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我們君臣之所願,當真是百姓之所願嗎?
說我禍國?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作者:是九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慕容世嬿目光掃向他,淡淡的說道:
“何愛卿的話,哀家聽明白了。
“你是覺得,那西魏不過是逞一時口舌,不會真的來犯我燕境?”
何姓官員不卑不亢,沉聲道:
“迴太後,不論那西魏有沒有虎狼之心,我燕國都不該主動出擊,因為我們能贏,但輸不起。”
“如何輸不起?”
慕容世嬿這次沒有再像往日那般被隨意說動,反而語氣很是堅定的說道:
“這民間素有傳聞,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於國而言,我燕已是亂世諸國之末,再輸又能輸到哪裏去?無非就是個身隕國滅而已。
“但即便是滅國,也好過今日所受之屈辱,不是嗎?”
那何姓官員聞言一愣。
很想反駁,但一時又找不到反駁的點在哪兒。
是啊。
酣暢赴死總比受盡屈辱的活著要好,這不正是前人所頌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道理嘛......
嗯!
不、不對!?
這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又豈能如人與人之間一樣?
何姓官員幡然醒悟,連忙道:
“太後,您此舉實是將國家社稷置於兒戲啊,恕臣不能苟同。”
慕容世嬿並沒有動怒,反而語氣很是悵然的說道:
“是啊,祖宗之法不可廢,江山社稷大於天,這也是哀家以前的看法。
“可近日來,哀家有感,也不禁想問問列位臣工。
“我們君臣之所願,當真是百姓之所願嗎?”
群臣們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間都啞言了,不知該如何迴答。
“這......”
反倒是慕容世嬿語氣平靜的繼續說道:
“亂世流離,百姓食不果腹,連生存都是個問題,又談何對國家寄有情懷呢?
“如果一個國家連它的子民都對它都沒有情感,那它又如何能被稱之為國家呢?”
聞聽此言,朝臣們皆是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像是讚同太後這番話。
“所以,諸位愛卿先前口中所言,要休養生息是為了燕國好,這點哀家理解。
“但那也要根據時勢來定,不是嗎?
“如今鄰有虎狼,他們不願讓我們安穩的發展,隻是覺得我們隨手可欺,百姓又在我們這積弱的國家看不到任何希望。
“這種情況下,若是我們一味的軟弱,恐怕換不來所謂的平穩發展,隻能率先迎來應有的滅亡!”
慕容世嬿話音深沉,如同一道重音深深的烙印在了在場百官的耳中。
而就在百官們細細品味其中道理時,孰不知,他們這位年輕的太後,此刻袖袍下的玉手已經緊張的攥出汗來了。
直到身邊的路蒼瀾向她投來一個讚許的眼神。
慕容世嬿美眸深處這才飛過一抹喜色,微微鬆了口氣。
因為剛才所說的這些都不是她的原話,而是她“借鑒”來的。
至於借鑒的人選嘛......
自然便是路蒼瀾了。
路蒼瀾曾私下裏以西周為例,用這番話說服了她。
如今她也希望同樣可以用這番話來警醒這燕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伴隨著一陣沉默。
終於,朝臣們陸陸續續的跪倒在地,俯首讚道:
“太後深思熟慮,臣等不及,願為太後馬首是瞻。”
慕容世嬿緊懸的心算是徹底放下了......
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接下來該討論的,隻有如何伐魏的問題了。
而這,也正是目前大部分朝臣所擔心的狀況。
因為如今的燕國,說句不好聽的,明麵上是要兵沒兵,要將沒將,總不可能光憑一張嘴,就從他國借吧?
朝堂上有人發愁,但也有人心中跟明鏡一樣。
趙業就在此列。
迴想起昨晚趙鹿泉匆匆迴府,趙業不禁在心中暗暗感慨:
“還好小妮子提前跑迴來透了個信,不然今天指定是接不上太後的話了......
“不過,這到底是她老人家的意思,還是那位路先生的意思?
“算了算了,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在該我出場了!”
一念至此。
趙業鬆了鬆官袍領口,幹咳一聲,站了出來,作揖行禮道:
“啟稟太後,臣等將領多年前曾奉您的懿旨,於藏兵穀處秘密練兵,如今時過境遷,兵甲已有小成,特向您稟報。”
“什麽!?”
此話一出,原本寂靜沒多久的朝堂上再一次炸開了鍋:
“原來太後這些年竟然私下籌備兵甲?我燕國竟還有可用之士?當真是深謀遠慮。”
“難怪先前能有如此底氣,有太後遠見,實乃我燕國之福啊。”
“太後英明,我等做臣子的,如何能比?”
“沒錯!這一下,且看那群魏狗要如何囂張?”
“......”
百官中,有人愕然,有人驚喜,有人不信,也有人慶幸。
慕容世嬿看著階下眾臣的表情,聽著他們的吹捧,發自內心的一笑。
心中愈發覺得自己請這位岐王殿下入國,是請對人了!
若無他在,恐怕自己至今還無法下定決心。
想到此處,慕容世嬿再次開口道:
“趙將軍可將練兵成果一事細細說來,供列位臣工們定奪。”
“諾。”
趙業抱拳,轉身直起腰來,麵向眾人說道:
“奉太後懿旨,此軍番號名曰玄甲軍,是由我、拓跋老將軍還有同朝的其餘各位將軍們一同訓練而成的精銳之師,曆時四年,共得甲五萬餘。”
五萬?
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朝臣們臉上並沒有露出太多的喜色,反而先後思索了起來:
“五萬人?會不會太少了點?”
“對啊,我記得如今魏國光是陳列在東邊邊境的兵馬,就足有七八萬嘞。”
“不不不,依我看,有這五萬兵馬作保障,再從全國範圍內勉強湊一湊,應該還是能拉出兩萬人隊伍的。”
“隻是,如此一來,不還是要賭上我燕國的國運嗎?”
“......”
興許是為了不再讓這些瞻前顧後的大臣們猶豫,趙業再次底氣十足的開口道:
“諸位大人,玄甲軍雖隻有五萬人,但我可以保證,他的戰力,絕非如今西魏境內任何一支軍隊可擋!
“不為其他,隻因為這支軍隊,是承繼了我燕國所有武將的榮耀!”
“沒錯!”
話音剛落,拓跋熊便站了出來,拍著自己的胸膛保證道:
“這支軍隊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老夫可以用自己的項上人頭做擔保,絕對所言非虛!
“畢竟,我還指望他,能多替我兒子送幾隻魏狗下去伺候呢!”
“何愛卿的話,哀家聽明白了。
“你是覺得,那西魏不過是逞一時口舌,不會真的來犯我燕境?”
何姓官員不卑不亢,沉聲道:
“迴太後,不論那西魏有沒有虎狼之心,我燕國都不該主動出擊,因為我們能贏,但輸不起。”
“如何輸不起?”
慕容世嬿這次沒有再像往日那般被隨意說動,反而語氣很是堅定的說道:
“這民間素有傳聞,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於國而言,我燕已是亂世諸國之末,再輸又能輸到哪裏去?無非就是個身隕國滅而已。
“但即便是滅國,也好過今日所受之屈辱,不是嗎?”
那何姓官員聞言一愣。
很想反駁,但一時又找不到反駁的點在哪兒。
是啊。
酣暢赴死總比受盡屈辱的活著要好,這不正是前人所頌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道理嘛......
嗯!
不、不對!?
這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又豈能如人與人之間一樣?
何姓官員幡然醒悟,連忙道:
“太後,您此舉實是將國家社稷置於兒戲啊,恕臣不能苟同。”
慕容世嬿並沒有動怒,反而語氣很是悵然的說道:
“是啊,祖宗之法不可廢,江山社稷大於天,這也是哀家以前的看法。
“可近日來,哀家有感,也不禁想問問列位臣工。
“我們君臣之所願,當真是百姓之所願嗎?”
群臣們你看我我看你,一時間都啞言了,不知該如何迴答。
“這......”
反倒是慕容世嬿語氣平靜的繼續說道:
“亂世流離,百姓食不果腹,連生存都是個問題,又談何對國家寄有情懷呢?
“如果一個國家連它的子民都對它都沒有情感,那它又如何能被稱之為國家呢?”
聞聽此言,朝臣們皆是不自覺地點了點頭,像是讚同太後這番話。
“所以,諸位愛卿先前口中所言,要休養生息是為了燕國好,這點哀家理解。
“但那也要根據時勢來定,不是嗎?
“如今鄰有虎狼,他們不願讓我們安穩的發展,隻是覺得我們隨手可欺,百姓又在我們這積弱的國家看不到任何希望。
“這種情況下,若是我們一味的軟弱,恐怕換不來所謂的平穩發展,隻能率先迎來應有的滅亡!”
慕容世嬿話音深沉,如同一道重音深深的烙印在了在場百官的耳中。
而就在百官們細細品味其中道理時,孰不知,他們這位年輕的太後,此刻袖袍下的玉手已經緊張的攥出汗來了。
直到身邊的路蒼瀾向她投來一個讚許的眼神。
慕容世嬿美眸深處這才飛過一抹喜色,微微鬆了口氣。
因為剛才所說的這些都不是她的原話,而是她“借鑒”來的。
至於借鑒的人選嘛......
自然便是路蒼瀾了。
路蒼瀾曾私下裏以西周為例,用這番話說服了她。
如今她也希望同樣可以用這番話來警醒這燕國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伴隨著一陣沉默。
終於,朝臣們陸陸續續的跪倒在地,俯首讚道:
“太後深思熟慮,臣等不及,願為太後馬首是瞻。”
慕容世嬿緊懸的心算是徹底放下了......
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接下來該討論的,隻有如何伐魏的問題了。
而這,也正是目前大部分朝臣所擔心的狀況。
因為如今的燕國,說句不好聽的,明麵上是要兵沒兵,要將沒將,總不可能光憑一張嘴,就從他國借吧?
朝堂上有人發愁,但也有人心中跟明鏡一樣。
趙業就在此列。
迴想起昨晚趙鹿泉匆匆迴府,趙業不禁在心中暗暗感慨:
“還好小妮子提前跑迴來透了個信,不然今天指定是接不上太後的話了......
“不過,這到底是她老人家的意思,還是那位路先生的意思?
“算了算了,不重要。
“重要的是,現在該我出場了!”
一念至此。
趙業鬆了鬆官袍領口,幹咳一聲,站了出來,作揖行禮道:
“啟稟太後,臣等將領多年前曾奉您的懿旨,於藏兵穀處秘密練兵,如今時過境遷,兵甲已有小成,特向您稟報。”
“什麽!?”
此話一出,原本寂靜沒多久的朝堂上再一次炸開了鍋:
“原來太後這些年竟然私下籌備兵甲?我燕國竟還有可用之士?當真是深謀遠慮。”
“難怪先前能有如此底氣,有太後遠見,實乃我燕國之福啊。”
“太後英明,我等做臣子的,如何能比?”
“沒錯!這一下,且看那群魏狗要如何囂張?”
“......”
百官中,有人愕然,有人驚喜,有人不信,也有人慶幸。
慕容世嬿看著階下眾臣的表情,聽著他們的吹捧,發自內心的一笑。
心中愈發覺得自己請這位岐王殿下入國,是請對人了!
若無他在,恐怕自己至今還無法下定決心。
想到此處,慕容世嬿再次開口道:
“趙將軍可將練兵成果一事細細說來,供列位臣工們定奪。”
“諾。”
趙業抱拳,轉身直起腰來,麵向眾人說道:
“奉太後懿旨,此軍番號名曰玄甲軍,是由我、拓跋老將軍還有同朝的其餘各位將軍們一同訓練而成的精銳之師,曆時四年,共得甲五萬餘。”
五萬?
在聽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朝臣們臉上並沒有露出太多的喜色,反而先後思索了起來:
“五萬人?會不會太少了點?”
“對啊,我記得如今魏國光是陳列在東邊邊境的兵馬,就足有七八萬嘞。”
“不不不,依我看,有這五萬兵馬作保障,再從全國範圍內勉強湊一湊,應該還是能拉出兩萬人隊伍的。”
“隻是,如此一來,不還是要賭上我燕國的國運嗎?”
“......”
興許是為了不再讓這些瞻前顧後的大臣們猶豫,趙業再次底氣十足的開口道:
“諸位大人,玄甲軍雖隻有五萬人,但我可以保證,他的戰力,絕非如今西魏境內任何一支軍隊可擋!
“不為其他,隻因為這支軍隊,是承繼了我燕國所有武將的榮耀!”
“沒錯!”
話音剛落,拓跋熊便站了出來,拍著自己的胸膛保證道:
“這支軍隊傾注了我們太多的心血,老夫可以用自己的項上人頭做擔保,絕對所言非虛!
“畢竟,我還指望他,能多替我兒子送幾隻魏狗下去伺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