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相遇,充滿了奇特性,賢才得遇明主,兩兩配合就會在曆史上產生驚人的化學反應”,王毅扶了扶眼鏡,“就比如你這次的任務,漢武帝和董仲舒的配合,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治國方案,也為華夏這片大地上留下了外儒內法的治國理念”。
“我說,你聽明白了嗎”,眼神清澈的張塵讓王毅十分懷疑他是否在認真聽。
“嗯嗯嗯,明白,說到化學反應,就比如說功夫遇到足球,就產生了功夫足球,背帶褲遇到了籃球就….”
啪啪啪,王毅拍了拍桌子,“你小子最好是,否則去了完不成任務可是要扣錢的”。
張塵尷尬的摸了摸後腦勺,“扯遠了扯遠了,我明白這次要幹什麽,我明白,你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
未央宮中,劉徹把玩著手中的虎符,這小小的東西是權力的象征,僅憑這半塊虎符就能指揮的動這長安城中所有的軍隊,雖然已經到自己手中已經一年了,可還是有些愛不釋手,如同孩童得到了期待了多年的玩具,時時刻刻都想拿出來看看。
他滿是不舍得將虎符放進了盒子裏麵,揮揮手示意下方讀書的孩童,“去病,怎麽樣,能讀的懂嗎”。
“陛下,大多是能懂的,有些比較晦澀的東西理解還是有些難”,長了兩歲的霍去病恭敬的迴答著劉徹的問題。
“若是你小小年紀便能全部讀懂,這天下的讀書人豈不是得氣死”
霍去病聽到這話,撓了撓頭,發出了憨厚的笑容,迴應他的是劉徹爽朗的笑聲。
這歡樂的場麵被小太監所打斷,他低著頭走了進來,不等劉徹發問,立馬拱手說道:“陛下,那些讀書人已經來了”。
“哦,是嗎,你將去病交給衛青,然後將那些讀書人帶過來”。
“唯”
一群戴著儒生帽子的人走進了皇宮,他們激動的看著眼前的未央宮,儒家太難了,被打壓了幾十年,終於要出頭了。
秦朝時,始皇帝雖然不喜歡儒家,可公子扶蘇的老師確是儒家人,這讓他們感覺到了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但是這天下的事情變化太快,公子扶蘇那麽好的一個讀書人,卻被始皇帝送到北方包了一個大工程,工程幹完了人卻沒能迴來。
這大漢朝的第一任董事長不喜歡儒家,讓儒家人心涼了一截,沒想到了六十多年後,他們終於來到了這象征著權利的地方。
前麵的幾個人明顯沉穩許多,臉上沒有任何變化,後麵一個小年輕就有些激動了,他開心的很,他想向同伴訴說一下自己那激動的心情。
可同伴看到他的樣子卻不想理他,“這姓孔的這麽沉不住氣嗎,要不是他的身份,這次來還真不應該帶他”,旁邊的人理了理自己的衣衫,“唉,果然是學的好不如生的好啊”。
小年輕的激動無人理會,左右扭頭看去,同行而來的人都保持著一副鎮定的模樣,右手抬於胸前,左手放在腰間,撫摸著腰間並不存在的長劍。
小年輕不經意間的往後一瞥,後麵高大的同齡人似乎沒有那麽嚴肅,也沒有那這麽的端著。
“這未央宮可真是富麗堂皇啊,仁兄”
張塵一懵,他不禁懷疑自己認識這人嗎,“額,是啊是啊,皇宮嘛,當然不一樣”。
“對了,仁兄,在下姓孔,名….”
“好了,好了,我不喜歡姓孔的,特別是齊魯那邊的”,說完繼續往前走去,完成著自己的拍攝任務。
“仁兄,你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你說你不喜歡孔子吧”,小年輕又湊到張塵跟前說了這麽一句。
張塵聽到後滿是疑惑,這話咋聽的這麽熟悉呢,而且自己是攝影師啊。這小子偷換概念的能力還真強,“孔子除外”。
“哎哎哎,你這人”
隊伍邁著步子走進了未央宮,端坐於上方的年輕皇帝讓他們充滿激動,這是一場挑戰,要是能夠說服皇帝,儒家就會打開新的篇章,自春秋戰國而來,儒家幾百年來的努力將得到實現。
劉徹看著走進大殿的人群、首先注意到的卻是後方那個高大的身影。
“來人,給張先生賜坐”
旁邊侍奉的小太監立馬跑出去辦了一張桌子和坐墊進來。
儒家人看著這有些懵逼,“這啥情況,張先生是誰,咱們這一行有張先生嗎”,這些疑問縈繞在他們的心頭。
小年輕也在猜測這個人是誰,隻見那個不理他的仁兄走上前去,對著劉徹一拱手。
“那謝謝陛下了”,張塵說完保持著嚴肅的樣子坐在了那個位置上。
“嗬嗬嗬,難得見先生如此正經”
一番寒暄,劉徹終於將目光投向了今天的主角,看著這群站著的學者,他提出了今天的第一個問題。
“董仲舒,你之前的文章朕全都看過了,可朕還是想問,儒家能為朕帶來什麽,高皇帝可是很不喜歡儒家的啊”
飄溢著兩縷白發的董仲舒,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對著劉徹一拜,“相信陛下也能看到,大漢開國近七十年,黃老之說為這個朝廷帶來的效果微乎其微,各種學說在國朝橫行,給整個朝堂帶來的隻有混亂,朝堂上的朝臣穿著各種各樣的衣服,信奉著各種各樣的學說”
他抿了抿嘴唇繼續說道:“麵對如此局麵,陛下想要做些事情,必然會與不同的人產生衝突,今天一個人仗著自己的學識來和陛下理論,明天又有另一個靠著另一種說法來和陛下理論,就算最終陛下依靠帝王威嚴,讓他們的阻擋消失,可他們的內心仍會出現不滿”。
拜了一拜,“陛下,這天下大事講究的就是一個政通人和”。
退迴自己位置上的董仲舒,又恢複了之前的姿勢,繼續站立著。
“那朕為什麽要用你們儒家呢”
這話讓董仲舒在內心呐喊,“你個姓劉的,當年你沒掌權的時候,可是對儒家相當信奉啊,可憐趙綰、王臧兩人為你衝鋒陷陣,還被砍了”。
“儒家,能夠對陛下的統治,陛下的權利進行維護與加強”。
張塵轉頭看了一眼劉徹,根據他這麽久以來的麵部表情研究,劉徹心動了,他等的就是這句話。此時劉徹看向董仲舒的眼神,就像一句歌詞唱的那樣,“是心動啊,糟糕眼神擋不住”。
“既如此,說出你的建議”
來了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第一道難關已經闖過去了,已經到了具體計劃了,這事情已經十拿九穩了。
如此讓人激動的時刻,作為一個高人,董仲舒當人不能激動,他可與那邊坐著的那個“高人”不一樣,看他坐在那裏,姿勢一點都不正確,陛下怎麽會看重他。
“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直接說出了自己心中建議的核心內容,“咱們就直入主題,別的不多說,你小子也是個不愛聽廢話的,就愛聽目的”。
“哦?展開說說”
“凡是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的各家學說,都要從博士官學中排除出去”,董仲舒已經看出陛下的滿意了,他在期待著陛下的表揚。
“朕還有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麽要把其他學說放棄,在這朝堂上隻留下儒家呢”
董仲舒再次走到講話的位置,“這小子剛才不是問了一遍嗎,怎麽又問”,他對著劉徹拱手迴答道:“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製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說著說著他突然意識到不對,“皇帝的意思是,朝堂上隻有儒家,這小子這話什麽意思,暗中下絆子”。
想到此處,他立馬上前補充道:“儒家思想將成為維護陛下統治天下的基礎”。
“哈哈哈哈,好,下去之後寫個策略送上來,朕要好好看看”
儒家眾人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他們知道,皇帝答應了,但大家都是讀書人,讀書人怎麽能這麽沉不住氣呢,這樣子讓劉徹也相當滿意,這才是高人啊。
“陛下,孔家人將成為儒學的代表,還請陛下善待孔家”
董仲舒的話語讓劉徹思索了許久,兩兩相比之下,確實應該去善待孔家人,利用孔家人來“維持”儒家。
在小年輕期待的目光下,劉徹點點頭,“理應如此,孔子之德亦該照耀子孫”。
“孔家人謝過陛下”
一聲大吼從隊伍的最後麵傳來,劉徹抬頭望去,隻見一個年輕人滿臉喜色的對著他行禮。
前麵的董仲舒等人看見了劉徹疑惑的目光,“陛下,此乃孔先人之後”,嘴上隻是說了一下,心裏卻罵開了,“你個狗一樣的東西這麽沉不住氣,這福利還沒爭取到位呢,你說什麽話,你也不怕你爹迴去打死你”。
他這個樣子讓劉徹相當安心,這種人才好用嘛,“嗬嗬,即使先賢之後,理當受到恩典,爾不必多禮”。
“這小子這麽傻,這家人是怎麽傳承了幾千年的”,張塵摸了摸下巴,“不對,這貨是他們特地選來的”。
如果是孔子是整個華夏曆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為整個華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頂著孔子後代的孔家人卻是一言難盡,以至於後世之人尊重孔子卻排斥孔家人。
“那個”,張塵開口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他們齊齊看向這個坐著卻一直不發言的人,“如果,我是說如果後世的孔家人連自己祖先的書都讀不懂了該怎麽辦”。
“住口,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怎麽如此汙蔑孔家”
董仲舒聽到這話直接開口指責起張塵,這剛到手的福利可不能被你這麽整沒了。
劉徹麵無表情的看著場中對峙的兩人,內心卻是大喜,“該,讓你以前不幫朕,現在朕也不幫你”。
“他這說的也許是後世之孔家人,可是這樣不是對朕以及朕之子孫更有利”。
想到此處劉徹不由得點點頭,可在董仲舒看來,這是陛下對自己的肯定,不論張塵接下來說什麽,他都有理由反駁。
可他等來的卻是張塵的熄火,他並未與董仲舒理論,隻是淡定的坐迴了自己的位置。
這讓劉徹很不滿意,你起來和他爭論啊,跟他據理力爭啊,把他說服啊,咋滴就啞火了,你不是能掐會算很厲害嗎。
“好了,好了,張先生也是無心之言,明日你上一道奏疏來”
劉徹的調和給了董仲舒和張塵一個台階,也給了孔家一個麵子。
儒生們心滿意足的走出了未央宮,前麵的路似乎是由金子鋪成的啊,照的他們眼中都是亮光。
“董兄,奏疏的事情還勞董兄費心了”
董仲舒對著麵前的男子擺擺手,“公孫兄,多慮了,陛下實際已然同意,吾等靜待陛下旨意即可”。
儒生們聽到這話,笑著從西安門門口分開,各自離去,屬於儒家的時代來了。
春秋戰國五百年,諸子先賢遊天下,
縱橫笑看墨家事,陰陽黃老爭先後,
兵起自有兵家到,病來還請醫家來,
儒生笑談家國義,那知此儒非彼儒。
諸子百家們或許從未想到,那個當年不受諸侯重視,身後卻跟著三千小弟,靠著一手以德服人的魯國壯漢贏得了這場戰勝的勝利,背後的曲折卻足以寫一本迴憶錄,讓後來人好好體會下先人創業時的不容易。
法家的代表看著這位勝利者嘴角勾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張塵與那些儒生一樣,帶著笑容走出了皇宮,邁著步子走向了衛青家。
董仲舒的奏疏在朝堂上掀起了驚濤駭浪,大臣們知道皇帝要改變,但是從未想過皇帝玩的這麽大,咱們都這麽玩了七十年了,我剛摸清楚遊戲規則,你給我說要換著玩。
不忿者看了看門口的甲士,臉上出現了快要溢出的笑意,稱讚著皇帝的新方法好,雖然咱沒怎麽看過儒家的書籍,但是不妨礙咱家裏有收藏啊,咱這就迴去看,保證讓皇上您滿意。
劉徹看到大臣們滿臉願意的笑臉,很是滿意,當場宣布讓公孫弘當丞相。
外戚們聽到這個決定,臉上直接戴上了痛苦麵具。
“我說,你聽明白了嗎”,眼神清澈的張塵讓王毅十分懷疑他是否在認真聽。
“嗯嗯嗯,明白,說到化學反應,就比如說功夫遇到足球,就產生了功夫足球,背帶褲遇到了籃球就….”
啪啪啪,王毅拍了拍桌子,“你小子最好是,否則去了完不成任務可是要扣錢的”。
張塵尷尬的摸了摸後腦勺,“扯遠了扯遠了,我明白這次要幹什麽,我明白,你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
未央宮中,劉徹把玩著手中的虎符,這小小的東西是權力的象征,僅憑這半塊虎符就能指揮的動這長安城中所有的軍隊,雖然已經到自己手中已經一年了,可還是有些愛不釋手,如同孩童得到了期待了多年的玩具,時時刻刻都想拿出來看看。
他滿是不舍得將虎符放進了盒子裏麵,揮揮手示意下方讀書的孩童,“去病,怎麽樣,能讀的懂嗎”。
“陛下,大多是能懂的,有些比較晦澀的東西理解還是有些難”,長了兩歲的霍去病恭敬的迴答著劉徹的問題。
“若是你小小年紀便能全部讀懂,這天下的讀書人豈不是得氣死”
霍去病聽到這話,撓了撓頭,發出了憨厚的笑容,迴應他的是劉徹爽朗的笑聲。
這歡樂的場麵被小太監所打斷,他低著頭走了進來,不等劉徹發問,立馬拱手說道:“陛下,那些讀書人已經來了”。
“哦,是嗎,你將去病交給衛青,然後將那些讀書人帶過來”。
“唯”
一群戴著儒生帽子的人走進了皇宮,他們激動的看著眼前的未央宮,儒家太難了,被打壓了幾十年,終於要出頭了。
秦朝時,始皇帝雖然不喜歡儒家,可公子扶蘇的老師確是儒家人,這讓他們感覺到了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但是這天下的事情變化太快,公子扶蘇那麽好的一個讀書人,卻被始皇帝送到北方包了一個大工程,工程幹完了人卻沒能迴來。
這大漢朝的第一任董事長不喜歡儒家,讓儒家人心涼了一截,沒想到了六十多年後,他們終於來到了這象征著權利的地方。
前麵的幾個人明顯沉穩許多,臉上沒有任何變化,後麵一個小年輕就有些激動了,他開心的很,他想向同伴訴說一下自己那激動的心情。
可同伴看到他的樣子卻不想理他,“這姓孔的這麽沉不住氣嗎,要不是他的身份,這次來還真不應該帶他”,旁邊的人理了理自己的衣衫,“唉,果然是學的好不如生的好啊”。
小年輕的激動無人理會,左右扭頭看去,同行而來的人都保持著一副鎮定的模樣,右手抬於胸前,左手放在腰間,撫摸著腰間並不存在的長劍。
小年輕不經意間的往後一瞥,後麵高大的同齡人似乎沒有那麽嚴肅,也沒有那這麽的端著。
“這未央宮可真是富麗堂皇啊,仁兄”
張塵一懵,他不禁懷疑自己認識這人嗎,“額,是啊是啊,皇宮嘛,當然不一樣”。
“對了,仁兄,在下姓孔,名….”
“好了,好了,我不喜歡姓孔的,特別是齊魯那邊的”,說完繼續往前走去,完成著自己的拍攝任務。
“仁兄,你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你說你不喜歡孔子吧”,小年輕又湊到張塵跟前說了這麽一句。
張塵聽到後滿是疑惑,這話咋聽的這麽熟悉呢,而且自己是攝影師啊。這小子偷換概念的能力還真強,“孔子除外”。
“哎哎哎,你這人”
隊伍邁著步子走進了未央宮,端坐於上方的年輕皇帝讓他們充滿激動,這是一場挑戰,要是能夠說服皇帝,儒家就會打開新的篇章,自春秋戰國而來,儒家幾百年來的努力將得到實現。
劉徹看著走進大殿的人群、首先注意到的卻是後方那個高大的身影。
“來人,給張先生賜坐”
旁邊侍奉的小太監立馬跑出去辦了一張桌子和坐墊進來。
儒家人看著這有些懵逼,“這啥情況,張先生是誰,咱們這一行有張先生嗎”,這些疑問縈繞在他們的心頭。
小年輕也在猜測這個人是誰,隻見那個不理他的仁兄走上前去,對著劉徹一拱手。
“那謝謝陛下了”,張塵說完保持著嚴肅的樣子坐在了那個位置上。
“嗬嗬嗬,難得見先生如此正經”
一番寒暄,劉徹終於將目光投向了今天的主角,看著這群站著的學者,他提出了今天的第一個問題。
“董仲舒,你之前的文章朕全都看過了,可朕還是想問,儒家能為朕帶來什麽,高皇帝可是很不喜歡儒家的啊”
飄溢著兩縷白發的董仲舒,捋了捋自己的胡子,對著劉徹一拜,“相信陛下也能看到,大漢開國近七十年,黃老之說為這個朝廷帶來的效果微乎其微,各種學說在國朝橫行,給整個朝堂帶來的隻有混亂,朝堂上的朝臣穿著各種各樣的衣服,信奉著各種各樣的學說”
他抿了抿嘴唇繼續說道:“麵對如此局麵,陛下想要做些事情,必然會與不同的人產生衝突,今天一個人仗著自己的學識來和陛下理論,明天又有另一個靠著另一種說法來和陛下理論,就算最終陛下依靠帝王威嚴,讓他們的阻擋消失,可他們的內心仍會出現不滿”。
拜了一拜,“陛下,這天下大事講究的就是一個政通人和”。
退迴自己位置上的董仲舒,又恢複了之前的姿勢,繼續站立著。
“那朕為什麽要用你們儒家呢”
這話讓董仲舒在內心呐喊,“你個姓劉的,當年你沒掌權的時候,可是對儒家相當信奉啊,可憐趙綰、王臧兩人為你衝鋒陷陣,還被砍了”。
“儒家,能夠對陛下的統治,陛下的權利進行維護與加強”。
張塵轉頭看了一眼劉徹,根據他這麽久以來的麵部表情研究,劉徹心動了,他等的就是這句話。此時劉徹看向董仲舒的眼神,就像一句歌詞唱的那樣,“是心動啊,糟糕眼神擋不住”。
“既如此,說出你的建議”
來了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第一道難關已經闖過去了,已經到了具體計劃了,這事情已經十拿九穩了。
如此讓人激動的時刻,作為一個高人,董仲舒當人不能激動,他可與那邊坐著的那個“高人”不一樣,看他坐在那裏,姿勢一點都不正確,陛下怎麽會看重他。
“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董仲舒直接說出了自己心中建議的核心內容,“咱們就直入主題,別的不多說,你小子也是個不愛聽廢話的,就愛聽目的”。
“哦?展開說說”
“凡是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的各家學說,都要從博士官學中排除出去”,董仲舒已經看出陛下的滿意了,他在期待著陛下的表揚。
“朕還有最後一個問題,為什麽要把其他學說放棄,在這朝堂上隻留下儒家呢”
董仲舒再次走到講話的位置,“這小子剛才不是問了一遍嗎,怎麽又問”,他對著劉徹拱手迴答道:“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現在師異道,人異論,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統治思想不一致,法製數變,百家無所適從”。
說著說著他突然意識到不對,“皇帝的意思是,朝堂上隻有儒家,這小子這話什麽意思,暗中下絆子”。
想到此處,他立馬上前補充道:“儒家思想將成為維護陛下統治天下的基礎”。
“哈哈哈哈,好,下去之後寫個策略送上來,朕要好好看看”
儒家眾人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他們知道,皇帝答應了,但大家都是讀書人,讀書人怎麽能這麽沉不住氣呢,這樣子讓劉徹也相當滿意,這才是高人啊。
“陛下,孔家人將成為儒學的代表,還請陛下善待孔家”
董仲舒的話語讓劉徹思索了許久,兩兩相比之下,確實應該去善待孔家人,利用孔家人來“維持”儒家。
在小年輕期待的目光下,劉徹點點頭,“理應如此,孔子之德亦該照耀子孫”。
“孔家人謝過陛下”
一聲大吼從隊伍的最後麵傳來,劉徹抬頭望去,隻見一個年輕人滿臉喜色的對著他行禮。
前麵的董仲舒等人看見了劉徹疑惑的目光,“陛下,此乃孔先人之後”,嘴上隻是說了一下,心裏卻罵開了,“你個狗一樣的東西這麽沉不住氣,這福利還沒爭取到位呢,你說什麽話,你也不怕你爹迴去打死你”。
他這個樣子讓劉徹相當安心,這種人才好用嘛,“嗬嗬,即使先賢之後,理當受到恩典,爾不必多禮”。
“這小子這麽傻,這家人是怎麽傳承了幾千年的”,張塵摸了摸下巴,“不對,這貨是他們特地選來的”。
如果是孔子是整個華夏曆史上一個偉大的人,為整個華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頂著孔子後代的孔家人卻是一言難盡,以至於後世之人尊重孔子卻排斥孔家人。
“那個”,張塵開口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他們齊齊看向這個坐著卻一直不發言的人,“如果,我是說如果後世的孔家人連自己祖先的書都讀不懂了該怎麽辦”。
“住口,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怎麽如此汙蔑孔家”
董仲舒聽到這話直接開口指責起張塵,這剛到手的福利可不能被你這麽整沒了。
劉徹麵無表情的看著場中對峙的兩人,內心卻是大喜,“該,讓你以前不幫朕,現在朕也不幫你”。
“他這說的也許是後世之孔家人,可是這樣不是對朕以及朕之子孫更有利”。
想到此處劉徹不由得點點頭,可在董仲舒看來,這是陛下對自己的肯定,不論張塵接下來說什麽,他都有理由反駁。
可他等來的卻是張塵的熄火,他並未與董仲舒理論,隻是淡定的坐迴了自己的位置。
這讓劉徹很不滿意,你起來和他爭論啊,跟他據理力爭啊,把他說服啊,咋滴就啞火了,你不是能掐會算很厲害嗎。
“好了,好了,張先生也是無心之言,明日你上一道奏疏來”
劉徹的調和給了董仲舒和張塵一個台階,也給了孔家一個麵子。
儒生們心滿意足的走出了未央宮,前麵的路似乎是由金子鋪成的啊,照的他們眼中都是亮光。
“董兄,奏疏的事情還勞董兄費心了”
董仲舒對著麵前的男子擺擺手,“公孫兄,多慮了,陛下實際已然同意,吾等靜待陛下旨意即可”。
儒生們聽到這話,笑著從西安門門口分開,各自離去,屬於儒家的時代來了。
春秋戰國五百年,諸子先賢遊天下,
縱橫笑看墨家事,陰陽黃老爭先後,
兵起自有兵家到,病來還請醫家來,
儒生笑談家國義,那知此儒非彼儒。
諸子百家們或許從未想到,那個當年不受諸侯重視,身後卻跟著三千小弟,靠著一手以德服人的魯國壯漢贏得了這場戰勝的勝利,背後的曲折卻足以寫一本迴憶錄,讓後來人好好體會下先人創業時的不容易。
法家的代表看著這位勝利者嘴角勾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張塵與那些儒生一樣,帶著笑容走出了皇宮,邁著步子走向了衛青家。
董仲舒的奏疏在朝堂上掀起了驚濤駭浪,大臣們知道皇帝要改變,但是從未想過皇帝玩的這麽大,咱們都這麽玩了七十年了,我剛摸清楚遊戲規則,你給我說要換著玩。
不忿者看了看門口的甲士,臉上出現了快要溢出的笑意,稱讚著皇帝的新方法好,雖然咱沒怎麽看過儒家的書籍,但是不妨礙咱家裏有收藏啊,咱這就迴去看,保證讓皇上您滿意。
劉徹看到大臣們滿臉願意的笑臉,很是滿意,當場宣布讓公孫弘當丞相。
外戚們聽到這個決定,臉上直接戴上了痛苦麵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