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操心的老父親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親,楚王莫不是為了與您商談朝中官職一事而來?”
裴矩搖了搖頭,未知可否。
可心中已是否定了這個答案。
按照慣例,楚王就算要征詢自己的意見,也一般安排在府衙之中。
從未親自上門。
除非要問的不是公事,而是私事。
來不及想這麽多,裴矩趕忙起身。
在管家的指引下,一路來到了前廳。
而此時,裴仁基已在廳中安坐。
“老臣裴矩未出門相迎,還請楚王恕罪。”
裴矩拄著拐杖,快步走到廳內。
還未施禮,便被裴仁基扶起。
“是仁基突然到訪,還請叔父不要介意才是。”
裴矩聞言,心中一怔。
深覺今日之事,恐不尋常。
裴仁基平時裏雖也十分尊重自己,可一般也是稱司徒。
可今日卻喊了一聲叔父,著實奇怪。
“楚王這一聲叔父可是折煞老臣了。”
“哎,叔父與仁基同屬河東裴氏,又是裴氏族長,這一聲叔父理所當然。”
裴仁基緊緊握著裴矩的手,雙目之中情深意切,看不出絲毫虛假。
“蒙楚王如此看重,裴矩何以報之。”
裴矩趁機抽迴雙手,掩麵拭淚。
並趁機觀察裴仁基的麵部神態。
隻見其滿臉愁容,局促不安。
裴矩不由暗暗猜測,難不成是洛陽城的城防出了什麽問題。
於是轉而開口:“老臣年紀大了,這怎麽還哭上了。”
他將眼角處的淚水抹去,接著問道:“楚王登門定是要事,難不成是薛舉那邊有了什麽異動。”
“哦,不是,這幾日薛舉並沒有任何異動。”
“那楚王是要與老臣聊聊前幾日說起過的重定官職之事?”
“此事,倒也不急。”
一番問話下來,裴矩心中已是確定,裴仁基此來必為私事。
隻是他也不點破,隻是親自為後者煮茶。
“楚王,這可是上好的壽州黃芽,還請細細品嚐。”
他一邊鼓搗著茶具,一邊言道:“司馬遷《史記》中曾記述: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
“老臣飲此黃芽,不求得仙,隻希望可以多活幾年,也為朝廷和楚王多出一份力。”
可此刻的裴仁基哪有心思聽這些,他隻是應付著點點頭。
而後更是拿起茶碗一飲而盡,如喝酒飲水一般。
見裴仁基這般模樣,裴矩更是岔開話題。
一會聊聊名茶,一會說說花草。
就是不問裴仁基到底為何事所擾。
片刻之後,裴仁基再也忍不住,當即止住了裴矩的侃侃而談。
愁容慘淡地道:“叔父,其實本王今日前來,乃是有事相求。”
裴矩聞言,倒茶的手也並沒有片刻停頓。
隻是笑著問道:“楚王何必說求,隻要能用的上老夫的地方,盡管開口便是。”
裴仁基長舒一口氣,終於開始緩緩講述。
“說起來,還是本王那兩個混蛋兒子,裴元福和裴元紹。”
“值此洛陽遇危之際,全城上下軍民一心,共禦外敵。那就在這種情況下,那兩個畜生竟然幹出了強搶民女之事。”
裴矩一愣,眉頭也是漸漸緊鎖。
放下手中茶具,也是陷入了深思。
他實在不明白,裴元福和裴元紹二人是不是沒有腦子。
平時犯犯渾也就罷了。
現在是什麽時候?
全城百姓共守洛陽之際!
你們倆作為楚王的嫡子,不幫助守城也就算了,竟然還去強搶民女。
是真的覺得裴仁基的楚王做的太安逸了,必須給他添點堵是吧?
裴仁基似是想到了什麽,趕忙又補充道:“不過沒有成功,已被當街阻止。”
“昨日本王也派人上門安撫,被那兩個畜生嚇到的姑娘也表示願意諒解。”
他拿起茶碗,呷了一口茶。
接著道:“雖然這兩個畜生這次沒有釀成大禍,但他們屢教不改,也必須重重處罰。”
“我意,將他們二人各打五十大板,之後逐出洛陽,趕迴聞喜縣老家,並終身不得出縣。”
裴矩點了點頭,心道裴仁基動作倒是快。
花點金銀,再加上楚王的名頭,普通百姓哪怕心中不樂意,那麵上自然也得順坡下驢。
再加上這般處罰,倒也算的上合適。
說是說趕迴聞喜縣老家,但就算在聞喜,誰又敢怠慢了楚王的兒子。
做一世富家翁,也好過多數尋常人了。
“楚王,老臣聽來,此事已經處理妥當,為何還是悶悶不樂?”
裴仁基抬起頭,無奈地看了裴矩一眼。
而後長歎一口氣道:“我之苦惱,在於這隻是我的想法,恐難實施。”
“難不成,兩位公子現在在......”
裴矩何等人精,隻是隻言片語,他便已猜到了七分。
在偌大的洛陽,能讓楚王都救不出兒子的地方,恐怕隻有洛陽令海瑞的牢獄了。
“不錯,當日是海瑞帶領衙役,親自抓的人。”
“我派人暗中去打聽過,海瑞的說法是,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
“裴元福與裴元紹屢次觸犯律法,當處極刑!”
心中的想法得到證實,裴矩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眼下,他已經猜到了裴仁基的來意。
對於這兩個兒子,就算再混蛋,作為父親,終歸是做不到全然不管的。
可如此時刻,讓他以楚王的名義去徇私枉法,那對洛陽百姓的民心必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左思右想之下,隻有一個辦法。
那便是讓他這個海瑞的老師,去賣一賣麵子。
希望可以說動海瑞,不要一意孤行。
可裴矩作為海瑞的老師,自然更加知道這個學生的脾氣。
這個學生隻要認定了一件事是對的,那就是九頭牛都拉不迴來。
要是把他惹急了,就給你來死諫那一套。
惹不起,真的惹不起。
可裴矩深知,直接拒絕裴仁基也不是明智之舉。
於是他巧妙地迴道:“楚王,海瑞雖是我的學生,但我這個老師在他心中的地位恐怕沒有那麽高。”
“我知有一人,乃是他最為敬重之人。”
“若此人能勸之,才是最好不過。”
裴仁基對裴矩的話沒有全信,不過還是抱著希望地問道。
“此人到底是誰?”
裴矩搖了搖頭,未知可否。
可心中已是否定了這個答案。
按照慣例,楚王就算要征詢自己的意見,也一般安排在府衙之中。
從未親自上門。
除非要問的不是公事,而是私事。
來不及想這麽多,裴矩趕忙起身。
在管家的指引下,一路來到了前廳。
而此時,裴仁基已在廳中安坐。
“老臣裴矩未出門相迎,還請楚王恕罪。”
裴矩拄著拐杖,快步走到廳內。
還未施禮,便被裴仁基扶起。
“是仁基突然到訪,還請叔父不要介意才是。”
裴矩聞言,心中一怔。
深覺今日之事,恐不尋常。
裴仁基平時裏雖也十分尊重自己,可一般也是稱司徒。
可今日卻喊了一聲叔父,著實奇怪。
“楚王這一聲叔父可是折煞老臣了。”
“哎,叔父與仁基同屬河東裴氏,又是裴氏族長,這一聲叔父理所當然。”
裴仁基緊緊握著裴矩的手,雙目之中情深意切,看不出絲毫虛假。
“蒙楚王如此看重,裴矩何以報之。”
裴矩趁機抽迴雙手,掩麵拭淚。
並趁機觀察裴仁基的麵部神態。
隻見其滿臉愁容,局促不安。
裴矩不由暗暗猜測,難不成是洛陽城的城防出了什麽問題。
於是轉而開口:“老臣年紀大了,這怎麽還哭上了。”
他將眼角處的淚水抹去,接著問道:“楚王登門定是要事,難不成是薛舉那邊有了什麽異動。”
“哦,不是,這幾日薛舉並沒有任何異動。”
“那楚王是要與老臣聊聊前幾日說起過的重定官職之事?”
“此事,倒也不急。”
一番問話下來,裴矩心中已是確定,裴仁基此來必為私事。
隻是他也不點破,隻是親自為後者煮茶。
“楚王,這可是上好的壽州黃芽,還請細細品嚐。”
他一邊鼓搗著茶具,一邊言道:“司馬遷《史記》中曾記述: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
“老臣飲此黃芽,不求得仙,隻希望可以多活幾年,也為朝廷和楚王多出一份力。”
可此刻的裴仁基哪有心思聽這些,他隻是應付著點點頭。
而後更是拿起茶碗一飲而盡,如喝酒飲水一般。
見裴仁基這般模樣,裴矩更是岔開話題。
一會聊聊名茶,一會說說花草。
就是不問裴仁基到底為何事所擾。
片刻之後,裴仁基再也忍不住,當即止住了裴矩的侃侃而談。
愁容慘淡地道:“叔父,其實本王今日前來,乃是有事相求。”
裴矩聞言,倒茶的手也並沒有片刻停頓。
隻是笑著問道:“楚王何必說求,隻要能用的上老夫的地方,盡管開口便是。”
裴仁基長舒一口氣,終於開始緩緩講述。
“說起來,還是本王那兩個混蛋兒子,裴元福和裴元紹。”
“值此洛陽遇危之際,全城上下軍民一心,共禦外敵。那就在這種情況下,那兩個畜生竟然幹出了強搶民女之事。”
裴矩一愣,眉頭也是漸漸緊鎖。
放下手中茶具,也是陷入了深思。
他實在不明白,裴元福和裴元紹二人是不是沒有腦子。
平時犯犯渾也就罷了。
現在是什麽時候?
全城百姓共守洛陽之際!
你們倆作為楚王的嫡子,不幫助守城也就算了,竟然還去強搶民女。
是真的覺得裴仁基的楚王做的太安逸了,必須給他添點堵是吧?
裴仁基似是想到了什麽,趕忙又補充道:“不過沒有成功,已被當街阻止。”
“昨日本王也派人上門安撫,被那兩個畜生嚇到的姑娘也表示願意諒解。”
他拿起茶碗,呷了一口茶。
接著道:“雖然這兩個畜生這次沒有釀成大禍,但他們屢教不改,也必須重重處罰。”
“我意,將他們二人各打五十大板,之後逐出洛陽,趕迴聞喜縣老家,並終身不得出縣。”
裴矩點了點頭,心道裴仁基動作倒是快。
花點金銀,再加上楚王的名頭,普通百姓哪怕心中不樂意,那麵上自然也得順坡下驢。
再加上這般處罰,倒也算的上合適。
說是說趕迴聞喜縣老家,但就算在聞喜,誰又敢怠慢了楚王的兒子。
做一世富家翁,也好過多數尋常人了。
“楚王,老臣聽來,此事已經處理妥當,為何還是悶悶不樂?”
裴仁基抬起頭,無奈地看了裴矩一眼。
而後長歎一口氣道:“我之苦惱,在於這隻是我的想法,恐難實施。”
“難不成,兩位公子現在在......”
裴矩何等人精,隻是隻言片語,他便已猜到了七分。
在偌大的洛陽,能讓楚王都救不出兒子的地方,恐怕隻有洛陽令海瑞的牢獄了。
“不錯,當日是海瑞帶領衙役,親自抓的人。”
“我派人暗中去打聽過,海瑞的說法是,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法。”
“裴元福與裴元紹屢次觸犯律法,當處極刑!”
心中的想法得到證實,裴矩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眼下,他已經猜到了裴仁基的來意。
對於這兩個兒子,就算再混蛋,作為父親,終歸是做不到全然不管的。
可如此時刻,讓他以楚王的名義去徇私枉法,那對洛陽百姓的民心必是一次重大的打擊。
左思右想之下,隻有一個辦法。
那便是讓他這個海瑞的老師,去賣一賣麵子。
希望可以說動海瑞,不要一意孤行。
可裴矩作為海瑞的老師,自然更加知道這個學生的脾氣。
這個學生隻要認定了一件事是對的,那就是九頭牛都拉不迴來。
要是把他惹急了,就給你來死諫那一套。
惹不起,真的惹不起。
可裴矩深知,直接拒絕裴仁基也不是明智之舉。
於是他巧妙地迴道:“楚王,海瑞雖是我的學生,但我這個老師在他心中的地位恐怕沒有那麽高。”
“我知有一人,乃是他最為敬重之人。”
“若此人能勸之,才是最好不過。”
裴仁基對裴矩的話沒有全信,不過還是抱著希望地問道。
“此人到底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