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齊國反複,豈能輕信?
說我禍國?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作者:是九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了,閑話聊完了,接下來咱們也該聊聊正事了。”
女帝袖袍輕甩,坐直了身子,緩緩說道:
“前段時間,東齊來使一事,你們可都知道?
“先有寧吳聯軍十數萬,陳列齊國東南,後有北燕快馬加鞭,南下勢如破竹.....
“齊帝撐不住了,所以向我大周求援,表示齊國從今往後願意臣服我大周,並獻上北境六座重城作為禮物。
“此事,諸位卿家如何看啊?”
眾臣寡言。
如今齊國之事可謂鬧得沸沸揚揚,東南那邊天天有難民往外逃,他們就算想裝作不知道都不行。
所以對於那邊遣使求援這件事,他們一點也不意外。
但你要問他們怎麽看......
這說到底畢竟是他國事宜。
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還能怎麽看?
當然是買點瓜子花生坐那兒看唄!
而女帝見下方這群人又近乎啞巴似的不開口,也不慣著,沉聲繼續說道:
“朕的意思,是想出手幫齊國一把。
“一來,自從宋青舟那蠢貨敗於北涼之手後,導致北涼罷貢,一度讓我大周在天下各國的麵前威望受損,這口氣,朕一直咽不下。
“如今,若有東齊願意如往日北涼一般臣服我大周,豈不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我大周還是大周,依舊是那個無可撼動的天下霸主?
“二來,也是因為北涼罷貢後,後續我軍戰馬的補充或將跟不上。
“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麽破綻,但長此以往,肯定會顯出頹勢,所以及時補充軍隊戰力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若是失去了北涼的馬,能換來東齊的甲,裏外裏琢磨一下,倒也不算虧?
“你們覺得呢?”
“這......”
朝臣們紛紛苦笑一聲。
最終,還是有臣子於心不忍,心中輕歎著站了出來,抱著必死的決心,出言道:
“啟稟陛下,臣倒不是信不過陛下的謀算。
“隻是,那東齊素來自詡亂世第三國,齊帝又正值壯年,野心勃大,隻怕不會甘心隻作我大周的附屬國啊......
“依臣看,這齊國要拿出如此重禮臣服我大周是假,緩兵之計才是真!
“隻要我大周出兵解圍,來日等寧吳聯軍和燕軍一退,他們必定出爾反爾,將齊矛掉頭,再對準我大周。
“到那時,我大周才是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還望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身後那幫大臣一陣竊竊私語的附和:
“不錯,連一個小小的北涼都不願淪為他國附庸,更何況是東齊呢?怕不真是緩兵之計喲?”
“據我所知,那齊國北境的六座重鎮因為每年出產甲胄眾多,其中不單單是用於武裝齊軍自己,甚至還有很多都是銷往國外的!”
“對啊,這麽一算,這北境六城中,得摻雜多少利潤?就算齊帝肯放手,底下那幫大臣哪裏舍得真將這麽塊兒肥肉拱手相讓啊?”
“萬一他們事後反悔,我們上哪兒說理去?難不成跟大寧那幫人再談談,再合力打一次齊國?不現實啊!”
“還是得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
此消彼長的聲音不斷響起。
女帝自然能聽到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持有的反對態度,但也沒說什麽,隻是扭頭看了站在身邊的李秀衣一眼。
李秀衣頓時心領神會。
默默的從一側階下退走,待取迴一封“聖旨”後,這才又趕了迴來,站在階上高聲道:
“諸位大人,肅靜!”
朝堂下的聲音漸漸小了下來。
大臣們紛紛將目光轉移到了麵前白衣的身上。
隻見李秀衣將手中“聖旨”對著眾人打開,聲音清晰,緩緩說道:
“諸位大人先前的顧慮,陛下早已想到。
“故,早在開朝會之前,便已經先讓本官與那東齊使臣簽訂了合盟條約。
“條約上已經表明,自我大周發兵之日起,北境六座重城便將歸屬我大周所有,並且上麵還有齊帝親自加蓋的璽印。
“大人們若是不信,盡可以親自查驗......”
說著,李秀衣便將手中合約重新合起,拿到階下,傳給了眾人。
朝臣們輪流看過後。
有的不自覺地點了點頭,放下心來。
但也有人,不免還是有些擔憂暗歎。
“陛下,依臣看,就算有這份合約在,怕也還是難保大用啊......”
有朝臣再度站出,對準龍椅匍匐拜去:
“畢竟,亂世百年,先後各國之間也都有過不少盟約,但到最後全都不過是化作一隻空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依臣看,除非是那齊國先將這六城交予我大周,否則我大周斷不可發兵啊!”
女帝不置可否,淡聲道:
“那齊帝也說了,他想給。
“但如今六城都已經落到燕國手裏,他拿不迴來,我大周想要,隻能先幫齊國擺脫困境才行......”
“若是如此,那臣還是建議,不要相信齊國。”
那臣子果斷抬起頭來,用堅定不移的口吻說道:
“那齊帝素來喜歡出爾反爾,昔日,燕國曾割城與齊,才換得的齊燕結盟,天下皆知。
“可等轉過頭來,他們卻因為魏國開價高,又果斷拋棄了燕國?
“如此反複之國,我大周豈能輕信?”
臣下接二連三的阻撓,讓女帝不由得蹙起眉來,質問道:
“那你是什麽意思呢?
“東南那邊現在打的這麽熱鬧,遍機可尋!難道我大周就隻站在一旁瞪眼幹看著?”
那臣子咬牙,勸道:
“迴陛下,自我大周入主中原以來,這麽多年連連征戰,將士們的鬥誌怕是早已產生了疲倦。
“若是能、若是能趁機休養一段時間,自然是極好的......”
眼瞧著女帝臉色似乎越來越陰沉,臣子見狀,趕忙改口:
“當然,若陛下您執意不願放過這個機會,還要用兵。
“那臣建議,與其卷入東南那片水深火熱的複雜戰場,倒不如我們向南進發......”
“南邊?你是說大寧的老家?”
女帝袖袍輕甩,坐直了身子,緩緩說道:
“前段時間,東齊來使一事,你們可都知道?
“先有寧吳聯軍十數萬,陳列齊國東南,後有北燕快馬加鞭,南下勢如破竹.....
“齊帝撐不住了,所以向我大周求援,表示齊國從今往後願意臣服我大周,並獻上北境六座重城作為禮物。
“此事,諸位卿家如何看啊?”
眾臣寡言。
如今齊國之事可謂鬧得沸沸揚揚,東南那邊天天有難民往外逃,他們就算想裝作不知道都不行。
所以對於那邊遣使求援這件事,他們一點也不意外。
但你要問他們怎麽看......
這說到底畢竟是他國事宜。
本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還能怎麽看?
當然是買點瓜子花生坐那兒看唄!
而女帝見下方這群人又近乎啞巴似的不開口,也不慣著,沉聲繼續說道:
“朕的意思,是想出手幫齊國一把。
“一來,自從宋青舟那蠢貨敗於北涼之手後,導致北涼罷貢,一度讓我大周在天下各國的麵前威望受損,這口氣,朕一直咽不下。
“如今,若有東齊願意如往日北涼一般臣服我大周,豈不是可以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我大周還是大周,依舊是那個無可撼動的天下霸主?
“二來,也是因為北涼罷貢後,後續我軍戰馬的補充或將跟不上。
“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出什麽破綻,但長此以往,肯定會顯出頹勢,所以及時補充軍隊戰力已經成了當務之急。
“若是失去了北涼的馬,能換來東齊的甲,裏外裏琢磨一下,倒也不算虧?
“你們覺得呢?”
“這......”
朝臣們紛紛苦笑一聲。
最終,還是有臣子於心不忍,心中輕歎著站了出來,抱著必死的決心,出言道:
“啟稟陛下,臣倒不是信不過陛下的謀算。
“隻是,那東齊素來自詡亂世第三國,齊帝又正值壯年,野心勃大,隻怕不會甘心隻作我大周的附屬國啊......
“依臣看,這齊國要拿出如此重禮臣服我大周是假,緩兵之計才是真!
“隻要我大周出兵解圍,來日等寧吳聯軍和燕軍一退,他們必定出爾反爾,將齊矛掉頭,再對準我大周。
“到那時,我大周才是真的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還望陛下三思......”
此話一出,頓時引來身後那幫大臣一陣竊竊私語的附和:
“不錯,連一個小小的北涼都不願淪為他國附庸,更何況是東齊呢?怕不真是緩兵之計喲?”
“據我所知,那齊國北境的六座重鎮因為每年出產甲胄眾多,其中不單單是用於武裝齊軍自己,甚至還有很多都是銷往國外的!”
“對啊,這麽一算,這北境六城中,得摻雜多少利潤?就算齊帝肯放手,底下那幫大臣哪裏舍得真將這麽塊兒肥肉拱手相讓啊?”
“萬一他們事後反悔,我們上哪兒說理去?難不成跟大寧那幫人再談談,再合力打一次齊國?不現實啊!”
“還是得從長計議,從長計議。”
“......”
此消彼長的聲音不斷響起。
女帝自然能聽到他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持有的反對態度,但也沒說什麽,隻是扭頭看了站在身邊的李秀衣一眼。
李秀衣頓時心領神會。
默默的從一側階下退走,待取迴一封“聖旨”後,這才又趕了迴來,站在階上高聲道:
“諸位大人,肅靜!”
朝堂下的聲音漸漸小了下來。
大臣們紛紛將目光轉移到了麵前白衣的身上。
隻見李秀衣將手中“聖旨”對著眾人打開,聲音清晰,緩緩說道:
“諸位大人先前的顧慮,陛下早已想到。
“故,早在開朝會之前,便已經先讓本官與那東齊使臣簽訂了合盟條約。
“條約上已經表明,自我大周發兵之日起,北境六座重城便將歸屬我大周所有,並且上麵還有齊帝親自加蓋的璽印。
“大人們若是不信,盡可以親自查驗......”
說著,李秀衣便將手中合約重新合起,拿到階下,傳給了眾人。
朝臣們輪流看過後。
有的不自覺地點了點頭,放下心來。
但也有人,不免還是有些擔憂暗歎。
“陛下,依臣看,就算有這份合約在,怕也還是難保大用啊......”
有朝臣再度站出,對準龍椅匍匐拜去:
“畢竟,亂世百年,先後各國之間也都有過不少盟約,但到最後全都不過是化作一隻空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依臣看,除非是那齊國先將這六城交予我大周,否則我大周斷不可發兵啊!”
女帝不置可否,淡聲道:
“那齊帝也說了,他想給。
“但如今六城都已經落到燕國手裏,他拿不迴來,我大周想要,隻能先幫齊國擺脫困境才行......”
“若是如此,那臣還是建議,不要相信齊國。”
那臣子果斷抬起頭來,用堅定不移的口吻說道:
“那齊帝素來喜歡出爾反爾,昔日,燕國曾割城與齊,才換得的齊燕結盟,天下皆知。
“可等轉過頭來,他們卻因為魏國開價高,又果斷拋棄了燕國?
“如此反複之國,我大周豈能輕信?”
臣下接二連三的阻撓,讓女帝不由得蹙起眉來,質問道:
“那你是什麽意思呢?
“東南那邊現在打的這麽熱鬧,遍機可尋!難道我大周就隻站在一旁瞪眼幹看著?”
那臣子咬牙,勸道:
“迴陛下,自我大周入主中原以來,這麽多年連連征戰,將士們的鬥誌怕是早已產生了疲倦。
“若是能、若是能趁機休養一段時間,自然是極好的......”
眼瞧著女帝臉色似乎越來越陰沉,臣子見狀,趕忙改口:
“當然,若陛下您執意不願放過這個機會,還要用兵。
“那臣建議,與其卷入東南那片水深火熱的複雜戰場,倒不如我們向南進發......”
“南邊?你是說大寧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