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柏林郊區的機場,格萊姆在落地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窗戶打開,用力的唿吸空氣。
希特勒吐得太厲害了,因為惡劣的天氣,飛機無法打開窗戶,於是格萊姆一直在與天氣作鬥爭的同時,還要和惡臭的味道對抗。
這嚴重影響了他的駕駛體驗,以至於心情都變得糟糕起來。
埃卡特扶著希特勒走下飛機,這個年輕人此時已經快要吐虛脫了,整個機艙裏彌漫著惡臭味兒,以至於埃卡特不得不自掏腰包,請地勤人員幫忙打掃。
“這輩子再也不想坐飛機了。”
這是希特勒走下飛機,說的第一句話。
他人生中的“飛行初體驗”,簡直就是一場不堪迴首的災難。
格萊姆完成了任務,之後在飛機加滿油後,他便要返迴慕尼黑。
然而現在他多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味道,如果不能達到維持“唿吸”的標準,那麽他就拒絕進入駕駛室。
當然,這件事已經和希特勒沒關係了。
他們到達了柏林,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潛入城裏去,他們想要麵見魯登道夫,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見見呂特維茲或者卡普,總之,他們需要做很多事情,時間非常寶貴。
“現在城裏情況不明,我們需要繼續偽裝。”
在候機廳裏,埃卡特和希特勒說道,他天生就是一個冒險家,對待“危險”,有一種特殊的癖好。
“可以,我也覺得偽裝一下比較好。”
希特勒點點頭,他現在依然感覺有些虛脫,但是比下飛機的時候好一些了,至少麵色已經逐漸恢複,剛才蒼白得嚇人。
“很好,那我們就先喬裝,然後打聽一下消息。
我在柏林有熟人,可以先找他們幫忙,等把情況搞清楚,我們就製定詳細的計劃。”
埃卡特一邊說,一邊打開行李箱,取出早已準備好的道具,快速給自己裝扮起來。
看著埃卡特熟練的動作,希特勒不禁懷疑這個家夥以前是不是當過間諜,不過轉念一想,以他的作風估計可能性不大,畢竟間諜都以隱藏為主,埃卡特太喜歡出風頭了,這不符合間諜的一貫做派。
等到兩個人喬裝完畢,已經過去快半個鍾頭了,埃卡特的速度很快,但是希特勒卻很慢,畢竟他現在還沒有恢複,站起來兩條腿就會打晃,活像一隻軟腳蝦。
收拾完畢,兩個人離開了候機廳,他們要前往柏林,那個混亂之地。
而現在的柏林,的確夠混亂的。呂特維茲隻想著把軍隊開進城裏,而進來以後怎麽做,完全沒想法。
於是他把事情都推給了卡普,這個滿頭冒著黑線的老人,不得不著手重組內閣。
他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主要都是威廉二世退位前的官員,畢竟這些人在皇帝陛下的手下當過差,怎麽著也比工人運動那些人要可靠。
辛格爾.霍夫曼,正躺在搖椅上,他的手邊就有一份卡普政府的邀請函,主要是邀請他出任內閣外交大臣,畢竟他當外交官,有近三十年的經驗。
然而辛格爾早就退出政壇了,最後一次擔任職務,就是作為外交使團的一員,參加了第一次巴黎和會。
這是他政治生涯最高光,也是最灰暗的時刻。
他在舉世矚目的舞台上據理力爭,與法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唇槍舌劍。
但這是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抗爭,他們戰敗了,任何的反駁都蒼白無力,事實擺在那裏,無可辯駁。
雖然他們沒有在任何一份協議上簽字,但是依然飽受批評,就連他的兒子,克萊.霍夫曼,都與他大吵一架,然後跑到了遙遠的慕尼黑。
心灰意懶的辛格爾,決定退出政治舞台,他謝絕了艾伯特的挽留,即便對方拿出一個外交部副部長的職位,也沒能改變辛格爾的這個決定。
他的年紀還不算大,還不到五十歲,但是他覺得,自己的政治生涯,應該結束了。
雖然家裏的獨子跑了,妻子也早逝,但是他的生活並不孤單。
作為柏林的一方富豪,他有許多產業,雖然不是貴族,但在威廉二世統治時期,那些貴族見了他,也要畢恭畢敬,絲毫不敢怠慢。
所以他不必為了生計發愁,待在柏林市郊的莊園裏,每天照看著花草,閑暇時寫寫書,日子輕鬆且安逸。
故而卡普的邀請,他根本就不準備做出迴應,何況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政變。
原因很簡單,因為無論呂特維茲還是卡普,甚至魯登道夫,他們都沒有足夠的“基礎”。
呂特維茲和卡普,都是保皇黨,他們尋求威廉二世複辟,這會得到貴族階層的歡迎,但是很難形成足夠的力量。
威廉二世現在流亡在荷蘭,被他的遠房親戚威廉明娜女王保護,保皇黨一直希望迎迴這位皇帝,但是他們的實力太弱了,根本不是工人武裝的對手。
最關鍵的,國防軍並不支持複辟,無論是魯登道夫,還是興登堡,他們雖然是曾經德皇手下的得力幹將,但是他們並沒有那麽高的忠誠度。
而且現在的國防軍,為了保持獨立性,不參與任何政治派係的爭鬥,他們一直保持中立,這一點和魏瑪政府很像,他們被左派罵,也被右派罵,但是他們依舊維持中立,誰鬧得歡就打壓誰,根本不分左右。
比如現在,身在斯圖加特的艾伯特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已經發表講話,號召工人階級抵抗呂特維茲這夥叛軍,更是宣稱卡普組建內閣沒有法理依據,理由是沒有得到議會授權。
“真是一群天真的家夥,隻會胡鬧。”
隨著電燈熄滅,辛格爾放下手裏的書,他知道柏林的工人會做什麽,罷工,停電,停學……
他們不會和卡普政府妥協,甚至有可能武裝起來,與呂特維茲的軍隊作戰。
無論是社民黨,還是德共,他們都會與卡普政府作對,要知道當初德皇退位,可不僅僅是基爾港水兵起義的功勞,作為親曆者,真正迫使威廉二世退位的,是工人政黨及其武裝,而不是那些水兵。
雖然德皇退位後,社民黨四分五裂,艾伯特代表保守派,分離出去的德共代表激進派,他們彼此爭鬥,擦出不少火花,甚至血流成河,堆屍如山。
但他們都代表工人階級,與保皇派是天然的對立者,柏林的歸屬現在並不清楚,至少呂特維茲,還沒在這裏站穩腳跟。
現在的停電,就是一個信號,工人力量正在展開反擊,柏林估計一段時間,都無法平靜了。
“老爺,要不要把蠟燭點上。”
管家恭敬的走了過來,他手裏拿著火柴,在點燃蠟燭前,必須得到主人的允許。
“不必了,我已經有些倦了。”
辛格爾擺擺手,他的確有些累了,今天來了好幾波人,都是自己的好友。
然而這些人來訪,目的並不相同。
有的人剛剛接受卡普的邀請,進入他的內閣,來訪是充當說客。
而有的人則是舉棋不定,來他這裏尋求一個明確答案,或者啟示。
還有的人,則是拿著卡普政府的邀請函,放在桌子上,拿這件事打趣。
他們不僅沒有加入的意願,甚至覺得卡普給他們發邀請,腦子一定是被騾子踢了。
麵對不同的客人,辛格爾也是采取不同的態度。
麵對說客,他是婉言謝絕,沒有撕破臉,而是禮貌的拒絕,讓雙方都有台階下。
麵對舉棋不定的人,他是分析利弊,但不會告知任何結果,甚至不會提出一個傾向性的建議。
麵對那些來打趣的人,他則是全程微笑以對,偶爾附和兩聲,但是尺度把握得非常好。
既不會過度嘲諷,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也不會充耳不聞,讓老友感覺到尷尬和被冒犯。
總之,長期的政治生涯和外交閱曆,讓他能夠在任何人中周旋,都顯得遊刃有餘。
但他也感覺到了無力,他年紀大了,即便思維依舊清晰,但是體力卻大不如前。
所以他感覺到疲倦,僅僅是在自己家裏會客,就感覺到身體的疲勞,這讓他不由得感慨歲月無情,人生短暫。
管家得到允許後,恭敬的離開,並帶上了房門。
辛格爾望著窗外,那裏是一片草坪,雖然已經入夜,視線有些模糊,但他還是能夠看到,春天的青草,正在努力冒出嫩芽,隻待天氣再暖和一些,便可以綻放。
這讓他,不由得想起那個獨子,那個和自己大吵一架,便拎著行李,離家出走的大男孩。
自己的猶太富豪老友帕爾,已經給自己寫過幾封信,他告訴了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已經投身政壇,並且幹得“還不錯”。
雖然不希望克萊涉足政治,但經過一番思考,還是覺得這個小家夥需要曆練,隻要不變得激進,卷入不該卷入的事情,那麽也無傷大雅。
畢竟整個德國,現在都被各種政治思潮影響著,根本避無可避。
不過那個小黨派,辛格爾根本沒放在眼裏,他不覺得自己兒子建立一個政黨,就能和社民黨這樣的龐然大物掰手腕。
何況他根本沒有經驗,更沒有“基礎”,慕尼黑的折騰,不過是在小打小鬧罷了,讓年輕人的熱血,有個可以釋放的空間。
“都是一樣胡鬧,呂特維茲和卡普,這兩個家夥,恐怕和我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差不多,都是異想天開,腦子過熱的家夥。”
辛格爾想起克萊,不由得暗自歎息,他太年輕了,也太衝動了,看問題的方式有些極端,更是缺乏必須的大局觀。
這一點,倒是和呂特維茲與卡普差不多,這兩個人,也是異想天開的類型,空有行動力,但卻不帶腦子。
想到這裏,辛格爾又感覺慶幸,幸好克萊不在柏林,否則和呂特維茲還有卡普這些不長腦子的家夥混在一起,那麽這輩子,可能就毀了。
在辛格爾看來,呂特維茲和卡普,根本無法左右局勢,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叛變,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他們的成功隻是表象,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占領柏林隻是象征性的,因為在德國,有太多力量,伸伸手指,就能把他們揍迴泥地裏吃屎。
而距離這一天的到來,已經不遠了。
希特勒吐得太厲害了,因為惡劣的天氣,飛機無法打開窗戶,於是格萊姆一直在與天氣作鬥爭的同時,還要和惡臭的味道對抗。
這嚴重影響了他的駕駛體驗,以至於心情都變得糟糕起來。
埃卡特扶著希特勒走下飛機,這個年輕人此時已經快要吐虛脫了,整個機艙裏彌漫著惡臭味兒,以至於埃卡特不得不自掏腰包,請地勤人員幫忙打掃。
“這輩子再也不想坐飛機了。”
這是希特勒走下飛機,說的第一句話。
他人生中的“飛行初體驗”,簡直就是一場不堪迴首的災難。
格萊姆完成了任務,之後在飛機加滿油後,他便要返迴慕尼黑。
然而現在他多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味道,如果不能達到維持“唿吸”的標準,那麽他就拒絕進入駕駛室。
當然,這件事已經和希特勒沒關係了。
他們到達了柏林,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潛入城裏去,他們想要麵見魯登道夫,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見見呂特維茲或者卡普,總之,他們需要做很多事情,時間非常寶貴。
“現在城裏情況不明,我們需要繼續偽裝。”
在候機廳裏,埃卡特和希特勒說道,他天生就是一個冒險家,對待“危險”,有一種特殊的癖好。
“可以,我也覺得偽裝一下比較好。”
希特勒點點頭,他現在依然感覺有些虛脫,但是比下飛機的時候好一些了,至少麵色已經逐漸恢複,剛才蒼白得嚇人。
“很好,那我們就先喬裝,然後打聽一下消息。
我在柏林有熟人,可以先找他們幫忙,等把情況搞清楚,我們就製定詳細的計劃。”
埃卡特一邊說,一邊打開行李箱,取出早已準備好的道具,快速給自己裝扮起來。
看著埃卡特熟練的動作,希特勒不禁懷疑這個家夥以前是不是當過間諜,不過轉念一想,以他的作風估計可能性不大,畢竟間諜都以隱藏為主,埃卡特太喜歡出風頭了,這不符合間諜的一貫做派。
等到兩個人喬裝完畢,已經過去快半個鍾頭了,埃卡特的速度很快,但是希特勒卻很慢,畢竟他現在還沒有恢複,站起來兩條腿就會打晃,活像一隻軟腳蝦。
收拾完畢,兩個人離開了候機廳,他們要前往柏林,那個混亂之地。
而現在的柏林,的確夠混亂的。呂特維茲隻想著把軍隊開進城裏,而進來以後怎麽做,完全沒想法。
於是他把事情都推給了卡普,這個滿頭冒著黑線的老人,不得不著手重組內閣。
他列出一份長長的名單,主要都是威廉二世退位前的官員,畢竟這些人在皇帝陛下的手下當過差,怎麽著也比工人運動那些人要可靠。
辛格爾.霍夫曼,正躺在搖椅上,他的手邊就有一份卡普政府的邀請函,主要是邀請他出任內閣外交大臣,畢竟他當外交官,有近三十年的經驗。
然而辛格爾早就退出政壇了,最後一次擔任職務,就是作為外交使團的一員,參加了第一次巴黎和會。
這是他政治生涯最高光,也是最灰暗的時刻。
他在舉世矚目的舞台上據理力爭,與法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唇槍舌劍。
但這是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抗爭,他們戰敗了,任何的反駁都蒼白無力,事實擺在那裏,無可辯駁。
雖然他們沒有在任何一份協議上簽字,但是依然飽受批評,就連他的兒子,克萊.霍夫曼,都與他大吵一架,然後跑到了遙遠的慕尼黑。
心灰意懶的辛格爾,決定退出政治舞台,他謝絕了艾伯特的挽留,即便對方拿出一個外交部副部長的職位,也沒能改變辛格爾的這個決定。
他的年紀還不算大,還不到五十歲,但是他覺得,自己的政治生涯,應該結束了。
雖然家裏的獨子跑了,妻子也早逝,但是他的生活並不孤單。
作為柏林的一方富豪,他有許多產業,雖然不是貴族,但在威廉二世統治時期,那些貴族見了他,也要畢恭畢敬,絲毫不敢怠慢。
所以他不必為了生計發愁,待在柏林市郊的莊園裏,每天照看著花草,閑暇時寫寫書,日子輕鬆且安逸。
故而卡普的邀請,他根本就不準備做出迴應,何況在他看來,這是一場注定會失敗的政變。
原因很簡單,因為無論呂特維茲還是卡普,甚至魯登道夫,他們都沒有足夠的“基礎”。
呂特維茲和卡普,都是保皇黨,他們尋求威廉二世複辟,這會得到貴族階層的歡迎,但是很難形成足夠的力量。
威廉二世現在流亡在荷蘭,被他的遠房親戚威廉明娜女王保護,保皇黨一直希望迎迴這位皇帝,但是他們的實力太弱了,根本不是工人武裝的對手。
最關鍵的,國防軍並不支持複辟,無論是魯登道夫,還是興登堡,他們雖然是曾經德皇手下的得力幹將,但是他們並沒有那麽高的忠誠度。
而且現在的國防軍,為了保持獨立性,不參與任何政治派係的爭鬥,他們一直保持中立,這一點和魏瑪政府很像,他們被左派罵,也被右派罵,但是他們依舊維持中立,誰鬧得歡就打壓誰,根本不分左右。
比如現在,身在斯圖加特的艾伯特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已經發表講話,號召工人階級抵抗呂特維茲這夥叛軍,更是宣稱卡普組建內閣沒有法理依據,理由是沒有得到議會授權。
“真是一群天真的家夥,隻會胡鬧。”
隨著電燈熄滅,辛格爾放下手裏的書,他知道柏林的工人會做什麽,罷工,停電,停學……
他們不會和卡普政府妥協,甚至有可能武裝起來,與呂特維茲的軍隊作戰。
無論是社民黨,還是德共,他們都會與卡普政府作對,要知道當初德皇退位,可不僅僅是基爾港水兵起義的功勞,作為親曆者,真正迫使威廉二世退位的,是工人政黨及其武裝,而不是那些水兵。
雖然德皇退位後,社民黨四分五裂,艾伯特代表保守派,分離出去的德共代表激進派,他們彼此爭鬥,擦出不少火花,甚至血流成河,堆屍如山。
但他們都代表工人階級,與保皇派是天然的對立者,柏林的歸屬現在並不清楚,至少呂特維茲,還沒在這裏站穩腳跟。
現在的停電,就是一個信號,工人力量正在展開反擊,柏林估計一段時間,都無法平靜了。
“老爺,要不要把蠟燭點上。”
管家恭敬的走了過來,他手裏拿著火柴,在點燃蠟燭前,必須得到主人的允許。
“不必了,我已經有些倦了。”
辛格爾擺擺手,他的確有些累了,今天來了好幾波人,都是自己的好友。
然而這些人來訪,目的並不相同。
有的人剛剛接受卡普的邀請,進入他的內閣,來訪是充當說客。
而有的人則是舉棋不定,來他這裏尋求一個明確答案,或者啟示。
還有的人,則是拿著卡普政府的邀請函,放在桌子上,拿這件事打趣。
他們不僅沒有加入的意願,甚至覺得卡普給他們發邀請,腦子一定是被騾子踢了。
麵對不同的客人,辛格爾也是采取不同的態度。
麵對說客,他是婉言謝絕,沒有撕破臉,而是禮貌的拒絕,讓雙方都有台階下。
麵對舉棋不定的人,他是分析利弊,但不會告知任何結果,甚至不會提出一個傾向性的建議。
麵對那些來打趣的人,他則是全程微笑以對,偶爾附和兩聲,但是尺度把握得非常好。
既不會過度嘲諷,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也不會充耳不聞,讓老友感覺到尷尬和被冒犯。
總之,長期的政治生涯和外交閱曆,讓他能夠在任何人中周旋,都顯得遊刃有餘。
但他也感覺到了無力,他年紀大了,即便思維依舊清晰,但是體力卻大不如前。
所以他感覺到疲倦,僅僅是在自己家裏會客,就感覺到身體的疲勞,這讓他不由得感慨歲月無情,人生短暫。
管家得到允許後,恭敬的離開,並帶上了房門。
辛格爾望著窗外,那裏是一片草坪,雖然已經入夜,視線有些模糊,但他還是能夠看到,春天的青草,正在努力冒出嫩芽,隻待天氣再暖和一些,便可以綻放。
這讓他,不由得想起那個獨子,那個和自己大吵一架,便拎著行李,離家出走的大男孩。
自己的猶太富豪老友帕爾,已經給自己寫過幾封信,他告訴了自己,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已經投身政壇,並且幹得“還不錯”。
雖然不希望克萊涉足政治,但經過一番思考,還是覺得這個小家夥需要曆練,隻要不變得激進,卷入不該卷入的事情,那麽也無傷大雅。
畢竟整個德國,現在都被各種政治思潮影響著,根本避無可避。
不過那個小黨派,辛格爾根本沒放在眼裏,他不覺得自己兒子建立一個政黨,就能和社民黨這樣的龐然大物掰手腕。
何況他根本沒有經驗,更沒有“基礎”,慕尼黑的折騰,不過是在小打小鬧罷了,讓年輕人的熱血,有個可以釋放的空間。
“都是一樣胡鬧,呂特維茲和卡普,這兩個家夥,恐怕和我那個不成器的兒子差不多,都是異想天開,腦子過熱的家夥。”
辛格爾想起克萊,不由得暗自歎息,他太年輕了,也太衝動了,看問題的方式有些極端,更是缺乏必須的大局觀。
這一點,倒是和呂特維茲與卡普差不多,這兩個人,也是異想天開的類型,空有行動力,但卻不帶腦子。
想到這裏,辛格爾又感覺慶幸,幸好克萊不在柏林,否則和呂特維茲還有卡普這些不長腦子的家夥混在一起,那麽這輩子,可能就毀了。
在辛格爾看來,呂特維茲和卡普,根本無法左右局勢,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叛變,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他們的成功隻是表象,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占領柏林隻是象征性的,因為在德國,有太多力量,伸伸手指,就能把他們揍迴泥地裏吃屎。
而距離這一天的到來,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