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公元前128年)
因劉徹目前采取養兵政策,軍事方麵有衛青為他把關,於是劉徹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舉賢之策上,要求各郡每年必須按規定人數舉薦人才,送至朝廷,若“不舉孝,即不奉詔,以不敬罪論處;不察廉,即不勝任,則免去官職。”
此詔一出,一時間眾多賢能之士紛紛從全國各地湧入長安城,為朝堂注入了新鮮血液。
恰逢今年年初冬至,朔旦與冬至重逢於同一天內,而且還又迴歸了同一時刻,劉徹聽了太卜的上疏後,覺得此為祥瑞之兆,再加上衛子夫腹中的胎兒也將於今年誕生,於是劉徹下令,將年號改為“元朔”。
自衛子夫懷有身孕的消息傳出後,後宮一直十分的平靜,就連王太後都以修身養性為由,在長樂宮內靜心休養。後宮其他的女子自然更是不敢有任何動作,隻能待在各自的宮室內,安靜等待著。
前朝劉徹加緊整頓吏治,引進新的人才的同時也不忘把原有的,在其位不謀其事的無用之人一一鏟除。
而上林苑這邊,衛青不久前的一番激勵士卒們的話,將他們心中的躁動全部撫平,每個人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每日的訓練,彼此切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賽馬場上飛揚的塵土,訓練場上空飄蕩著的士卒們的呐喊聲,都在傳遞著將士們對匈作戰的戰前準備。
衛青把這一切全部都收入眼底,背在身後的雙手不自覺緊握成拳。衛子夫臨盆的日子已經漸漸接近了,衛青知道,當阿姊平安誕下孩子之後,自己就將帶領著他們奔赴戰場,而這一戰,也將是他能否站到那個高處,變得強大的決定之戰!
他隻能贏!
就這樣,在度過了一段平靜祥和的時光後,在眾多人的期待與矚目中,三月,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舉國上下都迎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衛夫人即將生產了。
劉徹焦急的在猗蘭殿的外室等待著,聽著內室裏衛子夫痛苦的唿喊聲,心急如焚的來迴走動著,這一次就連王太後也無法安心在長樂宮中等著,坐在猗蘭殿的高座上,一邊急切等待著一邊在心中祈禱祖宗保佑。
衛青坐在訓練場的看台邊,不停交握著的雙手彰顯了他此刻內心的焦灼與不安,李苑站在衛青的身後沒有說話,但他也在心中暗暗祈願著衛夫人能夠順利誕下皇子。
甚至連遠在長安之外的其他諸侯王們也都在靜靜等待著,雖然他們期望等到的結果或許各不相同,但此刻迫切的心情卻是如出一轍的。
在眾多焦急、不安、躁動、期望的心情交織中,一聲啼哭讓所有人的心頓時懸了起來,劉徹立即停下了腳步,雙目死死的盯著那扇緊閉著的門。不一會兒,內室的門打開了,衛孺懷抱著已經清洗幹淨的孩子,笑容滿麵的來到劉徹的麵前:“恭喜皇上,太後,是個皇子,母子平安!”
這下不僅是劉徹,連王太後都不禁長舒一口氣,嘴角抑製不住的上揚,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劉徹小心翼翼的從衛孺手中接過孩子,他不敢置信的低頭看著躺在自己懷中的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滿是好奇的看著自己,一下子就擊中了劉徹的心,劉徹甚至可以感覺到,自己抱著孩子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這是他的兒子,在他二十九歲之際,終於迎來了第一位皇子,從今以後,他的位置,他的江山,他的抱負,都將有人來繼承了!
想到這,劉徹的眼眶都不禁濕潤了,原來自己是如此的期盼著這個孩子的到來!
王太後在葉清的攙扶下,激動萬分的來到劉徹的身邊,看著皇上懷裏的孩子,甚至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皇上,給本宮抱抱!”
劉徹眨了眨眼睛,將眼眶中的淚水忍了迴去後,輕輕的將孩子送到了王太後的懷裏,然後對衛孺說道:“子夫怎麽樣了?朕可以進去看看她嗎?”
衛孺點了點頭,劉徹便輕輕吐了口氣,平複一下激動的心情後,抬腳朝內室走去。
進入內室後,太醫和宮人們都還在走來走去,忙碌的收拾著,而劉徹的目光從一開始就落在了床榻上的那個人身上。
劉徹輕手輕腳的走到床榻邊,似乎是怕打擾到床榻上正在閉目休息的衛子夫。看著衛子夫臉色蒼白,滿頭薄汗的樣子,劉徹十分心疼的接過一旁江雀手中的錦帕,極盡輕柔的為她擦去臉上的汗水。
衛子夫略微休息了一會兒,感覺眼皮不再那麽沉重後,便緩緩睜開了雙眼。一下子進入眼簾的,便是劉徹滿是心疼與關心的眼神。
見衛子夫醒了,劉徹立即柔聲關心道:“諼兒,你現在感覺怎麽樣?有好些嗎?有沒有覺得哪裏不舒服?”
衛子夫無力的搖了搖頭,動了動有些幹燥的嘴唇,用十分沙啞的聲音輕聲說道:“孩...孩子...”
知道衛子夫在關心什麽,劉徹輕輕握住衛子夫放在身側的手,十分溫柔的笑道:“孩子很好,是個男孩,辛苦你了,諼兒!”
雖然早已知曉自己這一胎生的會是男孩,但在聽到劉徹的話後,衛子夫還是嘴角輕輕勾起,露出了一個安心的笑容。之後她像是放下心來,扛不住身體的疲憊,緩緩睡去了。
而劉徹就這麽握著衛子夫的手,靜靜的在一旁陪伴著她,一步都沒有離開。
很快,衛夫人誕下皇子的消息瞬間傳遍了全國各地,舉國歡慶,高唿萬歲。可有人高興的同時,自然也會有人心憂,後宮的那些女人們,還有那些心懷不軌的朝臣和諸侯們,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沉思和憂慮之中。
可相較之下,更多的人還是興奮的。當消息傳到衛青的耳中時,衛青激動的一時間不知道該做什麽才好,就在這時,一陣陣歡唿聲傳來,衛青詫異的看著比他還要激動的士兵們,終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高聲唿喊出來,衝入士兵的隊伍之中,與他們擊掌擁抱,分享內心的激動。
當衛子夫從沉睡中輾轉醒來時,天色已經黑了,室內燈火通明,令衛子夫感到有些恍惚,自己的屋內從未這般明亮過。
感覺到身側的手被握住,衛子夫輕輕的轉過頭,隻見皇上正坐在床榻邊,手中拿著一卷奏章,而緊握著自己的手的正是皇上空出來的另一隻手。
難怪室內會點了這麽多燭火。衛子夫微微動了動,劉徹立即感覺到了,他低頭見衛子夫醒來了,急忙放下手中的奏章,關心的問道:“子夫你醒了,肚子該餓了吧?需要給你傳膳嗎?”
衛子夫點了點頭,劉徹立即吩咐宮人去給衛子夫準備膳食,然後俯下身輕輕的將衛子夫扶起來,讓她靠在自己的身上。
衛子夫倚靠在劉徹的懷裏,剛開口叫了聲“皇上...”就被劉徹輕聲打斷了:“你現在身體虛弱,先別說話,有什麽話等用完膳後再說。”
聞言衛子夫便不再開口,在劉徹的懷裏靜靜的待著,劉徹輕輕的將頭靠著衛子夫的頭頂,一隻手輕柔的摟著衛子夫的臂膀,無言卻十分溫馨。
江雀把做好的米粥呈上來,劉徹接過來後,用飯勺一口一口的親自喂給衛子夫吃,一碗米粥就這樣喂完了。
江雀接過劉徹遞過來的空碗後,立即退出了內室,並貼心的關好內室的門。一碗米粥下肚後,衛子夫精神恢複了些,便從劉徹的懷裏起身,有些急切的說道:“皇上,我想看看孩子。”
劉徹輕笑著說道:“別急,我這就抱過來給你看。”然後站起身,朝屋內的一個角落走去。
衛子夫的視線一直緊貼在劉徹身上,隻見他走到一個小搖床前,從裏麵將孩子抱了出來,然後迴到衛子夫的身邊,將孩子遞給了衛子夫。
衛子夫輕輕的接了過來,看著懷中的孩子那熟悉的眉眼,衛子夫情不自禁的落下淚來,據兒,我的據兒,你終於又迴到了母親的身邊!
見衛子夫落淚,劉徹以為衛子夫是高興的,邊笑著擦去她臉上的淚水邊柔聲說道:“瞧瞧你,都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還這麽喜歡掉眼淚,也不怕被孩子們看見了笑話。”
衛子夫抬手撫上孩子的臉頰,手下柔嫩的觸感讓她的心此刻軟的一塌糊塗,這一刻,她忘卻了這個孩子日後悲慘的命運,滿心隻有失而複得的感動與喜悅。
一滴淚滴落在孩子的臉上,原本已經睡著了的孩子突然慢慢的睜開眼睛,烏黑發亮的眼眸一眨一眨的看著衛子夫,然後對著衛子夫伸出了小手,嘴巴裏還發出“啊嗚啊嗚”的聲音,就好像在讓母親不要哭似的。
結果這下子,衛子夫哭得更兇了。見此,劉徹無奈的將衛子夫和孩子一起摟在懷裏,感覺到懷裏人的顫抖,劉徹也不禁有些感慨,這個孩子,他們都等了盼了好久,如今,諼兒終於生下了皇子,從今有後,在這個後宮中她就又多了一個倚靠,也能徹底立足了。
第二日早朝,朝臣們自然是對皇上迎來了第一位皇子表示慶賀,劉徹一高興,就命當朝擅長寫賦的枚皋和東方朔二人,為皇長子作賦,並命太卜擇選吉日,行太牢之禮,向祖宗和全天下百姓昭告皇長子的誕生。
按照禮製,皇子出生後,應在宮內為其另辟一宮室,並擇選品德優良,溫良恭順,慎而寡言的妾室和傅母負責照顧和撫育幼兒,但劉徹私心裏認為衛子夫就是養育皇子的最好人選,於是便將皇子留在了猗蘭殿,而江雀則成為了皇子的傅母。
這樣一來,善於揣測皇上心意的那些朝臣們便又開始動了心思,中大夫主父偃趁此機會向皇上上書,請立皇長子生母衛夫人為皇後。
如今後位已經空了一年有餘,再加上主父偃的上書,劉徹當即同意了主父偃的提議。如此一來,皇長子留在衛子夫身邊便順理成章了,這也是劉徹打從一開始就計劃好的。
因劉徹極為看中這個孩子,再加上又是皇長子,所以這個孩子一出生並沒有向其他三位公主一樣早早的被取了名,而是按照禮製,由太卜推算出三個月後的吉日為命名之日,由劉徹親自為其命名。
如此禮遇,堪比太子,打從皇長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太子的規格來的。劉徹對於皇長子的寵愛程度,以及其在劉徹心目中的地位,再加上皇上已同意立衛子夫為皇後,都讓朝臣們看出了皇上心目中的打算。
如此一來,衛家在朝野上下的地位無人能及。
對於皇上意欲立衛子夫為皇後的事,王太後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表示,因為她知道,這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了,就算她不樂意讓衛子夫坐上那個位置,可是短時間內她也沒有更好的人選,而且如今王田兩家已經元氣大傷,現在不是得罪皇上的時候,隻有順著他的意,才不會將王田兩家推到絕路。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她就這樣就此作罷了!王太後輕抿了一口手中的茶,對身旁的葉清問道:“那位趙國女子現在怎麽樣了?”
葉清知道太後問的是王美人王婉筠,便輕聲迴複道:“迴太後,王美人一直都非常的安分守己,平日裏都是待在自己的宮室內,鮮少出門。”
王太後點了點頭沉聲說道:“很好,我先前和你說的那些安排可以部署起來了,等到時機成熟,就能讓後宮熱鬧起來了!”
話音一落,王太後的嘴角就勾起了一抹得意的笑容,衛子夫,不要以為這樣你就可以安穩坐在皇後之位上,獨享皇上的寵愛了,本宮會讓你知道,這世間最不能長久的,就是帝王的恩寵!
春三月甲子日,大漢朝又迎來了一個非常隆重的日子,當今皇上最寵愛的夫人,皇長子的生母衛子夫,正式被冊封為皇後,入主未央宮。
因劉徹目前采取養兵政策,軍事方麵有衛青為他把關,於是劉徹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舉賢之策上,要求各郡每年必須按規定人數舉薦人才,送至朝廷,若“不舉孝,即不奉詔,以不敬罪論處;不察廉,即不勝任,則免去官職。”
此詔一出,一時間眾多賢能之士紛紛從全國各地湧入長安城,為朝堂注入了新鮮血液。
恰逢今年年初冬至,朔旦與冬至重逢於同一天內,而且還又迴歸了同一時刻,劉徹聽了太卜的上疏後,覺得此為祥瑞之兆,再加上衛子夫腹中的胎兒也將於今年誕生,於是劉徹下令,將年號改為“元朔”。
自衛子夫懷有身孕的消息傳出後,後宮一直十分的平靜,就連王太後都以修身養性為由,在長樂宮內靜心休養。後宮其他的女子自然更是不敢有任何動作,隻能待在各自的宮室內,安靜等待著。
前朝劉徹加緊整頓吏治,引進新的人才的同時也不忘把原有的,在其位不謀其事的無用之人一一鏟除。
而上林苑這邊,衛青不久前的一番激勵士卒們的話,將他們心中的躁動全部撫平,每個人都井然有序的進行著每日的訓練,彼此切磋,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賽馬場上飛揚的塵土,訓練場上空飄蕩著的士卒們的呐喊聲,都在傳遞著將士們對匈作戰的戰前準備。
衛青把這一切全部都收入眼底,背在身後的雙手不自覺緊握成拳。衛子夫臨盆的日子已經漸漸接近了,衛青知道,當阿姊平安誕下孩子之後,自己就將帶領著他們奔赴戰場,而這一戰,也將是他能否站到那個高處,變得強大的決定之戰!
他隻能贏!
就這樣,在度過了一段平靜祥和的時光後,在眾多人的期待與矚目中,三月,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舉國上下都迎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衛夫人即將生產了。
劉徹焦急的在猗蘭殿的外室等待著,聽著內室裏衛子夫痛苦的唿喊聲,心急如焚的來迴走動著,這一次就連王太後也無法安心在長樂宮中等著,坐在猗蘭殿的高座上,一邊急切等待著一邊在心中祈禱祖宗保佑。
衛青坐在訓練場的看台邊,不停交握著的雙手彰顯了他此刻內心的焦灼與不安,李苑站在衛青的身後沒有說話,但他也在心中暗暗祈願著衛夫人能夠順利誕下皇子。
甚至連遠在長安之外的其他諸侯王們也都在靜靜等待著,雖然他們期望等到的結果或許各不相同,但此刻迫切的心情卻是如出一轍的。
在眾多焦急、不安、躁動、期望的心情交織中,一聲啼哭讓所有人的心頓時懸了起來,劉徹立即停下了腳步,雙目死死的盯著那扇緊閉著的門。不一會兒,內室的門打開了,衛孺懷抱著已經清洗幹淨的孩子,笑容滿麵的來到劉徹的麵前:“恭喜皇上,太後,是個皇子,母子平安!”
這下不僅是劉徹,連王太後都不禁長舒一口氣,嘴角抑製不住的上揚,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劉徹小心翼翼的從衛孺手中接過孩子,他不敢置信的低頭看著躺在自己懷中的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滿是好奇的看著自己,一下子就擊中了劉徹的心,劉徹甚至可以感覺到,自己抱著孩子的雙手在微微顫抖。
這是他的兒子,在他二十九歲之際,終於迎來了第一位皇子,從今以後,他的位置,他的江山,他的抱負,都將有人來繼承了!
想到這,劉徹的眼眶都不禁濕潤了,原來自己是如此的期盼著這個孩子的到來!
王太後在葉清的攙扶下,激動萬分的來到劉徹的身邊,看著皇上懷裏的孩子,甚至聲音有些顫抖的說道:“皇上,給本宮抱抱!”
劉徹眨了眨眼睛,將眼眶中的淚水忍了迴去後,輕輕的將孩子送到了王太後的懷裏,然後對衛孺說道:“子夫怎麽樣了?朕可以進去看看她嗎?”
衛孺點了點頭,劉徹便輕輕吐了口氣,平複一下激動的心情後,抬腳朝內室走去。
進入內室後,太醫和宮人們都還在走來走去,忙碌的收拾著,而劉徹的目光從一開始就落在了床榻上的那個人身上。
劉徹輕手輕腳的走到床榻邊,似乎是怕打擾到床榻上正在閉目休息的衛子夫。看著衛子夫臉色蒼白,滿頭薄汗的樣子,劉徹十分心疼的接過一旁江雀手中的錦帕,極盡輕柔的為她擦去臉上的汗水。
衛子夫略微休息了一會兒,感覺眼皮不再那麽沉重後,便緩緩睜開了雙眼。一下子進入眼簾的,便是劉徹滿是心疼與關心的眼神。
見衛子夫醒了,劉徹立即柔聲關心道:“諼兒,你現在感覺怎麽樣?有好些嗎?有沒有覺得哪裏不舒服?”
衛子夫無力的搖了搖頭,動了動有些幹燥的嘴唇,用十分沙啞的聲音輕聲說道:“孩...孩子...”
知道衛子夫在關心什麽,劉徹輕輕握住衛子夫放在身側的手,十分溫柔的笑道:“孩子很好,是個男孩,辛苦你了,諼兒!”
雖然早已知曉自己這一胎生的會是男孩,但在聽到劉徹的話後,衛子夫還是嘴角輕輕勾起,露出了一個安心的笑容。之後她像是放下心來,扛不住身體的疲憊,緩緩睡去了。
而劉徹就這麽握著衛子夫的手,靜靜的在一旁陪伴著她,一步都沒有離開。
很快,衛夫人誕下皇子的消息瞬間傳遍了全國各地,舉國歡慶,高唿萬歲。可有人高興的同時,自然也會有人心憂,後宮的那些女人們,還有那些心懷不軌的朝臣和諸侯們,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沉思和憂慮之中。
可相較之下,更多的人還是興奮的。當消息傳到衛青的耳中時,衛青激動的一時間不知道該做什麽才好,就在這時,一陣陣歡唿聲傳來,衛青詫異的看著比他還要激動的士兵們,終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高聲唿喊出來,衝入士兵的隊伍之中,與他們擊掌擁抱,分享內心的激動。
當衛子夫從沉睡中輾轉醒來時,天色已經黑了,室內燈火通明,令衛子夫感到有些恍惚,自己的屋內從未這般明亮過。
感覺到身側的手被握住,衛子夫輕輕的轉過頭,隻見皇上正坐在床榻邊,手中拿著一卷奏章,而緊握著自己的手的正是皇上空出來的另一隻手。
難怪室內會點了這麽多燭火。衛子夫微微動了動,劉徹立即感覺到了,他低頭見衛子夫醒來了,急忙放下手中的奏章,關心的問道:“子夫你醒了,肚子該餓了吧?需要給你傳膳嗎?”
衛子夫點了點頭,劉徹立即吩咐宮人去給衛子夫準備膳食,然後俯下身輕輕的將衛子夫扶起來,讓她靠在自己的身上。
衛子夫倚靠在劉徹的懷裏,剛開口叫了聲“皇上...”就被劉徹輕聲打斷了:“你現在身體虛弱,先別說話,有什麽話等用完膳後再說。”
聞言衛子夫便不再開口,在劉徹的懷裏靜靜的待著,劉徹輕輕的將頭靠著衛子夫的頭頂,一隻手輕柔的摟著衛子夫的臂膀,無言卻十分溫馨。
江雀把做好的米粥呈上來,劉徹接過來後,用飯勺一口一口的親自喂給衛子夫吃,一碗米粥就這樣喂完了。
江雀接過劉徹遞過來的空碗後,立即退出了內室,並貼心的關好內室的門。一碗米粥下肚後,衛子夫精神恢複了些,便從劉徹的懷裏起身,有些急切的說道:“皇上,我想看看孩子。”
劉徹輕笑著說道:“別急,我這就抱過來給你看。”然後站起身,朝屋內的一個角落走去。
衛子夫的視線一直緊貼在劉徹身上,隻見他走到一個小搖床前,從裏麵將孩子抱了出來,然後迴到衛子夫的身邊,將孩子遞給了衛子夫。
衛子夫輕輕的接了過來,看著懷中的孩子那熟悉的眉眼,衛子夫情不自禁的落下淚來,據兒,我的據兒,你終於又迴到了母親的身邊!
見衛子夫落淚,劉徹以為衛子夫是高興的,邊笑著擦去她臉上的淚水邊柔聲說道:“瞧瞧你,都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還這麽喜歡掉眼淚,也不怕被孩子們看見了笑話。”
衛子夫抬手撫上孩子的臉頰,手下柔嫩的觸感讓她的心此刻軟的一塌糊塗,這一刻,她忘卻了這個孩子日後悲慘的命運,滿心隻有失而複得的感動與喜悅。
一滴淚滴落在孩子的臉上,原本已經睡著了的孩子突然慢慢的睜開眼睛,烏黑發亮的眼眸一眨一眨的看著衛子夫,然後對著衛子夫伸出了小手,嘴巴裏還發出“啊嗚啊嗚”的聲音,就好像在讓母親不要哭似的。
結果這下子,衛子夫哭得更兇了。見此,劉徹無奈的將衛子夫和孩子一起摟在懷裏,感覺到懷裏人的顫抖,劉徹也不禁有些感慨,這個孩子,他們都等了盼了好久,如今,諼兒終於生下了皇子,從今有後,在這個後宮中她就又多了一個倚靠,也能徹底立足了。
第二日早朝,朝臣們自然是對皇上迎來了第一位皇子表示慶賀,劉徹一高興,就命當朝擅長寫賦的枚皋和東方朔二人,為皇長子作賦,並命太卜擇選吉日,行太牢之禮,向祖宗和全天下百姓昭告皇長子的誕生。
按照禮製,皇子出生後,應在宮內為其另辟一宮室,並擇選品德優良,溫良恭順,慎而寡言的妾室和傅母負責照顧和撫育幼兒,但劉徹私心裏認為衛子夫就是養育皇子的最好人選,於是便將皇子留在了猗蘭殿,而江雀則成為了皇子的傅母。
這樣一來,善於揣測皇上心意的那些朝臣們便又開始動了心思,中大夫主父偃趁此機會向皇上上書,請立皇長子生母衛夫人為皇後。
如今後位已經空了一年有餘,再加上主父偃的上書,劉徹當即同意了主父偃的提議。如此一來,皇長子留在衛子夫身邊便順理成章了,這也是劉徹打從一開始就計劃好的。
因劉徹極為看中這個孩子,再加上又是皇長子,所以這個孩子一出生並沒有向其他三位公主一樣早早的被取了名,而是按照禮製,由太卜推算出三個月後的吉日為命名之日,由劉徹親自為其命名。
如此禮遇,堪比太子,打從皇長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太子的規格來的。劉徹對於皇長子的寵愛程度,以及其在劉徹心目中的地位,再加上皇上已同意立衛子夫為皇後,都讓朝臣們看出了皇上心目中的打算。
如此一來,衛家在朝野上下的地位無人能及。
對於皇上意欲立衛子夫為皇後的事,王太後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表示,因為她知道,這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了,就算她不樂意讓衛子夫坐上那個位置,可是短時間內她也沒有更好的人選,而且如今王田兩家已經元氣大傷,現在不是得罪皇上的時候,隻有順著他的意,才不會將王田兩家推到絕路。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她就這樣就此作罷了!王太後輕抿了一口手中的茶,對身旁的葉清問道:“那位趙國女子現在怎麽樣了?”
葉清知道太後問的是王美人王婉筠,便輕聲迴複道:“迴太後,王美人一直都非常的安分守己,平日裏都是待在自己的宮室內,鮮少出門。”
王太後點了點頭沉聲說道:“很好,我先前和你說的那些安排可以部署起來了,等到時機成熟,就能讓後宮熱鬧起來了!”
話音一落,王太後的嘴角就勾起了一抹得意的笑容,衛子夫,不要以為這樣你就可以安穩坐在皇後之位上,獨享皇上的寵愛了,本宮會讓你知道,這世間最不能長久的,就是帝王的恩寵!
春三月甲子日,大漢朝又迎來了一個非常隆重的日子,當今皇上最寵愛的夫人,皇長子的生母衛子夫,正式被冊封為皇後,入主未央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