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六部人選(一)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眾人來說,聽到荀彧的名字,既是情理之中,卻又是意料之外。
荀彧作為潁川郡太守的半年時間內,頗有政績,理當提拔。
隻是他太過年輕了,突然拔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還是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不過從他一開始任潁川郡太守之時,就是裴元崢破格提拔。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很受裴元崢看中。
既如此,裴元崢安排一個有能力的自己人坐這個位置,也很是正常。
在念完荀彧的名字之後,魏忠賢頓了頓,又接著道。
“裴宣機,任吏部左侍郎。”
“臣裴宣機領旨謝恩!”
裴宣機很是激動,當即施禮謝恩。
父親說的果然成真了,自己真的被提拔為了吏部侍郎,而且是左侍郎。
隋唐之時,對於六部侍郎並沒有劃分左右。
但此次宣旨,則是特意點出了左侍郎。
說明朝廷此次是有意將侍郎之職做出區分。
隋唐之時,以左為尊。
左侍郎雖與右侍郎平級,但地位卻是在右侍郎之上。
可裴宣機馬上想到再過一會,父親便會請辭戶部尚書一職。
心中又是不免酸楚。
他抬起頭,想要看父親一眼。
這才發現,諸多世家子弟皆以一種不服氣的目光盯著自己。
他們仿佛在說:他裴宣機能力有限,憑什麽擔此大任。
就憑他父親是裴矩嗎?
這時候,裴宣機才真的明白,父親的擔憂是對的。
對於各大世家而言,左侍郎之位已經沒了,但還有右侍郎之位可爭
至少還有一半的機會。
可是在魏忠賢念完吏部左侍郎之後,並沒有緊接著宣布吏部右侍郎的人選。
而是停了下來。
等待荀彧和裴宣機謝恩之後歸位。
這時候,各大世家才反應過來,吏部右侍郎之位暫缺,並沒有任命。
這是什麽意思?
難不成是裴元崢還沒有想好,還想看看各大世家的表現不成?
他們還在思索之時,魏忠賢的聲音再次響起。
這次是僅次於吏部的戶部。
戶部掌管全國的戶口、財政、稅收等等,是國家的錢袋子。
也是極其重要。
“司徒裴矩勞苦功高,繼續擔任戶部尚書。”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裴矩的時機把握的很好,在魏忠賢念完之後,立刻起身。
顫顫巍巍地施禮道:“陛下,老臣年老體弱,恐怕要辜負聖恩了。”
他抬起衣袖,掩麵泣聲道:“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本該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老臣年歲大了,精力已大不如前,唯恐誤了陛下大事。”
“所以,老臣隻能請辭戶部尚書之職。”
突然發生的一幕,顯然不在楊侗得預料之中。
他原本以為,自己隻要等待這些任命念完,就可以遠離此地了。
可沒想到突然冒出來一個請辭的,這可如何是好。
他幾乎是條件反射一般,將目光聚焦到了裴元崢的身上。
“大哥,你怎麽想的,給句話啊?”
“我說了又不算,你在那裝什麽沉默?”
片刻之後,裴元崢才緩緩起身。
拱手道:“司徒是我大隋中興之功臣,功高卓著。”
“我相信,隻有把戶部交給您,陛下才最放心。”
裴矩聞言,連連擺手。
“老嘍,不中用了。”
“陛下,就讓臣安心養老吧,戶部的重擔就交給年輕人吧。”
裴矩口中“戶部”二字咬的特別重。
似乎在提醒,我交出去的可是掌管財政得戶部。
在場眾人都明白,裴矩這話看似是對楊侗所說,但其實是說給裴元崢聽的。
裴元崢微微一笑,轉身向楊侗施了一禮。
請示道:“陛下,既然裴司徒決心請辭,那還請陛下準其所奏。”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準其所奏。”
楊侗馬上笑嗬嗬道:“老愛卿高風亮節,不貪戀權勢,應為朝野表率。”
“朕特賜太傅,以彰功德!”
這個突如而來的封賞,連裴矩也有些措手不及。
太傅乃是三師之一,在楊侗這一朝,還未封賞給任何人。
突然給了自己,這會不會引起裴世基的不滿。
可這種時候,也容不得他遲疑。
隻得當即施禮,高聲道:“臣叩謝陛下隆恩!”
“太傅快快請起!”
楊侗表現得極為熱情,竟站起身來,走下了台階。
親自將裴矩扶起,“太傅乃國之重臣,百官之長,不必如此重禮。”
“要是你都如此,那讓其他大臣如何自處?”
裴矩一怔,麵色微變。
內心不由暗道:“此子竟然想要挑撥關係,妄圖害我!
一側的裴元崢也是笑著搖了搖頭。
如此拙劣的計謀,竟然還在大庭廣眾之下用了出來。
隋唐之際,三師雖無實權,多為重臣加銜,但確是作為最高榮典以示恩寵。
就這一點來說,哪怕裴仁基的丞相與裴元崢的輔國大元帥也是比不過的,一句百官之長並不過分。
可壞就壞在後一句話。
什麽叫你都如此,讓其他官員如何自處?
這意思是嫌裴氏父子都坐著,對你大不敬了唄。
裴矩眼珠一轉,心中瞬間有了對策。
當即拱手道:“老臣仗著年齡大,竟然得到了陛下如此封賞,真是受之有愧。”
“幸好朝中有丞相與輔國大元帥兩大柱石在,那老臣也就可以厚著臉皮頤養天年了。”
麵對裴矩的話,楊侗隻得尷尬一笑,將前者送迴了座位。
而後就像什麽都沒發生一般,笑著道:“既然太傅已經辭去戶部尚書一職,那就需要從群臣之中另擇人選。”
“各位愛卿可以暢所欲言,推薦人選。”
在其說完之後,朝廷之上陷入了一種頗有默契的安靜。
沒有人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楊侗左顧右看,卻找不到一人願意與他目光相對。
無奈之下,他隻得長歎一口氣。
木訥地道:“裴帥,這個人選還是由你先來推薦吧。”
“是,陛下。”
裴元崢站起身來,接著道:“既然陛下問了,那臣也就大膽推薦了。”
“在臣率軍北伐途中,有幸結識杜如晦先生,拜為副軍師。”
“杜先生心中不僅有兵法,更有治世之良方,可為戶部尚書。”
荀彧作為潁川郡太守的半年時間內,頗有政績,理當提拔。
隻是他太過年輕了,突然拔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還是讓很多人始料未及。
不過從他一開始任潁川郡太守之時,就是裴元崢破格提拔。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很受裴元崢看中。
既如此,裴元崢安排一個有能力的自己人坐這個位置,也很是正常。
在念完荀彧的名字之後,魏忠賢頓了頓,又接著道。
“裴宣機,任吏部左侍郎。”
“臣裴宣機領旨謝恩!”
裴宣機很是激動,當即施禮謝恩。
父親說的果然成真了,自己真的被提拔為了吏部侍郎,而且是左侍郎。
隋唐之時,對於六部侍郎並沒有劃分左右。
但此次宣旨,則是特意點出了左侍郎。
說明朝廷此次是有意將侍郎之職做出區分。
隋唐之時,以左為尊。
左侍郎雖與右侍郎平級,但地位卻是在右侍郎之上。
可裴宣機馬上想到再過一會,父親便會請辭戶部尚書一職。
心中又是不免酸楚。
他抬起頭,想要看父親一眼。
這才發現,諸多世家子弟皆以一種不服氣的目光盯著自己。
他們仿佛在說:他裴宣機能力有限,憑什麽擔此大任。
就憑他父親是裴矩嗎?
這時候,裴宣機才真的明白,父親的擔憂是對的。
對於各大世家而言,左侍郎之位已經沒了,但還有右侍郎之位可爭
至少還有一半的機會。
可是在魏忠賢念完吏部左侍郎之後,並沒有緊接著宣布吏部右侍郎的人選。
而是停了下來。
等待荀彧和裴宣機謝恩之後歸位。
這時候,各大世家才反應過來,吏部右侍郎之位暫缺,並沒有任命。
這是什麽意思?
難不成是裴元崢還沒有想好,還想看看各大世家的表現不成?
他們還在思索之時,魏忠賢的聲音再次響起。
這次是僅次於吏部的戶部。
戶部掌管全國的戶口、財政、稅收等等,是國家的錢袋子。
也是極其重要。
“司徒裴矩勞苦功高,繼續擔任戶部尚書。”
“陛下,老臣有本要奏。”
裴矩的時機把握的很好,在魏忠賢念完之後,立刻起身。
顫顫巍巍地施禮道:“陛下,老臣年老體弱,恐怕要辜負聖恩了。”
他抬起衣袖,掩麵泣聲道:“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本該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老臣年歲大了,精力已大不如前,唯恐誤了陛下大事。”
“所以,老臣隻能請辭戶部尚書之職。”
突然發生的一幕,顯然不在楊侗得預料之中。
他原本以為,自己隻要等待這些任命念完,就可以遠離此地了。
可沒想到突然冒出來一個請辭的,這可如何是好。
他幾乎是條件反射一般,將目光聚焦到了裴元崢的身上。
“大哥,你怎麽想的,給句話啊?”
“我說了又不算,你在那裝什麽沉默?”
片刻之後,裴元崢才緩緩起身。
拱手道:“司徒是我大隋中興之功臣,功高卓著。”
“我相信,隻有把戶部交給您,陛下才最放心。”
裴矩聞言,連連擺手。
“老嘍,不中用了。”
“陛下,就讓臣安心養老吧,戶部的重擔就交給年輕人吧。”
裴矩口中“戶部”二字咬的特別重。
似乎在提醒,我交出去的可是掌管財政得戶部。
在場眾人都明白,裴矩這話看似是對楊侗所說,但其實是說給裴元崢聽的。
裴元崢微微一笑,轉身向楊侗施了一禮。
請示道:“陛下,既然裴司徒決心請辭,那還請陛下準其所奏。”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準其所奏。”
楊侗馬上笑嗬嗬道:“老愛卿高風亮節,不貪戀權勢,應為朝野表率。”
“朕特賜太傅,以彰功德!”
這個突如而來的封賞,連裴矩也有些措手不及。
太傅乃是三師之一,在楊侗這一朝,還未封賞給任何人。
突然給了自己,這會不會引起裴世基的不滿。
可這種時候,也容不得他遲疑。
隻得當即施禮,高聲道:“臣叩謝陛下隆恩!”
“太傅快快請起!”
楊侗表現得極為熱情,竟站起身來,走下了台階。
親自將裴矩扶起,“太傅乃國之重臣,百官之長,不必如此重禮。”
“要是你都如此,那讓其他大臣如何自處?”
裴矩一怔,麵色微變。
內心不由暗道:“此子竟然想要挑撥關係,妄圖害我!
一側的裴元崢也是笑著搖了搖頭。
如此拙劣的計謀,竟然還在大庭廣眾之下用了出來。
隋唐之際,三師雖無實權,多為重臣加銜,但確是作為最高榮典以示恩寵。
就這一點來說,哪怕裴仁基的丞相與裴元崢的輔國大元帥也是比不過的,一句百官之長並不過分。
可壞就壞在後一句話。
什麽叫你都如此,讓其他官員如何自處?
這意思是嫌裴氏父子都坐著,對你大不敬了唄。
裴矩眼珠一轉,心中瞬間有了對策。
當即拱手道:“老臣仗著年齡大,竟然得到了陛下如此封賞,真是受之有愧。”
“幸好朝中有丞相與輔國大元帥兩大柱石在,那老臣也就可以厚著臉皮頤養天年了。”
麵對裴矩的話,楊侗隻得尷尬一笑,將前者送迴了座位。
而後就像什麽都沒發生一般,笑著道:“既然太傅已經辭去戶部尚書一職,那就需要從群臣之中另擇人選。”
“各位愛卿可以暢所欲言,推薦人選。”
在其說完之後,朝廷之上陷入了一種頗有默契的安靜。
沒有人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楊侗左顧右看,卻找不到一人願意與他目光相對。
無奈之下,他隻得長歎一口氣。
木訥地道:“裴帥,這個人選還是由你先來推薦吧。”
“是,陛下。”
裴元崢站起身來,接著道:“既然陛下問了,那臣也就大膽推薦了。”
“在臣率軍北伐途中,有幸結識杜如晦先生,拜為副軍師。”
“杜先生心中不僅有兵法,更有治世之良方,可為戶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