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匠將牌匾換好之後,李貞也發現了朱元璋的身影。
李貞笑嘻嘻的走到的朱元璋的身前,道:“重八,你何時迴來的?”
朱元璋笑道:“剛走到還沒一會兒!”朱元璋說完就指了指牌匾,問道:“這是怎麽迴事?”
李貞笑道:“是這樣的,這個老板拿著牌匾來到了府上,我便讓老板將牌匾掛了上去!”
朱元璋點了點頭,走到那工匠的身前,也就是送牌匾的老板身前,抱拳問道:“還未請教先生是?”
老板抱拳笑道:“先生不敢當,老夫金世生,是這滁州城的小店老板!”
朱元璋抱拳笑道:“原來是金老板,失敬!”
金世生連連擺手道:“當不得,當不得!”
朱元璋聞言,笑著指了指牌匾。
金世生笑道:“這牌匾是用來感謝將軍的!”
朱元璋疑道:“這又是為何?”
金世生輕歎一聲,道:“老夫本有一子,年已及冠,誰料在半年前,犬子因為在這滁州城中散步之時,無意之中撞到了一個人,就遭到了對方的報複,當天便慘死街頭,這個人就是滁州城的達魯花赤,老夫也由此絕了後,老夫至今還苟活於世,也不過是為了找機報仇罷了!”
金世生說完,就鄭重的對著朱元璋拜了一拜,道:“多謝將軍為老夫報得大仇,以後若有機會,老夫會來償還大恩,心事已了,老夫也該告辭了!”
金世生說完,就轉身離去。
朱元璋看著金世生的背影,不由的有些同情起這個老人。
看金世生滿頭華發,年紀顯然已經不小了,起碼有著五十來歲。
而在五十多歲之時卻還遭遇喪子之痛,並且絕了後,白發人送黑發人,由此可知,這金世生是有多痛恨之前的達魯花赤了。
朱元璋為他報了大仇也算是了結了他的心病。
金世生迴去之後,便關閉了店門,離開了滁州城,在一座山上出家當了一個道士。
此時暫且不提,後文會有介紹。
……
過了許久。李貞歎道:“這老板也是個可憐人啊!”
朱元璋歎道:“生逢亂世,何人不苦,就連那高高在上的蒙元皇帝,不也天天為了義軍之事而憂愁嗎?”
李貞冷聲道:“百姓若是能吃的飽飯,且不遭受元人的欺壓,又怎會造反!”
朱元璋苦笑道:“是啊,想當初我的幾位哥哥因吃不上飯而餓死,父親又因為元兵搶了稻種而自絕,家中隻餘十三粒稻穀,無奈之下,才上了皇覺寺,做起了和尚!”
朱元璋說完,又悠悠歎道:“當初若能吃的飽飯,我還會造反嗎?”
李貞安撫道:“現在說這些已是無用,至少我們現在就過的很好,不是嗎?”
李貞過得很好,是因為朱元璋。
朱元璋如今以成了一個手握重兵的大人物,現今他已經投靠了朱元璋,對李貞來說,以後的日子是不用愁了。
朱元璋卻是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過的很好?”
真的好嗎?其實他也不知道。
隻是一想起吳道現今的境遇,他整個人就不好了。
朱元璋道:“隨我迴府吧!”
……
此時,滁州的街道上。
湯和正帶著一堆人開始滿城貼告示。
每張告示的旁邊還站立著一個士兵,也是湯和在軍中挑選出的識字的士兵。
特意讓這些士兵來為滁州的百姓們講解告示的內容。
牆上的告示引起了百姓的圍觀。
在士兵解讀之下,百姓們了解到了告示的內容。
其中雖沒有多好惠民的政策,但隻憑一項就讓百姓們高興不已。
那一項,正是仿自漢高祖劉邦的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三項約束士兵的條文,讓百姓們再也不用擔憂自己會受到來自於當兵的壓迫了。
對於朱元璋等人也有了一絲認同感。
而那些在打著小心思的士兵,也頓時壓下了心中的想法。
士兵們吃飯和買東西也不敢賴賬了,見了百姓也是要麽客客氣氣的,要麽就是不搭不理,免得惹上麻煩。
戰後的滁州,難的沒有發生騷亂。
這在亂世之非常的罕見。
……
恰在這時。李善長,老兵,藍玉,徐達,常遇春幾人也在忙著朱元璋交代的事情。
李善長負責物資,另外幾人負責與那些在陣亡在起義中的百姓家屬溝通。
又是送糧,又是送麵,每走到一家,李善長還會留下一些銀錢。
見到實惠,那些家屬也就接受了自家男人陣亡的事實。
而對於李善長等人的感官也好了起來。
隨後這些家庭在滁州城中見到熟人就開始宣揚新來的部隊,如何如何的好。
滁州的百姓也放下了心中的最後一絲抗拒心理。
隻是幾天功夫,朱元璋便得到了滁州百姓的民心。
……
朱元璋與李貞二人迴到了將軍府。
經過花園之時,朱元璋發現有人在花園之內舞動。
近看之下,才發覺是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在練武。
朱元璋便拉著李貞當起了觀眾。
朱文正舞動起來,拳腳之上虎虎生風,身子四周滿是折斷的花朵,還有空中飄散的樹葉,也被朱文正的氣勁催斷。
朱元璋細看之下,卻發現自己的侄子武功當真不錯,放在軍中也是好手。
騎馬在他看來,朱文正的武功已經不次於李安平,當然二人若真是打起來,誰勝誰負,朱元璋也瞧不出道來,隻有比過才知。
他的心裏頓時就升起了愛才之心。
朱元璋以前若隻是想讓朱文正在軍中謀個差事過活的話,那麽現在就有了重點培養朱文正的心思。
過了稍會,朱文正收功而立,嘴唇輕吐,口中頓時吐出一道三尺氣劍。
氣劍正好打在涼亭的柱子上,將柱子打了個對穿。
這一手吐氣成劍的功夫,更是讓朱元璋高看一分。
朱元璋拍手鼓掌道:“好功夫!”
朱文正聞言扭頭一看,頓時化作狂喜,跑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朱元璋又問道:“你的功夫是怎麽練的?”
朱文正撓撓頭道:“我也不知道,練著練著就會了!”
李貞笑嘻嘻的走到的朱元璋的身前,道:“重八,你何時迴來的?”
朱元璋笑道:“剛走到還沒一會兒!”朱元璋說完就指了指牌匾,問道:“這是怎麽迴事?”
李貞笑道:“是這樣的,這個老板拿著牌匾來到了府上,我便讓老板將牌匾掛了上去!”
朱元璋點了點頭,走到那工匠的身前,也就是送牌匾的老板身前,抱拳問道:“還未請教先生是?”
老板抱拳笑道:“先生不敢當,老夫金世生,是這滁州城的小店老板!”
朱元璋抱拳笑道:“原來是金老板,失敬!”
金世生連連擺手道:“當不得,當不得!”
朱元璋聞言,笑著指了指牌匾。
金世生笑道:“這牌匾是用來感謝將軍的!”
朱元璋疑道:“這又是為何?”
金世生輕歎一聲,道:“老夫本有一子,年已及冠,誰料在半年前,犬子因為在這滁州城中散步之時,無意之中撞到了一個人,就遭到了對方的報複,當天便慘死街頭,這個人就是滁州城的達魯花赤,老夫也由此絕了後,老夫至今還苟活於世,也不過是為了找機報仇罷了!”
金世生說完,就鄭重的對著朱元璋拜了一拜,道:“多謝將軍為老夫報得大仇,以後若有機會,老夫會來償還大恩,心事已了,老夫也該告辭了!”
金世生說完,就轉身離去。
朱元璋看著金世生的背影,不由的有些同情起這個老人。
看金世生滿頭華發,年紀顯然已經不小了,起碼有著五十來歲。
而在五十多歲之時卻還遭遇喪子之痛,並且絕了後,白發人送黑發人,由此可知,這金世生是有多痛恨之前的達魯花赤了。
朱元璋為他報了大仇也算是了結了他的心病。
金世生迴去之後,便關閉了店門,離開了滁州城,在一座山上出家當了一個道士。
此時暫且不提,後文會有介紹。
……
過了許久。李貞歎道:“這老板也是個可憐人啊!”
朱元璋歎道:“生逢亂世,何人不苦,就連那高高在上的蒙元皇帝,不也天天為了義軍之事而憂愁嗎?”
李貞冷聲道:“百姓若是能吃的飽飯,且不遭受元人的欺壓,又怎會造反!”
朱元璋苦笑道:“是啊,想當初我的幾位哥哥因吃不上飯而餓死,父親又因為元兵搶了稻種而自絕,家中隻餘十三粒稻穀,無奈之下,才上了皇覺寺,做起了和尚!”
朱元璋說完,又悠悠歎道:“當初若能吃的飽飯,我還會造反嗎?”
李貞安撫道:“現在說這些已是無用,至少我們現在就過的很好,不是嗎?”
李貞過得很好,是因為朱元璋。
朱元璋如今以成了一個手握重兵的大人物,現今他已經投靠了朱元璋,對李貞來說,以後的日子是不用愁了。
朱元璋卻是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過的很好?”
真的好嗎?其實他也不知道。
隻是一想起吳道現今的境遇,他整個人就不好了。
朱元璋道:“隨我迴府吧!”
……
此時,滁州的街道上。
湯和正帶著一堆人開始滿城貼告示。
每張告示的旁邊還站立著一個士兵,也是湯和在軍中挑選出的識字的士兵。
特意讓這些士兵來為滁州的百姓們講解告示的內容。
牆上的告示引起了百姓的圍觀。
在士兵解讀之下,百姓們了解到了告示的內容。
其中雖沒有多好惠民的政策,但隻憑一項就讓百姓們高興不已。
那一項,正是仿自漢高祖劉邦的約法三章。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這三項約束士兵的條文,讓百姓們再也不用擔憂自己會受到來自於當兵的壓迫了。
對於朱元璋等人也有了一絲認同感。
而那些在打著小心思的士兵,也頓時壓下了心中的想法。
士兵們吃飯和買東西也不敢賴賬了,見了百姓也是要麽客客氣氣的,要麽就是不搭不理,免得惹上麻煩。
戰後的滁州,難的沒有發生騷亂。
這在亂世之非常的罕見。
……
恰在這時。李善長,老兵,藍玉,徐達,常遇春幾人也在忙著朱元璋交代的事情。
李善長負責物資,另外幾人負責與那些在陣亡在起義中的百姓家屬溝通。
又是送糧,又是送麵,每走到一家,李善長還會留下一些銀錢。
見到實惠,那些家屬也就接受了自家男人陣亡的事實。
而對於李善長等人的感官也好了起來。
隨後這些家庭在滁州城中見到熟人就開始宣揚新來的部隊,如何如何的好。
滁州的百姓也放下了心中的最後一絲抗拒心理。
隻是幾天功夫,朱元璋便得到了滁州百姓的民心。
……
朱元璋與李貞二人迴到了將軍府。
經過花園之時,朱元璋發現有人在花園之內舞動。
近看之下,才發覺是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在練武。
朱元璋便拉著李貞當起了觀眾。
朱文正舞動起來,拳腳之上虎虎生風,身子四周滿是折斷的花朵,還有空中飄散的樹葉,也被朱文正的氣勁催斷。
朱元璋細看之下,卻發現自己的侄子武功當真不錯,放在軍中也是好手。
騎馬在他看來,朱文正的武功已經不次於李安平,當然二人若真是打起來,誰勝誰負,朱元璋也瞧不出道來,隻有比過才知。
他的心裏頓時就升起了愛才之心。
朱元璋以前若隻是想讓朱文正在軍中謀個差事過活的話,那麽現在就有了重點培養朱文正的心思。
過了稍會,朱文正收功而立,嘴唇輕吐,口中頓時吐出一道三尺氣劍。
氣劍正好打在涼亭的柱子上,將柱子打了個對穿。
這一手吐氣成劍的功夫,更是讓朱元璋高看一分。
朱元璋拍手鼓掌道:“好功夫!”
朱文正聞言扭頭一看,頓時化作狂喜,跑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朱元璋又問道:“你的功夫是怎麽練的?”
朱文正撓撓頭道:“我也不知道,練著練著就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