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要做直臣?哀家成全你!
說我禍國?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作者:是九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下,別說是何文獻等人了,就連標榜鐵杆太後黨的趙業、拓跋熊等人,都一時沒有反應過來。
割讓城池於他國?
開什麽玩笑!
失地即失國!
亂世數百年,無論放在哪一時代,哪一國,這可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他們這位太後是瘋了嗎?竟然要出賣祖宗留下的疆土!
有些性格耿直的老臣頓時便坐不住了,“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聲嘶力竭的咆哮道:
“太後,您可知此舉帶來的後果嗎?
“我燕國疆土皆是各位列祖列宗一刀一槍拚出來的結果,是滴著血的啊!哪有就這麽拱手白白送人的道理?
“老臣冒死,求太後收迴成命!”
“求太後收迴成命——”
先後又有很多人效仿,跪倒在地。
一旁的趙業等人看了著實有些尷尬,也不知道自己是該跪還是不該跪。
他們心中當然知道此舉影響不好。
可問題是,這話是由太後提出來的啊!
若是連他們這些太後黨都跟著跪了,那不是誠心讓太後難堪嗎?
可若是不跪,此時此刻,如此氣氛,又顯的好像是賣國賊的佞臣一般......
就在他們感到進退兩難之際。
珠簾後,握著權柄的慕容世嬿黛眉緊蹙,再次開口道:
“割城是為了盟齊,若是列位臣工有誰空口就能說服齊帝,哀家自然樂見其成,可你們行嗎?”
“這......”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紛紛露出苦笑。
這一項的任務真說起來,難度甚至比上一項還要高。
進貢金銀珠寶給大周,隻是為了能讓女帝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說幾句公道的話而已。
雖然最後說不說還得全看人家心情,但這說句話的事兒,無論是對大周還是對女帝,都沒什麽實際性的損失。
但與齊國結盟不同。
一旦結盟,那就是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的攻守同盟,綁到了同一艘大船上。
意義完全不一樣啊!
人家齊國好端端的放著亂世第三國不當,憑啥要給自己找一個累贅呢?
所以須得重禮!
但即便這個道理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可真要做起來,還是覺得憋屈。
自古城池歸屬,上戰伐謀,下戰伐兵,豈有白白送人的道理?
本就固執己見的一些老臣心中還是感覺接受不了。
尤其是先前公然咆哮的那位。
此刻更是一甩衣袖,憤然站起身來,指著珠簾後,慕容世嬿今天身邊多出的那道挺拔身影,吼道:
“太後,您今日是受了奸人蒙蔽嗎?何故作此荒唐之舉?
“老臣鬥膽,還請太後為了燕國計,誅殺此僚......”
“住口!”
慕容世嬿手中權杖重重的砸在了地上,怒喝一聲:
“哀家要如何做,還輪不到你來教?”
“老臣不敢,老臣隻是不願有生之年看到我燕國竟還有滅亡的那一天啊!”
慕容世嬿眼神冷冷的掃了他一眼,說道:
“哀家敬你是朝堂老人了,方才一度忍讓,你最好現在就向路先生道歉,否則......”
“否則如何?太後還要殺了老臣嗎?”
官袍老人搖晃著身子,似是滾刀肉一般,毫無畏懼,接著喊道:
“可就算殺了老臣,老臣還是要說!
“亂世幾百載,如今諸國,哪一個不曾弱小過?可即便再弱小,他們也不曾賣過祖宗的疆土!!
“您這樣,是要被史書記載,千古罵名啊太後!!!”
“放肆!!”
慕容世嬿同樣甩袖起身,動作幅度之大,甚至引得胸前一陣波瀾起伏,憤而冷喝道:
“來人——”
隻見十數名帶甲握刀侍衛大步走入朝堂內,對著主位跪地行禮。
“將他拖出去,廷杖八十!”
此話一出,朝臣皆驚。
有不少跟官袍老人關係不錯的大臣紛紛跪地,求情道:
“太後,李大人也是為了咱們燕國著想,還請太後寬恕啊。”
“對啊太後,李大人今年已經七十有三了,若是再廷杖八十,隻怕頃刻就得沒命了啊。”
“李大人也是無心之語,他絕對沒有要反對太後您的意思。”
“太後,還請饒了李大人這一迴吧。”
“......”
慕容世嬿眼神冰冷的掠過那些求情之人的身上,沉聲說道:
“他若隻是言語辱及哀家,便也罷了,哀家權當為了燕國,不是不能容忍。
“但他先前竟敢對路先生不敬,哀家便饒他不得!
“想做忠諫的直臣是嗎?好,那哀家便索性成全了。
“拖下去!”
侍衛們領命,拖拽著官袍老人走出了朝堂。
“太後......”
“若是再敢有求情者,一並廷杖!”
“......”
大臣們隻好咬牙閉嘴。
而即便已經被拖走,那官袍老人還是忍不住仰天吼道:
“太後,忠言逆耳,您就算不願聽,老臣也要如實相稟!
“太後,在您身邊的不是名士,而是奸佞啊!
“太後,您這樣,老臣心中不服啊!”
“太後、太後......”
慕容世嬿全然不曾理會,隻是目光掃過朝下眾臣,而後聲音極盡冷漠的開口道:
“哀家今日再說一遍,路先生是哀家為燕國請下的座上賓。
“你們之中,若是再有誰膽敢對他言語不敬,今日此人......便是下場!”
朝臣們皆是苦笑,說不出話來。
以往太後也不是未曾請過所謂的“名士”入燕,可無論是哪一個,何曾有過今日這般待遇?
太後為了他,甚至不惜當眾斥責朝上老臣。
這位路先生到底是什麽來頭?
難不成是路蒼瀾?
怎麽可能!
且不說岐王如今已經被女帝殺了,就算還活著,以人家的本事,天下之大哪裏去不得?
就是大寧,那大寧長公主也必當親自掃榻相迎。
何苦來他們這一個弱小的燕國?
一時間,朝臣們都開始對珠簾後那道身姿挺拔的身影起了猜測。
但慕容世嬿顯然沒有給他們解答的意思,袖袍一甩,轉身便拉著路蒼瀾,與他並肩離開,隻留下淡淡的一句:
“退朝。”
割讓城池於他國?
開什麽玩笑!
失地即失國!
亂世數百年,無論放在哪一時代,哪一國,這可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他們這位太後是瘋了嗎?竟然要出賣祖宗留下的疆土!
有些性格耿直的老臣頓時便坐不住了,“撲通”一聲就跪在地上,聲嘶力竭的咆哮道:
“太後,您可知此舉帶來的後果嗎?
“我燕國疆土皆是各位列祖列宗一刀一槍拚出來的結果,是滴著血的啊!哪有就這麽拱手白白送人的道理?
“老臣冒死,求太後收迴成命!”
“求太後收迴成命——”
先後又有很多人效仿,跪倒在地。
一旁的趙業等人看了著實有些尷尬,也不知道自己是該跪還是不該跪。
他們心中當然知道此舉影響不好。
可問題是,這話是由太後提出來的啊!
若是連他們這些太後黨都跟著跪了,那不是誠心讓太後難堪嗎?
可若是不跪,此時此刻,如此氣氛,又顯的好像是賣國賊的佞臣一般......
就在他們感到進退兩難之際。
珠簾後,握著權柄的慕容世嬿黛眉緊蹙,再次開口道:
“割城是為了盟齊,若是列位臣工有誰空口就能說服齊帝,哀家自然樂見其成,可你們行嗎?”
“這......”
大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紛紛露出苦笑。
這一項的任務真說起來,難度甚至比上一項還要高。
進貢金銀珠寶給大周,隻是為了能讓女帝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說幾句公道的話而已。
雖然最後說不說還得全看人家心情,但這說句話的事兒,無論是對大周還是對女帝,都沒什麽實際性的損失。
但與齊國結盟不同。
一旦結盟,那就是政治上和軍事上的的攻守同盟,綁到了同一艘大船上。
意義完全不一樣啊!
人家齊國好端端的放著亂世第三國不當,憑啥要給自己找一個累贅呢?
所以須得重禮!
但即便這個道理在場眾人都心知肚明,可真要做起來,還是覺得憋屈。
自古城池歸屬,上戰伐謀,下戰伐兵,豈有白白送人的道理?
本就固執己見的一些老臣心中還是感覺接受不了。
尤其是先前公然咆哮的那位。
此刻更是一甩衣袖,憤然站起身來,指著珠簾後,慕容世嬿今天身邊多出的那道挺拔身影,吼道:
“太後,您今日是受了奸人蒙蔽嗎?何故作此荒唐之舉?
“老臣鬥膽,還請太後為了燕國計,誅殺此僚......”
“住口!”
慕容世嬿手中權杖重重的砸在了地上,怒喝一聲:
“哀家要如何做,還輪不到你來教?”
“老臣不敢,老臣隻是不願有生之年看到我燕國竟還有滅亡的那一天啊!”
慕容世嬿眼神冷冷的掃了他一眼,說道:
“哀家敬你是朝堂老人了,方才一度忍讓,你最好現在就向路先生道歉,否則......”
“否則如何?太後還要殺了老臣嗎?”
官袍老人搖晃著身子,似是滾刀肉一般,毫無畏懼,接著喊道:
“可就算殺了老臣,老臣還是要說!
“亂世幾百載,如今諸國,哪一個不曾弱小過?可即便再弱小,他們也不曾賣過祖宗的疆土!!
“您這樣,是要被史書記載,千古罵名啊太後!!!”
“放肆!!”
慕容世嬿同樣甩袖起身,動作幅度之大,甚至引得胸前一陣波瀾起伏,憤而冷喝道:
“來人——”
隻見十數名帶甲握刀侍衛大步走入朝堂內,對著主位跪地行禮。
“將他拖出去,廷杖八十!”
此話一出,朝臣皆驚。
有不少跟官袍老人關係不錯的大臣紛紛跪地,求情道:
“太後,李大人也是為了咱們燕國著想,還請太後寬恕啊。”
“對啊太後,李大人今年已經七十有三了,若是再廷杖八十,隻怕頃刻就得沒命了啊。”
“李大人也是無心之語,他絕對沒有要反對太後您的意思。”
“太後,還請饒了李大人這一迴吧。”
“......”
慕容世嬿眼神冰冷的掠過那些求情之人的身上,沉聲說道:
“他若隻是言語辱及哀家,便也罷了,哀家權當為了燕國,不是不能容忍。
“但他先前竟敢對路先生不敬,哀家便饒他不得!
“想做忠諫的直臣是嗎?好,那哀家便索性成全了。
“拖下去!”
侍衛們領命,拖拽著官袍老人走出了朝堂。
“太後......”
“若是再敢有求情者,一並廷杖!”
“......”
大臣們隻好咬牙閉嘴。
而即便已經被拖走,那官袍老人還是忍不住仰天吼道:
“太後,忠言逆耳,您就算不願聽,老臣也要如實相稟!
“太後,在您身邊的不是名士,而是奸佞啊!
“太後,您這樣,老臣心中不服啊!”
“太後、太後......”
慕容世嬿全然不曾理會,隻是目光掃過朝下眾臣,而後聲音極盡冷漠的開口道:
“哀家今日再說一遍,路先生是哀家為燕國請下的座上賓。
“你們之中,若是再有誰膽敢對他言語不敬,今日此人......便是下場!”
朝臣們皆是苦笑,說不出話來。
以往太後也不是未曾請過所謂的“名士”入燕,可無論是哪一個,何曾有過今日這般待遇?
太後為了他,甚至不惜當眾斥責朝上老臣。
這位路先生到底是什麽來頭?
難不成是路蒼瀾?
怎麽可能!
且不說岐王如今已經被女帝殺了,就算還活著,以人家的本事,天下之大哪裏去不得?
就是大寧,那大寧長公主也必當親自掃榻相迎。
何苦來他們這一個弱小的燕國?
一時間,朝臣們都開始對珠簾後那道身姿挺拔的身影起了猜測。
但慕容世嬿顯然沒有給他們解答的意思,袖袍一甩,轉身便拉著路蒼瀾,與他並肩離開,隻留下淡淡的一句: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