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克裏攻打南掌國是親自帶兵還是任用他人?”
“陛下,在這個當口,他肯定不會輕易離開吞武裏的,隻是任命了大將,而且隻派了五萬人馬,吞武裏依舊還有十萬水陸大軍在,這幾年鄭信重修了吞武裏城,其圍牆高大厚實,又有寬闊深邃的護城河環繞”
“新吞武裏城的設計師是一個西班牙人,最擅長建造高大厚實的城牆,由於建造此城鄭信使用了幾十萬民夫,導致該國表麵看起來十分強盛,但民怨也頗深,這才為卻克裏殺死他後迅速掌握大局創造了機會”
“城池建設在湄南河西岸,也就是鄭信的老巢所在,而以卻克裏為主的世襲貴族大多居住在東岸,依著鄭信的想法,一旦這座高大雄偉的巨城建成,什麽貴族的叛亂就成了泡影,沒想到還是著了道”
“這座巨城還平白便宜了卻克裏”
“卻克裏占據新城後,將其命名為曼穀,而東岸的小城則重新修葺一番,成為拱衛王都的巨大軍營”
“高棉國現在有什麽動靜?”
“這幾年倒是老老實實的,在我國的支援下,烏迭二世也組建起了一支數量達到五萬人的大軍,並用糧食向我國換取了大量的後裝燧發槍和鋼製矛頭和刀具”
“該國本來有人口近四百萬,在上次緬甸人、希暹羅人先後兩次的入侵中人口幾乎損失了一半,我國拿下河仙鎮後又損失了大約五十萬,如今總人口估計最多恢複到三百萬”
“其在洞裏薩湖附近有著不亞於湄公河三角洲的優質農田,能夠大量出產水稻,雖然五萬大軍有些浪費,但他暫時還是養得活”
“得知暹羅國的事情後,他的心思也活泛起來,已經好幾次派人過來拜見孩兒,說是要進攻暹羅,什麽高棉男兒已經饑渴難耐了”
“不過還是被我打發迴去了,讓其不要妄動”
乞塔德看向眾人,“你們也見到了,我這次帶來了剛剛完成試航不久的第五艦隊,還帶來了一個整編師,顯然不是僅僅來巡視、曆練的,我今年五十三歲了,像這樣大規模帶人巡視海外殖民地的機會不會太多了”
“故此,一路上,我早就想清楚了”
“這一次,要將整個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事情來一個了結”
“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總的原則是我們是需要繼續占地,但是需要占據上好的地方,可以在一個不大的地方容納大量人口的地方”
“剛才阿史那說到了洞裏薩湖平原,我倒是覺得高棉國現在的首都金邊附近也不錯,我的意見是”
“同意烏迭二世的建議,由其帶領高棉兵三萬為主力,經陸路從東往西進攻,阿史那帶領一個整編師跟著,記住了,一般情況下不要動手,隻是遠遠跟著就是了,原則是讓烏迭二世不要大敗”
“高棉國這一兩百年不是被暹羅國、緬甸國侵占,就是被廣南國欺負,早就憋了一口氣,又得了我國的大量優質火器和訓練,暹羅人雖然厲害,但輕易是不會失敗的”
“暹羅國東部地帶也是沃野千裏的大平原,原本就是高棉國的領土,不過是被暹羅人占據罷了,對了,這裏插一句”
“你們也看到了,興修大型建築物一定要量力而行,高棉國在幾百年前還是中南半島第一強國,國土不僅包含眼下的,還包括暹羅國的一半,廣南國的一半,為什麽驟然衰落了?”
“還不是彼等國王篤信佛教,在國內到處興建像吳哥窟那樣的龐大佛教建築群,耗費了大量的國力,最後讓暹羅人、廣南人趁虛而入”
“鄭信何嚐不也是如此?如果他不傾盡國力來修建曼穀城,導致民怨暗暗生成,卻克裏就算想取代他又談何容易?”
“當然了,我國又不同,我國大量使用了機械,使用的人力相對較少,但那耗費的錢財也不少,還是須臾怠慢不得”
眾人悚然驚醒,趕緊一起起身迴道:“我等謹遵陛下教誨”
乞塔德繼續說道:“烏迭二世從陸地進攻時,我帶領第五艦隊以及博格達整編師直接開往曼穀,準確以最短的時間將其拿下,將鄭信的兒女解救出來,然後就在曼穀附近殲滅忠於卻克裏的大軍”
“那之後就能與暹羅人談判了”
“我的想法是事後將該國所屬的尖竹汶府、羅永府以及內陸的靠著高棉國的一些個府劃給高棉國,作為代價,烏迭二世需要將金邊以南的土地劃給我們,金邊城他可以繼續保留”
“所獲取的暹羅國土地大多也是平原,原本也是他們的,又收獲了港口城市尖竹汶、羅永,想必他也會同意的,否則他的五萬大軍肯定不是卻克裏的對手,沒有我們的協助,他隻能是自取其辱”
“然後讓鄭信之子努起上位,找個機會殺盡該國世襲貴族,所獲錢財我國與努起平分”
“同時策動努起大舉進攻馬來半島,將其國境線壓縮到丁加奴蘇丹國附近,隻留下柔佛蘇丹國等少數幾個國家,以彌補在本土的損失”
“馬來半島,大多都是山地,比河仙鎮更加濕熱,不要也罷,我們已經占了最關鍵的新加坡,再奪占土地實屬無益”
“我們在海外的原則隻有一條,那就是盡可能占據資源最豐富、地理條件最好之地,然後徐徐經營就是了”
“如果能將整個湄公河下遊之弟地盡數占據,那也有五六萬平方公裏了,足以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之後在南洋群島的戰略就不要以奪占土地為目標了,而是要以夯實內部為主”
“然後製訂從清國大量移民的計劃,百年之後,這裏便是整個東南亞第一強國”
“至於北大年的李同寬等,這一次也不要姑息了,讓其全數搬到這裏來,正好填補新拿下金邊以南土地的空缺,告訴他,他的財富依舊可以保留,老老實實做一個富家翁好了”
“若是不願意,就幹脆滅了他,然後將其交給清廷處置,他是天地會餘孽,等待他的將是淩遲處死,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至於馬來半島,今後就是佛教徒、伊教徒平分天下,暹羅人武勇,蘇丹國的武吉斯人也不遑多讓,讓他們好好鬥一鬥吧,我們靜觀其變就是了”
“至於廣南國,拿下芽莊以南的土地不過是順手而為而已,不過,在此之前,讓我國駐紮在濟州島的官員立即出發去北京,讓其麵見乾隆帝,讓其出兵占了越北的黎朝”
“我估計他肯定不會同意的,不過這樣一來就會引起黎朝的恐懼,隻得徹底倒向我國,然後就與他們談判將鴻基港徹底劃給我國”
“武氏是越南的軍將世家,兩國將領多有出於他們家族的門下的,以他的實力,再得到半個廣南國後就有了反攻黎朝的可能,但黎朝可是擁有紅河三角洲的,物產富饒,雖然內部混亂,但實力還是比武氏強大”
“這仗打起來就沒個盡頭了,而對於我們來說,像他們這樣的勢力自然是越弱越好”
“陛下,在這個當口,他肯定不會輕易離開吞武裏的,隻是任命了大將,而且隻派了五萬人馬,吞武裏依舊還有十萬水陸大軍在,這幾年鄭信重修了吞武裏城,其圍牆高大厚實,又有寬闊深邃的護城河環繞”
“新吞武裏城的設計師是一個西班牙人,最擅長建造高大厚實的城牆,由於建造此城鄭信使用了幾十萬民夫,導致該國表麵看起來十分強盛,但民怨也頗深,這才為卻克裏殺死他後迅速掌握大局創造了機會”
“城池建設在湄南河西岸,也就是鄭信的老巢所在,而以卻克裏為主的世襲貴族大多居住在東岸,依著鄭信的想法,一旦這座高大雄偉的巨城建成,什麽貴族的叛亂就成了泡影,沒想到還是著了道”
“這座巨城還平白便宜了卻克裏”
“卻克裏占據新城後,將其命名為曼穀,而東岸的小城則重新修葺一番,成為拱衛王都的巨大軍營”
“高棉國現在有什麽動靜?”
“這幾年倒是老老實實的,在我國的支援下,烏迭二世也組建起了一支數量達到五萬人的大軍,並用糧食向我國換取了大量的後裝燧發槍和鋼製矛頭和刀具”
“該國本來有人口近四百萬,在上次緬甸人、希暹羅人先後兩次的入侵中人口幾乎損失了一半,我國拿下河仙鎮後又損失了大約五十萬,如今總人口估計最多恢複到三百萬”
“其在洞裏薩湖附近有著不亞於湄公河三角洲的優質農田,能夠大量出產水稻,雖然五萬大軍有些浪費,但他暫時還是養得活”
“得知暹羅國的事情後,他的心思也活泛起來,已經好幾次派人過來拜見孩兒,說是要進攻暹羅,什麽高棉男兒已經饑渴難耐了”
“不過還是被我打發迴去了,讓其不要妄動”
乞塔德看向眾人,“你們也見到了,我這次帶來了剛剛完成試航不久的第五艦隊,還帶來了一個整編師,顯然不是僅僅來巡視、曆練的,我今年五十三歲了,像這樣大規模帶人巡視海外殖民地的機會不會太多了”
“故此,一路上,我早就想清楚了”
“這一次,要將整個南洋群島、中南半島的事情來一個了結”
“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麵”
“總的原則是我們是需要繼續占地,但是需要占據上好的地方,可以在一個不大的地方容納大量人口的地方”
“剛才阿史那說到了洞裏薩湖平原,我倒是覺得高棉國現在的首都金邊附近也不錯,我的意見是”
“同意烏迭二世的建議,由其帶領高棉兵三萬為主力,經陸路從東往西進攻,阿史那帶領一個整編師跟著,記住了,一般情況下不要動手,隻是遠遠跟著就是了,原則是讓烏迭二世不要大敗”
“高棉國這一兩百年不是被暹羅國、緬甸國侵占,就是被廣南國欺負,早就憋了一口氣,又得了我國的大量優質火器和訓練,暹羅人雖然厲害,但輕易是不會失敗的”
“暹羅國東部地帶也是沃野千裏的大平原,原本就是高棉國的領土,不過是被暹羅人占據罷了,對了,這裏插一句”
“你們也看到了,興修大型建築物一定要量力而行,高棉國在幾百年前還是中南半島第一強國,國土不僅包含眼下的,還包括暹羅國的一半,廣南國的一半,為什麽驟然衰落了?”
“還不是彼等國王篤信佛教,在國內到處興建像吳哥窟那樣的龐大佛教建築群,耗費了大量的國力,最後讓暹羅人、廣南人趁虛而入”
“鄭信何嚐不也是如此?如果他不傾盡國力來修建曼穀城,導致民怨暗暗生成,卻克裏就算想取代他又談何容易?”
“當然了,我國又不同,我國大量使用了機械,使用的人力相對較少,但那耗費的錢財也不少,還是須臾怠慢不得”
眾人悚然驚醒,趕緊一起起身迴道:“我等謹遵陛下教誨”
乞塔德繼續說道:“烏迭二世從陸地進攻時,我帶領第五艦隊以及博格達整編師直接開往曼穀,準確以最短的時間將其拿下,將鄭信的兒女解救出來,然後就在曼穀附近殲滅忠於卻克裏的大軍”
“那之後就能與暹羅人談判了”
“我的想法是事後將該國所屬的尖竹汶府、羅永府以及內陸的靠著高棉國的一些個府劃給高棉國,作為代價,烏迭二世需要將金邊以南的土地劃給我們,金邊城他可以繼續保留”
“所獲取的暹羅國土地大多也是平原,原本也是他們的,又收獲了港口城市尖竹汶、羅永,想必他也會同意的,否則他的五萬大軍肯定不是卻克裏的對手,沒有我們的協助,他隻能是自取其辱”
“然後讓鄭信之子努起上位,找個機會殺盡該國世襲貴族,所獲錢財我國與努起平分”
“同時策動努起大舉進攻馬來半島,將其國境線壓縮到丁加奴蘇丹國附近,隻留下柔佛蘇丹國等少數幾個國家,以彌補在本土的損失”
“馬來半島,大多都是山地,比河仙鎮更加濕熱,不要也罷,我們已經占了最關鍵的新加坡,再奪占土地實屬無益”
“我們在海外的原則隻有一條,那就是盡可能占據資源最豐富、地理條件最好之地,然後徐徐經營就是了”
“如果能將整個湄公河下遊之弟地盡數占據,那也有五六萬平方公裏了,足以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國家,之後在南洋群島的戰略就不要以奪占土地為目標了,而是要以夯實內部為主”
“然後製訂從清國大量移民的計劃,百年之後,這裏便是整個東南亞第一強國”
“至於北大年的李同寬等,這一次也不要姑息了,讓其全數搬到這裏來,正好填補新拿下金邊以南土地的空缺,告訴他,他的財富依舊可以保留,老老實實做一個富家翁好了”
“若是不願意,就幹脆滅了他,然後將其交給清廷處置,他是天地會餘孽,等待他的將是淩遲處死,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的”
“至於馬來半島,今後就是佛教徒、伊教徒平分天下,暹羅人武勇,蘇丹國的武吉斯人也不遑多讓,讓他們好好鬥一鬥吧,我們靜觀其變就是了”
“至於廣南國,拿下芽莊以南的土地不過是順手而為而已,不過,在此之前,讓我國駐紮在濟州島的官員立即出發去北京,讓其麵見乾隆帝,讓其出兵占了越北的黎朝”
“我估計他肯定不會同意的,不過這樣一來就會引起黎朝的恐懼,隻得徹底倒向我國,然後就與他們談判將鴻基港徹底劃給我國”
“武氏是越南的軍將世家,兩國將領多有出於他們家族的門下的,以他的實力,再得到半個廣南國後就有了反攻黎朝的可能,但黎朝可是擁有紅河三角洲的,物產富饒,雖然內部混亂,但實力還是比武氏強大”
“這仗打起來就沒個盡頭了,而對於我們來說,像他們這樣的勢力自然是越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