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定下來後,衛子夫便著手安排了霍去病進宮以及陳掌任職椒房殿詹事一事,對於衛子夫的安排,霍去病沒有任何異議,陳掌更是感激萬分。雖然表麵上,衛子夫是為了增進霍去病和陳掌的關係才讓陳掌進宮任職,但陳掌明白,皇後的這一舉動,無異於是幫助自己在長安這塊紛爭之地立足。
幾日後,一切都安排妥當後,霍去病終是進宮,並在椒房殿與自己名義上的父親,陳掌見麵了。
上一次見到陳掌,還是為母親送葬的時候,沒想到再相見已經兩年過去了,看著陳掌比記憶中蒼老許多的麵孔,還有和記憶中一樣的溫和慈愛的眼神,霍去病有些心酸的皺了皺鼻子,如果母親還在,如果他們能夠以家人的身份一起生活下去,這個人一定會是個很好的父親吧!
可惜隻是如果。
霍去病來到陳掌麵前,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禮,舌尖在嘴裏繞了一圈後,還是隻能說出一句:“見過陳大人......”
陳掌眼中期待的光芒黯了黯,但也隻是一閃即逝,他很快打起精神,麵帶笑容的扶起霍去病,溫和的說道:“去病不必多禮,在我麵前你不用感到拘束,我們...來日方長,你隻要順從自己的心意就好。”
霍去病抬起頭,看見陳掌眼中隱隱閃現的淚光,心中的感動終是將心頭的那抹不適慢慢壓了下去,他乖順的點了點頭。而霍去病的這一舉動,讓陳掌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見霍去病沒有表現出抵觸的情緒,衛子夫微微懸著的心也終是放了下來,她坐在席座上,對著下方的霍去病輕聲說道:“病兒,皇上宣你去宣室說是有要事相商,你先過去吧。”
皇上找他?霍去病微微一愣,雖然感到奇怪但他還是說了聲“諾”,然後對著衛子夫和陳掌作揖之後,便離開了椒房殿。
霍去病離開後,衛子夫又轉而對陳掌說道:“陳大人,病兒跟你相處時間不多,可能一時間無法適應,還希望你不要介意。”
“皇後請放心,臣不急,臣可以慢慢等,臣相信總有一天,去病會接受臣,喚臣一聲‘父親’的!”陳掌恭敬地迴複道,聲音中透露著壓抑著的哽咽。
衛子夫輕輕的點著頭,十分真摯的說道:“日後,椒房殿中的諸多事宜,就要勞煩陳大人了!”
宣室這邊,霍去病一進入宣室,劉徹就很是熱情的招唿他入座,關心詢問他最近的生活,還囑咐他日後在宮裏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他。一陣寒暄之後,劉徹才說出宣霍去病前來的目的:“去病,朕記得你兒時酷愛閱讀兵書,如今兵法研習的怎麽樣了?”
“迴皇上,去病慚愧,自家母去世後,去病便無心習讀兵書了!”霍去病迴複道。
霍去病的迴答令劉徹頗感意外,他本以為以霍去病初時對兵書的熱情,定會堅持至今,沒想到他竟然已經放棄了。但劉徹又轉念一想,衛少兒的離世對去病的打擊和影響都很大,去病會無心學習也是人之常情。
於是,劉徹放輕聲音,溫聲說道:“你很有天賦,如此放棄了著實可惜,既然你現已入宮,不如就由朕來教導你兵法吧!”
誰知霍去病竟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直言拒絕了:“多謝皇上厚愛,但還請皇上恕去病無禮。去病隻是無名之輩,不值得皇上如此花費心思,而且這些年來,去病在舅舅身邊也進一步認識到,戰爭隻看方針策略如何在戰場上應對就夠了,不必亦步亦趨地去學習古代兵法!”
“所以比起鑽研兵法,去病更希望能夠盡快上戰場去積累經驗!”與在衛子夫麵前略顯收斂不同,霍去病在劉徹麵前總是會盡顯他那張揚和狂傲的一麵,許是從小就備受劉徹寵愛的緣故,又或許是他感覺到皇上很欣賞自己這一點,所以對於劉徹的提議,霍去病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完霍去病的話,劉徹著實震驚了,他知道霍去病這個孩子很狂,但沒想到會這麽狂,連前人幾百年來總結的經驗之談都能嗤之以鼻。
但震驚過後,劉徹的嘴角不自覺的勾起一抹興奮的笑容,他要的就是霍去病的這股狂勁,隻有夠狂,才能帶著必勝的決心奔赴戰場,才能在戰場上展現出大漢的雄風。
所以對於霍去病的態度,劉徹不僅沒有惱怒,反而大加讚賞:“不錯!這才是大將應有的風範!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對於劉徹的表揚,霍去病如意料之中一樣,微昂著頭,嘴角噙著自信張揚的笑容,驕傲的接受了。
若換做旁人,劉徹還會覺得對方傲慢無禮,可對於霍去病,劉徹就是有說不出的偏愛,或許是因為他是衛子夫的侄兒,自己是看著他長大的,又或許是對他抱有和衛青一樣的期望,總之就連霍去病的狂傲,劉徹都打心眼裏喜歡。
劉徹站起身來到霍去病麵前,拍著他的肩膀,聲音裏透露著喜悅:“你放心,總有一天,朕會親自將你送上戰場,讓你和青兒一樣,在沙場上大顯身手,揚我國威!”
“去病定不負皇上所望!”霍去病雙手抱拳,自信滿滿的說道。
“不過你現在還年幼,還不是時候讓你隨軍出征,不然你姨母知道了肯定要怪我了。”劉徹對著霍去病挪揄道,臉上的表情是隻有提到衛子夫時才有的溫情。
聞言霍去病也忍不住低頭輕笑,確實如此,若他這個時候真上了戰場,他已經可以想象到姨母知道後的表情了。
“既然你不願朕教你兵法,那不如這樣吧!朕封你為侍中,和青兒當年一樣,跟在朕身邊,好好學習曆練一番,了解一下如今的政局,對你日後上戰場肯定是有幫助的。”
聽了劉徹的話,霍去病心想舅舅不在長安,自己在宮中也無所事事,跟在皇上身邊也不失為一種學習,便爽快答應了。
就這樣,霍去病住進了皇宮中,白日裏跟在劉徹身邊,在未央宮前殿的大殿內聽朝臣們上奏朝政,針鋒相對,見識不一樣的“戰場”,晚上就在椒房殿,與皇上、姨母還有公主們一起用膳,說笑,時日久了,就連和陳掌之間的關係也慢慢出現緩和。
可就在這時,前線終是出現了問題。本以為已經遠離的匈奴軍隊突然又舉兵返侵,攻打雁門和漁陽,好在雁門有衛青的軍隊一直在附近守著,匈奴軍隊尚未靠近雁門,就被守城的衛青的軍隊攔住並擊退。
可是漁陽就沒那麽幸運了,因為早先韓安國以為匈奴人不會再來了,為了農耕停止了屯軍,所以匈奴軍隊入侵時,漁陽的軍力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韓安國率軍出迎與匈奴交戰,無法取得勝利,又退迴軍營中。匈奴人俘虜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後離去。
劉徹得知後大怒,派使者責備韓安國,然後把韓安國又往東調,去駐守右北平了。
而最令劉徹欣喜的則是衛青這次取得的成果,匈奴軍隊不僅沒有攻入雁門,反而還沒衛青率軍反攻,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俘虜數千人,可謂是打的匈奴軍隊落荒而逃。
衛青這次出征再次取得勝利,可以說是大大的長了漢武帝的臉,不僅給漢朝又立一功,提升衛家的地位,還可以堵住那些因衛家獨得聖寵而心存不滿的大臣們的嘴。
劉徹一高興,自然是給了衛青許多封賞,連公孫賀都一起沾了光,這讓那些大臣們更加眼紅了。
王太後得知這一消息後也開始有些按耐不住了,這些年來,先是衛子夫,現在是衛青,衛家一家獨大,再這麽下去,自己好不容易為王田兩家創建起來的尊榮就將全部灰飛煙滅了。
想到這,王太後麵色一沉,喚來葉清,沉聲說道:“那個計劃,是時候開始實施了。”
“太後,您想好了嗎?畢竟那個人,不是我們自己人啊!”葉清有些擔憂的說道。
王太後深歎口氣,無奈說道:“本宮知道,可現在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本宮的身體已經不同以往了,不知還有多少時日,至少在那之前,要讓王田兩家重新找迴往日的榮耀,不能再放任衛家這麽下去了!”
葉清雖想說些寬慰太後的話,可她也明白,太後說的是事實,她的身體確實大不如前了。既然這是太後的心願,那她就竭盡所能助太後達成。
於是,葉清恭恭敬敬的說道:“諾,奴婢這就去安排!”
葉清離開後,王太後轉頭盯著殿外的天空,目光深沉。
衛子夫,這場最終的搏鬥,就看我們誰會是真正的贏家了!
入冬後,天氣漸漸轉涼,因為有劉據在,椒房殿內早早的就燒起了暖爐,所以衛子夫也並不覺得今年的冬日有多寒冷。
前線的戰事再加上諸侯國的事情,劉徹近日越發忙碌起來,待在宣室的時辰也越來越晚,自然也沒辦法與衛子夫和孩子們一起用膳了。衛子夫理解劉徹作為皇帝的苦處,囑咐趙成一定要照顧好皇上,讓他按時用膳。
這日,劉徹和主父偃在宣室探討如今天下的格局,待二人聊的盡興後才發現天色已經黑了,劉徹這才把人放走。
劉徹走出宣室伸了個懶腰,因為和主父偃談論的太興奮了,隻覺得渾身熱血沸騰,突然一陣寒風襲來,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哆嗦,也讓他漸漸平靜下來。
劉徹看著夜空中難得的皎潔明月,想起自己似乎好久沒和衛子夫還有孩子們一起用膳了,便活動了下筋骨,準備朝椒房殿走去。
就在這時,他聽見左側方隱隱傳來什麽動靜,扭頭看去,好像是有什麽人,剛準備喝問,結果那湧上心頭的熟悉感讓他把原本要說出口的話又憋了迴去,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疑惑:“諼兒?”
這麽晚了,諼兒怎麽會在這?而且怎麽沒有人通報?她,這又是要去哪裏?
想到這,劉徹對身後的趙成問道:“皇後剛剛有來嗎?”
聽到劉徹的問話趙成一愣,仔細想了想之後,確定自己沒有疏漏才開口迴答到:“迴皇上,皇後娘娘今日未曾來過。”
難道諼兒並不是來宣室,隻是恰巧路過此處?
於是劉徹又把守衛的侍衛叫過來問道:“皇後是否剛剛經過這裏?”
“迴皇上,方才是有人路過此處,可是夜色太黑,奴婢未看清是誰,不過對方是隻身一人,所以奴婢也不確定是否是皇後娘娘。”
隻身一人?這下劉徹更加困惑了,以他對衛子夫的了解,她去任何地方都會讓江雀陪著,斷不可能獨自一人在皇宮內走動的。
而且看她離去的方向......
劉徹緊抿著嘴唇,最後還是帶著滿腹疑問,抬腳跟了上去。
見皇上突然朝另個方向走去,趙成急忙快步跟了上去,他想問皇上這是要去哪裏,就在這時,皇上的腳步慢了下來,趙成抬眼朝前方看去,當他看到不遠處那個人的身影時,瞬間明白了,原來皇上這是來追皇後娘娘了。
想到這,趙成忍不住輕笑,低下頭慢慢的跟在皇上的身後。
劉徹雙手背在身後慢悠悠的走著,看著前方地麵上衛子夫在月光中投落下的影子,隻覺得很是新鮮。
可是走著走著,劉徹這才注意到他們現在身處的地方,心中的疑惑更深了,諼兒為何這麽晚了會來這裏?
果然劉徹看見衛子夫轉身進了一個院落裏,他在巷口停下腳步,看著那個熟悉的院落,陷入了沉思。
趙成見劉徹站著不動了,忍不住輕聲問道:“皇上,您不進去嗎?”
劉徹沒有說話,他隻是直直的盯著院門,不知在想什麽。
過了一會兒後,劉徹終於邁開腳步,朝院子走去,而趙成則貼心的留在原地,幫皇上守著外麵。
幾日後,一切都安排妥當後,霍去病終是進宮,並在椒房殿與自己名義上的父親,陳掌見麵了。
上一次見到陳掌,還是為母親送葬的時候,沒想到再相見已經兩年過去了,看著陳掌比記憶中蒼老許多的麵孔,還有和記憶中一樣的溫和慈愛的眼神,霍去病有些心酸的皺了皺鼻子,如果母親還在,如果他們能夠以家人的身份一起生活下去,這個人一定會是個很好的父親吧!
可惜隻是如果。
霍去病來到陳掌麵前,恭恭敬敬的作揖行禮,舌尖在嘴裏繞了一圈後,還是隻能說出一句:“見過陳大人......”
陳掌眼中期待的光芒黯了黯,但也隻是一閃即逝,他很快打起精神,麵帶笑容的扶起霍去病,溫和的說道:“去病不必多禮,在我麵前你不用感到拘束,我們...來日方長,你隻要順從自己的心意就好。”
霍去病抬起頭,看見陳掌眼中隱隱閃現的淚光,心中的感動終是將心頭的那抹不適慢慢壓了下去,他乖順的點了點頭。而霍去病的這一舉動,讓陳掌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見霍去病沒有表現出抵觸的情緒,衛子夫微微懸著的心也終是放了下來,她坐在席座上,對著下方的霍去病輕聲說道:“病兒,皇上宣你去宣室說是有要事相商,你先過去吧。”
皇上找他?霍去病微微一愣,雖然感到奇怪但他還是說了聲“諾”,然後對著衛子夫和陳掌作揖之後,便離開了椒房殿。
霍去病離開後,衛子夫又轉而對陳掌說道:“陳大人,病兒跟你相處時間不多,可能一時間無法適應,還希望你不要介意。”
“皇後請放心,臣不急,臣可以慢慢等,臣相信總有一天,去病會接受臣,喚臣一聲‘父親’的!”陳掌恭敬地迴複道,聲音中透露著壓抑著的哽咽。
衛子夫輕輕的點著頭,十分真摯的說道:“日後,椒房殿中的諸多事宜,就要勞煩陳大人了!”
宣室這邊,霍去病一進入宣室,劉徹就很是熱情的招唿他入座,關心詢問他最近的生活,還囑咐他日後在宮裏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他。一陣寒暄之後,劉徹才說出宣霍去病前來的目的:“去病,朕記得你兒時酷愛閱讀兵書,如今兵法研習的怎麽樣了?”
“迴皇上,去病慚愧,自家母去世後,去病便無心習讀兵書了!”霍去病迴複道。
霍去病的迴答令劉徹頗感意外,他本以為以霍去病初時對兵書的熱情,定會堅持至今,沒想到他竟然已經放棄了。但劉徹又轉念一想,衛少兒的離世對去病的打擊和影響都很大,去病會無心學習也是人之常情。
於是,劉徹放輕聲音,溫聲說道:“你很有天賦,如此放棄了著實可惜,既然你現已入宮,不如就由朕來教導你兵法吧!”
誰知霍去病竟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後直言拒絕了:“多謝皇上厚愛,但還請皇上恕去病無禮。去病隻是無名之輩,不值得皇上如此花費心思,而且這些年來,去病在舅舅身邊也進一步認識到,戰爭隻看方針策略如何在戰場上應對就夠了,不必亦步亦趨地去學習古代兵法!”
“所以比起鑽研兵法,去病更希望能夠盡快上戰場去積累經驗!”與在衛子夫麵前略顯收斂不同,霍去病在劉徹麵前總是會盡顯他那張揚和狂傲的一麵,許是從小就備受劉徹寵愛的緣故,又或許是他感覺到皇上很欣賞自己這一點,所以對於劉徹的提議,霍去病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聽完霍去病的話,劉徹著實震驚了,他知道霍去病這個孩子很狂,但沒想到會這麽狂,連前人幾百年來總結的經驗之談都能嗤之以鼻。
但震驚過後,劉徹的嘴角不自覺的勾起一抹興奮的笑容,他要的就是霍去病的這股狂勁,隻有夠狂,才能帶著必勝的決心奔赴戰場,才能在戰場上展現出大漢的雄風。
所以對於霍去病的態度,劉徹不僅沒有惱怒,反而大加讚賞:“不錯!這才是大將應有的風範!朕果然沒有看錯你!”
對於劉徹的表揚,霍去病如意料之中一樣,微昂著頭,嘴角噙著自信張揚的笑容,驕傲的接受了。
若換做旁人,劉徹還會覺得對方傲慢無禮,可對於霍去病,劉徹就是有說不出的偏愛,或許是因為他是衛子夫的侄兒,自己是看著他長大的,又或許是對他抱有和衛青一樣的期望,總之就連霍去病的狂傲,劉徹都打心眼裏喜歡。
劉徹站起身來到霍去病麵前,拍著他的肩膀,聲音裏透露著喜悅:“你放心,總有一天,朕會親自將你送上戰場,讓你和青兒一樣,在沙場上大顯身手,揚我國威!”
“去病定不負皇上所望!”霍去病雙手抱拳,自信滿滿的說道。
“不過你現在還年幼,還不是時候讓你隨軍出征,不然你姨母知道了肯定要怪我了。”劉徹對著霍去病挪揄道,臉上的表情是隻有提到衛子夫時才有的溫情。
聞言霍去病也忍不住低頭輕笑,確實如此,若他這個時候真上了戰場,他已經可以想象到姨母知道後的表情了。
“既然你不願朕教你兵法,那不如這樣吧!朕封你為侍中,和青兒當年一樣,跟在朕身邊,好好學習曆練一番,了解一下如今的政局,對你日後上戰場肯定是有幫助的。”
聽了劉徹的話,霍去病心想舅舅不在長安,自己在宮中也無所事事,跟在皇上身邊也不失為一種學習,便爽快答應了。
就這樣,霍去病住進了皇宮中,白日裏跟在劉徹身邊,在未央宮前殿的大殿內聽朝臣們上奏朝政,針鋒相對,見識不一樣的“戰場”,晚上就在椒房殿,與皇上、姨母還有公主們一起用膳,說笑,時日久了,就連和陳掌之間的關係也慢慢出現緩和。
可就在這時,前線終是出現了問題。本以為已經遠離的匈奴軍隊突然又舉兵返侵,攻打雁門和漁陽,好在雁門有衛青的軍隊一直在附近守著,匈奴軍隊尚未靠近雁門,就被守城的衛青的軍隊攔住並擊退。
可是漁陽就沒那麽幸運了,因為早先韓安國以為匈奴人不會再來了,為了農耕停止了屯軍,所以匈奴軍隊入侵時,漁陽的軍力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韓安國率軍出迎與匈奴交戰,無法取得勝利,又退迴軍營中。匈奴人俘虜掠奪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財物後離去。
劉徹得知後大怒,派使者責備韓安國,然後把韓安國又往東調,去駐守右北平了。
而最令劉徹欣喜的則是衛青這次取得的成果,匈奴軍隊不僅沒有攻入雁門,反而還沒衛青率軍反攻,領三萬騎兵,長驅而進斬首俘虜數千人,可謂是打的匈奴軍隊落荒而逃。
衛青這次出征再次取得勝利,可以說是大大的長了漢武帝的臉,不僅給漢朝又立一功,提升衛家的地位,還可以堵住那些因衛家獨得聖寵而心存不滿的大臣們的嘴。
劉徹一高興,自然是給了衛青許多封賞,連公孫賀都一起沾了光,這讓那些大臣們更加眼紅了。
王太後得知這一消息後也開始有些按耐不住了,這些年來,先是衛子夫,現在是衛青,衛家一家獨大,再這麽下去,自己好不容易為王田兩家創建起來的尊榮就將全部灰飛煙滅了。
想到這,王太後麵色一沉,喚來葉清,沉聲說道:“那個計劃,是時候開始實施了。”
“太後,您想好了嗎?畢竟那個人,不是我們自己人啊!”葉清有些擔憂的說道。
王太後深歎口氣,無奈說道:“本宮知道,可現在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本宮的身體已經不同以往了,不知還有多少時日,至少在那之前,要讓王田兩家重新找迴往日的榮耀,不能再放任衛家這麽下去了!”
葉清雖想說些寬慰太後的話,可她也明白,太後說的是事實,她的身體確實大不如前了。既然這是太後的心願,那她就竭盡所能助太後達成。
於是,葉清恭恭敬敬的說道:“諾,奴婢這就去安排!”
葉清離開後,王太後轉頭盯著殿外的天空,目光深沉。
衛子夫,這場最終的搏鬥,就看我們誰會是真正的贏家了!
入冬後,天氣漸漸轉涼,因為有劉據在,椒房殿內早早的就燒起了暖爐,所以衛子夫也並不覺得今年的冬日有多寒冷。
前線的戰事再加上諸侯國的事情,劉徹近日越發忙碌起來,待在宣室的時辰也越來越晚,自然也沒辦法與衛子夫和孩子們一起用膳了。衛子夫理解劉徹作為皇帝的苦處,囑咐趙成一定要照顧好皇上,讓他按時用膳。
這日,劉徹和主父偃在宣室探討如今天下的格局,待二人聊的盡興後才發現天色已經黑了,劉徹這才把人放走。
劉徹走出宣室伸了個懶腰,因為和主父偃談論的太興奮了,隻覺得渾身熱血沸騰,突然一陣寒風襲來,讓他忍不住打了個哆嗦,也讓他漸漸平靜下來。
劉徹看著夜空中難得的皎潔明月,想起自己似乎好久沒和衛子夫還有孩子們一起用膳了,便活動了下筋骨,準備朝椒房殿走去。
就在這時,他聽見左側方隱隱傳來什麽動靜,扭頭看去,好像是有什麽人,剛準備喝問,結果那湧上心頭的熟悉感讓他把原本要說出口的話又憋了迴去,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疑惑:“諼兒?”
這麽晚了,諼兒怎麽會在這?而且怎麽沒有人通報?她,這又是要去哪裏?
想到這,劉徹對身後的趙成問道:“皇後剛剛有來嗎?”
聽到劉徹的問話趙成一愣,仔細想了想之後,確定自己沒有疏漏才開口迴答到:“迴皇上,皇後娘娘今日未曾來過。”
難道諼兒並不是來宣室,隻是恰巧路過此處?
於是劉徹又把守衛的侍衛叫過來問道:“皇後是否剛剛經過這裏?”
“迴皇上,方才是有人路過此處,可是夜色太黑,奴婢未看清是誰,不過對方是隻身一人,所以奴婢也不確定是否是皇後娘娘。”
隻身一人?這下劉徹更加困惑了,以他對衛子夫的了解,她去任何地方都會讓江雀陪著,斷不可能獨自一人在皇宮內走動的。
而且看她離去的方向......
劉徹緊抿著嘴唇,最後還是帶著滿腹疑問,抬腳跟了上去。
見皇上突然朝另個方向走去,趙成急忙快步跟了上去,他想問皇上這是要去哪裏,就在這時,皇上的腳步慢了下來,趙成抬眼朝前方看去,當他看到不遠處那個人的身影時,瞬間明白了,原來皇上這是來追皇後娘娘了。
想到這,趙成忍不住輕笑,低下頭慢慢的跟在皇上的身後。
劉徹雙手背在身後慢悠悠的走著,看著前方地麵上衛子夫在月光中投落下的影子,隻覺得很是新鮮。
可是走著走著,劉徹這才注意到他們現在身處的地方,心中的疑惑更深了,諼兒為何這麽晚了會來這裏?
果然劉徹看見衛子夫轉身進了一個院落裏,他在巷口停下腳步,看著那個熟悉的院落,陷入了沉思。
趙成見劉徹站著不動了,忍不住輕聲問道:“皇上,您不進去嗎?”
劉徹沒有說話,他隻是直直的盯著院門,不知在想什麽。
過了一會兒後,劉徹終於邁開腳步,朝院子走去,而趙成則貼心的留在原地,幫皇上守著外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