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全家一起行動,將車上的大部分物資都搬進了院子裏。
鐵強帶著鐵雷鳴開著運鈔車繼續前往村口的路值守。
畢竟這一路上還是遇到了很多人,要是被有心之人盯上,那就會留下不必要的隱患。
這條路就是進村的必經之路,隻要把車停在路上,坐在車裏就可以很好的監控路麵情況。
山裏的夜格外的安靜,隻有昆蟲的鳴叫和徐徐的山風,偶爾還會傳來夜鶯的啼鳴。
天漸漸破曉,天空還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朧,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青紗。
過了一會兒,東方天際浮起一片魚肚白,大地也光亮起來。
太陽就要升起來了!
清晨的山林,有些淡淡的薄霧尚未散去,遠遠看去若有若無,像是仙女舞動的紗裙。
山坡上芳草如茵,一叢叢、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沐浴著陽光,綻開了笑臉,花瓣上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閃動著五彩的光。
父子二人走下車,打著哈欠伸了個懶腰,正看見鐵大山和劉滿屯過來換班。
“強子,這山裏冷吧。”劉滿屯邊走邊問道。
“爹,還好,我倆昨天帶著睡袋呢,不冷。”鐵強迴答道。
“你倆迴去吃飯休息吧,我們老哥倆值班。”鐵大山說道。
“好的,爺爺,姥爺,”鐵雷鳴迴答道。
說完,父子倆迴到家裏吃早飯。
早飯過後,眾人首先將院內的物資進行了分類清點,並登記造冊。
食物和水,按照保質期進行放置。
暫時一些不需要的物資就都放進了庫房裏。
鐵雷鳴將太陽能充電板擺放在院子裏最容易曬到太陽的地方,連接好充電器,給移動電源充電。
有了電,很多工具設備就可以使用,這給日後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雖然有發電機,但是柴油畢竟就那一罐,如果不加節製的使用,很快就會消耗幹淨。
現在是夏季,當寒冷的冬季來臨的時候,也許用電的時候會更多。
收拾完畢,父子倆在炕上睡了兩個小時。
雖然晚上在車上也可以休息,但是卻得不到良好的睡眠。
時間久了,身體再好的人也會出現問題。
在末世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現在除了些小傷小病可以吃藥醫治,一但得了比較嚴重的疾病,那隻能等死。
敲鑼聲將睡夢中的鐵強叫醒,這是接班時他告訴劉滿屯的,兩個半小時以後敲鑼集合鄉親們。
鐵強看了眼還在熟睡的鐵雷鳴,沒有叫醒他,慢慢地下床出門。
鐵雷鳴雖然經曆了這麽多成長了,但畢竟他還是個孩子。
來到村口,鄉親們今天全都出來了。
鐵強數了一下,算上自己家人和村裏常住的人一共十五個人,。
“各位叔叔大爺嬸子們!世道變了,現在咱們要想好好地生活下去,那就得靠咱們自己了!”鐵強大聲說道。
“強子,你說吧,怎麽我們聽你的!”劉滿屯率先發言。
“對,聽你的”
“有啥安排你就說話”
“俺們山裏人有的是力氣”
鄉親們也隨之附和道。
“好,謝謝各位相親,那我就說說我的想法!”鐵強說道。
於是他把昨天思考的一些問題,全都跟鄉親們說了出來。
首先得在公路盡頭的做一扇大門,然後還需要在大門兩側做石牆或者土牆,形成一道有效的屏障,這樣可以阻止喪屍及人的闖入。
在牆內設置一座角樓,這樣可以登高觀察路麵情況,及早發現情況。
設置路障,製作一些可以滾動的圓木,在必要的時候滾下山去,對喪屍或敵人造成傷害。
對水源進行保護,防止汙染。
每家各戶收拾並整理好自家的糧食,種植和養殖要持續發展。
每天要有專人值守,如遇情況,敲鑼示警。如遭遇大規模襲擊,全體人員要一起抗擊。
任何一家遇到困難或事情,全體一起幫忙解決。
遇到有不是本村的外人要想進村生活,必須得全體村民同意,方可留在村裏。
鐵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鄉親們,大夥聽後表示讚同。
“強子,我是木匠,這做門,做路障,和滾木的事交給我。”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說道。
“這是你楊叔,祖傳的木匠,在咱這十裏八鄉的,得排這個!”劉滿屯說著豎起了大拇指。
“強子,我幹過瓦工。有啥用的著的說話”前院的老王說道。
老王歲數也年近60,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工地上幹活。
“老劉啊,我的情況你知道,咱都是打獵的,現在沒了獵槍,就隻會種地了。”一位精瘦的老人說道。
“老馬,強子這迴可是給帶家夥來了,咱老哥倆可以一起把守大門啦,哈哈!”劉滿屯笑著說道。
“哎呀,強子這是真的?”老馬激動地問道。
打獵半生的人,被收繳了陪了自己半輩子的土槍之後,一直很失落。
又種了半輩子地,本想著這一世恐怕再沒有摸槍的機會了,可誰曾想到現在又有了機會。
聽到如此的消息,怎麽能不激動振奮呢。
“是,馬叔,等迴頭給您瞧瞧。”鐵強說道。
“好,好,好!”激動的老馬連著說了三個好。
“強哥,我有挖機,可以挖溝,土方和石頭可以壘牆。可是,我挖機沒多少油啊。”東子可惜地說道。
“油暫時不是問題。”鐵強指了指林子裏的油罐車說道。
眾人順著鐵強手指的方向看去,瞬間都驚呆了。
這操作可是騷的一逼啊,竟然開了油罐車上山。
“那咱們說幹就幹!”鐵強說完,鄉親們當即散去。
東子去打穀場把挖掘機開了過來,鐵強帶他到林子裏把油加滿。
東子駕駛著冒著黑煙的挖掘機,就開始沿著村口的兩頭開挖。
要不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呢,這要是人工挖,不僅費時費力,關鍵是活的進度太慢了。
一上午的功夫,村口的一側就挖出了一個三米寬,一米多深,縱深五米左右的的大坑。
但是隨著向下挖掘,坑裏的石頭越發多了起來,挖掘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鐵強和老王幫著老楊去伐木,準備製作大門的木材。
劉滿屯和老馬在村口警戒觀察。
女人們則是在家裏忙乎著自己的事情。
一切事情都有序地進行著。
鐵強帶著鐵雷鳴開著運鈔車繼續前往村口的路值守。
畢竟這一路上還是遇到了很多人,要是被有心之人盯上,那就會留下不必要的隱患。
這條路就是進村的必經之路,隻要把車停在路上,坐在車裏就可以很好的監控路麵情況。
山裏的夜格外的安靜,隻有昆蟲的鳴叫和徐徐的山風,偶爾還會傳來夜鶯的啼鳴。
天漸漸破曉,天空還鑲著幾顆殘星,大地朦朧,如同籠罩著銀灰色的青紗。
過了一會兒,東方天際浮起一片魚肚白,大地也光亮起來。
太陽就要升起來了!
清晨的山林,有些淡淡的薄霧尚未散去,遠遠看去若有若無,像是仙女舞動的紗裙。
山坡上芳草如茵,一叢叢、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沐浴著陽光,綻開了笑臉,花瓣上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閃動著五彩的光。
父子二人走下車,打著哈欠伸了個懶腰,正看見鐵大山和劉滿屯過來換班。
“強子,這山裏冷吧。”劉滿屯邊走邊問道。
“爹,還好,我倆昨天帶著睡袋呢,不冷。”鐵強迴答道。
“你倆迴去吃飯休息吧,我們老哥倆值班。”鐵大山說道。
“好的,爺爺,姥爺,”鐵雷鳴迴答道。
說完,父子倆迴到家裏吃早飯。
早飯過後,眾人首先將院內的物資進行了分類清點,並登記造冊。
食物和水,按照保質期進行放置。
暫時一些不需要的物資就都放進了庫房裏。
鐵雷鳴將太陽能充電板擺放在院子裏最容易曬到太陽的地方,連接好充電器,給移動電源充電。
有了電,很多工具設備就可以使用,這給日後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雖然有發電機,但是柴油畢竟就那一罐,如果不加節製的使用,很快就會消耗幹淨。
現在是夏季,當寒冷的冬季來臨的時候,也許用電的時候會更多。
收拾完畢,父子倆在炕上睡了兩個小時。
雖然晚上在車上也可以休息,但是卻得不到良好的睡眠。
時間久了,身體再好的人也會出現問題。
在末世身體健康才是第一位的,現在除了些小傷小病可以吃藥醫治,一但得了比較嚴重的疾病,那隻能等死。
敲鑼聲將睡夢中的鐵強叫醒,這是接班時他告訴劉滿屯的,兩個半小時以後敲鑼集合鄉親們。
鐵強看了眼還在熟睡的鐵雷鳴,沒有叫醒他,慢慢地下床出門。
鐵雷鳴雖然經曆了這麽多成長了,但畢竟他還是個孩子。
來到村口,鄉親們今天全都出來了。
鐵強數了一下,算上自己家人和村裏常住的人一共十五個人,。
“各位叔叔大爺嬸子們!世道變了,現在咱們要想好好地生活下去,那就得靠咱們自己了!”鐵強大聲說道。
“強子,你說吧,怎麽我們聽你的!”劉滿屯率先發言。
“對,聽你的”
“有啥安排你就說話”
“俺們山裏人有的是力氣”
鄉親們也隨之附和道。
“好,謝謝各位相親,那我就說說我的想法!”鐵強說道。
於是他把昨天思考的一些問題,全都跟鄉親們說了出來。
首先得在公路盡頭的做一扇大門,然後還需要在大門兩側做石牆或者土牆,形成一道有效的屏障,這樣可以阻止喪屍及人的闖入。
在牆內設置一座角樓,這樣可以登高觀察路麵情況,及早發現情況。
設置路障,製作一些可以滾動的圓木,在必要的時候滾下山去,對喪屍或敵人造成傷害。
對水源進行保護,防止汙染。
每家各戶收拾並整理好自家的糧食,種植和養殖要持續發展。
每天要有專人值守,如遇情況,敲鑼示警。如遭遇大規模襲擊,全體人員要一起抗擊。
任何一家遇到困難或事情,全體一起幫忙解決。
遇到有不是本村的外人要想進村生活,必須得全體村民同意,方可留在村裏。
鐵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鄉親們,大夥聽後表示讚同。
“強子,我是木匠,這做門,做路障,和滾木的事交給我。”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說道。
“這是你楊叔,祖傳的木匠,在咱這十裏八鄉的,得排這個!”劉滿屯說著豎起了大拇指。
“強子,我幹過瓦工。有啥用的著的說話”前院的老王說道。
老王歲數也年近60,年輕的時候一直在工地上幹活。
“老劉啊,我的情況你知道,咱都是打獵的,現在沒了獵槍,就隻會種地了。”一位精瘦的老人說道。
“老馬,強子這迴可是給帶家夥來了,咱老哥倆可以一起把守大門啦,哈哈!”劉滿屯笑著說道。
“哎呀,強子這是真的?”老馬激動地問道。
打獵半生的人,被收繳了陪了自己半輩子的土槍之後,一直很失落。
又種了半輩子地,本想著這一世恐怕再沒有摸槍的機會了,可誰曾想到現在又有了機會。
聽到如此的消息,怎麽能不激動振奮呢。
“是,馬叔,等迴頭給您瞧瞧。”鐵強說道。
“好,好,好!”激動的老馬連著說了三個好。
“強哥,我有挖機,可以挖溝,土方和石頭可以壘牆。可是,我挖機沒多少油啊。”東子可惜地說道。
“油暫時不是問題。”鐵強指了指林子裏的油罐車說道。
眾人順著鐵強手指的方向看去,瞬間都驚呆了。
這操作可是騷的一逼啊,竟然開了油罐車上山。
“那咱們說幹就幹!”鐵強說完,鄉親們當即散去。
東子去打穀場把挖掘機開了過來,鐵強帶他到林子裏把油加滿。
東子駕駛著冒著黑煙的挖掘機,就開始沿著村口的兩頭開挖。
要不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呢,這要是人工挖,不僅費時費力,關鍵是活的進度太慢了。
一上午的功夫,村口的一側就挖出了一個三米寬,一米多深,縱深五米左右的的大坑。
但是隨著向下挖掘,坑裏的石頭越發多了起來,挖掘的速度也慢了下來。
鐵強和老王幫著老楊去伐木,準備製作大門的木材。
劉滿屯和老馬在村口警戒觀察。
女人們則是在家裏忙乎著自己的事情。
一切事情都有序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