麵積不大,隻能容納幾十個人居住,也沒有足夠的地方供他們訓練,經過探查之後,我們認為他們在奧斯曼凡湖畔的凡城以及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可能有據點”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他們可以大大方方亮相的時代了,若是藏在山洞裏或者某處隱秘地方,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藏在鬧市裏反而是最佳的選擇,他們可以以大商人或者大地主的麵目出現,那裏有足夠的地方供其訓練”
“而這個山洞是僅僅是他們首領的巢穴而已”
“眼下職部已經成立了兩個專門小組,裏麵既有分析組的人,也有行動組的人,期望能在凡城、埃裏溫有所收獲”
“另外,申科夫死後,由於他的屍體正好與黑衣刺客在一起,這讓他怒火中燒,他派遣哥薩克騎兵血洗了城中的伊教徒聚集地,並摧毀了他們的寺廟,然後準備宣布投降我國”
“不過,雖然申科夫死了,但效忠於俄國人的東正教徒還有很多,哥薩克內部也不是一條心,不少人強烈反對杜達諾夫投降,於是杜達諾夫又猶豫起來”
“按照沈慕華閣下的意見,認為就算接受了庫班城,也不能讓裏麵訓練有素的哥薩克人數太多,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被削弱了的庫班地區”
“正好有一個杜達諾夫的黑人管家來到我們這裏,他顯然是奧斯曼蘇丹布置在杜達諾夫身邊的密探,但杜達諾夫的財產都是通過他來運作的,最後我們許諾他杜達諾夫存在我國銀行的錢財都歸他所有”
“並許諾他可以不用理會奧斯曼蘇丹的,可以在我國大大方方生活,他立時就心動了”
“他是黑人,一旦任務沒有完成,迴到伊斯坦布爾後馬上就會被閹割,然後進入後宮勞作,在我們國家既有財富,還能娶妻生子,這對他的誘惑很大”
“我詢問過他,像他這樣從小作為間諜培養的耶尼切裏被派到歐洲後大多也是石沉大海,故此他的消失也並不是什麽大事”
“他出城與我們聯絡時帶了幾個人,等他迴城時,我用我們的人將其替換了,並讓他殺死了杜達諾夫”
“此人設計的很巧妙,偽裝成是杜達諾夫喝醉後跌入其花園池塘而死”
“杜達諾夫一死,城裏就群龍無首了,投降派、效忠派在此人的挑唆下又大打出手,最後庫班城成了人間地獄,此時有受不了的貴族領袖偷偷溜到城外邀請我們入城”
“此時,城裏的哥薩克、部族騎兵都隻剩下了一半,見到我們入城,他們倒是罕見地團結起來了,不過在我們優勢火力的打擊下,其大部被殲,少數投降”
“我國占據庫班城後,立即宣布在境內取消奴籍,所有的哥薩克和農奴都能獲得五十畝田地,境內一片歡唿雀躍”
“隨著庫班城的失陷,該地區其它城堡比如塔曼城等由於兵力不多,都紛紛投降了”
聽了諾爾布的匯報,乞塔德陷入了沉思。
“庫班城的拿下是意料之中的事,無非使用哪種形式而已,他們的百姓與我國緊挨著,早就知道了我國普通百姓生活的狀況,不用我們耗費太多精力他們也會起來響應我們的”
便問道:“你真的答應那人了?”
“陛下,您的意思......”
“他既然是奧斯曼的耶尼切裏間諜,若是長期住在我國,豈不會將我們的消息都傳到伊斯坦布爾?”
“陛下,這一節我也想到了,不過他既然做出了這樣的舉動,與蘇丹之間無論是宗教上的還是主仆之間的恩義就煙消雲散了”
“他沒有任何理由再為蘇丹效力”
“好吧,杜達諾夫在特魯琴銀行有多少存款?”
“大約三十萬特魯琴銀幣”
“這樣......,也罷,答應他吧,不過讓其作為一個雙麵間諜豈不是更好?讓其在我國娶妻生子,然後作為商人往來我國與奧斯曼之間,他完全可以打著庫班城失陷後不得已投降我國的名義”
“此時,蘇丹肯定會再派人聯絡他,屆時你們就可以見機行事了”
“是,陛下高明”
“至於刺客的事也不能就這麽放過了,以我來看,他們不見得就在埃裏溫或者凡城”
“請陛下明示”
“哦,我也隻是猜測。首先埃裏溫自從拉斐爾入主後已經變成了一個基督徒為主的地方,大量的從波斯、奧斯曼遷過來的伊教徒不是返迴了家鄉,就是被拉斐爾逼走了”
“他們這樣一個隱秘組織怎會在這裏立足?”
“凡城倒是有可能,但此地距離邊境尚遠,若是其最終與蘇丹鬧翻,撤退也不容易”
“我倒是認為他們或許就在伊教徒占據主導地位的地方,但該地有沒有強大勢力的地方,該地應該離我國非常近”
“若是我國沒有大量遷入漢人移民,或許現在我會認為其就在阿塞拜疆,因為在此之前,那裏也是一個以伊教徒為主的地方,何況還靠著大小高加索山”
“但隨著我國移民的大量進入,他們就待不住了”
“於是,陀拔思單就最有可能的”
“他們不可能在一處荒野之地獨自訓練,他們也需要糧草、錢財、訊息來源,於是,就隻可能是在陀拔思單了”
“自從該地區在上次協議中從波斯帝國中獲得高度自治的地位後,裏麵實際上分成了三大勢力:拉什特、薩裏、戈爾甘,這裏本就是波斯人以前設置的三個省域所在,三地民眾雖然差不多,但還是有些區別的”
“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左右逢源,而三大勢力為了一統陀拔思單,也少不了明爭暗鬥,此時他們就可以出場了”
“我國控製著薩裏港,你可以在那裏增加一些人手,如今薩裏港已經成了陀拔思單地區有名的以茶葉、稻米、絲綢為主的商港,必定會有很多消息”
“是”
乞塔德讓蘇文玉輔佐紮哈台鎮守埃利斯塔,自己帶著近衛軍趕在頓河封凍之前過了河,然後像沈慕華那樣對羅斯托夫城外的棱堡進行了轟炸。
作為近衛軍,其火力配置顯然更好,除了標準的十一厘米加農炮(炮彈重十二斤),用的最多的艦炮十二厘米(炮彈重十五斤)加農炮,十三厘米(炮彈重二十斤)加農炮,大量短管火炮、迫擊炮配置的密度在各軍中最大。
下轄三個師中,每個師都有兩個炮兵營,一個工兵營,實際人數超過了一萬,加上近衛軍軍部的一個團,總人數超過三萬人。
但與俄軍比較起來還是差一些,彼得三世親自訓練的兩個近衛軍都是大師,總兵力迫近十萬人。
不過其火力密度顯然不如乞塔德的近衛軍了。
清除羅斯托夫城外麵的棱堡後,三個師立即將該城包圍起來,並在外圍設置了堅固的陣地。
他的意圖也很明確,那就是將紮波羅熱的彼得三世吸引過來,然後來一個圍城打援。
但彼得三世顯然有些兩難,在他的不遠處的梅利托波爾還有渥巴錫的一個軍,於是,乞塔德包圍羅斯托夫城已經五日了,他依舊沒有動靜。
彼得三世雖然在政治上遠不如葉卡捷琳娜,但在軍事上顯然是遠遠超過後者的,這也是乞塔德沒有想到的。
不過,羅斯托夫與對麵的巴泰斯克城隻有一河之隔,雖然河麵封凍了,但馬上就要解凍,屆時己方的海軍將會對駐紮在塔甘羅格的俄國海軍進行打擊,製水權依舊掌握在特魯琴手裏,於是援助就可以從巴泰斯克城源源不絕運過來。
當然了,乞塔德也知道彼得三世顯然是在等待自己大量農奴兵的到來,由於阿斯納林和普加喬夫的起義,現在的他顯然不會相信哥薩克和部族騎兵了。
隻有農奴兵,貧困交加、一無所有、但視死如歸、一門心思等著上天堂的農奴們雖然戰術堪憂,但由於數量龐大,依舊是彼得三世隻得信賴的部隊。
俄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不同,他們將東正教的教務大權緊緊抓在沙皇手裏(有些類似於奧斯曼帝國),故此,就算一無所有,農奴兵們依舊願意為沙皇效死。
不過乞塔德也不怕,他的民兵總數也接近二十萬,眼下已經動員了六萬人,分別布置在伏爾加河以北、頓河以東的地方。
特魯琴的農奴兵每年有三個月的集中操練時間,實際上的戰力遠比俄國人的農奴兵強得多,加上火器優勢,依舊是一個莫大的助力。
就在乞塔德等待彼得三世進攻時,庫班有消息傳來了。
消息是諾爾布傳來的。
“陛下,庫班戰事結束了”
“杜達諾夫一直以來與我國情報局都有聯係,但他打的顯然是等待主戰場結束後再做決定的心思,如果我軍獲勝,他自然毫不猶豫投降,若是俄軍獲勝,沒準他還會主動進攻我國的葉伊斯克或者斯塔夫羅波爾”
“但隨著奧斯曼人的介入,以及阿薩辛派刺客的出現,讓他的猶豫便成了不可能”
“奧斯曼人的密探顯然知道了杜達諾夫的動向,於是,除了刺殺我國大將奇哩布以便延緩我軍的步伐外,還準備刺殺杜達諾夫,以便讓對俄國忠心耿耿的切爾克斯基家族成員申科夫執掌大權”
“我與沈慕華商議後,決定先發製人,刺殺申科夫,讓其打算落空,沒想到阿薩辛派的刺客非常厲害,在那個晚上,他似乎要去刺殺杜達諾夫,正好遇到了我國密探刺殺申科夫一事”
“結果申科夫、黑衣刺客雙雙被殺,我國密探也受了重傷,最後不治身亡,其在傷勢發作之前將黑衣刺客的線索提供給了我們”
“我與沈慕華商議後,基本確定了阿薩辛派的巢穴就是在奧斯曼與亞美尼亞交界處的阿勒山,並派遣快馬去知會保羅”
“但黑衣刺客的死顯然驚動了阿薩辛派,估計他們在庫班城還不止一個人,於是我國的行動小組以及保羅的一個旅在阿勒山撲了個空”
“但依舊在山上發現了他們的蹤跡,與上次剿滅車臣大毛拉曼蘇爾差不多,他們就藏在阿勒山的一座山洞裏,十分隱蔽,洞口距離地麵約莫十餘丈,隻能用繩梯上下”
“我們之所以判斷那裏就是阿薩辛派的巢穴,是因為他們顯然撤的有些匆忙,在現場留下了不少與庫班城的黑衣刺客一模一樣的黑布碎片,還發現了另外的星月項鏈”
“但這座山洞麵積不大,隻能容納幾十個人居住,也沒有足夠的地方供他們訓練,經過探查之後,我們認為他們在奧斯曼凡湖畔的凡城以及亞美尼亞首都埃裏溫可能有據點”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他們可以大大方方亮相的時代了,若是藏在山洞裏或者某處隱秘地方,補給就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藏在鬧市裏反而是最佳的選擇,他們可以以大商人或者大地主的麵目出現,那裏有足夠的地方供其訓練”
“而這個山洞是僅僅是他們首領的巢穴而已”
“眼下職部已經成立了兩個專門小組,裏麵既有分析組的人,也有行動組的人,期望能在凡城、埃裏溫有所收獲”
“另外,申科夫死後,由於他的屍體正好與黑衣刺客在一起,這讓他怒火中燒,他派遣哥薩克騎兵血洗了城中的伊教徒聚集地,並摧毀了他們的寺廟,然後準備宣布投降我國”
“不過,雖然申科夫死了,但效忠於俄國人的東正教徒還有很多,哥薩克內部也不是一條心,不少人強烈反對杜達諾夫投降,於是杜達諾夫又猶豫起來”
“按照沈慕華閣下的意見,認為就算接受了庫班城,也不能讓裏麵訓練有素的哥薩克人數太多,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被削弱了的庫班地區”
“正好有一個杜達諾夫的黑人管家來到我們這裏,他顯然是奧斯曼蘇丹布置在杜達諾夫身邊的密探,但杜達諾夫的財產都是通過他來運作的,最後我們許諾他杜達諾夫存在我國銀行的錢財都歸他所有”
“並許諾他可以不用理會奧斯曼蘇丹的,可以在我國大大方方生活,他立時就心動了”
“他是黑人,一旦任務沒有完成,迴到伊斯坦布爾後馬上就會被閹割,然後進入後宮勞作,在我們國家既有財富,還能娶妻生子,這對他的誘惑很大”
“我詢問過他,像他這樣從小作為間諜培養的耶尼切裏被派到歐洲後大多也是石沉大海,故此他的消失也並不是什麽大事”
“他出城與我們聯絡時帶了幾個人,等他迴城時,我用我們的人將其替換了,並讓他殺死了杜達諾夫”
“此人設計的很巧妙,偽裝成是杜達諾夫喝醉後跌入其花園池塘而死”
“杜達諾夫一死,城裏就群龍無首了,投降派、效忠派在此人的挑唆下又大打出手,最後庫班城成了人間地獄,此時有受不了的貴族領袖偷偷溜到城外邀請我們入城”
“此時,城裏的哥薩克、部族騎兵都隻剩下了一半,見到我們入城,他們倒是罕見地團結起來了,不過在我們優勢火力的打擊下,其大部被殲,少數投降”
“我國占據庫班城後,立即宣布在境內取消奴籍,所有的哥薩克和農奴都能獲得五十畝田地,境內一片歡唿雀躍”
“隨著庫班城的失陷,該地區其它城堡比如塔曼城等由於兵力不多,都紛紛投降了”
聽了諾爾布的匯報,乞塔德陷入了沉思。
“庫班城的拿下是意料之中的事,無非使用哪種形式而已,他們的百姓與我國緊挨著,早就知道了我國普通百姓生活的狀況,不用我們耗費太多精力他們也會起來響應我們的”
便問道:“你真的答應那人了?”
“陛下,您的意思......”
“他既然是奧斯曼的耶尼切裏間諜,若是長期住在我國,豈不會將我們的消息都傳到伊斯坦布爾?”
“陛下,這一節我也想到了,不過他既然做出了這樣的舉動,與蘇丹之間無論是宗教上的還是主仆之間的恩義就煙消雲散了”
“他沒有任何理由再為蘇丹效力”
“好吧,杜達諾夫在特魯琴銀行有多少存款?”
“大約三十萬特魯琴銀幣”
“這樣......,也罷,答應他吧,不過讓其作為一個雙麵間諜豈不是更好?讓其在我國娶妻生子,然後作為商人往來我國與奧斯曼之間,他完全可以打著庫班城失陷後不得已投降我國的名義”
“此時,蘇丹肯定會再派人聯絡他,屆時你們就可以見機行事了”
“是,陛下高明”
“至於刺客的事也不能就這麽放過了,以我來看,他們不見得就在埃裏溫或者凡城”
“請陛下明示”
“哦,我也隻是猜測。首先埃裏溫自從拉斐爾入主後已經變成了一個基督徒為主的地方,大量的從波斯、奧斯曼遷過來的伊教徒不是返迴了家鄉,就是被拉斐爾逼走了”
“他們這樣一個隱秘組織怎會在這裏立足?”
“凡城倒是有可能,但此地距離邊境尚遠,若是其最終與蘇丹鬧翻,撤退也不容易”
“我倒是認為他們或許就在伊教徒占據主導地位的地方,但該地有沒有強大勢力的地方,該地應該離我國非常近”
“若是我國沒有大量遷入漢人移民,或許現在我會認為其就在阿塞拜疆,因為在此之前,那裏也是一個以伊教徒為主的地方,何況還靠著大小高加索山”
“但隨著我國移民的大量進入,他們就待不住了”
“於是,陀拔思單就最有可能的”
“他們不可能在一處荒野之地獨自訓練,他們也需要糧草、錢財、訊息來源,於是,就隻可能是在陀拔思單了”
“自從該地區在上次協議中從波斯帝國中獲得高度自治的地位後,裏麵實際上分成了三大勢力:拉什特、薩裏、戈爾甘,這裏本就是波斯人以前設置的三個省域所在,三地民眾雖然差不多,但還是有些區別的”
“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左右逢源,而三大勢力為了一統陀拔思單,也少不了明爭暗鬥,此時他們就可以出場了”
“我國控製著薩裏港,你可以在那裏增加一些人手,如今薩裏港已經成了陀拔思單地區有名的以茶葉、稻米、絲綢為主的商港,必定會有很多消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