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如果我說蕭關有內應呢?
說我禍國?我死了,女帝你江山呢 作者:是九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難纏?
眾將你看我我看你,皆有些詫異。
顯然沒想到,有朝一日,這兩個字會從他們的王口中說出來......
但路蒼瀾卻仿佛沒有看到一般,隻是目光大致掃過,便沉聲道:
“潼關壓力驟減,所以接下來,我決議,不再小打小鬧,而是動真格的。”
聞聽此言,在場眾將一下全都打起了精神,知道接下來路蒼瀾講的話都是重點。
事關生死,即便是虎將們,也不敢有絲毫大意。
隻見路蒼瀾起身走到沙盤前, 指著地圖上的小旗說道:
“此番作戰,重點不在潼關,而在......
“蕭關!”
蕭關?
怎麽會是蕭關呢?
路蒼瀾的話無疑讓在場所有人全都沒有反應過來。
眾將皆是你看我,我看你。
若非這裏是軍營,主帥在前,隻怕早就忍不住竊竊私語了起來。
而路蒼瀾也在大致掃了一眼後,便於帳內踱步,開口說道:
“我知道,你們一些人心中可能會有疑問。
“為什麽我們此番決戰之地,不在潼關而在蕭關呢?
“但對此,我想說的是。
“首先,要搞清我們此戰的目的,不是為了跟三家拚個你死我活,而是為了進關中!
“換句話說,與三家對峙,隻是過程,而非我們所求的結果。
“隻要能進關中,那其實無所謂是從蕭關進還是從潼關進......
“再一個,之所以選擇蕭關而非潼關,是因為目前相較起來,蕭關比潼關更容易進。”
瞧著路蒼瀾那般成竹在胸的淡然模樣。
本就莽撞的鐵鳴再也忍不住了,當即開口問道:
“大帥,這話從何說來啊?
“潼關就在眼前,但蕭關,我們還得北上繞道朔方。
“這之間,萬一要有個什麽不留意的,那等對麵反應過來,直接出兵切斷我們跟河東的聯係,我們被包了餃子,屆時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身旁,眾將連連補充道:
“是啊大帥,潼關依山而立,蕭關也是,論攻取難度,二者就算有差距,也都在毫厘之間,為這毫厘的優劣冒這麽大風險,屬實不值得啊!”
“大帥,硬拚三家聯軍,我們未必會輸,但北上蕭關,繞道朔方,實不算良策啊。”
“大帥,此舉風險實在太大,一個不小心,我軍將危矣,一切還需從長計議啊。”
“還望大帥三思!”
“望大帥三思!”
“......”
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眾將齊刷刷的開始跪倒在地,進行勸諫。
路蒼瀾不以為意,繼續說道:
“各位將軍覺得蕭關難攻取,是因為隻看到了蕭關與潼關的城防對比。
“但倘若,本帥有絕對的把握攻取蕭關呢?”
絕對的把握?
這怎麽可能?!
幾乎所有將軍心中都湧現出這麽一個念頭。
哪怕知道自家大帥是岐王!
但城防在先,怎麽看也不可能有把握絕對占取吧?
畢竟對麵的數十萬大軍在那擺著,誰又不是傻子。
說不定你都沒到蕭關門前呢,路上就得先被人家切斷了後路!
到時候進退不能,可就真得被人家一鍋端了......
但路蒼瀾莞爾輕笑,淡淡說道:
“在座的諸位,都是我岐軍的棟梁,本帥也就不瞞你們了。
“本帥之所以會說蕭關比潼關更好攻取,不是因為本帥腦子糊塗了。
“而是因為這蕭關之內......有我岐軍的內應!”
內應?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幾乎全都瞪大了眼睛。
唯有身旁的青衣,不自覺的微微皺眉,心中輕歎。
說到底,是因為三家聯手,帶給岐軍的壓力太大,所以自家大帥還是打算兵行險招嘛......
“諸位應該也都知道,十年前,大周還是天下霸主之時,其麾下附屬之國北涼,因為對於年年要大周進貢一事而心有不滿,故趁南邊襄樊大戰之際,起兵反叛。
“那時候,雙線開戰,即便是大周都力有不逮,匆忙之間,隻能派出那位武寧公的後人出兵迎迎敵。
“但時任北涼大將崔澄當前,武寧公之子空會紙上談兵,導致大周西北戰線一敗塗地,甚至被南下的涼騎一路打到了蕭關。”
一旁的鐵鳴幾乎咬牙切齒的接話道:
“哼,說起那場仗我就來氣!
“當初要不是因為那個雜碎不中用,我們鹿鳴軍怎麽可能被女帝調遣,上趕著去給他擦屁股?
“我們要不去,又怎麽可能被大寧那幫人抓住機會,導致大哥他......”
鐵鳴沒再說下去。
但言語中,卻滿滿都是怨恨。
自義獅死後,他這一生,可就再也沒遇到一個,能事事擋在他前頭的兄長了。
路蒼瀾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多安慰什麽,隻是目光掃視一圈後,沉聲說道:
“那一仗,當初正是由明先生帶領的。
“明先生從襄樊出征時,曾帶走了十萬兵馬,但離開蕭關時,卻隻帶走了八萬。
“換句話說,蕭關處,其實一直有我們兩萬心腹在蟄伏。
\"以前是沒機會派上用場,但眼下,卻毫無疑問是我們破局的關鍵所在!”
他的聲音氣如洪鍾。 但在場的眾將卻全都目光遲疑。
哪怕是莽如鐵鳴,似乎也能隱隱察覺到情況有些不太對?
這倒不是說,他們質疑兩萬兵馬的事情......
畢竟,這事當初是發生在大周身上,鬧得挺大的,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
他們隻是在想,這究竟是多少年前發生的事情了?
七年?
八年?
還是十年?
就算是曾經忠心,可這麽久過去了,一切也都該變了吧?
他們的王,怎麽會將破局的希望,寄托在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上呢?
就在眾將在心中措辭,想要再仔細勸諫路蒼瀾好好思索一二時。
卻見帥帳尾部,一位年輕的小將先行站了出來, 膝跪地,沉聲反對道:
“大帥,如今十萬岐軍的安危皆係於您一身,您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無數將士們的生死。
“末將......懇請大帥三思!”
眾將你看我我看你,皆有些詫異。
顯然沒想到,有朝一日,這兩個字會從他們的王口中說出來......
但路蒼瀾卻仿佛沒有看到一般,隻是目光大致掃過,便沉聲道:
“潼關壓力驟減,所以接下來,我決議,不再小打小鬧,而是動真格的。”
聞聽此言,在場眾將一下全都打起了精神,知道接下來路蒼瀾講的話都是重點。
事關生死,即便是虎將們,也不敢有絲毫大意。
隻見路蒼瀾起身走到沙盤前, 指著地圖上的小旗說道:
“此番作戰,重點不在潼關,而在......
“蕭關!”
蕭關?
怎麽會是蕭關呢?
路蒼瀾的話無疑讓在場所有人全都沒有反應過來。
眾將皆是你看我,我看你。
若非這裏是軍營,主帥在前,隻怕早就忍不住竊竊私語了起來。
而路蒼瀾也在大致掃了一眼後,便於帳內踱步,開口說道:
“我知道,你們一些人心中可能會有疑問。
“為什麽我們此番決戰之地,不在潼關而在蕭關呢?
“但對此,我想說的是。
“首先,要搞清我們此戰的目的,不是為了跟三家拚個你死我活,而是為了進關中!
“換句話說,與三家對峙,隻是過程,而非我們所求的結果。
“隻要能進關中,那其實無所謂是從蕭關進還是從潼關進......
“再一個,之所以選擇蕭關而非潼關,是因為目前相較起來,蕭關比潼關更容易進。”
瞧著路蒼瀾那般成竹在胸的淡然模樣。
本就莽撞的鐵鳴再也忍不住了,當即開口問道:
“大帥,這話從何說來啊?
“潼關就在眼前,但蕭關,我們還得北上繞道朔方。
“這之間,萬一要有個什麽不留意的,那等對麵反應過來,直接出兵切斷我們跟河東的聯係,我們被包了餃子,屆時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身旁,眾將連連補充道:
“是啊大帥,潼關依山而立,蕭關也是,論攻取難度,二者就算有差距,也都在毫厘之間,為這毫厘的優劣冒這麽大風險,屬實不值得啊!”
“大帥,硬拚三家聯軍,我們未必會輸,但北上蕭關,繞道朔方,實不算良策啊。”
“大帥,此舉風險實在太大,一個不小心,我軍將危矣,一切還需從長計議啊。”
“還望大帥三思!”
“望大帥三思!”
“......”
此起彼伏的聲音響起,眾將齊刷刷的開始跪倒在地,進行勸諫。
路蒼瀾不以為意,繼續說道:
“各位將軍覺得蕭關難攻取,是因為隻看到了蕭關與潼關的城防對比。
“但倘若,本帥有絕對的把握攻取蕭關呢?”
絕對的把握?
這怎麽可能?!
幾乎所有將軍心中都湧現出這麽一個念頭。
哪怕知道自家大帥是岐王!
但城防在先,怎麽看也不可能有把握絕對占取吧?
畢竟對麵的數十萬大軍在那擺著,誰又不是傻子。
說不定你都沒到蕭關門前呢,路上就得先被人家切斷了後路!
到時候進退不能,可就真得被人家一鍋端了......
但路蒼瀾莞爾輕笑,淡淡說道:
“在座的諸位,都是我岐軍的棟梁,本帥也就不瞞你們了。
“本帥之所以會說蕭關比潼關更好攻取,不是因為本帥腦子糊塗了。
“而是因為這蕭關之內......有我岐軍的內應!”
內應?
此言一出,在場眾人幾乎全都瞪大了眼睛。
唯有身旁的青衣,不自覺的微微皺眉,心中輕歎。
說到底,是因為三家聯手,帶給岐軍的壓力太大,所以自家大帥還是打算兵行險招嘛......
“諸位應該也都知道,十年前,大周還是天下霸主之時,其麾下附屬之國北涼,因為對於年年要大周進貢一事而心有不滿,故趁南邊襄樊大戰之際,起兵反叛。
“那時候,雙線開戰,即便是大周都力有不逮,匆忙之間,隻能派出那位武寧公的後人出兵迎迎敵。
“但時任北涼大將崔澄當前,武寧公之子空會紙上談兵,導致大周西北戰線一敗塗地,甚至被南下的涼騎一路打到了蕭關。”
一旁的鐵鳴幾乎咬牙切齒的接話道:
“哼,說起那場仗我就來氣!
“當初要不是因為那個雜碎不中用,我們鹿鳴軍怎麽可能被女帝調遣,上趕著去給他擦屁股?
“我們要不去,又怎麽可能被大寧那幫人抓住機會,導致大哥他......”
鐵鳴沒再說下去。
但言語中,卻滿滿都是怨恨。
自義獅死後,他這一生,可就再也沒遇到一個,能事事擋在他前頭的兄長了。
路蒼瀾拍了拍他的肩膀,沒有多安慰什麽,隻是目光掃視一圈後,沉聲說道:
“那一仗,當初正是由明先生帶領的。
“明先生從襄樊出征時,曾帶走了十萬兵馬,但離開蕭關時,卻隻帶走了八萬。
“換句話說,蕭關處,其實一直有我們兩萬心腹在蟄伏。
\"以前是沒機會派上用場,但眼下,卻毫無疑問是我們破局的關鍵所在!”
他的聲音氣如洪鍾。 但在場的眾將卻全都目光遲疑。
哪怕是莽如鐵鳴,似乎也能隱隱察覺到情況有些不太對?
這倒不是說,他們質疑兩萬兵馬的事情......
畢竟,這事當初是發生在大周身上,鬧得挺大的,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
他們隻是在想,這究竟是多少年前發生的事情了?
七年?
八年?
還是十年?
就算是曾經忠心,可這麽久過去了,一切也都該變了吧?
他們的王,怎麽會將破局的希望,寄托在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上呢?
就在眾將在心中措辭,想要再仔細勸諫路蒼瀾好好思索一二時。
卻見帥帳尾部,一位年輕的小將先行站了出來, 膝跪地,沉聲反對道:
“大帥,如今十萬岐軍的安危皆係於您一身,您的一舉一動都牽扯著無數將士們的生死。
“末將......懇請大帥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