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演講真的是太精彩了,老實說,我都要哭了。”
赫侖.貝希斯坦夫人非常激動,她拉著希特勒的手,眼神裏滿是崇拜。
貝希斯坦夫婦是希特勒的資助人,早在卡普暴動發生時,他們就在埃卡特的引薦下相識。
那個時候,貝希斯坦夫婦就被希特勒吸引,他們不僅慷慨解囊,介紹柏林的富豪和實權者,更是之後納粹黨的大資助人。
作為著名的鋼琴製造商,貝希斯坦夫婦的財力雄厚,而且在上層的人脈非常廣泛。
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希特勒才對德意誌北部如此重視,認為這裏將會是除了巴伐利亞外,自己的另一個“大本營”。
不過與丈夫相比,赫侖對希特勒的崇拜要更“純粹”一點兒。
說來也是奇怪,希特勒的個人崇拜者中,女性的占比非常大,遠高於其他政治人物。
這是一個很難讓人理解的事情,就連希特勒本人也無法理解。
他雖然稱頌女性,認為德意誌女性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母親,她們勤勞,勇敢,愛國且忠貞,但是僅僅如此,還不足以讓他如此受歡迎。
雖然充滿自信,但希特勒也知道自己的外形條件並不好,他身材不高,也並不英俊,按照德意誌人的審美來說,自己隻能算是形象中下的水平。
而女性天生對政治就是不熱衷的,她們都很“膚淺”,隻會追逐電影明星和帥氣高大的歌劇演員,一個政治人物,老實說,不應該太受女性的“待見”。
但是希特勒女人緣就很好,他的女性崇拜者數量非常多,這一點從他帶領納粹黨,走上街頭時,那些女人送上的鮮花就可以證明。
為什麽會這樣?希特勒想不明白,總之,他認為這不是什麽壞事。
在貝希斯坦夫婦的幫助下,希特勒的這次北部之行非常順利,他不僅又結識了許多有錢人,募得了大量現金資助,更是認識了一些狂熱的民族主義者。
這些民族主義者願意和希特勒合作,他們都覺得魏瑪政府是軟弱的,是欺騙民眾的,他們都對《凡爾賽和約》不滿,都反對猶太人,與希特勒的政見幾乎保持一致。
這讓希特勒滿心歡喜,他已經準備“深耕”這片地區。
然而就在這時,他卻收到一封埃卡特寄來的信件。
“這些該死的家夥,竟然趁著我離開慕尼黑,就在後麵搞小動作,這是對黨的背叛。”
信件的內容不長,隻是告訴希特勒,德萊克斯勒在元老派的支持下,已經和德國社會黨達成協議,兩個黨派即將合並。
毫無疑問,合並的目的就是針對他,要削減他的權利,在黨內製衡他的發展。
希特勒怒不可遏,就在剛剛,他還為納粹黨搞到了一大筆捐款,他在盡心盡力地為了這個政黨而努力,但是有人卻在背後捅他刀子。
在屋子裏來迴踱步,希特勒在思考應對的辦法,最後他站住腳,看向窗外的月亮。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必須掀起一場革命,納粹黨的革命。”
希特勒狠狠砸了一下拳頭,他感覺自己必須開始反擊,而且要將那些人,一舉擊潰。
匆匆購買了火車票,希特勒秘密返迴慕尼黑,這件事他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包括埃卡特,羅姆這樣的親信。
這是為了防止泄密,一旦那些元老派知道自己提前返迴慕尼黑,可能會加快和德國社會黨的合並進程。
毫無疑問,希特勒的反應非常迅速和及時,他在抓緊往迴趕,而在慕尼黑的埃卡特和羅姆等人,也沒有閑著。
他們堅決反對合並,埃卡特親自趕往德萊克斯勒的住所,表示這件事時機不成熟,如果倉促合並,會對納粹黨造成巨大打擊。
因為希特勒不在,所以他的措辭並不強硬,甚至沒有明確表示反對。
他隻是向德萊克斯勒陳述了目前的情況,納粹黨還在持續擴大中,正處於關鍵的上升期。
如果和德國社會黨合並,將會阻礙納粹黨的上升勢頭,最關鍵的,德萊克斯勒將會徹底失去黨的領導權。
現在德國社會黨比納粹黨的規模要大,合並以後,德萊克斯勒無法成為新政黨的黨首,他會被邊緣化,多年努力付諸東流,隻會成為他人的嫁衣。
不得不說,埃卡特的勸說奏效了,德萊克斯勒放慢了行動的腳步,他也感到倉促合並,無論對納粹黨還是他本人,都不是一個好事兒。
而羅姆則在發動黨內的軍人,他們堅定地站在希特勒一邊。
與埃卡特不同,羅姆的態度要強硬得多,他們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如果德萊克斯勒和元老派一意孤行,他們就使用暴力,破壞兩黨合並。
當然,這是秘密的,他們的行動必須具備突然性。
好在希特勒迴來了,他迅速找到埃卡特,羅姆和羅森堡,商量對策。
“看看我帶來了什麽。”
幾個人剛碰麵,羅森堡就拿出一樣東西,那是一個小冊子,沒有署名,隻在封麵上印著《阿道夫.希特勒,叛徒?》。
打開之後,眾人發現這是一份流傳於納粹黨內部的東西,上麵講述著希特勒的“罪行”,語氣顯得很尖酸。
“天啊,說我花費大把的金錢在女人身上,還說我收了猶太人的錢……”
希特勒笑了,這本小冊子的作者不詳,但十有八九出自元老派之手,隻不過抹黑的手法過於低級,以至於希特勒自己都感覺到可笑。
是的,他笑了,發自內心的那種。
“這東西雖然不會造成損害,但是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納粹黨內不會有人相信,但卻會成為攻擊的口實。
一旦我們與德國社會黨合並,那麽這將會成為社會黨人攻擊你的武器,他們會說‘看那,這是從納粹黨裏流傳出來的’,那些人才不管真假。”
埃卡特慢慢說著,這時候眾人都沉默了,的確是這樣,這是一個攻擊的口實,納粹黨內無人相信,但是黨外,就不一定了。
“我們必須反擊,這不是針對我個人,而是針對我們所有人。”
希特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元老派已經開始著手布局了,一旦與德國社會黨合並,那些人絕對會和“新朋友”聯手,對以希特勒為首的激進派,進行打壓。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雙方使用的武器不是槍和炮,而是筆和嘴。
“不如我們也寫一個小冊子,進行還擊?”
羅姆不善於動腦子,他覺得既然敵人采取這樣的方式攻擊我們,我們就用同樣的方式迴擊過去。
“不,小冊子對他們沒用,反而還會讓我們陷入被動。”
埃卡特搖頭否決了羅姆的提議,他沉思片刻,突然抬頭看向希特勒。
“不如我們賭一把,以退為進如何。”
這句話讓眾人都呆住了,他們不明白,埃卡特要幹什麽。
“既然對方要削弱你的權利和影響力,那麽幹脆,我們就做到底。
你可以提出要求,威脅如果納粹黨不同意,就幹脆退黨。
我們會支持你,並且將這個消息告訴黨內其他成員,相信支持你的人會很多。
這是一次冒險,但我認為,勝算很高,而且隻要成功,我們可以一勞永逸,再不必為這些破事兒而發愁。”
埃卡特淡淡說著,幾個人都是一驚,畢竟如果希特勒提出退黨,那麽納粹黨內,恐怕會頃刻間陷入混亂。
“好的,我會考慮的。”
希特勒點點頭,納粹黨幾乎是他的全部,如果讓他離開,還不如將他殺死。
但是他相信埃卡特,這種“自殺”會迫使德萊克斯勒與元老派退讓,雖然孤注一擲,對方若是不接招,自己將會萬劫不複,然而就像埃卡特說的,他的“勝算”很大。
現在的納粹黨黨員,大部分都是奔著自己來的,他們是先崇拜和信任希特勒,然後才加入的納粹黨。
所以希特勒嚷嚷退黨,這些人就會亂了,他們會質問行動委員會,會質問德萊克斯勒,甚至很多人,會跟隨希特勒退出。
幾人又商量了一下具體的行動細節,便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於是他們分頭行動,準備進行反擊。
沒多久,一份《退黨申請書》放在了德萊克斯勒麵前,這讓他感覺到錯愕,甚至有一點兒驚慌。
但是他沒有選擇去聯係希特勒,他感覺到,以希特勒的性格,和他對納粹黨的“感情”,這不過就是“孩子脾氣”罷了。
然而三天後,一封公開信在納粹黨所有成員中流傳,德萊克斯勒看到後,不禁感到憤怒。
這是一封最後通牒,希特勒要求取得納粹黨的領導權,絕對的領導權。
理由是他認為,納粹黨越來越鬆散和懈怠,如果這樣下去,這個政黨將會“死亡”。
隻有鐵一般的紀律和強有力的領導者才能讓這個政黨存在下去。
雖然沒有指名說“強硬且唯一的領導者”是誰,但是大家都知道,除了他自己之外,這個政黨再沒有任何一個人適合了。
與此同時,那份抹黑希特勒的小冊子也在黨內大範圍流傳起來,羅姆和羅森堡是此事的推動者,他們借助這種明顯“栽贓”的玩意,在為希特勒造勢,並且營造起“悲情英雄”的形象。
最關鍵的,希特勒設定了截止時間,他要求行動委員會必須在18天內采取行動,這等於是逼著德萊克斯勒選邊站,
是支持希特勒,還是支持元老派,德萊克斯勒的眼神,有些迷茫。
赫侖.貝希斯坦夫人非常激動,她拉著希特勒的手,眼神裏滿是崇拜。
貝希斯坦夫婦是希特勒的資助人,早在卡普暴動發生時,他們就在埃卡特的引薦下相識。
那個時候,貝希斯坦夫婦就被希特勒吸引,他們不僅慷慨解囊,介紹柏林的富豪和實權者,更是之後納粹黨的大資助人。
作為著名的鋼琴製造商,貝希斯坦夫婦的財力雄厚,而且在上層的人脈非常廣泛。
正是有了他們的幫助,希特勒才對德意誌北部如此重視,認為這裏將會是除了巴伐利亞外,自己的另一個“大本營”。
不過與丈夫相比,赫侖對希特勒的崇拜要更“純粹”一點兒。
說來也是奇怪,希特勒的個人崇拜者中,女性的占比非常大,遠高於其他政治人物。
這是一個很難讓人理解的事情,就連希特勒本人也無法理解。
他雖然稱頌女性,認為德意誌女性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母親,她們勤勞,勇敢,愛國且忠貞,但是僅僅如此,還不足以讓他如此受歡迎。
雖然充滿自信,但希特勒也知道自己的外形條件並不好,他身材不高,也並不英俊,按照德意誌人的審美來說,自己隻能算是形象中下的水平。
而女性天生對政治就是不熱衷的,她們都很“膚淺”,隻會追逐電影明星和帥氣高大的歌劇演員,一個政治人物,老實說,不應該太受女性的“待見”。
但是希特勒女人緣就很好,他的女性崇拜者數量非常多,這一點從他帶領納粹黨,走上街頭時,那些女人送上的鮮花就可以證明。
為什麽會這樣?希特勒想不明白,總之,他認為這不是什麽壞事。
在貝希斯坦夫婦的幫助下,希特勒的這次北部之行非常順利,他不僅又結識了許多有錢人,募得了大量現金資助,更是認識了一些狂熱的民族主義者。
這些民族主義者願意和希特勒合作,他們都覺得魏瑪政府是軟弱的,是欺騙民眾的,他們都對《凡爾賽和約》不滿,都反對猶太人,與希特勒的政見幾乎保持一致。
這讓希特勒滿心歡喜,他已經準備“深耕”這片地區。
然而就在這時,他卻收到一封埃卡特寄來的信件。
“這些該死的家夥,竟然趁著我離開慕尼黑,就在後麵搞小動作,這是對黨的背叛。”
信件的內容不長,隻是告訴希特勒,德萊克斯勒在元老派的支持下,已經和德國社會黨達成協議,兩個黨派即將合並。
毫無疑問,合並的目的就是針對他,要削減他的權利,在黨內製衡他的發展。
希特勒怒不可遏,就在剛剛,他還為納粹黨搞到了一大筆捐款,他在盡心盡力地為了這個政黨而努力,但是有人卻在背後捅他刀子。
在屋子裏來迴踱步,希特勒在思考應對的辦法,最後他站住腳,看向窗外的月亮。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必須掀起一場革命,納粹黨的革命。”
希特勒狠狠砸了一下拳頭,他感覺自己必須開始反擊,而且要將那些人,一舉擊潰。
匆匆購買了火車票,希特勒秘密返迴慕尼黑,這件事他沒有告訴任何人,甚至包括埃卡特,羅姆這樣的親信。
這是為了防止泄密,一旦那些元老派知道自己提前返迴慕尼黑,可能會加快和德國社會黨的合並進程。
毫無疑問,希特勒的反應非常迅速和及時,他在抓緊往迴趕,而在慕尼黑的埃卡特和羅姆等人,也沒有閑著。
他們堅決反對合並,埃卡特親自趕往德萊克斯勒的住所,表示這件事時機不成熟,如果倉促合並,會對納粹黨造成巨大打擊。
因為希特勒不在,所以他的措辭並不強硬,甚至沒有明確表示反對。
他隻是向德萊克斯勒陳述了目前的情況,納粹黨還在持續擴大中,正處於關鍵的上升期。
如果和德國社會黨合並,將會阻礙納粹黨的上升勢頭,最關鍵的,德萊克斯勒將會徹底失去黨的領導權。
現在德國社會黨比納粹黨的規模要大,合並以後,德萊克斯勒無法成為新政黨的黨首,他會被邊緣化,多年努力付諸東流,隻會成為他人的嫁衣。
不得不說,埃卡特的勸說奏效了,德萊克斯勒放慢了行動的腳步,他也感到倉促合並,無論對納粹黨還是他本人,都不是一個好事兒。
而羅姆則在發動黨內的軍人,他們堅定地站在希特勒一邊。
與埃卡特不同,羅姆的態度要強硬得多,他們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如果德萊克斯勒和元老派一意孤行,他們就使用暴力,破壞兩黨合並。
當然,這是秘密的,他們的行動必須具備突然性。
好在希特勒迴來了,他迅速找到埃卡特,羅姆和羅森堡,商量對策。
“看看我帶來了什麽。”
幾個人剛碰麵,羅森堡就拿出一樣東西,那是一個小冊子,沒有署名,隻在封麵上印著《阿道夫.希特勒,叛徒?》。
打開之後,眾人發現這是一份流傳於納粹黨內部的東西,上麵講述著希特勒的“罪行”,語氣顯得很尖酸。
“天啊,說我花費大把的金錢在女人身上,還說我收了猶太人的錢……”
希特勒笑了,這本小冊子的作者不詳,但十有八九出自元老派之手,隻不過抹黑的手法過於低級,以至於希特勒自己都感覺到可笑。
是的,他笑了,發自內心的那種。
“這東西雖然不會造成損害,但是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納粹黨內不會有人相信,但卻會成為攻擊的口實。
一旦我們與德國社會黨合並,那麽這將會成為社會黨人攻擊你的武器,他們會說‘看那,這是從納粹黨裏流傳出來的’,那些人才不管真假。”
埃卡特慢慢說著,這時候眾人都沉默了,的確是這樣,這是一個攻擊的口實,納粹黨內無人相信,但是黨外,就不一定了。
“我們必須反擊,這不是針對我個人,而是針對我們所有人。”
希特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元老派已經開始著手布局了,一旦與德國社會黨合並,那些人絕對會和“新朋友”聯手,對以希特勒為首的激進派,進行打壓。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雙方使用的武器不是槍和炮,而是筆和嘴。
“不如我們也寫一個小冊子,進行還擊?”
羅姆不善於動腦子,他覺得既然敵人采取這樣的方式攻擊我們,我們就用同樣的方式迴擊過去。
“不,小冊子對他們沒用,反而還會讓我們陷入被動。”
埃卡特搖頭否決了羅姆的提議,他沉思片刻,突然抬頭看向希特勒。
“不如我們賭一把,以退為進如何。”
這句話讓眾人都呆住了,他們不明白,埃卡特要幹什麽。
“既然對方要削弱你的權利和影響力,那麽幹脆,我們就做到底。
你可以提出要求,威脅如果納粹黨不同意,就幹脆退黨。
我們會支持你,並且將這個消息告訴黨內其他成員,相信支持你的人會很多。
這是一次冒險,但我認為,勝算很高,而且隻要成功,我們可以一勞永逸,再不必為這些破事兒而發愁。”
埃卡特淡淡說著,幾個人都是一驚,畢竟如果希特勒提出退黨,那麽納粹黨內,恐怕會頃刻間陷入混亂。
“好的,我會考慮的。”
希特勒點點頭,納粹黨幾乎是他的全部,如果讓他離開,還不如將他殺死。
但是他相信埃卡特,這種“自殺”會迫使德萊克斯勒與元老派退讓,雖然孤注一擲,對方若是不接招,自己將會萬劫不複,然而就像埃卡特說的,他的“勝算”很大。
現在的納粹黨黨員,大部分都是奔著自己來的,他們是先崇拜和信任希特勒,然後才加入的納粹黨。
所以希特勒嚷嚷退黨,這些人就會亂了,他們會質問行動委員會,會質問德萊克斯勒,甚至很多人,會跟隨希特勒退出。
幾人又商量了一下具體的行動細節,便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於是他們分頭行動,準備進行反擊。
沒多久,一份《退黨申請書》放在了德萊克斯勒麵前,這讓他感覺到錯愕,甚至有一點兒驚慌。
但是他沒有選擇去聯係希特勒,他感覺到,以希特勒的性格,和他對納粹黨的“感情”,這不過就是“孩子脾氣”罷了。
然而三天後,一封公開信在納粹黨所有成員中流傳,德萊克斯勒看到後,不禁感到憤怒。
這是一封最後通牒,希特勒要求取得納粹黨的領導權,絕對的領導權。
理由是他認為,納粹黨越來越鬆散和懈怠,如果這樣下去,這個政黨將會“死亡”。
隻有鐵一般的紀律和強有力的領導者才能讓這個政黨存在下去。
雖然沒有指名說“強硬且唯一的領導者”是誰,但是大家都知道,除了他自己之外,這個政黨再沒有任何一個人適合了。
與此同時,那份抹黑希特勒的小冊子也在黨內大範圍流傳起來,羅姆和羅森堡是此事的推動者,他們借助這種明顯“栽贓”的玩意,在為希特勒造勢,並且營造起“悲情英雄”的形象。
最關鍵的,希特勒設定了截止時間,他要求行動委員會必須在18天內采取行動,這等於是逼著德萊克斯勒選邊站,
是支持希特勒,還是支持元老派,德萊克斯勒的眼神,有些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