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登基大典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六月初八,黃道吉日。
而這一天也是越王楊侗登基為帝的大好日子。
雖然時間緊湊,但是該有的禮儀還是都不能少的。
紫薇城乃是楊廣新建,也是多虧了他喜豪奢的性子。
皇宮之中,所有登基大典所需要的東西,那是應有盡有。
所以,新帝登基,要做的隻是按照儀式彩排幾遍罷了。
這一日。
風和日麗,霞光萬道。
在宮中老人的操持下,紫薇城在這一天張燈結彩,格外華麗。
而此刻的乾陽殿,也是香煙繚繞。
朝中大臣皆身著官服,分置兩列。
其中左列為文臣,右列為武將。
文臣自然以裴仁基為首,其後分別是羅藝,裴矩以及一些被裴元崢救迴的老臣子。
而武將這一列,則是以裴元崢為首。
雖然不久之後,他就要被冊封為尚書令,屬於文職。
但是武將一列也需要一人鎮場,他以飛虎軍副帥之職,站在此處,也算是最好的安排。
在其身後,則是以裴元慶為首的飛虎軍眾將。
當然,裴仁基也通知了各地諸侯,今日越王楊侗將在洛陽登基為帝的消息。
可是如今天下大亂,各地諸侯都采取了默不作聲的態度。
既不派遣使臣前來恭賀,也沒有直接跳出來反對。
這其中,隻有一人另外。
那便是被奪了洛陽城的王世充。
王世充自那日偷襲失敗之後,便孤注一擲,返迴洛陽。
可是走到半路,便收到了,洛陽城被攻陷的消息。
萬般無奈之下,王世充隻能率領殘兵敗將就近打下一座小城,暫時歇腳。
而在前幾日,當他得知,越王楊侗即將登基的消息,更是氣的跳腳。
當即親筆寫下一封討賊檄文,將裴氏父子罵作奸賊,挾持越王,把持朝政。
可是這般行為,在各路諸侯眼中,卻是如此幼稚,又有誰會當真呢?
新帝登基的儀式極為冗長,更衣、戴冠、入座,一係列步驟耗費了小半個時辰才全部完成。
而這,也是裴元崢第一次見到這位越王殿下。
十三歲的少年,身子有些瘦弱,在寬大的龍袍之下,竟顯得有些搖搖欲墜。
但是臉上也始終保持著一份剛毅,一聲不吭完成了所有步驟。
在百官朝賀,天子即位之後。
則由宮中的老太監開始宣讀聖旨,最開始的是登基詔書。
又是謙讓,又是讚美先帝楊廣品德,一係列的套路。
裴元崢站在下麵,聽得也是有些犯困,不自覺地閉上了眼睛。
可是下一霎,老太監的一聲驚唿,也是把他嚇了一跳。
原來是已到了宣布分封的聖旨。
首先是宣布加封裴仁基為楚王,領太尉,拜丞相,總領文武群臣,為百官之首。
加封羅藝為燕王,領司空,兼任幽州總管。
加封裴矩為趙國公,領司徒,兼任戶部尚書(民部改為戶部)。
此三人為三公。
而在三公之後,便是輪到了裴元崢。
拜裴元崢為討逆大元帥,開府儀同三司,領尚書令。
此等封賞一出,眾臣皆是一驚。
討逆大元帥是軍中職位,執掌全軍,而尚書令則是最有實權的文臣官職。
再加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即為開官府,而官府開到什麽級別,用什麽級別的儀仗,則是明確了同三司。
何謂三司,也就是三公三師。
也就是說,裴元崢開的官府等同三公三師的地位。
這樣一來,裴元崢豈不是等於一人獨掌朝綱?
接下去,便是其餘眾臣的封賞。
陳平,被封為河南郡太守、吏部侍郎,但吏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吏部。
狄仁傑,被封為尚書左丞,刑部侍郎,但刑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刑部。
趙鼎,被封為滎陽郡太守、禮部侍郎,但禮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禮部。
李靖,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兵部侍郎,但兵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兵部。
海瑞,被提拔為洛陽令。
裴元慶,拜左衛大將軍,特賜討逆左先鋒。
蘇烈,拜右衛大將軍,特賜討逆右先鋒。
魏延,拜左衛將軍;高長恭,拜右衛將軍;尚師徒,拜左武衛將軍。
新增影衛,李元芳為影衛統領,張乾為副統領。
......
過了好一會,老太監終於將封賞的聖旨念完。
而下方那些世家大族的老臣們全部都傻了眼,這一份封賞,可以說全是飛虎軍內部的人。
他們各大世家,竟然什麽都沒撈到。
在登基大典前夕,各大世家都曾前去拜訪過裴仁基。
大力推薦自己家族之中的年輕子弟,希望能夠安排一二。
但是當裴仁基提出需要各大世家給予支持之時,他們便開始打起了哈哈。
顧左右而言他,明擺著是不想太早下注。
在他們的心中,他們是世家大族,是各地諸侯都需要拉攏的對象。
在你裴氏父子拉起的朝廷之中任職,是給你們麵子。
可他們全然忘了,若不是裴元錚將他們從江都救迴,他們又如何能安然無恙地迴到洛陽。
付出與迴報從來都是對等的。
既然各大世家是這幅嘴臉,裴仁基就以一句“心中有數”便將他們打發了。
當時,各大世家還以為裴仁基一定會妥善安排。
畢竟,裴仁基對待他們,一向都是客客氣氣,禮遇有加。
飛虎軍進城之後,對他們的私產也是秋毫無犯。
哪曾想到,他的心中有數,竟然是將各大世家全部排除在外。
這般突然強硬的做法,也是在各大世家心中敲醒了警鍾。
這個朝廷是裴氏父子撐起來的,是飛虎軍撐起來的。
其他人要想摘果子,分好處,那就必須付出一些什麽。
空手套白狼這一套,在這裏行不通。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裴矩,他不僅自己位列三公,他的幾個兒子與孫兒也皆是得到了重用。
雖說裴矩與裴仁基都是出自河東裴氏,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他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的功勞。
而這一天也是越王楊侗登基為帝的大好日子。
雖然時間緊湊,但是該有的禮儀還是都不能少的。
紫薇城乃是楊廣新建,也是多虧了他喜豪奢的性子。
皇宮之中,所有登基大典所需要的東西,那是應有盡有。
所以,新帝登基,要做的隻是按照儀式彩排幾遍罷了。
這一日。
風和日麗,霞光萬道。
在宮中老人的操持下,紫薇城在這一天張燈結彩,格外華麗。
而此刻的乾陽殿,也是香煙繚繞。
朝中大臣皆身著官服,分置兩列。
其中左列為文臣,右列為武將。
文臣自然以裴仁基為首,其後分別是羅藝,裴矩以及一些被裴元崢救迴的老臣子。
而武將這一列,則是以裴元崢為首。
雖然不久之後,他就要被冊封為尚書令,屬於文職。
但是武將一列也需要一人鎮場,他以飛虎軍副帥之職,站在此處,也算是最好的安排。
在其身後,則是以裴元慶為首的飛虎軍眾將。
當然,裴仁基也通知了各地諸侯,今日越王楊侗將在洛陽登基為帝的消息。
可是如今天下大亂,各地諸侯都采取了默不作聲的態度。
既不派遣使臣前來恭賀,也沒有直接跳出來反對。
這其中,隻有一人另外。
那便是被奪了洛陽城的王世充。
王世充自那日偷襲失敗之後,便孤注一擲,返迴洛陽。
可是走到半路,便收到了,洛陽城被攻陷的消息。
萬般無奈之下,王世充隻能率領殘兵敗將就近打下一座小城,暫時歇腳。
而在前幾日,當他得知,越王楊侗即將登基的消息,更是氣的跳腳。
當即親筆寫下一封討賊檄文,將裴氏父子罵作奸賊,挾持越王,把持朝政。
可是這般行為,在各路諸侯眼中,卻是如此幼稚,又有誰會當真呢?
新帝登基的儀式極為冗長,更衣、戴冠、入座,一係列步驟耗費了小半個時辰才全部完成。
而這,也是裴元崢第一次見到這位越王殿下。
十三歲的少年,身子有些瘦弱,在寬大的龍袍之下,竟顯得有些搖搖欲墜。
但是臉上也始終保持著一份剛毅,一聲不吭完成了所有步驟。
在百官朝賀,天子即位之後。
則由宮中的老太監開始宣讀聖旨,最開始的是登基詔書。
又是謙讓,又是讚美先帝楊廣品德,一係列的套路。
裴元崢站在下麵,聽得也是有些犯困,不自覺地閉上了眼睛。
可是下一霎,老太監的一聲驚唿,也是把他嚇了一跳。
原來是已到了宣布分封的聖旨。
首先是宣布加封裴仁基為楚王,領太尉,拜丞相,總領文武群臣,為百官之首。
加封羅藝為燕王,領司空,兼任幽州總管。
加封裴矩為趙國公,領司徒,兼任戶部尚書(民部改為戶部)。
此三人為三公。
而在三公之後,便是輪到了裴元崢。
拜裴元崢為討逆大元帥,開府儀同三司,領尚書令。
此等封賞一出,眾臣皆是一驚。
討逆大元帥是軍中職位,執掌全軍,而尚書令則是最有實權的文臣官職。
再加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即為開官府,而官府開到什麽級別,用什麽級別的儀仗,則是明確了同三司。
何謂三司,也就是三公三師。
也就是說,裴元崢開的官府等同三公三師的地位。
這樣一來,裴元崢豈不是等於一人獨掌朝綱?
接下去,便是其餘眾臣的封賞。
陳平,被封為河南郡太守、吏部侍郎,但吏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吏部。
狄仁傑,被封為尚書左丞,刑部侍郎,但刑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刑部。
趙鼎,被封為滎陽郡太守、禮部侍郎,但禮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禮部。
李靖,被封為左武衛大將軍、兵部侍郎,但兵部尚書之職空缺,暫由其代管兵部。
海瑞,被提拔為洛陽令。
裴元慶,拜左衛大將軍,特賜討逆左先鋒。
蘇烈,拜右衛大將軍,特賜討逆右先鋒。
魏延,拜左衛將軍;高長恭,拜右衛將軍;尚師徒,拜左武衛將軍。
新增影衛,李元芳為影衛統領,張乾為副統領。
......
過了好一會,老太監終於將封賞的聖旨念完。
而下方那些世家大族的老臣們全部都傻了眼,這一份封賞,可以說全是飛虎軍內部的人。
他們各大世家,竟然什麽都沒撈到。
在登基大典前夕,各大世家都曾前去拜訪過裴仁基。
大力推薦自己家族之中的年輕子弟,希望能夠安排一二。
但是當裴仁基提出需要各大世家給予支持之時,他們便開始打起了哈哈。
顧左右而言他,明擺著是不想太早下注。
在他們的心中,他們是世家大族,是各地諸侯都需要拉攏的對象。
在你裴氏父子拉起的朝廷之中任職,是給你們麵子。
可他們全然忘了,若不是裴元錚將他們從江都救迴,他們又如何能安然無恙地迴到洛陽。
付出與迴報從來都是對等的。
既然各大世家是這幅嘴臉,裴仁基就以一句“心中有數”便將他們打發了。
當時,各大世家還以為裴仁基一定會妥善安排。
畢竟,裴仁基對待他們,一向都是客客氣氣,禮遇有加。
飛虎軍進城之後,對他們的私產也是秋毫無犯。
哪曾想到,他的心中有數,竟然是將各大世家全部排除在外。
這般突然強硬的做法,也是在各大世家心中敲醒了警鍾。
這個朝廷是裴氏父子撐起來的,是飛虎軍撐起來的。
其他人要想摘果子,分好處,那就必須付出一些什麽。
空手套白狼這一套,在這裏行不通。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裴矩,他不僅自己位列三公,他的幾個兒子與孫兒也皆是得到了重用。
雖說裴矩與裴仁基都是出自河東裴氏,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他第一時間,站出來支持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