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你隻是你,於陛下而言,與其他人並無不同
說我禍國?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作者:是九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臣有愧於陛下的期望!萬死不赦,求陛下責罰!!”
大周,白玉京。
早朝的鍾聲剛過,便有一道悲愴的喊聲傳入了整個金鑾殿。
那聲音的主人不是別人。
正是此次討涼的主將,武寧公後人。
宋青舟。
討涼一戰,五萬大周將士悉喪於北涼鐵騎之下,隻有包括他在內的匆匆十餘騎得以逃脫。
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想起自己臨行前曾跟女帝誇下的海口,以及那隨自己出征的五萬兒郎。
宋青舟就隻感覺心中一陣羞愧難當。
這才有了今日的“負荊請罪”。
但,即便他苦跪在殿門外許久,可卻始終未曾得到女帝的迴應。
隻有一襲白衣官袍的李秀衣緩步走了出來,居高臨下的瞥了他一眼,淡聲說道:
“陛下問你,你可知罪?”
宋青舟趕忙大聲答道:
“臣知罪!”
“罪在何處?”
“臣曾答應陛下,要凱旋歸國,如今卻失信於陛下,有愧陛下的賞識!”
李秀衣眼神悲憫的看了他一眼,緩緩搖頭:
“不對。”
宋青舟看了一眼那金鑾殿內,咬牙又說道:
“臣讓我大周國威受損,讓北涼這等蕞爾小國踩在頭上,讓天下各國皆看了笑話,臣罪在於此。”
李秀衣還是搖頭。
宋青舟像是記起了什麽,臉色青一陣紫一陣,掙紮許久,最終,還是將腦袋埋在了地上,大聲叩拜道:
“臣曾自詡不會輸於路滄瀾,但如今,卻大敗而歸,有負陛下所寄予的厚望。”
李秀衣沉默片刻,輕歎一聲:
“宋將軍,你還不明白嗎?
“陛下從來不在意你到底是不是輸給了岐王,因為你隻是你。
“於陛下而言,跟其他朝臣沒有任何不同......”
李秀衣的話,讓本就難受的宋青舟更加感到心中苦澀。
“陛下說了,你的罪,不在於是否辜負了她的期待,而在於你臨陣之前,卻妄自尊大,以至於害我大周五萬將士枉死!
“本來你已立下軍令狀,按律當斬。
“但陛下念在昔日武寧公隻有你這麽一位後人的份上,特給你兩個選擇。
“要麽,今日你在殿前以死謝罪。
“一來,給那因你而死的五萬將士一個交代,二來,也算不玷汙了你父親,武寧公生前的名聲。
“要麽,陛下念你父親曾為我大周死戰的份上,免你一死。
“但要流放邊疆,且從此後開始,你生前不得承認自己是武寧公後人,死後不可陪葬入武寧公墓中。
“兩條路,你選一個吧。”
宋青舟驟然抬起頭來,嘴唇嗡動,聲音顫抖:
“陛下她......她當真要如此絕情?”
李秀衣雙手攏袖,麵無表情的說道:
“絕情的前提是要有情,宋將軍這話說的不太合適吧?”
宋青舟慘笑著站起身來,仰天大吼:
“我是武寧公之子,即便是死,也不會辱沒先祖雄風!
“也罷,既然在地上不能與路滄瀾一鬥,那到了地下,我再與他為敵!”
說罷,宋青舟便轉身,猛地朝向兩側那高大的石柱上撞去。
“嘭——”
伴隨著一聲悶響。
宋青舟的身體緩緩墜地,而石像上,則是多了一道鮮紅的血痕。
李秀衣走上前去,伸手摸向他的脈搏喉嚨。
直到確定死亡後,這才重新起身,對著兩側侍衛們擺了擺手。
侍衛們見狀,紛紛將宋青舟的屍體拖走,並叫來宮人,開始迅速打掃起現場。
李秀衣則轉身,重新從殿中一側來到女帝身畔,在她耳邊小聲說了些什麽。
女帝不甚在意,隨意的擺了擺手:
“他是死有餘辜,隻是可惜了武寧公他老人家,竟因此絕了後......
“吩咐下去吧,從宋家這一代中,過繼一人到武寧公名下,也算是給武寧公續上血脈。”
李秀衣頷首:
“諾。”
而後重新退到一旁。
女帝不再理會她,將目光繼續掃向下方一眾朝臣,淡淡的說道:
“咱們繼續剛才的話題。
“因為宋青舟的無用,導致如今一個小小的北涼,都敢犯我西境北關?
“諸位愛卿說說吧,這一次,誰可退敵?”
“這......”
朝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紛紛苦笑啞言。
他們是看出來了,女帝這是對鹿鳴軍心有不滿啊,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選拔出新的將領為國所用。
可問題是。
如果說他們之前有的人還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鬱鬱不得誌”,想要趁此機會毛遂自薦一番,登上曆史大舞台。
那麽隨著宋青舟撞斃於殿前後,這份僥幸便算是徹底湮滅了......
原因無他。
隻因女帝至今為止所表現出的一麵實在太過冷酷。
讓他們都不自覺地感受到一陣寒心與後怕......
要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又不是人人都能像岐王一般百戰不殆。
不過一場敗仗而已,連戴罪立功的機會都不給,說殺就殺?
宋青舟這個武寧公後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他們這些背景沒武寧公深厚的呢?
就為了這個把命搭上?
那不純純有毛病嗎?
更何況,打輸了會死,打贏了也不一定能活啊!
不信你就看岐王。
所以,本著不開口就不會犯錯的原則,眾臣紛紛選擇了沉默。
而見又是這樣熟悉的場景,女帝也是不禁蹙起眉來,嗬斥道:
“近日的朝堂是怎麽了?朕莫不是招了一群啞巴當官?”
朝臣們依舊沒人開口,隻是將頭埋的更低了。
“兵部侍郎呢?”
女帝目光掃過殿前一眼,似乎想要找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李秀衣上前一步,小聲說道:
“陛下,兵部侍郎說他身體不適,今日抱恙在家了。”
女帝柳眉蹙起的更甚了:
“昨日不是還好端端的嗎?怎麽今日就病了?”
李秀衣麵有遲疑道:
“據說,是昨夜偶感風寒......”
女帝一怔,旋即冷笑:
“這麽巧?這前線剛吃了敗仗,緊跟著他就病了?難道他比朕還關心國事?
“忠臣啊!
“還不快派人去將咱們的忠臣抬到殿上來!”
大周,白玉京。
早朝的鍾聲剛過,便有一道悲愴的喊聲傳入了整個金鑾殿。
那聲音的主人不是別人。
正是此次討涼的主將,武寧公後人。
宋青舟。
討涼一戰,五萬大周將士悉喪於北涼鐵騎之下,隻有包括他在內的匆匆十餘騎得以逃脫。
雖然僥幸活了下來,但想起自己臨行前曾跟女帝誇下的海口,以及那隨自己出征的五萬兒郎。
宋青舟就隻感覺心中一陣羞愧難當。
這才有了今日的“負荊請罪”。
但,即便他苦跪在殿門外許久,可卻始終未曾得到女帝的迴應。
隻有一襲白衣官袍的李秀衣緩步走了出來,居高臨下的瞥了他一眼,淡聲說道:
“陛下問你,你可知罪?”
宋青舟趕忙大聲答道:
“臣知罪!”
“罪在何處?”
“臣曾答應陛下,要凱旋歸國,如今卻失信於陛下,有愧陛下的賞識!”
李秀衣眼神悲憫的看了他一眼,緩緩搖頭:
“不對。”
宋青舟看了一眼那金鑾殿內,咬牙又說道:
“臣讓我大周國威受損,讓北涼這等蕞爾小國踩在頭上,讓天下各國皆看了笑話,臣罪在於此。”
李秀衣還是搖頭。
宋青舟像是記起了什麽,臉色青一陣紫一陣,掙紮許久,最終,還是將腦袋埋在了地上,大聲叩拜道:
“臣曾自詡不會輸於路滄瀾,但如今,卻大敗而歸,有負陛下所寄予的厚望。”
李秀衣沉默片刻,輕歎一聲:
“宋將軍,你還不明白嗎?
“陛下從來不在意你到底是不是輸給了岐王,因為你隻是你。
“於陛下而言,跟其他朝臣沒有任何不同......”
李秀衣的話,讓本就難受的宋青舟更加感到心中苦澀。
“陛下說了,你的罪,不在於是否辜負了她的期待,而在於你臨陣之前,卻妄自尊大,以至於害我大周五萬將士枉死!
“本來你已立下軍令狀,按律當斬。
“但陛下念在昔日武寧公隻有你這麽一位後人的份上,特給你兩個選擇。
“要麽,今日你在殿前以死謝罪。
“一來,給那因你而死的五萬將士一個交代,二來,也算不玷汙了你父親,武寧公生前的名聲。
“要麽,陛下念你父親曾為我大周死戰的份上,免你一死。
“但要流放邊疆,且從此後開始,你生前不得承認自己是武寧公後人,死後不可陪葬入武寧公墓中。
“兩條路,你選一個吧。”
宋青舟驟然抬起頭來,嘴唇嗡動,聲音顫抖:
“陛下她......她當真要如此絕情?”
李秀衣雙手攏袖,麵無表情的說道:
“絕情的前提是要有情,宋將軍這話說的不太合適吧?”
宋青舟慘笑著站起身來,仰天大吼:
“我是武寧公之子,即便是死,也不會辱沒先祖雄風!
“也罷,既然在地上不能與路滄瀾一鬥,那到了地下,我再與他為敵!”
說罷,宋青舟便轉身,猛地朝向兩側那高大的石柱上撞去。
“嘭——”
伴隨著一聲悶響。
宋青舟的身體緩緩墜地,而石像上,則是多了一道鮮紅的血痕。
李秀衣走上前去,伸手摸向他的脈搏喉嚨。
直到確定死亡後,這才重新起身,對著兩側侍衛們擺了擺手。
侍衛們見狀,紛紛將宋青舟的屍體拖走,並叫來宮人,開始迅速打掃起現場。
李秀衣則轉身,重新從殿中一側來到女帝身畔,在她耳邊小聲說了些什麽。
女帝不甚在意,隨意的擺了擺手:
“他是死有餘辜,隻是可惜了武寧公他老人家,竟因此絕了後......
“吩咐下去吧,從宋家這一代中,過繼一人到武寧公名下,也算是給武寧公續上血脈。”
李秀衣頷首:
“諾。”
而後重新退到一旁。
女帝不再理會她,將目光繼續掃向下方一眾朝臣,淡淡的說道:
“咱們繼續剛才的話題。
“因為宋青舟的無用,導致如今一個小小的北涼,都敢犯我西境北關?
“諸位愛卿說說吧,這一次,誰可退敵?”
“這......”
朝臣們你看我我看你,紛紛苦笑啞言。
他們是看出來了,女帝這是對鹿鳴軍心有不滿啊,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選拔出新的將領為國所用。
可問題是。
如果說他們之前有的人還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鬱鬱不得誌”,想要趁此機會毛遂自薦一番,登上曆史大舞台。
那麽隨著宋青舟撞斃於殿前後,這份僥幸便算是徹底湮滅了......
原因無他。
隻因女帝至今為止所表現出的一麵實在太過冷酷。
讓他們都不自覺地感受到一陣寒心與後怕......
要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又不是人人都能像岐王一般百戰不殆。
不過一場敗仗而已,連戴罪立功的機會都不給,說殺就殺?
宋青舟這個武寧公後人都尚且如此,更何況他們這些背景沒武寧公深厚的呢?
就為了這個把命搭上?
那不純純有毛病嗎?
更何況,打輸了會死,打贏了也不一定能活啊!
不信你就看岐王。
所以,本著不開口就不會犯錯的原則,眾臣紛紛選擇了沉默。
而見又是這樣熟悉的場景,女帝也是不禁蹙起眉來,嗬斥道:
“近日的朝堂是怎麽了?朕莫不是招了一群啞巴當官?”
朝臣們依舊沒人開口,隻是將頭埋的更低了。
“兵部侍郎呢?”
女帝目光掃過殿前一眼,似乎想要找到那道熟悉的身影。
李秀衣上前一步,小聲說道:
“陛下,兵部侍郎說他身體不適,今日抱恙在家了。”
女帝柳眉蹙起的更甚了:
“昨日不是還好端端的嗎?怎麽今日就病了?”
李秀衣麵有遲疑道:
“據說,是昨夜偶感風寒......”
女帝一怔,旋即冷笑:
“這麽巧?這前線剛吃了敗仗,緊跟著他就病了?難道他比朕還關心國事?
“忠臣啊!
“還不快派人去將咱們的忠臣抬到殿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