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乾隆:大明?!是我聽錯了嗎?
鷹醬獨立,我在北美重建大明! 作者:七更天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乾隆四十年,五月三日,己酉。
乾隆特地起了個大早,首先是遣官前往景陵祭拜,因為今日,是孝誠仁皇後的忌辰。
等一係列雜事都完成後,奏事處往軍機處發送奏折,而養心殿內,乾隆如同以往一樣,召見軍機大臣於敏中,
軍機處接了今日奏事處發來的奏折,便是由滿章京領班鬆筠送往軍機大臣於敏中處閱。
於敏中,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位高權重,乃乾隆朝一重臣,極受乾隆喜愛。
於敏中就坐在乾隆的下垂手,就能看出其身份地位。
於敏中幫著乾隆閱著奏折,時不時的向乾隆請旨。
“皇上,山西按察使朱珪上奏折,請求進京陛見。另,朱珪奏折中還說,山西布政使員缺,請陛下補任。”
於敏中雙手合攏,拱手垂首對乾隆道。
乾隆聞言道:“準朱珪進京,另外山西布政使員缺一事.....”
微微思索後,乾隆便是道:“著黃檢補綬。”
黃檢,乃是乾隆三十六年的山西按察使,而朱珪在乾隆三十四年的時候是山西布政使,後來在三十九年,也就是去年,頂替了黃檢的職責,任了山西按察使。
而現在,原來的山西布政使就缺人了,乾隆便是由讓黃檢又任職山西布政使。
這幾年,黃檢和朱珪的職位也就是調換了一下。
而乾隆說一句,同在養心殿內的翰林院講官就記錄一句。
之後於敏中又道:“陛下,如此一來,山西按察使就又員缺了。”
就在剛剛,乾隆準了山西按察使朱珪進京的折子,如此一來,山西按察使就缺了。
乾隆聞言,自己一時間也想不起有什麽人能補缺,便是向於敏中問道:“叔子,你可有何人選向朕推薦?”
叔子,是於敏中的字,也由此可見乾隆對於敏中的態度可謂親昵。
而於敏中聞言,便是思索起來。
雖然乾隆直接向他詢問,但他做臣子的,得謹言慎行,也不敢直接就提建議,而是旁敲側擊的向乾隆說道:“陛下,您可還記得,湖南臬司農起因審訊全淑士一案出錯,經眾部儀事,將其降調。”
經過於敏中這麽一提醒,乾隆便是想起來了。
是有這麽個事。
乾隆稍微思索片刻,便是道:“農起一事,其處分本屬因公,但朕今觀其材具,尚屬可用....如此.....”
“讓原山西按察使朱珪入京,擔任上書房行走,教永琰讀書,而山西按察使缺額,就由原湖南臬司農起補綬。”
“喳。”
... ... ......
“陛下,山東布政使國泰奏,東省逆匪滋擾後,現在嚴查餘黨,陸路易稽,水道難周,因國泰請添設巡船三十隻,以便巡查山東逆匪餘黨。”
“準。”
“另,國泰還有密奏一封。”
於敏中剛準備繼續往下翻其他奏折,突然就看到還有一封國泰的奏折。
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封彈劾的奏折。
彈劾對象,是山東登州鎮總兵,李奉堯。
當即,於敏中不敢怠慢,連忙道:“陛下,山東布政使國泰彈劾山東登州鎮總兵李奉堯。”
“嗯?”
乾隆倒是一愣,彈劾李奉堯?
李奉堯此人,乾隆記得很清楚,是兩廣總督李侍堯的弟弟,而李奉堯此前乃是禦前三等侍衛,還是他親自下旨,將李奉堯升任的山東登州鎮總兵。
這李奉堯到任也沒幾個月吧,怎會惹得山東布政使國泰彈劾?
當即,乾隆便是問道:“因何彈劾?”
“陛下,根據國泰所言,登州鎮總兵李奉堯進來頻頻在各地動兵抓人,雖名義上李奉堯是為追查逆匪餘黨,但根據國泰所查,李奉堯所抓皆是良民百姓。”
“國泰懷疑,李奉堯借追查逆匪餘黨之事,伺機以權謀私,貪贓枉法,因此請陛下明察。”
“國泰還察覺到,李奉堯近日頻頻帶人至劉公島一帶,因此國泰還懷疑,李奉堯正在和海外某人,某組織密謀某事。”
乾隆神情頓時凝重了起來。
根據國泰所奏,前者以權謀私,貪贓枉法事小,但是後者事大!
“此事立刻交由刑部,督察院派人調查!”
乾隆立刻道。
不管是哪朝哪代,對這種事情都是極為敏感。
尤其是清朝,主打一個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而山東布政使國泰為何要彈劾李奉堯?
當真是因為他內心正義,容不得李奉堯搞小動作?
這尚且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奉堯和國泰之間有著糾紛。
具體糾紛,那還是國泰得知李奉堯的動作,知曉他應該在做某種“生意”,在搞錢。
因此,國泰也想插一手,同樣去搞錢。
但李奉堯不想讓國泰插手進來,因此,國泰便是心懷怨恨,才向乾隆上奏彈劾李奉堯。
而乾隆著刑部,督察院派人調查李奉堯之事後,便是對於敏中感慨道:“這兩年來,山東為何如此事多?”
“先是天災,後又是逆匪王倫造反,現在又出了李奉堯這一事.....”
“現如今,征討金川戰事正酣,朝廷大軍,國庫財政,都投入至金川。”
“先前逆匪王倫造反,都耗費眾多,如果山東再出民變,或謀逆造反一事...此等用錢用兵之事前仆後繼,長此以往那國庫可真要空虛無錢可用了。”
於敏中聞言,便是連忙道:“陛下說笑了,現如今陛下當政,天下乃歌舞升平,一片盛世,偶有那卑鄙小人作祟,雖看起來駭人,但實乃小事。”
“朝廷大軍在金川所向披靡,就算真的再起戰事,陛下您還有阿桂,豐升額,桂林,福康安等朝廷驚世將才可用。”
“不管何等小人作祟,那隻要朝廷大軍一到,定然是化為齏粉。”
於敏中說完,乾隆便是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不錯,深得朕心。”
“這天下盛世,固若金湯,都乃為朕之功績。”
一說起當今盛世,乾隆便是頗為自得,祖宗把江山交到他的手裏,他自然是得看管好,而乾隆對於自己的成績,也是極為自得滿意的。
君臣二人聊了一會,於敏中便是繼續向乾隆述奏折。
就在於敏中翻看其中一奏折的時候,他突然一愣,然後忍不住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麽。
揉了揉眼睛後,再反複觀看奏折中提到的那兩個字,仔仔細細,真的看清楚了,確定自己沒看錯之後,更是忍不住心驚。
當下驚愕著對乾隆奏道:“陛下...這,廣州府知府李天培奏,有藩屬琉球密使逃來我天朝,琉球密使蔡世昌言:琉球王國已被大明逆賊攻占,請陛下發兵征討。”
乾隆聞言,也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麽。
【查資料好難啊,費了好長時間。】
乾隆特地起了個大早,首先是遣官前往景陵祭拜,因為今日,是孝誠仁皇後的忌辰。
等一係列雜事都完成後,奏事處往軍機處發送奏折,而養心殿內,乾隆如同以往一樣,召見軍機大臣於敏中,
軍機處接了今日奏事處發來的奏折,便是由滿章京領班鬆筠送往軍機大臣於敏中處閱。
於敏中,文華殿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位高權重,乃乾隆朝一重臣,極受乾隆喜愛。
於敏中就坐在乾隆的下垂手,就能看出其身份地位。
於敏中幫著乾隆閱著奏折,時不時的向乾隆請旨。
“皇上,山西按察使朱珪上奏折,請求進京陛見。另,朱珪奏折中還說,山西布政使員缺,請陛下補任。”
於敏中雙手合攏,拱手垂首對乾隆道。
乾隆聞言道:“準朱珪進京,另外山西布政使員缺一事.....”
微微思索後,乾隆便是道:“著黃檢補綬。”
黃檢,乃是乾隆三十六年的山西按察使,而朱珪在乾隆三十四年的時候是山西布政使,後來在三十九年,也就是去年,頂替了黃檢的職責,任了山西按察使。
而現在,原來的山西布政使就缺人了,乾隆便是由讓黃檢又任職山西布政使。
這幾年,黃檢和朱珪的職位也就是調換了一下。
而乾隆說一句,同在養心殿內的翰林院講官就記錄一句。
之後於敏中又道:“陛下,如此一來,山西按察使就又員缺了。”
就在剛剛,乾隆準了山西按察使朱珪進京的折子,如此一來,山西按察使就缺了。
乾隆聞言,自己一時間也想不起有什麽人能補缺,便是向於敏中問道:“叔子,你可有何人選向朕推薦?”
叔子,是於敏中的字,也由此可見乾隆對於敏中的態度可謂親昵。
而於敏中聞言,便是思索起來。
雖然乾隆直接向他詢問,但他做臣子的,得謹言慎行,也不敢直接就提建議,而是旁敲側擊的向乾隆說道:“陛下,您可還記得,湖南臬司農起因審訊全淑士一案出錯,經眾部儀事,將其降調。”
經過於敏中這麽一提醒,乾隆便是想起來了。
是有這麽個事。
乾隆稍微思索片刻,便是道:“農起一事,其處分本屬因公,但朕今觀其材具,尚屬可用....如此.....”
“讓原山西按察使朱珪入京,擔任上書房行走,教永琰讀書,而山西按察使缺額,就由原湖南臬司農起補綬。”
“喳。”
... ... ......
“陛下,山東布政使國泰奏,東省逆匪滋擾後,現在嚴查餘黨,陸路易稽,水道難周,因國泰請添設巡船三十隻,以便巡查山東逆匪餘黨。”
“準。”
“另,國泰還有密奏一封。”
於敏中剛準備繼續往下翻其他奏折,突然就看到還有一封國泰的奏折。
打開一看,竟然是一封彈劾的奏折。
彈劾對象,是山東登州鎮總兵,李奉堯。
當即,於敏中不敢怠慢,連忙道:“陛下,山東布政使國泰彈劾山東登州鎮總兵李奉堯。”
“嗯?”
乾隆倒是一愣,彈劾李奉堯?
李奉堯此人,乾隆記得很清楚,是兩廣總督李侍堯的弟弟,而李奉堯此前乃是禦前三等侍衛,還是他親自下旨,將李奉堯升任的山東登州鎮總兵。
這李奉堯到任也沒幾個月吧,怎會惹得山東布政使國泰彈劾?
當即,乾隆便是問道:“因何彈劾?”
“陛下,根據國泰所言,登州鎮總兵李奉堯進來頻頻在各地動兵抓人,雖名義上李奉堯是為追查逆匪餘黨,但根據國泰所查,李奉堯所抓皆是良民百姓。”
“國泰懷疑,李奉堯借追查逆匪餘黨之事,伺機以權謀私,貪贓枉法,因此請陛下明察。”
“國泰還察覺到,李奉堯近日頻頻帶人至劉公島一帶,因此國泰還懷疑,李奉堯正在和海外某人,某組織密謀某事。”
乾隆神情頓時凝重了起來。
根據國泰所奏,前者以權謀私,貪贓枉法事小,但是後者事大!
“此事立刻交由刑部,督察院派人調查!”
乾隆立刻道。
不管是哪朝哪代,對這種事情都是極為敏感。
尤其是清朝,主打一個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而山東布政使國泰為何要彈劾李奉堯?
當真是因為他內心正義,容不得李奉堯搞小動作?
這尚且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李奉堯和國泰之間有著糾紛。
具體糾紛,那還是國泰得知李奉堯的動作,知曉他應該在做某種“生意”,在搞錢。
因此,國泰也想插一手,同樣去搞錢。
但李奉堯不想讓國泰插手進來,因此,國泰便是心懷怨恨,才向乾隆上奏彈劾李奉堯。
而乾隆著刑部,督察院派人調查李奉堯之事後,便是對於敏中感慨道:“這兩年來,山東為何如此事多?”
“先是天災,後又是逆匪王倫造反,現在又出了李奉堯這一事.....”
“現如今,征討金川戰事正酣,朝廷大軍,國庫財政,都投入至金川。”
“先前逆匪王倫造反,都耗費眾多,如果山東再出民變,或謀逆造反一事...此等用錢用兵之事前仆後繼,長此以往那國庫可真要空虛無錢可用了。”
於敏中聞言,便是連忙道:“陛下說笑了,現如今陛下當政,天下乃歌舞升平,一片盛世,偶有那卑鄙小人作祟,雖看起來駭人,但實乃小事。”
“朝廷大軍在金川所向披靡,就算真的再起戰事,陛下您還有阿桂,豐升額,桂林,福康安等朝廷驚世將才可用。”
“不管何等小人作祟,那隻要朝廷大軍一到,定然是化為齏粉。”
於敏中說完,乾隆便是哈哈大笑,道:“你說的不錯,深得朕心。”
“這天下盛世,固若金湯,都乃為朕之功績。”
一說起當今盛世,乾隆便是頗為自得,祖宗把江山交到他的手裏,他自然是得看管好,而乾隆對於自己的成績,也是極為自得滿意的。
君臣二人聊了一會,於敏中便是繼續向乾隆述奏折。
就在於敏中翻看其中一奏折的時候,他突然一愣,然後忍不住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麽。
揉了揉眼睛後,再反複觀看奏折中提到的那兩個字,仔仔細細,真的看清楚了,確定自己沒看錯之後,更是忍不住心驚。
當下驚愕著對乾隆奏道:“陛下...這,廣州府知府李天培奏,有藩屬琉球密使逃來我天朝,琉球密使蔡世昌言:琉球王國已被大明逆賊攻占,請陛下發兵征討。”
乾隆聞言,也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什麽。
【查資料好難啊,費了好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