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捕風捉影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與此同時。
在另一片土地上,也是剛剛經曆一場大戰。
潼關之戰。
一場大戰牽扯五方,耗時月餘,終於落下了帷幕。
而最後的勝利者,便是唐軍的統帥,李世民。
此刻的他正端坐於潼關城樓之上,遙望長安方向,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其身軀挺拔,不怒自威。
剛剛年滿二十,卻是留了一臉蜷曲的胡須。
任誰見了,怕是都要說一句,雄姿英俊,儀表非凡。
可就是這樣一位少年將軍,打起仗來,可是一點都不手軟。
指揮大軍連攻三日,拿下潼關。
而就在關內的魏文通與屈突通欲率軍突圍,趕往長安之時。
李世民又親率三千玄甲軍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不僅殲敵無數,更是生擒了魏文通與屈突通。
要知道,在不久之前,李淵還剛剛調走了李元霸和十萬大軍前去支援李建成。
就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李世民竟硬生生地打贏了。
可想而知,這個消息傳出去,那會是怎樣的天下震動。
“咚咚~”
一路小跑的聲音傳來。
李世民也不迴頭,隻是笑著問道:“輔機來了?”
“元帥知道是我?”
長孫無忌捧著一疊軍報,也是淡然一笑。
也不知為何,他每次麵對這位比自己小上好幾歲的準妹夫之時,總會有一種被看透的感覺。
“早就說了,隻有你我二人之時,直唿其名便可。”
李世民轉過身子,解釋道:“這個時候,也隻有你會捧著軍報來找我。”
“說說吧,都有哪些新消息。”
長孫無忌微微頷首。
這也是他們二人之間的習慣了。
隻要沒有戰事,每日傍晚時分,他都會將各地的消息整理好,然後一並說給李世民聽。
消息範圍很廣,不僅僅是有關唐軍的戰事。
更是包含了天下各大勢力的最新情況。
與裴元崢建立影衛一般,李世民也擁有一個專門打探情況的機構。
名為“捕風”。
至於這名字的由來,倒是也與裴元崢有著幾分關係。
一開始,李世民隻是將其稱為暗探。
可隨著裴元崢的影衛幹下了幾票大事,名聲鵲起。
他便將暗探改為了“捕風”,取捕風捉影之意。
針對的就是影衛。
而如此機密的隊伍,自然要交給最信任的人來掌管。
那最好的人選,自然便是長孫無忌。
“元帥,那我便說說這一戰的結果。”
長孫無忌從那一疊軍報中取出一本,打開之後道。
“此戰我軍大勝,攻下潼關,繳獲輜重無數。”
“最關鍵的是生擒了魏文通與屈突通,屈突通麾下軍隊多數已經歸降,倒是魏文通麾下的靠山軍誓死突圍,倒是逃了不少,粗略算來應有五萬之數。”
聽到這裏,李世民雙眉微抬,略有幾分驚訝之色。
看來這靠山軍的軍心倒真是被楊林給訓出來了。
都到了這步田地,還是不肯歸降。
不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沒了魏文通,這靠山軍卻也是再難翻起風浪。
“散兵遊勇,不足為懼。”
“去查查,現在這部分靠山軍是誰在領頭?”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麵無表情地問道。
“已經查清楚了,是八馬將新文禮。”
“哼,這人我有印象,就是那個想要憑借一己之力,硬衝我玄甲軍陣的傻大個子嘛。”
李世民淡然一笑,“可是最後還是被王君廓一槍杆打斷了幾根肋骨,灰溜溜地逃走了。”
“可王君廓乃是偷襲,若是正麵交鋒,怕不是新文禮的對手。”
長孫無忌似有一些意見,在一旁小聲地嘀咕道。
“輔機,這可不像你的作風。”
李世民抬了抬眼,看出了對方眼中的不屑。
為對方將領說話,這可不是長孫無忌會幹的事。
於是頗有深意地說道:“我知道王君廓此人不是什麽君子,而是真小人。”
“你與諸多將領對他也頗有微詞。”
“可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
“怎麽連這點道理,還需要我來說呢?”
長孫無忌一怔,趕忙施了一禮。
頗為謹慎地道:“是無忌小氣了,沒有從全局考慮。”
“王君廓殺敵勇猛,且通兵法,確實值得一用。”
李世民點了點頭,也不多做糾纏。
岔開話題道:“魏文通就先管著,磨一磨他的銳氣,說不定之後會有大用。”
“至於屈突通,務必以禮相待,衣食用度上切不可怠慢。”
“待過個三五日,我再去見他。”
長孫無忌明白,李世民這麽說,就代表他已經有辦法收服屈突通。
說來也是奇怪,李世民不過弱冠之年,怎麽就對人心研究的這般透徹。
最為可怕的是,他可以看透別人。
而別人,卻始終無法看透他。
這個別人,當然也包括長孫無忌自己。
在外人眼中,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為信賴和倚重之人。
自然無話不談,互為知己。
可隻有他自己才明白,李世民與他之間始終有一層隔膜。
這一層隔膜,不是防備,也不是懷疑。
而是距離感。
李世民身上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王者之氣,讓人心生敬仰,卻又無法靠的太近。
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會吸引所有想要取暖的人。
可火焰的高溫,卻也在提醒你,要適可而止。
“聊聊楊侑和李靖的情況吧,接下去這兩方才是我們的主要對手。”
李世民為長孫無忌倒上一杯熱茶,示意其接著說。
長孫無忌接過熱茶,簡單抿了一口,潤了潤喉嚨。
接著道:“潼關一戰中,李靖派人假裝我軍,以潰敗之姿誘楊侑出城。”
“楊侑率軍與我軍交戰,可謂不堪一擊,不僅數萬大軍損失過半,他自己也逃入了山林之中。”
“至於李靖,倒是趁機占領了長安城。”
“不過現在隻剩下他這一方,倒也擋不了我大軍幾日。”
李世民默然以對,不發一言。
與長孫無忌的樂觀相比,他卻並不這麽認為。
之前數次交手,隻有李靖,能給他造成一些麻煩。
換句話說,也隻有李靖,配做他的對手。
在他眼中,就算把魏文通、屈突通還有楊侑三個人綁一起,都比不上李靖。
之前因為這幾方勢力互相猜忌,李靖始終進不了長安城,所以並不能幫忙守城。
現在李靖成了長安城中主導,以其之能,再加上長安之堅。
要想攻破,可謂難上加難。
更何況,經潼關一戰,唐軍損失倒也不小。
若緊接著再來一次攻城大戰,確也不是上上之策。
在另一片土地上,也是剛剛經曆一場大戰。
潼關之戰。
一場大戰牽扯五方,耗時月餘,終於落下了帷幕。
而最後的勝利者,便是唐軍的統帥,李世民。
此刻的他正端坐於潼關城樓之上,遙望長安方向,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其身軀挺拔,不怒自威。
剛剛年滿二十,卻是留了一臉蜷曲的胡須。
任誰見了,怕是都要說一句,雄姿英俊,儀表非凡。
可就是這樣一位少年將軍,打起仗來,可是一點都不手軟。
指揮大軍連攻三日,拿下潼關。
而就在關內的魏文通與屈突通欲率軍突圍,趕往長安之時。
李世民又親率三千玄甲軍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不僅殲敵無數,更是生擒了魏文通與屈突通。
要知道,在不久之前,李淵還剛剛調走了李元霸和十萬大軍前去支援李建成。
就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李世民竟硬生生地打贏了。
可想而知,這個消息傳出去,那會是怎樣的天下震動。
“咚咚~”
一路小跑的聲音傳來。
李世民也不迴頭,隻是笑著問道:“輔機來了?”
“元帥知道是我?”
長孫無忌捧著一疊軍報,也是淡然一笑。
也不知為何,他每次麵對這位比自己小上好幾歲的準妹夫之時,總會有一種被看透的感覺。
“早就說了,隻有你我二人之時,直唿其名便可。”
李世民轉過身子,解釋道:“這個時候,也隻有你會捧著軍報來找我。”
“說說吧,都有哪些新消息。”
長孫無忌微微頷首。
這也是他們二人之間的習慣了。
隻要沒有戰事,每日傍晚時分,他都會將各地的消息整理好,然後一並說給李世民聽。
消息範圍很廣,不僅僅是有關唐軍的戰事。
更是包含了天下各大勢力的最新情況。
與裴元崢建立影衛一般,李世民也擁有一個專門打探情況的機構。
名為“捕風”。
至於這名字的由來,倒是也與裴元崢有著幾分關係。
一開始,李世民隻是將其稱為暗探。
可隨著裴元崢的影衛幹下了幾票大事,名聲鵲起。
他便將暗探改為了“捕風”,取捕風捉影之意。
針對的就是影衛。
而如此機密的隊伍,自然要交給最信任的人來掌管。
那最好的人選,自然便是長孫無忌。
“元帥,那我便說說這一戰的結果。”
長孫無忌從那一疊軍報中取出一本,打開之後道。
“此戰我軍大勝,攻下潼關,繳獲輜重無數。”
“最關鍵的是生擒了魏文通與屈突通,屈突通麾下軍隊多數已經歸降,倒是魏文通麾下的靠山軍誓死突圍,倒是逃了不少,粗略算來應有五萬之數。”
聽到這裏,李世民雙眉微抬,略有幾分驚訝之色。
看來這靠山軍的軍心倒真是被楊林給訓出來了。
都到了這步田地,還是不肯歸降。
不過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沒了魏文通,這靠山軍卻也是再難翻起風浪。
“散兵遊勇,不足為懼。”
“去查查,現在這部分靠山軍是誰在領頭?”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麵無表情地問道。
“已經查清楚了,是八馬將新文禮。”
“哼,這人我有印象,就是那個想要憑借一己之力,硬衝我玄甲軍陣的傻大個子嘛。”
李世民淡然一笑,“可是最後還是被王君廓一槍杆打斷了幾根肋骨,灰溜溜地逃走了。”
“可王君廓乃是偷襲,若是正麵交鋒,怕不是新文禮的對手。”
長孫無忌似有一些意見,在一旁小聲地嘀咕道。
“輔機,這可不像你的作風。”
李世民抬了抬眼,看出了對方眼中的不屑。
為對方將領說話,這可不是長孫無忌會幹的事。
於是頗有深意地說道:“我知道王君廓此人不是什麽君子,而是真小人。”
“你與諸多將領對他也頗有微詞。”
“可亂世用人,論才不論德。”
“怎麽連這點道理,還需要我來說呢?”
長孫無忌一怔,趕忙施了一禮。
頗為謹慎地道:“是無忌小氣了,沒有從全局考慮。”
“王君廓殺敵勇猛,且通兵法,確實值得一用。”
李世民點了點頭,也不多做糾纏。
岔開話題道:“魏文通就先管著,磨一磨他的銳氣,說不定之後會有大用。”
“至於屈突通,務必以禮相待,衣食用度上切不可怠慢。”
“待過個三五日,我再去見他。”
長孫無忌明白,李世民這麽說,就代表他已經有辦法收服屈突通。
說來也是奇怪,李世民不過弱冠之年,怎麽就對人心研究的這般透徹。
最為可怕的是,他可以看透別人。
而別人,卻始終無法看透他。
這個別人,當然也包括長孫無忌自己。
在外人眼中,長孫無忌是李世民最為信賴和倚重之人。
自然無話不談,互為知己。
可隻有他自己才明白,李世民與他之間始終有一層隔膜。
這一層隔膜,不是防備,也不是懷疑。
而是距離感。
李世民身上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王者之氣,讓人心生敬仰,卻又無法靠的太近。
就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會吸引所有想要取暖的人。
可火焰的高溫,卻也在提醒你,要適可而止。
“聊聊楊侑和李靖的情況吧,接下去這兩方才是我們的主要對手。”
李世民為長孫無忌倒上一杯熱茶,示意其接著說。
長孫無忌接過熱茶,簡單抿了一口,潤了潤喉嚨。
接著道:“潼關一戰中,李靖派人假裝我軍,以潰敗之姿誘楊侑出城。”
“楊侑率軍與我軍交戰,可謂不堪一擊,不僅數萬大軍損失過半,他自己也逃入了山林之中。”
“至於李靖,倒是趁機占領了長安城。”
“不過現在隻剩下他這一方,倒也擋不了我大軍幾日。”
李世民默然以對,不發一言。
與長孫無忌的樂觀相比,他卻並不這麽認為。
之前數次交手,隻有李靖,能給他造成一些麻煩。
換句話說,也隻有李靖,配做他的對手。
在他眼中,就算把魏文通、屈突通還有楊侑三個人綁一起,都比不上李靖。
之前因為這幾方勢力互相猜忌,李靖始終進不了長安城,所以並不能幫忙守城。
現在李靖成了長安城中主導,以其之能,再加上長安之堅。
要想攻破,可謂難上加難。
更何況,經潼關一戰,唐軍損失倒也不小。
若緊接著再來一次攻城大戰,確也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