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父子論道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日之後,便是黃道吉日,登基大典就安排在那一日。”
“可是到了今日,許多重要官職的人選,我心中卻仍沒有想好。”
裴仁基雙手扶著腦袋,搖了搖頭。
見狀,裴元崢握住裴仁基的手道:“父親勿憂,先可與我說說,目前的進展。”
裴仁基偏過身來,微微點頭,開口道:“也好,你腦子聰明,說不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新朝初立,三師之位暫且不授,他日可獎賞於有功之臣。而三公之位,我打算自己繼續擔任太尉之職,裴矩任司徒,羅藝任司空。”
“接著是尚書令,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可以暫不授人,以左右仆射代之即可,但是目前洛陽城中有能力且有威望能擔此重任的,幾乎沒有。”
“還有六部尚書的人選,也是讓為父苦惱了好久。”
楊廣長居江都,所以原本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多在江都。
可是隨著宇文化及的弑君,百官也是化作鳥獸散。
除去一部分被裴元崢用龍舟運迴了洛陽,大部分官員則是沒有選擇和裴元崢走。
在宇文化及逃跑之後,這些官員重獲自由。
有的選擇歸隱山林,不問世事;更多的則是分別投靠了不同的勢力。
所以要在如今的洛陽城中,挑選出一套完整的百官體係,還是頗有些難度的。
“父親,我聽下來,倒是有幾點意見。”
“快快說來。”
“首先,我覺得父親給自己定的官位還不夠高。”
裴元崢摩挲著下巴,一臉認真地說道。
可是這番話,卻是讓裴仁基直接愣住了。
太尉,三公之首,正一品的官,卻被自己兒子說還不夠高?
這小子莫不是想讓自己直接當皇帝,然後他就可以順勢成為太子?
可是這也太操之過急了!
看到裴仁基為難的模樣,裴元崢便知道自己父親誤會了。
於是趕忙補充道:“父親,當初我為了拉攏羅藝,都許他三公之位以及王爵了。”
“父親的地位無論如何都要壓過他吧,不然如何服眾?”
聞言,裴仁基微微頷首,笑著道:“崢兒言之有理,那看來為父也要給自己封個王當當了。”
“封王是必須的,但是還不夠。”裴元崢搖了搖頭。
“還不夠?”
裴仁基一雙眼睛瞪得老大,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這樣還不夠,難不成自己兒子是覺得太尉與王爵更多的隻是虛職,不掌實權?
於是,隻能有些為難地說道:“崢兒,為父畢竟乃是武將出身,你要是讓我去做尚書令,我也做不來呀。”
裴元崢笑了笑,擺了擺手道“父親誤會了,孩兒的意思是重設丞相之位,父親擔丞相之職即可,並不用去費心費力地處理政事。”
“至於尚書令之職,不如就交給孩兒吧。”
裴仁基聽完前半段話,正是點頭稱道。
自己的兒子果然聰明,重設丞相之位,便是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可是下半段話,卻是直接讓自己嚇了一跳。
隋朝時期的尚書省地位很高,總領六部,管理全國政務。
尚書令統管尚書省,雖隻是正二品官,但是權力之大,可謂首屈一指。
正因如此,尚書令之職常常是屬於空缺狀態。
一般都是由其助手,左仆射和右仆射代行職責。
而裴元崢雖身為飛虎軍副帥,戰功卓著。
但是統兵與治國,畢竟是兩迴事。
裴仁基無論如何也難以相信,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可以管理全國政務啊!
“崢兒,為父知道你天資聰穎,但是治國之道畢竟是要慢慢積累的嘛。”
“所以,還是要一步步來,這個急不來的。”
裴仁基尷尬一笑,委婉地勸說道。
自己的兒子畢竟剛剛得勝歸來,自己也不好將話說的太重。
“爹,你也不用拐彎抹角地勸我,不就是覺得我年紀尚小,無法擔此重任。”
“不是,爹隻是擔心你太過勞累了。”
裴仁基一臉尬笑,生怕自己這個如此優秀的兒子心裏有半點受打擊。
可是下一刻,他就會明白,裴元崢的自信誰都打擊不了。
“爹,你說的我都懂,但是我還覺得我可以。”
“好了,就像那次起事一般,再信我一次吧!”
裴元崢一個飛撲,將自己的老爹抱住,情深意切地說道。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裴仁基還能有什麽理由反對呢?
隻能無奈地點頭說道:“哎,那便依你吧。”
“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定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不可一意孤行。”
裴仁基話還沒說,裴元崢便早已鬆開懷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自顧自地吃起菜來。
看著裴元崢這般不以為然的樣子,裴仁基心中一陣懷疑,自己不會選錯了吧?
其實裴元崢之所以如此自信,當然不是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相信係統的能力。
我治國不行,那我用忠心值兌換幾個治國行的出來不就可以了。
之所以一定要搶這個尚書令的位置,也是怕萬一父親在這個位置上安排一個老頑固,那自己以後行事,定會多受約束。
不如就自己來,反正有係統在,還能幹的比其他人差不成。
“崢兒,那左右仆射?”
“我自己選?”
“那六部尚書?”
“我也自己選。”
“......”
麵對如此迴答,裴仁基徹底淩亂了。
好家夥,困擾我這麽多天的問題,到了你這裏,一句我自己選,就全部解決了。
那敢情好像都沒我什麽事了?
“元崢,你先別光顧著吃菜,認真一點迴答。”
裴仁基一把搶住裴元崢夾菜的筷子,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好好好,老爹,不要板著一張臉呀。”
裴元崢趁機將杯中酒飲盡,笑著說道:“父親也是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現在不過隻有兩郡之地,任命這麽多官員有用嗎?”
“我們之所以搶著讓楊侗登基,隻是為了得一個名正言順,現在這種情況,我覺得好好挑兩個郡守倒才是要緊事。”
“我們的重點還是要放在擴大地盤上麵,地盤大了,那需要的官員才多嘛。”
“可是到了今日,許多重要官職的人選,我心中卻仍沒有想好。”
裴仁基雙手扶著腦袋,搖了搖頭。
見狀,裴元崢握住裴仁基的手道:“父親勿憂,先可與我說說,目前的進展。”
裴仁基偏過身來,微微點頭,開口道:“也好,你腦子聰明,說不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新朝初立,三師之位暫且不授,他日可獎賞於有功之臣。而三公之位,我打算自己繼續擔任太尉之職,裴矩任司徒,羅藝任司空。”
“接著是尚書令,這個位置太過重要,可以暫不授人,以左右仆射代之即可,但是目前洛陽城中有能力且有威望能擔此重任的,幾乎沒有。”
“還有六部尚書的人選,也是讓為父苦惱了好久。”
楊廣長居江都,所以原本朝中的文武百官也多在江都。
可是隨著宇文化及的弑君,百官也是化作鳥獸散。
除去一部分被裴元崢用龍舟運迴了洛陽,大部分官員則是沒有選擇和裴元崢走。
在宇文化及逃跑之後,這些官員重獲自由。
有的選擇歸隱山林,不問世事;更多的則是分別投靠了不同的勢力。
所以要在如今的洛陽城中,挑選出一套完整的百官體係,還是頗有些難度的。
“父親,我聽下來,倒是有幾點意見。”
“快快說來。”
“首先,我覺得父親給自己定的官位還不夠高。”
裴元崢摩挲著下巴,一臉認真地說道。
可是這番話,卻是讓裴仁基直接愣住了。
太尉,三公之首,正一品的官,卻被自己兒子說還不夠高?
這小子莫不是想讓自己直接當皇帝,然後他就可以順勢成為太子?
可是這也太操之過急了!
看到裴仁基為難的模樣,裴元崢便知道自己父親誤會了。
於是趕忙補充道:“父親,當初我為了拉攏羅藝,都許他三公之位以及王爵了。”
“父親的地位無論如何都要壓過他吧,不然如何服眾?”
聞言,裴仁基微微頷首,笑著道:“崢兒言之有理,那看來為父也要給自己封個王當當了。”
“封王是必須的,但是還不夠。”裴元崢搖了搖頭。
“還不夠?”
裴仁基一雙眼睛瞪得老大,臉上寫滿了不可思議。
這樣還不夠,難不成自己兒子是覺得太尉與王爵更多的隻是虛職,不掌實權?
於是,隻能有些為難地說道:“崢兒,為父畢竟乃是武將出身,你要是讓我去做尚書令,我也做不來呀。”
裴元崢笑了笑,擺了擺手道“父親誤會了,孩兒的意思是重設丞相之位,父親擔丞相之職即可,並不用去費心費力地處理政事。”
“至於尚書令之職,不如就交給孩兒吧。”
裴仁基聽完前半段話,正是點頭稱道。
自己的兒子果然聰明,重設丞相之位,便是巧妙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可是下半段話,卻是直接讓自己嚇了一跳。
隋朝時期的尚書省地位很高,總領六部,管理全國政務。
尚書令統管尚書省,雖隻是正二品官,但是權力之大,可謂首屈一指。
正因如此,尚書令之職常常是屬於空缺狀態。
一般都是由其助手,左仆射和右仆射代行職責。
而裴元崢雖身為飛虎軍副帥,戰功卓著。
但是統兵與治國,畢竟是兩迴事。
裴仁基無論如何也難以相信,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可以管理全國政務啊!
“崢兒,為父知道你天資聰穎,但是治國之道畢竟是要慢慢積累的嘛。”
“所以,還是要一步步來,這個急不來的。”
裴仁基尷尬一笑,委婉地勸說道。
自己的兒子畢竟剛剛得勝歸來,自己也不好將話說的太重。
“爹,你也不用拐彎抹角地勸我,不就是覺得我年紀尚小,無法擔此重任。”
“不是,爹隻是擔心你太過勞累了。”
裴仁基一臉尬笑,生怕自己這個如此優秀的兒子心裏有半點受打擊。
可是下一刻,他就會明白,裴元崢的自信誰都打擊不了。
“爹,你說的我都懂,但是我還覺得我可以。”
“好了,就像那次起事一般,再信我一次吧!”
裴元崢一個飛撲,將自己的老爹抱住,情深意切地說道。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裴仁基還能有什麽理由反對呢?
隻能無奈地點頭說道:“哎,那便依你吧。”
“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定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不可一意孤行。”
裴仁基話還沒說,裴元崢便早已鬆開懷抱,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自顧自地吃起菜來。
看著裴元崢這般不以為然的樣子,裴仁基心中一陣懷疑,自己不會選錯了吧?
其實裴元崢之所以如此自信,當然不是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是因為相信係統的能力。
我治國不行,那我用忠心值兌換幾個治國行的出來不就可以了。
之所以一定要搶這個尚書令的位置,也是怕萬一父親在這個位置上安排一個老頑固,那自己以後行事,定會多受約束。
不如就自己來,反正有係統在,還能幹的比其他人差不成。
“崢兒,那左右仆射?”
“我自己選?”
“那六部尚書?”
“我也自己選。”
“......”
麵對如此迴答,裴仁基徹底淩亂了。
好家夥,困擾我這麽多天的問題,到了你這裏,一句我自己選,就全部解決了。
那敢情好像都沒我什麽事了?
“元崢,你先別光顧著吃菜,認真一點迴答。”
裴仁基一把搶住裴元崢夾菜的筷子,臉上閃過一絲不悅。
“好好好,老爹,不要板著一張臉呀。”
裴元崢趁機將杯中酒飲盡,笑著說道:“父親也是陷入了一個誤區,我們現在不過隻有兩郡之地,任命這麽多官員有用嗎?”
“我們之所以搶著讓楊侗登基,隻是為了得一個名正言順,現在這種情況,我覺得好好挑兩個郡守倒才是要緊事。”
“我們的重點還是要放在擴大地盤上麵,地盤大了,那需要的官員才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