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胡吃海吃,大喝特喝之後,大多數人都喝的不省人事。
軍營之中,到處躺的都是喝醉的士兵,桌椅倒了一地。
一夜過去了,直至第二日上午,喝醉的士兵們才悠悠轉醒。
此時朱元璋與李善長則是一同來到了和州城。
在北城門處,朱元璋看到了一批百姓聚集在了城門口。
一隊士兵士兵正在城門口維持著秩序。
朱元璋與李善長對視一眼之後,便走上前去。
士兵們看到朱元璋與李善長,認出了二人的身份,急忙上前施禮。
朱元璋向一個士兵問道:“百姓們聚集子這裏所為何事?”
士兵應道:“稟將軍,百姓們來此是為伸冤!”
“伸冤?”朱元璋一時間頗有些摸不著頭腦,故而問道:“伸什麽冤?難道昨天晚上有有人欺負百姓?”
士兵道:“聽百姓們說,這和州城中的一些元人以前欺負過他們,百姓們這才來伸冤的?”
朱元璋點點頭,走到了百姓們的身前。
就在這時,一個白發蒼蒼身形佝僂的老婦人突然跑了出來,士兵急忙上前製止。
朱元璋擺擺手士兵才退去。
朱元璋接著看向了老婦人,問道:“大娘,我方才聽屬下說你們是來伸冤的,可否細細道來,你有何冤情?”
老婦人聞言直接跪倒在地,悲戚道:“請將軍為老身伸冤啊!”
朱元璋急忙將老婦人扶起,說道:“大娘,我可當不得您此等大禮啊,有事兒您就站起來說!”
老婦人嗚咽一聲,抹了把眼淚,說道:“老身的女兒在一年前成家之時,新婚當夜,被和州城中的一個元人看了上,那人當晚便霸占了老身的女兒,事後老身的女兒不幹受辱,當夜便懸梁自盡,小婿得知明情,當夜便欲尋那人報仇,誰知竟被那人找來官兵,那不分青紅皂白的官兵當夜就將老身的女婿給押進了大牢,三日後官兵將遍體鱗傷的小婿送迴了家,不過兩日,小婿便含恨離世,經此一事,老身隻能將心中的怨恨壓在心中,直到將軍您昨日率兵趕走了元人,老身這才敢來伸冤!”
朱元璋與李善長聞言頓時便憤慨不已。
如果老婦人所言不虛的話,那人確實是該死啊。
朱元璋此時也存了為老婦人報仇伸冤的心思,問道:“你可認得那人?”
老人恨恨道:“他就是化成了灰我也認得!”
朱元璋又道:“那人可在城中?”
老婦人道:“在的,城中有一處高宅大院,就是那院內的畜生害死了老身的女兒女婿!”
老婦人說完之後,心中怨氣再起,幾欲昏厥,就在老婦人即將倒地之時,朱元璋急忙伸手攙扶住了老婦人。
朱元璋肅然道:“老人家,請你放心,你之所言若是屬實,我朱元璋定會為您報仇!”
老婦人聞言露出了一個大仇即將得報的笑容,說道:“多謝將軍!”
老婦人話落,便安然的閉上了眼鏡,頭顱一垂,身子頓時軟了下來。
朱元璋伸出手一探老人的鼻息,方才發現,老婦人已經去了。
朱元璋見狀輕歎一聲,道:“老人家走了!”
這時兩個士兵急忙上前從朱元璋的手中將老人接走。
朱元璋看了看眾多百姓,問道:“老人家可還有親人在世?”
一個中年漢子應道:“朱大娘孤身一人!”
朱元璋聞言急忙問道:“方才的大娘姓朱?”
那中年漢子點了點頭。
既有同姓之緣,看來這仇是不得不報了。
朱元璋轉身對士兵們說道:“你們找個好地方將朱大娘葬了吧,記得立個墓碑!”
“是!”士兵們一應聲便帶著老婦人的屍體離了去。
接著朱元璋又看向了眾多百姓,問道:“你們可知道方才那位大娘的仇人住在何處?”
中年漢子急忙點頭道:“知道、知道,我們這些人也和那戶人家有仇!”
朱元璋道:“你們有何冤情,還請細細道來!”
中年漢子道:“那畜生霸占了小民的妻子,小民的妻子不甘受辱,就投井自盡了,小民一人身單力孤,無力報得大仇,還請大人為小民伸冤!”
中年漢子說完便跪倒在朱元璋的身前。
朱元璋急忙將中年大漢扶起。
這時候又一個年輕人說道:“那戶人家的下人在兩年前將小民的腿打折了!”
年輕人說完還在朱元璋的身前一瘸一拐的走了兩步。
這時又一個瘦得幾乎可以見骨的老漢說道:“那家畜生,每年都來搶老漢的口糧,若不是將軍昨日發放糧食,老漢恐怕就要餓死在家中了!”
一個又一個百姓開始說著自己的冤情。
有的是被那戶人家搶了銀錢,有的是被那戶人家搶了女兒,被打破頭,打斷胳膊,總之在場的百姓皆是被那戶人家欺負過的。
朱元璋聽到百姓們的冤情,不由的感歎道:“沒想到這個世上竟還有這等十惡不赦之人!”
李善長輕歎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又幾個十惡不赦之人,也不算奇事兒!”
是啊,有個惡人確實是不算奇事兒。
但可惡的是,這些惡人將矛頭對準了手無寸鐵的百姓。
隻此一點,這人就必死不可。
朱元璋對著那中年漢子道:“你留下,其餘人就迴去吧,還請你們放心,我朱元璋定會為你們報仇!”
眾百姓聞言,依舊站在原地不肯離去。
朱元璋見狀就知道,這些百姓們是想親眼看到自己為他們伸冤。
既如此朱元璋也就隨了他們的意。
接著朱元璋對李善長說道:“軍師,就勞煩你去帶些兵馬過來了!”
李善長微微拱手,接著便轉身離去。
恰在這時,一隊三十人的巡邏士兵走了過來。
李善長就將這對士兵叫到了朱元璋的身旁。
朱元璋對眾士兵說道:“等會跟我走!”
士兵們對於朱元璋的命令自會聽從。
朱元璋對那中年漢子說道:“你在前麵帶路,朱某這就去那戶人家為你們申冤報仇!”
中年漢子見狀甚是感激的施了一禮,便在前麵帶起了路。
軍營之中,到處躺的都是喝醉的士兵,桌椅倒了一地。
一夜過去了,直至第二日上午,喝醉的士兵們才悠悠轉醒。
此時朱元璋與李善長則是一同來到了和州城。
在北城門處,朱元璋看到了一批百姓聚集在了城門口。
一隊士兵士兵正在城門口維持著秩序。
朱元璋與李善長對視一眼之後,便走上前去。
士兵們看到朱元璋與李善長,認出了二人的身份,急忙上前施禮。
朱元璋向一個士兵問道:“百姓們聚集子這裏所為何事?”
士兵應道:“稟將軍,百姓們來此是為伸冤!”
“伸冤?”朱元璋一時間頗有些摸不著頭腦,故而問道:“伸什麽冤?難道昨天晚上有有人欺負百姓?”
士兵道:“聽百姓們說,這和州城中的一些元人以前欺負過他們,百姓們這才來伸冤的?”
朱元璋點點頭,走到了百姓們的身前。
就在這時,一個白發蒼蒼身形佝僂的老婦人突然跑了出來,士兵急忙上前製止。
朱元璋擺擺手士兵才退去。
朱元璋接著看向了老婦人,問道:“大娘,我方才聽屬下說你們是來伸冤的,可否細細道來,你有何冤情?”
老婦人聞言直接跪倒在地,悲戚道:“請將軍為老身伸冤啊!”
朱元璋急忙將老婦人扶起,說道:“大娘,我可當不得您此等大禮啊,有事兒您就站起來說!”
老婦人嗚咽一聲,抹了把眼淚,說道:“老身的女兒在一年前成家之時,新婚當夜,被和州城中的一個元人看了上,那人當晚便霸占了老身的女兒,事後老身的女兒不幹受辱,當夜便懸梁自盡,小婿得知明情,當夜便欲尋那人報仇,誰知竟被那人找來官兵,那不分青紅皂白的官兵當夜就將老身的女婿給押進了大牢,三日後官兵將遍體鱗傷的小婿送迴了家,不過兩日,小婿便含恨離世,經此一事,老身隻能將心中的怨恨壓在心中,直到將軍您昨日率兵趕走了元人,老身這才敢來伸冤!”
朱元璋與李善長聞言頓時便憤慨不已。
如果老婦人所言不虛的話,那人確實是該死啊。
朱元璋此時也存了為老婦人報仇伸冤的心思,問道:“你可認得那人?”
老人恨恨道:“他就是化成了灰我也認得!”
朱元璋又道:“那人可在城中?”
老婦人道:“在的,城中有一處高宅大院,就是那院內的畜生害死了老身的女兒女婿!”
老婦人說完之後,心中怨氣再起,幾欲昏厥,就在老婦人即將倒地之時,朱元璋急忙伸手攙扶住了老婦人。
朱元璋肅然道:“老人家,請你放心,你之所言若是屬實,我朱元璋定會為您報仇!”
老婦人聞言露出了一個大仇即將得報的笑容,說道:“多謝將軍!”
老婦人話落,便安然的閉上了眼鏡,頭顱一垂,身子頓時軟了下來。
朱元璋伸出手一探老人的鼻息,方才發現,老婦人已經去了。
朱元璋見狀輕歎一聲,道:“老人家走了!”
這時兩個士兵急忙上前從朱元璋的手中將老人接走。
朱元璋看了看眾多百姓,問道:“老人家可還有親人在世?”
一個中年漢子應道:“朱大娘孤身一人!”
朱元璋聞言急忙問道:“方才的大娘姓朱?”
那中年漢子點了點頭。
既有同姓之緣,看來這仇是不得不報了。
朱元璋轉身對士兵們說道:“你們找個好地方將朱大娘葬了吧,記得立個墓碑!”
“是!”士兵們一應聲便帶著老婦人的屍體離了去。
接著朱元璋又看向了眾多百姓,問道:“你們可知道方才那位大娘的仇人住在何處?”
中年漢子急忙點頭道:“知道、知道,我們這些人也和那戶人家有仇!”
朱元璋道:“你們有何冤情,還請細細道來!”
中年漢子道:“那畜生霸占了小民的妻子,小民的妻子不甘受辱,就投井自盡了,小民一人身單力孤,無力報得大仇,還請大人為小民伸冤!”
中年漢子說完便跪倒在朱元璋的身前。
朱元璋急忙將中年大漢扶起。
這時候又一個年輕人說道:“那戶人家的下人在兩年前將小民的腿打折了!”
年輕人說完還在朱元璋的身前一瘸一拐的走了兩步。
這時又一個瘦得幾乎可以見骨的老漢說道:“那家畜生,每年都來搶老漢的口糧,若不是將軍昨日發放糧食,老漢恐怕就要餓死在家中了!”
一個又一個百姓開始說著自己的冤情。
有的是被那戶人家搶了銀錢,有的是被那戶人家搶了女兒,被打破頭,打斷胳膊,總之在場的百姓皆是被那戶人家欺負過的。
朱元璋聽到百姓們的冤情,不由的感歎道:“沒想到這個世上竟還有這等十惡不赦之人!”
李善長輕歎道:“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又幾個十惡不赦之人,也不算奇事兒!”
是啊,有個惡人確實是不算奇事兒。
但可惡的是,這些惡人將矛頭對準了手無寸鐵的百姓。
隻此一點,這人就必死不可。
朱元璋對著那中年漢子道:“你留下,其餘人就迴去吧,還請你們放心,我朱元璋定會為你們報仇!”
眾百姓聞言,依舊站在原地不肯離去。
朱元璋見狀就知道,這些百姓們是想親眼看到自己為他們伸冤。
既如此朱元璋也就隨了他們的意。
接著朱元璋對李善長說道:“軍師,就勞煩你去帶些兵馬過來了!”
李善長微微拱手,接著便轉身離去。
恰在這時,一隊三十人的巡邏士兵走了過來。
李善長就將這對士兵叫到了朱元璋的身旁。
朱元璋對眾士兵說道:“等會跟我走!”
士兵們對於朱元璋的命令自會聽從。
朱元璋對那中年漢子說道:“你在前麵帶路,朱某這就去那戶人家為你們申冤報仇!”
中年漢子見狀甚是感激的施了一禮,便在前麵帶起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