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誰是盟友?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子通和沈法興二人呢?他們就沒什麽動作?”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懂嗎?”
李世民用手指輕點案幾,竟是為杜伏威打抱不平。
雖然天下大亂的形勢,才對李唐有利。
若是各大諸侯親如一家,鐵板一塊,那才是最麻煩的。
但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他還是忍不住多說幾句。
“我估摸著,他們二人定是覺得李密滅了杜伏威之後,已是沒有餘力再與他們作戰。”
“所以,才會如此托大,竟不知救援一二。”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問道:“元帥,你莫非認為李密在滅掉杜伏威之後,還會繼續向李、沈二人進兵?”
對於江淮之地的局麵,長孫無忌的看法是與李世民不同的。
在沒有救援的情況下,李密滅掉杜伏威幾乎是必然的。
可就算如此,李密自身也已是傷亡不小。
這時候,再向李、沈二人用兵,那勝算已經不大了。
再加上李、沈二人的地盤之內江河眾多,要破李、沈,必經水戰。
可李密麾下多乃北方士卒,不熟水性。
在沒有準備之下,貿然進攻,實乃下策。
還不如先行收兵,把杜伏威的地盤消化了再說。
更何況,李密的目的無非就是打下更多的城池,獲得更大的地盤。
既如此,為何一定要將目標定於江淮之地呢?
李密的北麵可是裴元崢的地盤。
裴元崢的主要兵力還在河北,而洛陽又被薛舉大軍圍困。
這時候,若是李密向滎陽、河南二郡出兵,那不是可以黃雀在後嗎?
說不定就有機會,奪迴洛口倉這個天下第一糧倉。
對於長孫無忌的問題,李世民並沒有直接迴答。
而是笑著問道:“輔機認為,李密在拿下杜伏威之後,會調轉兵鋒,去打洛口倉?”
被猜中心思的長孫無忌也是會心一笑。
開口道:“我相信,李密可不會忘記洛口倉之敗。”
“現在裴元崢後防空虛,豈不正是李密的進兵之機。”
李世民搖了搖頭,輕聲道:“你的想法沒有錯,可是時間上不允許。”
“我敢斷言,等李密收拾了杜伏威,裴元崢一定已經蕩平河北。”
“所以到時候,李密要麵對的,不是什麽老弱殘兵,而是裴元崢的主力部隊。”
“我覺得在李密心中,裴元崢一定比李、沈二人難對付。”
長孫無忌沒有接話,而是皺著眉選擇了沉默。
他有些不明白,為什麽李世民會這麽看好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
“輔機還是這麽討厭他?”
李世民笑著調侃道:“就因為他拐走了無塵?”
“但是無塵可是心甘情願跟著那小子走的。”
“潛入太原,智鬥守軍,而後帶著心愛之人遠走高飛,聽起來倒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長孫無忌一怔,更是不知道該怎麽接話。
在李世民的眼中,裴元崢所做種種竟是值得誇耀之事嗎?
要知道,他闖的是你家的城,殺得也是你家的兵。
就連你的親弟弟,也被他梟首示眾。
這應是血海深仇才是啊!
“你是在想,我為何不恨他?”
李世民抬起頭,慢慢收起來笑容。
“說起來,他如此挑釁,我自然不能放過他。”
“隻是想到他竟然親手殺了李元吉那個壞種,不知怎麽的,我竟然又高興了幾分。”
長孫無忌一臉黑線。
大哥,這種話是可以直接當著我的麵說的嗎?
你還真當我是知己哎,我謝謝你哦!
李世民話鋒一轉,接著道:“說迴正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幫杜伏威一把。”
“什麽?”
李世民跳躍的思維讓長孫無忌也沒跟上,一時間也沒品出來對方的意思。
“在下不明,還請元帥明示。”
李世民不急不躁,解釋道:“就如同我剛才所說,等李密滅了杜伏威,他肯定就會陷入兩難境地,糾結於到底要不要向裴元崢出兵。”
“既如此,我們就幫他做這個選擇。”
“隻要保住了杜伏威,這隻餓狼就隻能撲向裴元崢了。”
經此點撥,長孫無忌豁然開朗。
如果說李密滅掉杜伏威之後,會麵臨一個兩難的選擇。
那若是滅不掉杜伏威呢?
那恐怕就隻剩下死磕裴元崢這一個選擇了。
李密這頭餓狼,是絕對不會餓著肚子迴去的。
可下一刻,長孫無忌的眉頭卻又是皺了起來。
“元帥,可如今我們手上也無法騰出兵力,前去相助杜伏威啊。”
“我又沒說要直接出兵。”
李世民笑著喝了一口茶,“我們在南方不是還有一位盟友嗎?”
南方的盟友?
李世民的話,讓長孫無忌有些摸不著頭腦。
在南方,除了杜、李、沈三人,還有不少割據勢力,但是也沒有一位說得上是唐軍的盟友啊。
南北交界之地,盤踞著自封為“迦樓羅王”的朱粲。
這小子完全就是個食人魔。
據說他每打下一座城池,就會將之洗劫一空,甚至將城中百姓充作軍糧。
真是把當年程昱想幹又不敢幹的事,都做了一個遍。
如此作為,自然惹得天怒人怨。
照理來說,應早就被其他諸侯給滅了。
可偏偏他指揮打仗卻是有一手,麾下將士也多是一些亡命之徒,戰力不俗。
而且他地盤不大,對其餘諸侯也沒什麽吸引力。
所以這個難啃的雞肋也就留到了現在。
這樣的人,李世民自然是不屑與他做什麽盟友的。
除他之外,在南方還有兩大勢力,分別是蕭銑和林士弘。
這兩大勢力,倒都是實力不俗。
不僅地盤大,而且麾下兵將眾多。
尤其是蕭銑,其乃是梁朝皇室後人。
頂著這個名頭,投效者眾多。
據捕風傳迴的消息,在這段時間,他奮力向南擴張。
兵鋒所向,怕是都要打到交趾去了。
其兵力,也絕對超過了二十萬。
可問題的關鍵是,這兩大勢力與李世民也沒什麽交情啊。
更何談什麽盟友呢?
若是再往南,那就隻有身處嶺南的馮盎了。
在隋煬帝身死之後,作為隋朝將領的馮盎,自領了嶺南總管。
所轄地域雖廣,可嶺南人口畢竟不多。
其麾下兵力,不過五萬。
要想與李密抗衡,也是不太現實。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不懂嗎?”
李世民用手指輕點案幾,竟是為杜伏威打抱不平。
雖然天下大亂的形勢,才對李唐有利。
若是各大諸侯親如一家,鐵板一塊,那才是最麻煩的。
但每每遇到這種情況,他還是忍不住多說幾句。
“我估摸著,他們二人定是覺得李密滅了杜伏威之後,已是沒有餘力再與他們作戰。”
“所以,才會如此托大,竟不知救援一二。”
長孫無忌深吸一口氣,問道:“元帥,你莫非認為李密在滅掉杜伏威之後,還會繼續向李、沈二人進兵?”
對於江淮之地的局麵,長孫無忌的看法是與李世民不同的。
在沒有救援的情況下,李密滅掉杜伏威幾乎是必然的。
可就算如此,李密自身也已是傷亡不小。
這時候,再向李、沈二人用兵,那勝算已經不大了。
再加上李、沈二人的地盤之內江河眾多,要破李、沈,必經水戰。
可李密麾下多乃北方士卒,不熟水性。
在沒有準備之下,貿然進攻,實乃下策。
還不如先行收兵,把杜伏威的地盤消化了再說。
更何況,李密的目的無非就是打下更多的城池,獲得更大的地盤。
既如此,為何一定要將目標定於江淮之地呢?
李密的北麵可是裴元崢的地盤。
裴元崢的主要兵力還在河北,而洛陽又被薛舉大軍圍困。
這時候,若是李密向滎陽、河南二郡出兵,那不是可以黃雀在後嗎?
說不定就有機會,奪迴洛口倉這個天下第一糧倉。
對於長孫無忌的問題,李世民並沒有直接迴答。
而是笑著問道:“輔機認為,李密在拿下杜伏威之後,會調轉兵鋒,去打洛口倉?”
被猜中心思的長孫無忌也是會心一笑。
開口道:“我相信,李密可不會忘記洛口倉之敗。”
“現在裴元崢後防空虛,豈不正是李密的進兵之機。”
李世民搖了搖頭,輕聲道:“你的想法沒有錯,可是時間上不允許。”
“我敢斷言,等李密收拾了杜伏威,裴元崢一定已經蕩平河北。”
“所以到時候,李密要麵對的,不是什麽老弱殘兵,而是裴元崢的主力部隊。”
“我覺得在李密心中,裴元崢一定比李、沈二人難對付。”
長孫無忌沒有接話,而是皺著眉選擇了沉默。
他有些不明白,為什麽李世民會這麽看好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
“輔機還是這麽討厭他?”
李世民笑著調侃道:“就因為他拐走了無塵?”
“但是無塵可是心甘情願跟著那小子走的。”
“潛入太原,智鬥守軍,而後帶著心愛之人遠走高飛,聽起來倒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長孫無忌一怔,更是不知道該怎麽接話。
在李世民的眼中,裴元崢所做種種竟是值得誇耀之事嗎?
要知道,他闖的是你家的城,殺得也是你家的兵。
就連你的親弟弟,也被他梟首示眾。
這應是血海深仇才是啊!
“你是在想,我為何不恨他?”
李世民抬起頭,慢慢收起來笑容。
“說起來,他如此挑釁,我自然不能放過他。”
“隻是想到他竟然親手殺了李元吉那個壞種,不知怎麽的,我竟然又高興了幾分。”
長孫無忌一臉黑線。
大哥,這種話是可以直接當著我的麵說的嗎?
你還真當我是知己哎,我謝謝你哦!
李世民話鋒一轉,接著道:“說迴正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幫杜伏威一把。”
“什麽?”
李世民跳躍的思維讓長孫無忌也沒跟上,一時間也沒品出來對方的意思。
“在下不明,還請元帥明示。”
李世民不急不躁,解釋道:“就如同我剛才所說,等李密滅了杜伏威,他肯定就會陷入兩難境地,糾結於到底要不要向裴元崢出兵。”
“既如此,我們就幫他做這個選擇。”
“隻要保住了杜伏威,這隻餓狼就隻能撲向裴元崢了。”
經此點撥,長孫無忌豁然開朗。
如果說李密滅掉杜伏威之後,會麵臨一個兩難的選擇。
那若是滅不掉杜伏威呢?
那恐怕就隻剩下死磕裴元崢這一個選擇了。
李密這頭餓狼,是絕對不會餓著肚子迴去的。
可下一刻,長孫無忌的眉頭卻又是皺了起來。
“元帥,可如今我們手上也無法騰出兵力,前去相助杜伏威啊。”
“我又沒說要直接出兵。”
李世民笑著喝了一口茶,“我們在南方不是還有一位盟友嗎?”
南方的盟友?
李世民的話,讓長孫無忌有些摸不著頭腦。
在南方,除了杜、李、沈三人,還有不少割據勢力,但是也沒有一位說得上是唐軍的盟友啊。
南北交界之地,盤踞著自封為“迦樓羅王”的朱粲。
這小子完全就是個食人魔。
據說他每打下一座城池,就會將之洗劫一空,甚至將城中百姓充作軍糧。
真是把當年程昱想幹又不敢幹的事,都做了一個遍。
如此作為,自然惹得天怒人怨。
照理來說,應早就被其他諸侯給滅了。
可偏偏他指揮打仗卻是有一手,麾下將士也多是一些亡命之徒,戰力不俗。
而且他地盤不大,對其餘諸侯也沒什麽吸引力。
所以這個難啃的雞肋也就留到了現在。
這樣的人,李世民自然是不屑與他做什麽盟友的。
除他之外,在南方還有兩大勢力,分別是蕭銑和林士弘。
這兩大勢力,倒都是實力不俗。
不僅地盤大,而且麾下兵將眾多。
尤其是蕭銑,其乃是梁朝皇室後人。
頂著這個名頭,投效者眾多。
據捕風傳迴的消息,在這段時間,他奮力向南擴張。
兵鋒所向,怕是都要打到交趾去了。
其兵力,也絕對超過了二十萬。
可問題的關鍵是,這兩大勢力與李世民也沒什麽交情啊。
更何談什麽盟友呢?
若是再往南,那就隻有身處嶺南的馮盎了。
在隋煬帝身死之後,作為隋朝將領的馮盎,自領了嶺南總管。
所轄地域雖廣,可嶺南人口畢竟不多。
其麾下兵力,不過五萬。
要想與李密抗衡,也是不太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