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元日朝會
重生隋末,開局就被瓦崗五虎包圍 作者:淩亂的海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昨夜除夕,闔家歡聚,楚王府上下一片喜慶。
豐盛的年夜飯擺滿了桌,美酒佳釀盡情暢飲,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守歲,直至深夜。
父子三人飲酒不少,又因新年的喜悅難以入眠,一夜未合眼。
正月初一,天際剛泛起魚肚白,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驅散黑夜的涼意。
楚王府中,燈籠依舊散發著微弱光芒,照亮了院子裏忙碌的身影。
裴氏父子三人已早早準備,前往紫微宮參加元日朝會。
三人走出府邸,門口的馬車早已備好。
車廂裝飾精美,漆木之上雕刻著繁複的花紋,車簾用蜀錦製成,繡著吉祥圖案。
車夫恭敬地拉開簾子,三人依次上車。
馬車緩緩啟動,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清脆聲響。
一路上,天色漸亮,街道上熱鬧起來。
其他前往紫微宮的官員們也陸續出發,轎子、馬車絡繹不絕。
裴氏父子的馬車與他們相遇,官員們相互拱手問候,互道新年祝福。
有的官員身著華麗朝服,神采奕奕;有的官員則略顯疲憊,打著哈欠。
不多時,他們來到紫微城。
高大的城門巍峨聳立,朱紅色的大門上裝飾著金色門釘,在晨光下熠熠生輝。
城牆上,士兵們身披鎧甲,手持長槍,整齊站崗。
城門口,彩旗飄揚,燈籠高掛,處處彰顯皇家威嚴。
進入紫微城,寬闊的道路兩旁,宮殿氣勢恢宏。
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五彩光芒。
朝會一般在紫微宮的乾陽殿舉行。
就在乾陽殿外的廣場上,凜冽寒風穿梭而過,卻絲毫未能削弱眾人對元日朝會的熱忱。
裴仁基與裴元崢作為朝中一品大員,身姿挺拔,並肩而來。
裴仁基曆經歲月的雕琢,沉穩老練盡顯於舉手投足之間;裴元崢則朝氣蓬勃,舉手投足散發著自信與果敢。
二人皆身著一襲紫色錦緞袍服,這錦緞是由蘇杭頂尖織工耗費無數心血,采用複雜工藝精心織就。
不僅質地細膩柔軟,更泛著華貴的光澤。
他們頭戴三梁進賢冠,冠梁前高後低。
三道冠梁上鑲嵌著溫潤潔白的美玉,雕刻著寓意吉祥與權力的紋路。
在他們身後,裴元慶也是身著紫色袍服闊步而來。
盡管同是紫色,其袍服所用絲綢在品質與色澤上,相較裴仁基和裴元崢的錦緞稍遜一籌。
裴元慶身為三品大將,則頭戴武弁冠。
這武弁冠由堅固的皮革製成,線條硬朗,盡顯武將的英武之氣。
(小課堂:隋朝之時,朝服以紫色為貴,一般隻有高級官員才著紫袍。
在冠飾方麵,文臣通常戴進賢冠,冠梁的數量對應著官員品級,品級越高,冠梁越多。與之不同,武將則戴武弁冠。)
三人的身影在晨光的映照下,與周圍身著各異朝服的官員相互映襯。
父子三人步入大殿,殿內燈火輝煌。
巨大的紅色立柱支撐著殿頂,柱上雕刻的龍紋栩栩如生,似要騰空而起。
地麵鋪著光潔的大理石,倒映著官員們的身影。
此時,大殿內已聚集眾多官員,他們按照品級和班次,整齊站立。
隨著一聲 “皇帝駕到”,楊侗在一眾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緩緩步入大殿。
他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
麵色略顯蒼白,但眼神透著威嚴。
百官立刻整齊跪地,高唿 “萬歲”,聲音響徹大殿。
朝會開始,讚禮官高聲唱禮,一係列繁瑣禮節隨之展開。
官員們在禮官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叩拜、起身等儀式。
整個過程莊嚴肅穆,秩序井然。
接著,百官開始依次獻上新年祝福與賀詞。
一位官員手捧奏疏,恭敬上前。
說道:“陛下聖明,過去一年,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值此新年,願陛下龍體安康,江山永固,國祚綿延。”
隨後,他呈上精心準備的詩詞,讚美皇帝的英明領導。
其他官員也紛紛效仿,言辭懇切,表達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繁榮的祈願。
裴仁基、裴元崢和裴矩三人,因在朝中位高權重、地位尊崇。
於朝會的特定區域安然就坐,僅需坐著向皇帝致以祝賀。
裴元崢麵帶微笑,身姿微微前傾,向著高坐於龍椅之上的楊侗表達新年祝福。
其聲朗朗,“願陛下在新的一年,龍體安康,聖明燭照。”
“我大隋在陛下的英明統治下,四海升平,萬邦來朝。”
說話時,他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
迴顧往昔,每逢類似朝會場合,楊侗總是消極倦怠,對眾多事務敷衍塞責,態度極為敷衍。
不是在朝會時心不在焉,目光遊離,就是對大臣們的建言隨意迴應,毫無積極參與的熱情。
然而今日,他卻一反常態。
待裴元崢話音落下,楊侗坐直身軀,臉上浮現出難得的誠懇之色。
目光直視裴元崢,緩緩說道:“裴大帥,過去一年,你南征北戰,為國家的安定與繁榮日夜操勞。”
“在你的帶領下,軍隊紀律嚴明,屢立戰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國家日益昌盛,朕感激不已。”
其語氣真摯,與往日判若兩人,讓在場眾人紛紛側目。
暗自揣測究竟是何緣故,致使皇帝有如此大的轉變 。
裴元崢對於楊侗的態度轉變,並未過多放在心上,隻是禮貌性地笑了笑。
那笑容中帶著一絲淡然,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隨後,他有條不紊地示意各郡繼續上報情況。
隨著裴元崢的指令下達,朝會現場一陣輕微的騷動。
緊接著,河南郡太守整了整官服,神情莊重地出列。
他聲音洪亮清晰,開始匯報:“啟稟陛下,在裴大帥的悉心指導與調度下,過去一年,河南郡大力興修水利,引黃河之水灌溉農田,糧食收成比往年增長了三成有餘。”
“百姓安居樂業,集市繁榮,商業稅賦也大幅提升。”
“同時,郡內加強治安管理,盜賊幾近絕跡,民眾夜不閉戶,一派太平景象。”
河南郡太守匯報完畢,其他郡的太守們依次上前,言辭中滿是對裴元崢的讚譽與感激。
潁川郡太守激動地說道:“裴大帥推行的軍墾政策,讓我郡荒地變良田,不僅解決了軍隊的糧草問題,還讓百姓增收致富。”
各郡的匯報,如同生動的畫卷,徐徐展開。
讓在場眾人清晰地看到,在裴元崢的帶領下,朝廷在農業、商業、治安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整個朝堂彌漫著一股振奮的氣息,官員們紛紛交頭接耳,對裴元崢的功績讚不絕口。
而這一切,都是裴元崢有意為之。
豐盛的年夜飯擺滿了桌,美酒佳釀盡情暢飲,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守歲,直至深夜。
父子三人飲酒不少,又因新年的喜悅難以入眠,一夜未合眼。
正月初一,天際剛泛起魚肚白,黎明的曙光尚未完全驅散黑夜的涼意。
楚王府中,燈籠依舊散發著微弱光芒,照亮了院子裏忙碌的身影。
裴氏父子三人已早早準備,前往紫微宮參加元日朝會。
三人走出府邸,門口的馬車早已備好。
車廂裝飾精美,漆木之上雕刻著繁複的花紋,車簾用蜀錦製成,繡著吉祥圖案。
車夫恭敬地拉開簾子,三人依次上車。
馬車緩緩啟動,車輪碾過青石板路,發出清脆聲響。
一路上,天色漸亮,街道上熱鬧起來。
其他前往紫微宮的官員們也陸續出發,轎子、馬車絡繹不絕。
裴氏父子的馬車與他們相遇,官員們相互拱手問候,互道新年祝福。
有的官員身著華麗朝服,神采奕奕;有的官員則略顯疲憊,打著哈欠。
不多時,他們來到紫微城。
高大的城門巍峨聳立,朱紅色的大門上裝飾著金色門釘,在晨光下熠熠生輝。
城牆上,士兵們身披鎧甲,手持長槍,整齊站崗。
城門口,彩旗飄揚,燈籠高掛,處處彰顯皇家威嚴。
進入紫微城,寬闊的道路兩旁,宮殿氣勢恢宏。
飛簷鬥拱,雕梁畫棟,琉璃瓦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五彩光芒。
朝會一般在紫微宮的乾陽殿舉行。
就在乾陽殿外的廣場上,凜冽寒風穿梭而過,卻絲毫未能削弱眾人對元日朝會的熱忱。
裴仁基與裴元崢作為朝中一品大員,身姿挺拔,並肩而來。
裴仁基曆經歲月的雕琢,沉穩老練盡顯於舉手投足之間;裴元崢則朝氣蓬勃,舉手投足散發著自信與果敢。
二人皆身著一襲紫色錦緞袍服,這錦緞是由蘇杭頂尖織工耗費無數心血,采用複雜工藝精心織就。
不僅質地細膩柔軟,更泛著華貴的光澤。
他們頭戴三梁進賢冠,冠梁前高後低。
三道冠梁上鑲嵌著溫潤潔白的美玉,雕刻著寓意吉祥與權力的紋路。
在他們身後,裴元慶也是身著紫色袍服闊步而來。
盡管同是紫色,其袍服所用絲綢在品質與色澤上,相較裴仁基和裴元崢的錦緞稍遜一籌。
裴元慶身為三品大將,則頭戴武弁冠。
這武弁冠由堅固的皮革製成,線條硬朗,盡顯武將的英武之氣。
(小課堂:隋朝之時,朝服以紫色為貴,一般隻有高級官員才著紫袍。
在冠飾方麵,文臣通常戴進賢冠,冠梁的數量對應著官員品級,品級越高,冠梁越多。與之不同,武將則戴武弁冠。)
三人的身影在晨光的映照下,與周圍身著各異朝服的官員相互映襯。
父子三人步入大殿,殿內燈火輝煌。
巨大的紅色立柱支撐著殿頂,柱上雕刻的龍紋栩栩如生,似要騰空而起。
地麵鋪著光潔的大理石,倒映著官員們的身影。
此時,大殿內已聚集眾多官員,他們按照品級和班次,整齊站立。
隨著一聲 “皇帝駕到”,楊侗在一眾太監和宮女的簇擁下,緩緩步入大殿。
他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十二旒冕冠。
麵色略顯蒼白,但眼神透著威嚴。
百官立刻整齊跪地,高唿 “萬歲”,聲音響徹大殿。
朝會開始,讚禮官高聲唱禮,一係列繁瑣禮節隨之展開。
官員們在禮官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叩拜、起身等儀式。
整個過程莊嚴肅穆,秩序井然。
接著,百官開始依次獻上新年祝福與賀詞。
一位官員手捧奏疏,恭敬上前。
說道:“陛下聖明,過去一年,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值此新年,願陛下龍體安康,江山永固,國祚綿延。”
隨後,他呈上精心準備的詩詞,讚美皇帝的英明領導。
其他官員也紛紛效仿,言辭懇切,表達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繁榮的祈願。
裴仁基、裴元崢和裴矩三人,因在朝中位高權重、地位尊崇。
於朝會的特定區域安然就坐,僅需坐著向皇帝致以祝賀。
裴元崢麵帶微笑,身姿微微前傾,向著高坐於龍椅之上的楊侗表達新年祝福。
其聲朗朗,“願陛下在新的一年,龍體安康,聖明燭照。”
“我大隋在陛下的英明統治下,四海升平,萬邦來朝。”
說話時,他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
迴顧往昔,每逢類似朝會場合,楊侗總是消極倦怠,對眾多事務敷衍塞責,態度極為敷衍。
不是在朝會時心不在焉,目光遊離,就是對大臣們的建言隨意迴應,毫無積極參與的熱情。
然而今日,他卻一反常態。
待裴元崢話音落下,楊侗坐直身軀,臉上浮現出難得的誠懇之色。
目光直視裴元崢,緩緩說道:“裴大帥,過去一年,你南征北戰,為國家的安定與繁榮日夜操勞。”
“在你的帶領下,軍隊紀律嚴明,屢立戰功,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國家日益昌盛,朕感激不已。”
其語氣真摯,與往日判若兩人,讓在場眾人紛紛側目。
暗自揣測究竟是何緣故,致使皇帝有如此大的轉變 。
裴元崢對於楊侗的態度轉變,並未過多放在心上,隻是禮貌性地笑了笑。
那笑容中帶著一絲淡然,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隨後,他有條不紊地示意各郡繼續上報情況。
隨著裴元崢的指令下達,朝會現場一陣輕微的騷動。
緊接著,河南郡太守整了整官服,神情莊重地出列。
他聲音洪亮清晰,開始匯報:“啟稟陛下,在裴大帥的悉心指導與調度下,過去一年,河南郡大力興修水利,引黃河之水灌溉農田,糧食收成比往年增長了三成有餘。”
“百姓安居樂業,集市繁榮,商業稅賦也大幅提升。”
“同時,郡內加強治安管理,盜賊幾近絕跡,民眾夜不閉戶,一派太平景象。”
河南郡太守匯報完畢,其他郡的太守們依次上前,言辭中滿是對裴元崢的讚譽與感激。
潁川郡太守激動地說道:“裴大帥推行的軍墾政策,讓我郡荒地變良田,不僅解決了軍隊的糧草問題,還讓百姓增收致富。”
各郡的匯報,如同生動的畫卷,徐徐展開。
讓在場眾人清晰地看到,在裴元崢的帶領下,朝廷在農業、商業、治安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整個朝堂彌漫著一股振奮的氣息,官員們紛紛交頭接耳,對裴元崢的功績讚不絕口。
而這一切,都是裴元崢有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