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杜如晦的投名狀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杜如晦走到裴元崢麵前,從案幾之上拿出了三隻酒杯。
從左到右,依次排列。
隨後,指著這三隻酒杯,開口道:“如晦認為,這反裴聯盟之中,已經確定的參與者,至少有三方。”
“那便是獨孤家、範陽盧氏以及這太原郡的掌控者,李淵。”
“那我們便要從這三方入手,看看能找到哪些線索。”
裴元崢看著三隻酒杯,不禁砸了砸嘴。
登時,指著第一隻酒杯說道:“獨孤家留在洛陽城中的都是一些婦孺,恐怕也問不出什麽東西。”
“所以,這第一方應是難以突破。”
接著,又將目光轉移到了第二隻酒杯,“這範陽盧氏是在羅藝的勢力範圍內,倒是可以讓他助我一臂之力。”
“隻是,我手下沒有任何證據,也不能對他們逼得太急,隻可徐徐圖之。”
最後,裴元崢看著第三隻酒杯皺起了眉頭。
要想從李唐這邊挖出什麽有價值的信息,怕是更為困難吧。
見裴元崢擰著眉頭,卻又沉默不語。
於是杜如晦笑著問道:“大帥可是覺得這第三方,最難突破?”
“不錯,雖然晉陽城近在咫尺,但是我想不到有什麽辦法可以從這裏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哦,但是如晦倒是覺得,這第三方才最好突破。”
說著,杜如晦拿起了第三隻酒杯,仔細端詳了起來。
見狀。
裴元崢也是笑著搖了搖頭,伸出手來,也是握住了這第三隻酒杯。
“先生,願聞其詳。”
“其實說來也是簡單,隻是如晦想先問一個問題,大帥可知,這晉陽城中最大的世家是哪一家嗎?”
杜如晦淡然一笑,賣起了關子。
“這太原郡乃是李淵的大本營,那晉陽城最大的世家自然是......”
裴元崢隨口一答,可是話到嘴邊,卻又覺得有些問題。
沉吟了一會之後,有些遲疑地說道。
“不對,不是李氏,李淵出自隴西李氏,他們是外來戶。”
“晉陽最大的世家應該是,太原王氏!”
聽到答案,杜如晦也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隨即笑著道:“不錯,正是太原王氏。”
“而這,也是我們的突破口。”
杜如晦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
“太原王氏雖也為北方豪族之一,但這些年已經式微。”
“尤其在李淵擔任太原留守之後,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大力打壓王氏。”
“所以,王氏與李淵之間,可謂是頗有嫌隙。”
“為此,太原王氏這些年可是花了大力氣,派出人手,留意李淵家族之中眾人的一舉一動。”
聽完這段分析,裴元崢也已經明白杜如晦所謂的突破之法,便是借助王氏的力量。
以他們這麽多年,對李淵父子的監視,自然很有可能知道其與反裴聯盟之間的關係。
隻是,太原王氏與自己並無來往。
要想平白無故獲得他們的幫助,想來也是頗為困難。
“先生,可是我並不認識這太原王氏中人,那要以什麽方式,與他們接觸呢?”
裴元崢用手輕輕敲擊著案麵,有些茫然。
聞言,杜如晦卻是仰天大笑。
“哈哈哈,看來是上天要賜我一個投名狀了。”
“實不相瞞,如晦家族之中,與王氏世代交好。”
“吾這幾日前來晉陽,也是為了參加王氏老太爺的壽宴。”
“所以,此事就交給如晦來辦吧。”
天下之大,真是無巧不成書。
杜如晦胸有大誌,想靠著自己的才幹能有一番大作為。
可是亂世之中,卻是難逢明主。
大業年間,他曾被征為預備官員。
禮部侍郎高孝基也十分器重他,可是卻隻讓他做了一個區區滏陽尉,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棄官而迴。
要知道,他的誌向,比山高,比海闊,又豈是一個小小的滏陽尉可以承載的。
楊廣遇刺之後,天下群雄並起。
可是能入杜如晦眼的,卻是寥寥無幾。
其中,他最看重的便是裴元崢。
少年英才,誌向遠大。
所以,杜如晦早有投效之誌。
今日,他從王氏族人中得知,裴元崢的飛虎大軍已在城外紮營。
所以當即決定連夜趕來,隻為表明心誌。
蒙上蒼垂憐,杜如晦不僅得遇明主,更是得到了一個立功的好機會。
“原來如此,看來先生今日前來,乃是上天注定。”
“既如此,元崢願拜先生為副軍師,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裴元崢起身,施了一禮之後,拱手說道。
如此厚待,也是讓杜如晦受寵若驚。
下一刻,馬上跪倒在地,哽咽道:“如晦到此,寸功未立,大帥卻能以此相待。”
“杜如晦願為大帥牽馬墜蹬,肝腦塗地,已報知遇之恩!”
見杜如晦如此性情中人,裴元崢也是頗為動容。
趕忙上前,將其扶起。
雙眼微微泛紅,情真意切地道:“先生不必如此,吾得先生,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是吾之幸啊!”
“大帥如此盛讚,真是讓如晦汗顏,後悔沒有早一日來投奔大帥啊。”
杜如晦情難自己,淚水也是緩緩從眼角滑落。
這一下,裴元崢也是有些懵了。
自己激動歸激動,但是也沒有那麽激動。
但是人家連夜來投奔,總要說些場麵話。
於是,就學著後世小說中的套話,隨便整了幾句。
可未曾想,這幾句話的威力這麽大,竟然把杜如晦一個大男人說哭了。
看著杜如晦腦袋上暴漲到85的忠心值,裴元崢心中也是有了打算。
待自己迴去之後,就要把所有手下都狠狠誇一遍。
什麽,吾之韓信,吾之子房,都給他整幾遍。
誰也沒規定,我隻能有一個韓信,一個子房呀!
從左到右,依次排列。
隨後,指著這三隻酒杯,開口道:“如晦認為,這反裴聯盟之中,已經確定的參與者,至少有三方。”
“那便是獨孤家、範陽盧氏以及這太原郡的掌控者,李淵。”
“那我們便要從這三方入手,看看能找到哪些線索。”
裴元崢看著三隻酒杯,不禁砸了砸嘴。
登時,指著第一隻酒杯說道:“獨孤家留在洛陽城中的都是一些婦孺,恐怕也問不出什麽東西。”
“所以,這第一方應是難以突破。”
接著,又將目光轉移到了第二隻酒杯,“這範陽盧氏是在羅藝的勢力範圍內,倒是可以讓他助我一臂之力。”
“隻是,我手下沒有任何證據,也不能對他們逼得太急,隻可徐徐圖之。”
最後,裴元崢看著第三隻酒杯皺起了眉頭。
要想從李唐這邊挖出什麽有價值的信息,怕是更為困難吧。
見裴元崢擰著眉頭,卻又沉默不語。
於是杜如晦笑著問道:“大帥可是覺得這第三方,最難突破?”
“不錯,雖然晉陽城近在咫尺,但是我想不到有什麽辦法可以從這裏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哦,但是如晦倒是覺得,這第三方才最好突破。”
說著,杜如晦拿起了第三隻酒杯,仔細端詳了起來。
見狀。
裴元崢也是笑著搖了搖頭,伸出手來,也是握住了這第三隻酒杯。
“先生,願聞其詳。”
“其實說來也是簡單,隻是如晦想先問一個問題,大帥可知,這晉陽城中最大的世家是哪一家嗎?”
杜如晦淡然一笑,賣起了關子。
“這太原郡乃是李淵的大本營,那晉陽城最大的世家自然是......”
裴元崢隨口一答,可是話到嘴邊,卻又覺得有些問題。
沉吟了一會之後,有些遲疑地說道。
“不對,不是李氏,李淵出自隴西李氏,他們是外來戶。”
“晉陽最大的世家應該是,太原王氏!”
聽到答案,杜如晦也是鄭重地點了點頭。
隨即笑著道:“不錯,正是太原王氏。”
“而這,也是我們的突破口。”
杜如晦放下酒杯,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
“太原王氏雖也為北方豪族之一,但這些年已經式微。”
“尤其在李淵擔任太原留守之後,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大力打壓王氏。”
“所以,王氏與李淵之間,可謂是頗有嫌隙。”
“為此,太原王氏這些年可是花了大力氣,派出人手,留意李淵家族之中眾人的一舉一動。”
聽完這段分析,裴元崢也已經明白杜如晦所謂的突破之法,便是借助王氏的力量。
以他們這麽多年,對李淵父子的監視,自然很有可能知道其與反裴聯盟之間的關係。
隻是,太原王氏與自己並無來往。
要想平白無故獲得他們的幫助,想來也是頗為困難。
“先生,可是我並不認識這太原王氏中人,那要以什麽方式,與他們接觸呢?”
裴元崢用手輕輕敲擊著案麵,有些茫然。
聞言,杜如晦卻是仰天大笑。
“哈哈哈,看來是上天要賜我一個投名狀了。”
“實不相瞞,如晦家族之中,與王氏世代交好。”
“吾這幾日前來晉陽,也是為了參加王氏老太爺的壽宴。”
“所以,此事就交給如晦來辦吧。”
天下之大,真是無巧不成書。
杜如晦胸有大誌,想靠著自己的才幹能有一番大作為。
可是亂世之中,卻是難逢明主。
大業年間,他曾被征為預備官員。
禮部侍郎高孝基也十分器重他,可是卻隻讓他做了一個區區滏陽尉,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棄官而迴。
要知道,他的誌向,比山高,比海闊,又豈是一個小小的滏陽尉可以承載的。
楊廣遇刺之後,天下群雄並起。
可是能入杜如晦眼的,卻是寥寥無幾。
其中,他最看重的便是裴元崢。
少年英才,誌向遠大。
所以,杜如晦早有投效之誌。
今日,他從王氏族人中得知,裴元崢的飛虎大軍已在城外紮營。
所以當即決定連夜趕來,隻為表明心誌。
蒙上蒼垂憐,杜如晦不僅得遇明主,更是得到了一個立功的好機會。
“原來如此,看來先生今日前來,乃是上天注定。”
“既如此,元崢願拜先生為副軍師,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裴元崢起身,施了一禮之後,拱手說道。
如此厚待,也是讓杜如晦受寵若驚。
下一刻,馬上跪倒在地,哽咽道:“如晦到此,寸功未立,大帥卻能以此相待。”
“杜如晦願為大帥牽馬墜蹬,肝腦塗地,已報知遇之恩!”
見杜如晦如此性情中人,裴元崢也是頗為動容。
趕忙上前,將其扶起。
雙眼微微泛紅,情真意切地道:“先生不必如此,吾得先生,無異於周得呂望,漢得張良,是吾之幸啊!”
“大帥如此盛讚,真是讓如晦汗顏,後悔沒有早一日來投奔大帥啊。”
杜如晦情難自己,淚水也是緩緩從眼角滑落。
這一下,裴元崢也是有些懵了。
自己激動歸激動,但是也沒有那麽激動。
但是人家連夜來投奔,總要說些場麵話。
於是,就學著後世小說中的套話,隨便整了幾句。
可未曾想,這幾句話的威力這麽大,竟然把杜如晦一個大男人說哭了。
看著杜如晦腦袋上暴漲到85的忠心值,裴元崢心中也是有了打算。
待自己迴去之後,就要把所有手下都狠狠誇一遍。
什麽,吾之韓信,吾之子房,都給他整幾遍。
誰也沒規定,我隻能有一個韓信,一個子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