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劉徹的猜測果然得到了驗證,王婉筠的父親王奇攜家眷從趙國來到長安任職,並定居長安,而他剛到長安的第一件事,便是以探視為由去長樂宮拜見太後。
為人臣為人父,不先麵聖和看望女兒,卻先去拜見太後,顯然是王太後授意的,其背後深意不得不令人多想。
衛子夫聽聞此事後心中明了,看來王太後這是想要扶持王奇這一支了。
衛子夫看的出來,劉徹自然也看的出來,所以劉徹上朝時,專門對王奇關心慰問了一番,甚至還提出晚上要在宮內設宴為他接風洗塵。群臣嘩然,紛紛私下議論,王家這一支,有太後和王夫人為倚仗,看來是要崛起了啊!
劉徹這次設的仍是家宴,王太後和王夫人自然是要出席的,而衛子夫身為皇後,也理應前往。
宴席上,劉徹與王奇相談甚歡,甚至還賞賜了王奇金銀與宅邸,讓其在長安立府,而劉徹對王婉筠時不時的溫柔關心更是讓王太後十分滿意。她瞥了眼下方麵色平靜的衛子夫,眼中閃過一絲得意。
自己料想的果然沒錯,前些日子皇上對衛子夫的偏袒,隻不過是顧及衛子夫身後的衛青罷了,如今王奇來了,定能從王氏一族中挑出合適的青年才俊取代衛青的地位。
想到這,王太後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王奇的府邸落成後,王太後為彰顯他的地位,不僅恩準了王夫人出宮,甚至還讓她帶著自己準備的賀禮,前去慶賀。有了王太後和王夫人這兩座靠山,長安城內的官員們立刻嗅出了此時朝中的風向,紛紛帶著賀禮登門拜訪王府,一時間王府門前車來車往,好不熱鬧。
此事傳到劉徹耳朵裏,劉徹也未表露出任何不滿的情緒,甚至還命人也準備了一份賀禮送去,這下子眾臣更是認為王夫人深得聖寵,連帶著王夫人的父親王奇也跟著得寵了。
畢竟,咱們這個皇帝可是個愛屋及烏之人啊!
就在眾人對這位新晉寵臣的熱情還未消減下去時,朝中又發生了一件事。
年初衛青收複河套地之後,劉徹便同意了主父偃的提議,下令在此處建郡築城,如今已經入夏,朔方郡也初步成型,劉徹便開始將招募好的十萬民眾遷徙至朔方郡。
主父偃便趁機又一次上書,建議將各郡家財達三百萬的豪傑之士以及奸猾之徒遷至茂陵邑,這樣不僅可以帶動茂陵邑的繁榮和發展,還可以達到不誅而除害的效果,可謂是一石二鳥。
劉徹自登基之日起就對茂陵的修建及茂陵邑的發展極為關注,主父偃的這個提議可謂是說到他的心坎裏了,因此劉徹當即便允了主父偃的上書。
這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可偏偏還是出事了。
原來這次遷往茂陵的名單中有遊俠郭解,郭解家境貧困根本不符合遷徙標準,可不知為何卻在遷徙名單之上,當地官吏不敢有異議,隻能讓郭解遷徙。
衛青不知從哪聽說了此事,便來到宣室主動向皇上求情:“皇上,臣聽聞此次遷徙茂陵的名單中有一人名喚郭解,據臣所知,此人家境貧困,並不符合遷徙的標準,還請皇上酌情考慮,將其從遷徙名單中剔除。”
此時,劉徹正在宣室內與大臣們討論遷徙茂陵一事,大臣們紛紛列舉各郡推出了哪些豪傑,並設想著這些豪傑到了茂陵之後能為當地帶去多大的財富。劉徹正在興頭上,而衛青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給劉徹潑了盆冷水。
對於衛青的求情劉徹還是頗感意外的,郭解這個人,劉徹也曾聽說過,但與衛青不同,此類遊俠並不得劉徹的欣賞,反而還讓劉徹很是反感,畢竟一個普通老百姓比起官員更得民眾的擁護,這對皇帝還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麵對衛青的提議,劉徹並沒有給出答複,而是微微眯起雙眼,一隻手輕輕敲擊著麵前的桌案,似是陷入了思考。
一側的王奇見此,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後上前一步作揖說道:“皇上,臣認為衛將軍所提之事萬萬不可,雖說這郭解不符合遷徙標準,但臣聽聞此人年輕之時也曾作奸犯科,甚至還殺了不少人,名為遊俠實則乃奸惡之人,若將其遷入茂陵,可命當地官員嚴加看管起來,也算是為我朝除一大害啊!”
王奇這番話正是說出了劉徹心中所想,他不禁緩緩點頭表示讚同,王奇心中暗笑,繼而轉過身對著衛青質問道:“不過臣也有一問想要請教衛將軍,這郭解既是貧困之人,且不在長安城內,他又是如何能請動衛將軍為其求情的呢?”
衛青聞言心中一驚,他本是因郭解遊俠之名才來向皇上求情的,卻不曾往深處想,若皇上懷疑自己與郭解有交情,降罪自己不說,可若是累及了阿姊......
想到這衛青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慌忙抬起頭想要向皇上解釋,可是劉徹卻先開了口:“這個郭解身為布衣,卻能使衛將軍為其求情,可見他的家境還不算貧困,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
衛青和王奇見劉徹不願再討論此事,便雙雙閉口稱“諾”。
劉徹抬眼看著衛青,聲音淡漠道:“衛青,你先退下吧,日後若無召見,就別隨意入宮了。”
衛青明白自己這是被皇上變相禁足了,雖然被皇上認為自己收了錢財總比認為自己與郭解有交情強,但引起皇上不悅的,應該是自己一名將軍竟想要幹涉朝政。
外戚幹政,這可是最大的忌諱啊!
衛青對於自己的意氣用事萬分懊惱,他注視著椒房殿的方向,隻能在心中祈禱,希望自己的行為不要影響到阿姊和據兒。
然而事情還未結束,宣室內發生的一切不知怎麽的竟然泄露了出去,並一點點在大臣中傳了開來,有些人認為衛青是收了錢財,有些人則認為衛青與郭解之間定是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雖然還有些人相信以衛青的為人定不是因為這些,可這件事多多少少還是有損衛青的聲譽。最主要的是,皇上甚至因此不再允許衛青隨意進出皇宮了,要知道,這可是自衛子夫得寵後十一年來頭一次。
衛青這是要失寵了?那衛家豈不是要失勢了?
衛家若是失勢了,那接下來得勢的會是誰?眾人將目光投向了王奇,畢竟那日王奇的一番言論可是深得聖心,而王奇背後有太後的支持,王夫人又正得聖寵,兩相對比,結果不言而喻。
看來武將到底比不上文臣更能洞悉聖意啊!一時間,朝中局勢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此事衛子夫自然也聽說了,但相比較於江雀等人的焦急,她反而十分鎮定,也沒有立即傳召衛青進宮,每日在椒房殿教習孩子們讀書寫字,與孩子們玩耍,一切如常,直到衛青受召進宮與皇上討論征討匈奴一事,衛子夫才命人在衛青與皇上商討結束後將其帶到椒房殿來。
衛青到椒房殿後,看著為他沏茶的衛子夫,滿臉自責道:“阿姊,對不起,我又給你添麻煩了。”
衛子夫輕笑著將茶遞給衛青:“你怎會給我添麻煩,郭解的事我聽說了,錯不在你,我隻是有些好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青兒,你告訴阿姊,郭解不符合遷徙標準這件事,你是怎麽知道的?”
衛青略微垂眸仔細迴想著認真迴答道:“其實,我也是無意中聽到軍中的一位士兵在和他人議論此事,那人與郭解是同鄉,和我說了許多郭解及弱扶貧,救人性命之事,還說郭解如今年事已高,卻還要被迫遷離故土,我一聽實在是於心不忍,這才會擅作主張去向皇上求情。本以為隻是免去一人名字的小事,卻不曾想......”
衛青越說越是懊惱,自己險些就釀成大錯。
衛子夫聽了之後仍是眉頭微皺麵露困惑,不解的問道:“可是青兒,我知道你不是一個衝動的人,單憑郭解這些俠義之事,雖會讓你心生同情,卻還不足以讓你去向皇上求情,是不是還有什麽讓你動搖了?”
衛青看著衛子夫無奈苦笑道:“果然什麽都瞞不了阿姊,其實那人,還和我提到了郭平。”
“郭平?那個當初龍城之戰時為了救你而犧牲掉的孩子?”衛子夫沒想到竟會聽到小郭的名字,一時有些驚訝。
“嗯。”衛青點了點頭,“那人說,他在軍中曾與郭平交好,知道郭平很是崇拜郭解,還說郭平參軍前曾經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像郭解那樣的大俠,我一聽就忍不住進宮了。”
這下衛子夫明白了,若隻是郭解,以衛青的性格,雖會為此人感到可惜,但並不會為了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人而去向皇上求情,可偏偏又扯上了郭平,那個他們都認識的孩子,而且還是對衛青有恩的孩子。
如此,衛青就一定會去向皇上求情,郭解既是那個孩子所崇拜的人,那麽衛青就要為他做些什麽,因為他已經無法為那個孩子做些什麽了。
看來,青兒這是被人利用了,而利用他的人,很顯然很是了解青兒的為人。衛子夫想到的,衛青自然也想到了,所以他才會如此羞愧。
此刻,衛子夫心中已經有了人選,隻是聯想到這件事所引發的一切,她的心開始一點點下沉,看來她所擔心的事終是要發生了。
衛青低垂著頭再次陷入自責中,因此他沒注意到此刻衛子夫臉上的表情,過了一會兒才聽到衛子夫說:“至於那個士兵,你準備怎麽處置?”
聞言衛青抬頭正色道:“那人是李苑軍中的士兵,我已吩咐李苑先派人盯著,看看他最近都和哪些人接觸,切勿打草驚蛇。”
衛子夫滿意的點了點頭,沒有再繼續說什麽,對於衛青的應變能力,她還是很放心的。
衛青看著仍愁眉不展的衛子夫,有些不放心的問道:“阿姊,你是不是還在擔心什麽?”
衛子夫沒有說話,而是轉眼看向了殿內的一角,衛青順著衛子夫的視線望去,隻見那裏擺放著一盆花,衛青認得那花,是風鈴草,正是當初郭平送給衛子夫的種子所開出的花。
為人臣為人父,不先麵聖和看望女兒,卻先去拜見太後,顯然是王太後授意的,其背後深意不得不令人多想。
衛子夫聽聞此事後心中明了,看來王太後這是想要扶持王奇這一支了。
衛子夫看的出來,劉徹自然也看的出來,所以劉徹上朝時,專門對王奇關心慰問了一番,甚至還提出晚上要在宮內設宴為他接風洗塵。群臣嘩然,紛紛私下議論,王家這一支,有太後和王夫人為倚仗,看來是要崛起了啊!
劉徹這次設的仍是家宴,王太後和王夫人自然是要出席的,而衛子夫身為皇後,也理應前往。
宴席上,劉徹與王奇相談甚歡,甚至還賞賜了王奇金銀與宅邸,讓其在長安立府,而劉徹對王婉筠時不時的溫柔關心更是讓王太後十分滿意。她瞥了眼下方麵色平靜的衛子夫,眼中閃過一絲得意。
自己料想的果然沒錯,前些日子皇上對衛子夫的偏袒,隻不過是顧及衛子夫身後的衛青罷了,如今王奇來了,定能從王氏一族中挑出合適的青年才俊取代衛青的地位。
想到這,王太後臉上的笑意更深了。
王奇的府邸落成後,王太後為彰顯他的地位,不僅恩準了王夫人出宮,甚至還讓她帶著自己準備的賀禮,前去慶賀。有了王太後和王夫人這兩座靠山,長安城內的官員們立刻嗅出了此時朝中的風向,紛紛帶著賀禮登門拜訪王府,一時間王府門前車來車往,好不熱鬧。
此事傳到劉徹耳朵裏,劉徹也未表露出任何不滿的情緒,甚至還命人也準備了一份賀禮送去,這下子眾臣更是認為王夫人深得聖寵,連帶著王夫人的父親王奇也跟著得寵了。
畢竟,咱們這個皇帝可是個愛屋及烏之人啊!
就在眾人對這位新晉寵臣的熱情還未消減下去時,朝中又發生了一件事。
年初衛青收複河套地之後,劉徹便同意了主父偃的提議,下令在此處建郡築城,如今已經入夏,朔方郡也初步成型,劉徹便開始將招募好的十萬民眾遷徙至朔方郡。
主父偃便趁機又一次上書,建議將各郡家財達三百萬的豪傑之士以及奸猾之徒遷至茂陵邑,這樣不僅可以帶動茂陵邑的繁榮和發展,還可以達到不誅而除害的效果,可謂是一石二鳥。
劉徹自登基之日起就對茂陵的修建及茂陵邑的發展極為關注,主父偃的這個提議可謂是說到他的心坎裏了,因此劉徹當即便允了主父偃的上書。
這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可偏偏還是出事了。
原來這次遷往茂陵的名單中有遊俠郭解,郭解家境貧困根本不符合遷徙標準,可不知為何卻在遷徙名單之上,當地官吏不敢有異議,隻能讓郭解遷徙。
衛青不知從哪聽說了此事,便來到宣室主動向皇上求情:“皇上,臣聽聞此次遷徙茂陵的名單中有一人名喚郭解,據臣所知,此人家境貧困,並不符合遷徙的標準,還請皇上酌情考慮,將其從遷徙名單中剔除。”
此時,劉徹正在宣室內與大臣們討論遷徙茂陵一事,大臣們紛紛列舉各郡推出了哪些豪傑,並設想著這些豪傑到了茂陵之後能為當地帶去多大的財富。劉徹正在興頭上,而衛青的這番話可以說是給劉徹潑了盆冷水。
對於衛青的求情劉徹還是頗感意外的,郭解這個人,劉徹也曾聽說過,但與衛青不同,此類遊俠並不得劉徹的欣賞,反而還讓劉徹很是反感,畢竟一個普通老百姓比起官員更得民眾的擁護,這對皇帝還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麵對衛青的提議,劉徹並沒有給出答複,而是微微眯起雙眼,一隻手輕輕敲擊著麵前的桌案,似是陷入了思考。
一側的王奇見此,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隨後上前一步作揖說道:“皇上,臣認為衛將軍所提之事萬萬不可,雖說這郭解不符合遷徙標準,但臣聽聞此人年輕之時也曾作奸犯科,甚至還殺了不少人,名為遊俠實則乃奸惡之人,若將其遷入茂陵,可命當地官員嚴加看管起來,也算是為我朝除一大害啊!”
王奇這番話正是說出了劉徹心中所想,他不禁緩緩點頭表示讚同,王奇心中暗笑,繼而轉過身對著衛青質問道:“不過臣也有一問想要請教衛將軍,這郭解既是貧困之人,且不在長安城內,他又是如何能請動衛將軍為其求情的呢?”
衛青聞言心中一驚,他本是因郭解遊俠之名才來向皇上求情的,卻不曾往深處想,若皇上懷疑自己與郭解有交情,降罪自己不說,可若是累及了阿姊......
想到這衛青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慌忙抬起頭想要向皇上解釋,可是劉徹卻先開了口:“這個郭解身為布衣,卻能使衛將軍為其求情,可見他的家境還不算貧困,這件事就到此為止吧!”
衛青和王奇見劉徹不願再討論此事,便雙雙閉口稱“諾”。
劉徹抬眼看著衛青,聲音淡漠道:“衛青,你先退下吧,日後若無召見,就別隨意入宮了。”
衛青明白自己這是被皇上變相禁足了,雖然被皇上認為自己收了錢財總比認為自己與郭解有交情強,但引起皇上不悅的,應該是自己一名將軍竟想要幹涉朝政。
外戚幹政,這可是最大的忌諱啊!
衛青對於自己的意氣用事萬分懊惱,他注視著椒房殿的方向,隻能在心中祈禱,希望自己的行為不要影響到阿姊和據兒。
然而事情還未結束,宣室內發生的一切不知怎麽的竟然泄露了出去,並一點點在大臣中傳了開來,有些人認為衛青是收了錢財,有些人則認為衛青與郭解之間定是有什麽見不得人的勾當。
雖然還有些人相信以衛青的為人定不是因為這些,可這件事多多少少還是有損衛青的聲譽。最主要的是,皇上甚至因此不再允許衛青隨意進出皇宮了,要知道,這可是自衛子夫得寵後十一年來頭一次。
衛青這是要失寵了?那衛家豈不是要失勢了?
衛家若是失勢了,那接下來得勢的會是誰?眾人將目光投向了王奇,畢竟那日王奇的一番言論可是深得聖心,而王奇背後有太後的支持,王夫人又正得聖寵,兩相對比,結果不言而喻。
看來武將到底比不上文臣更能洞悉聖意啊!一時間,朝中局勢開始慢慢發生變化。
此事衛子夫自然也聽說了,但相比較於江雀等人的焦急,她反而十分鎮定,也沒有立即傳召衛青進宮,每日在椒房殿教習孩子們讀書寫字,與孩子們玩耍,一切如常,直到衛青受召進宮與皇上討論征討匈奴一事,衛子夫才命人在衛青與皇上商討結束後將其帶到椒房殿來。
衛青到椒房殿後,看著為他沏茶的衛子夫,滿臉自責道:“阿姊,對不起,我又給你添麻煩了。”
衛子夫輕笑著將茶遞給衛青:“你怎會給我添麻煩,郭解的事我聽說了,錯不在你,我隻是有些好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青兒,你告訴阿姊,郭解不符合遷徙標準這件事,你是怎麽知道的?”
衛青略微垂眸仔細迴想著認真迴答道:“其實,我也是無意中聽到軍中的一位士兵在和他人議論此事,那人與郭解是同鄉,和我說了許多郭解及弱扶貧,救人性命之事,還說郭解如今年事已高,卻還要被迫遷離故土,我一聽實在是於心不忍,這才會擅作主張去向皇上求情。本以為隻是免去一人名字的小事,卻不曾想......”
衛青越說越是懊惱,自己險些就釀成大錯。
衛子夫聽了之後仍是眉頭微皺麵露困惑,不解的問道:“可是青兒,我知道你不是一個衝動的人,單憑郭解這些俠義之事,雖會讓你心生同情,卻還不足以讓你去向皇上求情,是不是還有什麽讓你動搖了?”
衛青看著衛子夫無奈苦笑道:“果然什麽都瞞不了阿姊,其實那人,還和我提到了郭平。”
“郭平?那個當初龍城之戰時為了救你而犧牲掉的孩子?”衛子夫沒想到竟會聽到小郭的名字,一時有些驚訝。
“嗯。”衛青點了點頭,“那人說,他在軍中曾與郭平交好,知道郭平很是崇拜郭解,還說郭平參軍前曾經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像郭解那樣的大俠,我一聽就忍不住進宮了。”
這下衛子夫明白了,若隻是郭解,以衛青的性格,雖會為此人感到可惜,但並不會為了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人而去向皇上求情,可偏偏又扯上了郭平,那個他們都認識的孩子,而且還是對衛青有恩的孩子。
如此,衛青就一定會去向皇上求情,郭解既是那個孩子所崇拜的人,那麽衛青就要為他做些什麽,因為他已經無法為那個孩子做些什麽了。
看來,青兒這是被人利用了,而利用他的人,很顯然很是了解青兒的為人。衛子夫想到的,衛青自然也想到了,所以他才會如此羞愧。
此刻,衛子夫心中已經有了人選,隻是聯想到這件事所引發的一切,她的心開始一點點下沉,看來她所擔心的事終是要發生了。
衛青低垂著頭再次陷入自責中,因此他沒注意到此刻衛子夫臉上的表情,過了一會兒才聽到衛子夫說:“至於那個士兵,你準備怎麽處置?”
聞言衛青抬頭正色道:“那人是李苑軍中的士兵,我已吩咐李苑先派人盯著,看看他最近都和哪些人接觸,切勿打草驚蛇。”
衛子夫滿意的點了點頭,沒有再繼續說什麽,對於衛青的應變能力,她還是很放心的。
衛青看著仍愁眉不展的衛子夫,有些不放心的問道:“阿姊,你是不是還在擔心什麽?”
衛子夫沒有說話,而是轉眼看向了殿內的一角,衛青順著衛子夫的視線望去,隻見那裏擺放著一盆花,衛青認得那花,是風鈴草,正是當初郭平送給衛子夫的種子所開出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