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佤邦(上)
又過了三日,陳蘭伯終於到了。
他是跟隨中路大軍前來的,眼下中路三萬人馬正在沿著大其力到東枝這條新路上瘋狂洗劫,他作為漢人領袖,對於撣邦高原這些人口財物顯然看不上眼。
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麽比親自拿下緬甸王國的夏都東枝更有意義了。
不過,當康慶苗看到陳蘭伯所部的景象後還是有些不滿。
隻見該部百夫長以上的軍官幾乎都搶了一個以上的女人,還有最少十名士兵為其背著搶來的財物,士兵們雖然沒有攜帶女人,但每人身後都有包裹,顯然都是搶來的!
“這還怎麽打仗?”
不過,很顯然,暹羅人的戰鬥方式與特魯琴人不同,搶劫和殺戮似乎讓其更為興奮,而且,他們之所以願意舍棄撣邦高原而來到東枝,就是因為東枝是高原上最富庶的城市啊。
還有,由於特魯琴軍圍城打援,幾乎全殲了前來支援的孟族軍隊,又讓城內的孟族大將孟拱肯定不會反水了,這迴是徹底站到孟紅一邊了。
至於欽奈,雖然不知曉其下場,但就算他迴到了自己的軍營,由於上次也慘敗於特魯琴軍之手,也不可能反水,沒準三方勢力在機緣巧合之下又聯合起來了也說不定。
得知特魯琴人準備讓自己的大軍作為攻城的主力後,陳蘭伯倒是沒有作態,一口就答應了,他顯然從自己的軍隊身上看到了希望。
不過,此時康慶苗也收到了從各方麵傳來的最新電報。
“旅長,殿下那裏收到了最新的消息,是關於清國方麵的,清人在得知我國進入緬甸後,便將整個雲南省的土司製度恢複了,條件是土司必須帶領土兵進入緬甸作戰,看來是想禦敵於國門之外啊”
“土司兵已經進入了老街,協助當地部族對鄧思圖的部隊展開了遊擊戰,由於險關要隘太多,鄧部時下還沒有抵近老街”
“蠟戍那裏的情形差不多,由於後續的暹羅大軍燒殺劫掠惹惱了撣邦人,他們的抵抗十分頑強,時下鄧部、嶽部都與暹羅軍合兵一處了,不準備奇襲老街、蠟戍了,而是準備穩紮穩打,緩慢推進”
“殿下得知這個情況後也改變了作戰方式,決定提前拿下曼德勒,他讓陳蘭伯圍困攻打東枝城,讓你率領我旅直撲曼德勒,與印度第一師合圍該城”
康慶苗此時已經點了一根煙在帳篷裏抽起來。
拿破侖見狀便問道:“旅長在擔心什麽?”
康慶苗吐了一個煙圈,“看來我軍的戰略要改一改了”
“旅長也是這麽想的?”
“哦,看來你也有想法,說來聽聽”
拿破侖說道:“事已至此,加上已經進入雨季,提起拿下曼德勒,抓住孟雲也算是一個策略,不過,陛下定下的方略是我們打下緬甸後讓滿清八旗進入,現在看來,倒不如自己占了算了”
“哦?”
“我套過陳蘭伯的口風,似乎暹羅人也想將緬甸下,當然了,有我們在,他們想獨吞緬甸是不可能的,我估計他們是想將勃固穀地和整個撣邦高原拿下,而將伊洛瓦底江流域讓給我們”
“這麽說我軍遲遲沒有拿下東枝城倒是讓其小覷我們了?”
“也有可能”
“不行,緬甸至少有一千五百萬人口,雖然部族眾多,但除了伊洛瓦底江兩岸的平原,大部分是山地,他們隨時可以跑到山上過活,拿下此地容易,征服此地並不容易”
“這麽說您還是傾向於陛下的決策?”
“那是當然,陛下謀劃的方略從來沒有看走眼過,以滿洲人的兇殘,正好是緬甸人的對手,他們不像我們,有許多羈絆,而且緬甸人本身就是農奴、半農奴的規製,有些類似於印度和西藏的綜合”
“他們來之後,施行起八旗製度毫無違和感,當然了,他們肯定會從人數較少的部族中挑選一部分進入八旗,對於人數占優的緬族、克倫族則是采取打壓的措施”
“如果沒有我們的協助,任何一個西方殖民者就能推翻他們,但由於我們的存在,他們的國度支撐個一百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那我們就明日一早出發?”
“這就看你的參謀水平了”
“怎麽講?”
“還怎麽講?此去曼德勒,最好走的道路便是先北進,然後越過勃固山脈進入伊洛瓦底江流域,但你難道沒有看到,北麵有一條狹長的山穀,長達一百多裏,既然孟族人、果敢人、克欽人都來了,難道那裏就沒有埋伏?”
“若是向南,同樣要穿越重巒疊嶂,路途更為險峻,越過勃固山脈就是緬甸人的根本之地了,各處的險關要隘肯定布置的比撣邦高原還要牢靠”
“那就讓陳蘭伯跟著,等後續的大軍抵達後我們再出發”
“你覺得可能嗎?曼德勒城方圓三十裏,有外城、內城、皇城,周圍也有不少衛星城,孟雲的精銳顯然都在那裏,沒準還有英國人暗藏的兵力,哪有那麽容易拿下來的”
“反倒是東枝可以先拿下來,陳蘭伯帶著十萬大軍西出撣邦高原,靡費錢糧無數,他是漢人,本就在暹羅國內麵臨強大的反對聲音,若是還沒有尺寸之功,恐怕他這個元帥也當不成了”
“故此,他不可能跟著我們走的,他非拿下該城不可”
“而且,一旦我軍離開,他必定召喚後續大軍盡快前來,一旦拿下東枝城,他這一路就可以在東枝附近休整一陣子,然後再前出伊洛瓦底江流域”
“那您的意思是......”
“好了,歇了好幾日,我不相信你就沒有思考過當前的處境,還楞著做甚,趕緊說吧”
拿破侖點點頭,“旅長,這幾日我我確實想過此事,我們的目標本來是盡快拿下東枝城,斷絕孟雲經此地逃亡撣邦高原的通道,眼下東枝城倉促間難以拿下,不如另辟蹊徑”
康慶苗似乎也來了情緒,他擺擺手,“先別說出來,你我都在手上寫下幾個字,看有沒有區別”
拿破侖也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也興奮起來。
兩人寫完後同時攤開,隻見兩人的手掌心都寫著一模一樣的字!
“蠟戍”!
拿破侖笑道,“沒想到職部竟與旅長想到一塊兒去了”
康慶苗說道:“你是怎麽考慮的?”
“旅長,這次前來救援東枝城的有克欽人、果敢人,卻沒有佤邦人,這說明佤邦對孟雲並不感冒,而佤邦的老巢就在蠟戍,當然了,蠟戍新城裏肯定有不少緬族士兵,但也少不了佤邦之人”
“佤邦的人數雖然不如撣族、克倫族,但比果敢族還是多一些的,我們進入撣邦高原差不多半個月了,佤邦首領杜文英顯然知道了他麵臨的情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準備作壁上觀那是一定的”
“這些個土司都沒什麽大局觀,戰火沒有燒到自己時絕對不會做出以前他們不敢坐的事情,而且,我們兵分三路的情況多半已經被他探知了,於是整個撣邦高原的不足防禦的重點就是那三條新路”
“而從東枝城出發,返迴孟榜後往北還有一條路可以直撲蠟戍,由於這條路不是他們防備的重點,很容易突破,一旦突襲到蠟戍城下,我們一來可以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二來也可以促成杜文英反水,將蠟戍城獻給我們”
“這第三嘛,既然陳蘭伯躍躍欲試,那就讓其在東枝城碰一鼻子灰再說,暹羅人從未見過這種棱堡結構,雖然外圍的棱堡被我軍攻克了,但一旦突入棱堡,立即會麵臨城頭火炮的打擊”
“陳蘭伯想要輕輕鬆鬆拿下此城顯然是不可能的,也好讓他得到教訓,最終還是要請我們過來協助他們攻城”
康慶苗眉頭緊皺,“嗯,不過還有一點,一旦我們離開,孟雲大軍突然出現在這裏,然後將陳蘭伯擊敗,那我們的形勢也不妙了”
拿破侖搖搖頭,“孟雲怎麽過來?不可能直接翻過東枝附近的勃固山脈,隻能從被北麵或者南麵的缺口進來,我等離開前告誡陳蘭伯,讓其時刻注意北麵就是了,最好讓起後續大軍能在三日內趕到這裏”
“自然不寄望三萬大軍全部過來,但若是能過來一萬人,陳蘭伯也能支撐一段時間了”
康慶苗想了想,“也罷,不過要說服殿下並不容易,如何措辭,你可得掂量掂量”
拿破侖說道:“那是自然”
(本章完)
又過了三日,陳蘭伯終於到了。
他是跟隨中路大軍前來的,眼下中路三萬人馬正在沿著大其力到東枝這條新路上瘋狂洗劫,他作為漢人領袖,對於撣邦高原這些人口財物顯然看不上眼。
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麽比親自拿下緬甸王國的夏都東枝更有意義了。
不過,當康慶苗看到陳蘭伯所部的景象後還是有些不滿。
隻見該部百夫長以上的軍官幾乎都搶了一個以上的女人,還有最少十名士兵為其背著搶來的財物,士兵們雖然沒有攜帶女人,但每人身後都有包裹,顯然都是搶來的!
“這還怎麽打仗?”
不過,很顯然,暹羅人的戰鬥方式與特魯琴人不同,搶劫和殺戮似乎讓其更為興奮,而且,他們之所以願意舍棄撣邦高原而來到東枝,就是因為東枝是高原上最富庶的城市啊。
還有,由於特魯琴軍圍城打援,幾乎全殲了前來支援的孟族軍隊,又讓城內的孟族大將孟拱肯定不會反水了,這迴是徹底站到孟紅一邊了。
至於欽奈,雖然不知曉其下場,但就算他迴到了自己的軍營,由於上次也慘敗於特魯琴軍之手,也不可能反水,沒準三方勢力在機緣巧合之下又聯合起來了也說不定。
得知特魯琴人準備讓自己的大軍作為攻城的主力後,陳蘭伯倒是沒有作態,一口就答應了,他顯然從自己的軍隊身上看到了希望。
不過,此時康慶苗也收到了從各方麵傳來的最新電報。
“旅長,殿下那裏收到了最新的消息,是關於清國方麵的,清人在得知我國進入緬甸後,便將整個雲南省的土司製度恢複了,條件是土司必須帶領土兵進入緬甸作戰,看來是想禦敵於國門之外啊”
“土司兵已經進入了老街,協助當地部族對鄧思圖的部隊展開了遊擊戰,由於險關要隘太多,鄧部時下還沒有抵近老街”
“蠟戍那裏的情形差不多,由於後續的暹羅大軍燒殺劫掠惹惱了撣邦人,他們的抵抗十分頑強,時下鄧部、嶽部都與暹羅軍合兵一處了,不準備奇襲老街、蠟戍了,而是準備穩紮穩打,緩慢推進”
“殿下得知這個情況後也改變了作戰方式,決定提前拿下曼德勒,他讓陳蘭伯圍困攻打東枝城,讓你率領我旅直撲曼德勒,與印度第一師合圍該城”
康慶苗此時已經點了一根煙在帳篷裏抽起來。
拿破侖見狀便問道:“旅長在擔心什麽?”
康慶苗吐了一個煙圈,“看來我軍的戰略要改一改了”
“旅長也是這麽想的?”
“哦,看來你也有想法,說來聽聽”
拿破侖說道:“事已至此,加上已經進入雨季,提起拿下曼德勒,抓住孟雲也算是一個策略,不過,陛下定下的方略是我們打下緬甸後讓滿清八旗進入,現在看來,倒不如自己占了算了”
“哦?”
“我套過陳蘭伯的口風,似乎暹羅人也想將緬甸下,當然了,有我們在,他們想獨吞緬甸是不可能的,我估計他們是想將勃固穀地和整個撣邦高原拿下,而將伊洛瓦底江流域讓給我們”
“這麽說我軍遲遲沒有拿下東枝城倒是讓其小覷我們了?”
“也有可能”
“不行,緬甸至少有一千五百萬人口,雖然部族眾多,但除了伊洛瓦底江兩岸的平原,大部分是山地,他們隨時可以跑到山上過活,拿下此地容易,征服此地並不容易”
“這麽說您還是傾向於陛下的決策?”
“那是當然,陛下謀劃的方略從來沒有看走眼過,以滿洲人的兇殘,正好是緬甸人的對手,他們不像我們,有許多羈絆,而且緬甸人本身就是農奴、半農奴的規製,有些類似於印度和西藏的綜合”
“他們來之後,施行起八旗製度毫無違和感,當然了,他們肯定會從人數較少的部族中挑選一部分進入八旗,對於人數占優的緬族、克倫族則是采取打壓的措施”
“如果沒有我們的協助,任何一個西方殖民者就能推翻他們,但由於我們的存在,他們的國度支撐個一百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那我們就明日一早出發?”
“這就看你的參謀水平了”
“怎麽講?”
“還怎麽講?此去曼德勒,最好走的道路便是先北進,然後越過勃固山脈進入伊洛瓦底江流域,但你難道沒有看到,北麵有一條狹長的山穀,長達一百多裏,既然孟族人、果敢人、克欽人都來了,難道那裏就沒有埋伏?”
“若是向南,同樣要穿越重巒疊嶂,路途更為險峻,越過勃固山脈就是緬甸人的根本之地了,各處的險關要隘肯定布置的比撣邦高原還要牢靠”
“那就讓陳蘭伯跟著,等後續的大軍抵達後我們再出發”
“你覺得可能嗎?曼德勒城方圓三十裏,有外城、內城、皇城,周圍也有不少衛星城,孟雲的精銳顯然都在那裏,沒準還有英國人暗藏的兵力,哪有那麽容易拿下來的”
“反倒是東枝可以先拿下來,陳蘭伯帶著十萬大軍西出撣邦高原,靡費錢糧無數,他是漢人,本就在暹羅國內麵臨強大的反對聲音,若是還沒有尺寸之功,恐怕他這個元帥也當不成了”
“故此,他不可能跟著我們走的,他非拿下該城不可”
“而且,一旦我軍離開,他必定召喚後續大軍盡快前來,一旦拿下東枝城,他這一路就可以在東枝附近休整一陣子,然後再前出伊洛瓦底江流域”
“那您的意思是......”
“好了,歇了好幾日,我不相信你就沒有思考過當前的處境,還楞著做甚,趕緊說吧”
拿破侖點點頭,“旅長,這幾日我我確實想過此事,我們的目標本來是盡快拿下東枝城,斷絕孟雲經此地逃亡撣邦高原的通道,眼下東枝城倉促間難以拿下,不如另辟蹊徑”
康慶苗似乎也來了情緒,他擺擺手,“先別說出來,你我都在手上寫下幾個字,看有沒有區別”
拿破侖也是看過三國演義的,也興奮起來。
兩人寫完後同時攤開,隻見兩人的手掌心都寫著一模一樣的字!
“蠟戍”!
拿破侖笑道,“沒想到職部竟與旅長想到一塊兒去了”
康慶苗說道:“你是怎麽考慮的?”
“旅長,這次前來救援東枝城的有克欽人、果敢人,卻沒有佤邦人,這說明佤邦對孟雲並不感冒,而佤邦的老巢就在蠟戍,當然了,蠟戍新城裏肯定有不少緬族士兵,但也少不了佤邦之人”
“佤邦的人數雖然不如撣族、克倫族,但比果敢族還是多一些的,我們進入撣邦高原差不多半個月了,佤邦首領杜文英顯然知道了他麵臨的情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準備作壁上觀那是一定的”
“這些個土司都沒什麽大局觀,戰火沒有燒到自己時絕對不會做出以前他們不敢坐的事情,而且,我們兵分三路的情況多半已經被他探知了,於是整個撣邦高原的不足防禦的重點就是那三條新路”
“而從東枝城出發,返迴孟榜後往北還有一條路可以直撲蠟戍,由於這條路不是他們防備的重點,很容易突破,一旦突襲到蠟戍城下,我們一來可以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二來也可以促成杜文英反水,將蠟戍城獻給我們”
“這第三嘛,既然陳蘭伯躍躍欲試,那就讓其在東枝城碰一鼻子灰再說,暹羅人從未見過這種棱堡結構,雖然外圍的棱堡被我軍攻克了,但一旦突入棱堡,立即會麵臨城頭火炮的打擊”
“陳蘭伯想要輕輕鬆鬆拿下此城顯然是不可能的,也好讓他得到教訓,最終還是要請我們過來協助他們攻城”
康慶苗眉頭緊皺,“嗯,不過還有一點,一旦我們離開,孟雲大軍突然出現在這裏,然後將陳蘭伯擊敗,那我們的形勢也不妙了”
拿破侖搖搖頭,“孟雲怎麽過來?不可能直接翻過東枝附近的勃固山脈,隻能從被北麵或者南麵的缺口進來,我等離開前告誡陳蘭伯,讓其時刻注意北麵就是了,最好讓起後續大軍能在三日內趕到這裏”
“自然不寄望三萬大軍全部過來,但若是能過來一萬人,陳蘭伯也能支撐一段時間了”
康慶苗想了想,“也罷,不過要說服殿下並不容易,如何措辭,你可得掂量掂量”
拿破侖說道:“那是自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