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希特勒被逮捕,暴亂正式宣告結束,而這場暴亂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
外國的媒體,紛紛報道此事,隻不過他們的報道,頗有偏頗。
一些美國媒體,紛紛稱讚這場暴亂,認為這是“人民覺醒”的標誌,希特勒在酒館演說的照片被刊登出來,他的形象,進一步在美國“深入人心”。
之所以這些媒體會支持暴亂,原因是魏瑪政府一係列的操作,讓德國陷入困頓。
人們流離失所,饑不果腹,幾位美國導演甚至還拍攝了電影,講述發生在德國的慘劇。
這讓魏瑪政府自然而然地成了“反派”,於是在添油加醋下,敢於反抗的希特勒,形象就顯得更加正麵。
意大利的媒體,在此事的報道上,就更加“扯淡”了。
此時墨索裏尼已經牢牢掌握政權,而盧德克正在他的身邊,當慕尼黑“革命”的消息傳來,他就立刻給納粹黨造勢。
他聯係了許多意大利報社,甚至給他們的稿子提供“指導”,在一番點綴下,納粹黨的暴亂被形容為一場“革命”,一場將德國引入正途的“起義”。
所有納粹黨員團結一心,衝鋒隊奮勇爭先,他們與“殘暴”的巴伐利亞軍警戰鬥,有人倒下了,後麵的人就補上,個個悍不畏死。
雖然他們奮勇無畏,但是軍警實在太多了,而且有先進的武器,有更強的火力。
最終,在寡不敵眾下,革命失敗了,希特勒舉著手裏的鐐銬,在軍警的包圍中高唿:“德國不會倒下,德國人民終將迎來解放。”
這些明顯帶有主觀渲染成分的文章被刊登在報紙上,老實說,這不像新聞,更像是“小說”。
總之,對於這場暴亂的描述各不相同,各種評論性文章,大多帶有主觀色彩。
而作為主角的希特勒,此時正被關押在蘭茨貝格監獄,監獄的典獄長已經下令把警戒級別調到最高,防止有人前來劫獄。
不過目前來看,典獄長大人有些過於緊張了。
希特勒顯得很安靜,他被安排在七號牢房,這是一間帶有客廳的牢房,算是這座監獄裏的“豪華單間”。
從某種意義上說,警察對希特勒並無惡意,監獄的獄警更是如此,他們盡可能地給予希特勒優待,畢竟這個掀起暴亂的首腦,從沒有對任何一名警員表現出敵意。
整個慕尼黑混亂了好幾天,但傷亡者並不多,或許在這些警察眼裏,希勒特隻是想掀起一場“不流血的武裝暴動”,至於最後與國防軍的槍戰,更像是意外。
希特勒顯得情緒極為低落,他已經知道,魯登道夫沒有死,甚至沒有受傷,並且還獲釋了。
被抓起來的人並不多,比如羅姆,他和一些起義者被關在另一座監獄。
大部分參與者都逃脫了懲罰,似乎巴伐利亞當局並沒有太過追究,在希特勒看來,這是馮.卡爾,洛索夫和賽賽爾在為自己的“背叛”而懺悔。
看著天花板,希特勒陷入迴憶,他想起當初自己在北德意誌時,雙目失明的那段日子。
在那個時候,他感到無比絕望,每當深夜,他總是會醒來,他會夢見自己重新看到光明,並投身其中。
毫無疑問,那是一個噩夢,因為醒來後,他發現自己依舊什麽都看不見,眼前一片漆黑。
隨後,他又想起一些悲慘的事情,包括母親的去世和維也納的落榜。
失落和絕望的情緒始終圍繞著他,於是他拒絕和人交流,甚至不肯進食。
德萊克斯勒前往監獄探望他,這個納粹黨的前主席也是剛剛獲釋,畢竟調查後警方發現,這個老工人幾乎沒怎麽參與,他隻是起到一點兒“輔助作用”。
“如果再繼續下去,他恐怕會死。”
當發現希特勒狀態不對後,德萊克斯勒與監獄的醫生見了麵,而那位醫生用很嚴肅的語氣對他說道。
“是指絕食,還是傷口。”
德萊克斯勒當即緊張起來,他開口問道,嘴唇有些哆嗦。
他不希望看到希特勒死去,因為現在的希特勒,幾乎等同於是納粹黨,
如果希特勒死掉了,那麽納粹黨,也將迎來終結。
那是德萊克斯勒畢生的夢想,即便他已經不再掌控這個政黨,但對他而言,納粹黨就猶如是他的孩子,沒人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去。
“肩膀的情況很不樂觀,肩部有骨裂,他的那條胳膊,可能會落下一些殘疾,比如無法抬高,或者突然疼痛。
不過和那些陳舊性傷病比起來,他絕食帶來的風險性更高。
你也看到了,他在日漸消瘦,如果繼續下去,恐怕支撐不了幾天,他就會失去唿吸。”
醫生搖搖頭,他表示希特勒的狀況很危險,他越來越瘦了,主要原因,就是他在絕食。
從步入那間牢房開始,希特勒幾乎什麽都沒吃。
其實從希特勒的角度講,監獄給他安排的“豪華單間”,條件非常不錯。
要知道他在提埃希大街的家,麵積還不到這間牢房的一半。被加裝了雙層柵欄的窗戶,也比他的家更“透亮”。就連那張鐵床,按照希特勒苦行僧一樣的習慣,也達到了“舒適”的標準。
他沒什麽不滿意的,絕食並非是向監獄抗議,而是他自己,陷入了“絕望”。
馮.卡爾,洛索夫和賽塞爾“背叛”了自己,軍隊也“背叛”了自己,他們聯起手來,對自己發動進攻,幾乎已經成功的“革命”,就這樣煙消雲散。
說到底,這是“命運”背叛了自己,這次失敗的“革命”,給予納粹黨致命一擊,他多年的苦心經營,毀於一旦。
就像一些報紙描寫的那樣,希特勒把所有賭注“梭哈”了,現在,滿盤皆輸。
於是他陷入絕望,甚至產生了厭世情緒。
德萊克斯勒聽了醫生的話,沉默片刻,隨後扭身迴到七號牢房。
他和希特勒隔著鐵窗對話,他希望這個納粹黨的元首,能夠振作起來。
“我們都需要你,所以你必須給予我們迴應。
隻不過一次失敗,誰還沒有失敗過?你不能自暴自棄,難道你對理想的堅持,隻有這麽一點兒麽。”
德萊克斯勒苦口婆心地勸說了近兩個鍾頭,甚至表示,如果他死了,那麽其他人也將“隨他而去”。
希特勒最後似乎給了他一點兒迴應,但也僅此而已。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來探望希特勒,他們都看到了他的萎靡,所有人都在勸說,但似乎效果不大。
直到那天,赫倫娜來了,她看著希特勒,告訴他自己的丈夫,已經與自己取得聯係,他現在身在奧地利,與許多同伴在一起。
希特勒沒有給她迴應,隻是看著窗外,骨瘦嶙峋的身子,好似命不久矣,臉色更是蒼白得可怕,仿佛對一切外部刺激,都失去了感覺。
如果不是胸口依舊有起伏,赫倫娜恐怕都會認為,自己在和一具屍體講話。
砰!
赫倫娜突然給了鐵門狠狠一腳,這嚇了希特勒一跳,他慢慢轉過頭,用疑惑的眼神看向這個女人。
老實說,赫倫娜並非向看上去那麽溫柔,她出生於軍人家庭,深受美國自由思想熏陶,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射擊,騎馬,樣樣精通。
“聽著,你這個慫貨,我在警察到來前,奪下你的槍,挽救了你的生命,不是為了讓你到監獄來絕食而死的。
換個地方死亡毫無意義,我要你活下來,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那些深愛著你,信任著你的那些人。
他們需要看到一個強大的阿道夫,看到一個堅韌不拔的納粹黨領袖,而不是一個消沉的,想通過絕食而死的懦夫。
你要記住,騎士的偉大之處是他敢於犧牲,而不是無意義地死去。
德意誌式的浪漫死亡,應該是在戰鬥中,而不是在牢獄裏,像一頭豬。”
到了最後,赫倫娜幾乎是用罵的,希特勒似乎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女人如此“失態”,他張開了嘴巴,瞪大了雙眼,幾乎不敢置信。
在希特勒的印象中,赫倫娜一直是溫柔的,是賢惠的。
她會給小埃貢唱搖籃曲,哄他入睡,然後蓋上被子。
她會給自己的丈夫製作美食,並笑著倒上一杯葡萄酒。
他會給客人們製作小餅幹,並且精心地包裝好,作為禮物。
赫倫娜幾乎是所有賢妻良母的典範,但是現在,她卻像一頭暴躁的母獅子。
“好好吃飯,好好活著,你的戰鬥並沒有結束,德意誌依然需要你,那些你的同伴,也在等待著你。
不要讓你的這一麵再給其他人看了,他們會傷心,會流淚,會失望,因為他們的元首,他們的領導者,不應該是一個懦夫,一個膽小鬼和逃兵。”
赫倫娜或許是氣急了,她臨走前又狠狠踹了一腳鐵門,以至於身旁的獄警,都被這一幕驚呆了。
希特勒看著赫倫娜離開,他依舊沒有從震撼中醒來,等到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清醒,於是看了看自己已經變得纖細的手臂,緊緊握住拳頭。
“是啊,我不能再頹廢了,我必須振作,為了理想,為了那些依舊信任我的同伴。”
希特勒自言自語著,隨後他踉蹌著站起身,走到牢門前,用力地捶打,高唿道:
“給我食物,我要吃飯。”
外國的媒體,紛紛報道此事,隻不過他們的報道,頗有偏頗。
一些美國媒體,紛紛稱讚這場暴亂,認為這是“人民覺醒”的標誌,希特勒在酒館演說的照片被刊登出來,他的形象,進一步在美國“深入人心”。
之所以這些媒體會支持暴亂,原因是魏瑪政府一係列的操作,讓德國陷入困頓。
人們流離失所,饑不果腹,幾位美國導演甚至還拍攝了電影,講述發生在德國的慘劇。
這讓魏瑪政府自然而然地成了“反派”,於是在添油加醋下,敢於反抗的希特勒,形象就顯得更加正麵。
意大利的媒體,在此事的報道上,就更加“扯淡”了。
此時墨索裏尼已經牢牢掌握政權,而盧德克正在他的身邊,當慕尼黑“革命”的消息傳來,他就立刻給納粹黨造勢。
他聯係了許多意大利報社,甚至給他們的稿子提供“指導”,在一番點綴下,納粹黨的暴亂被形容為一場“革命”,一場將德國引入正途的“起義”。
所有納粹黨員團結一心,衝鋒隊奮勇爭先,他們與“殘暴”的巴伐利亞軍警戰鬥,有人倒下了,後麵的人就補上,個個悍不畏死。
雖然他們奮勇無畏,但是軍警實在太多了,而且有先進的武器,有更強的火力。
最終,在寡不敵眾下,革命失敗了,希特勒舉著手裏的鐐銬,在軍警的包圍中高唿:“德國不會倒下,德國人民終將迎來解放。”
這些明顯帶有主觀渲染成分的文章被刊登在報紙上,老實說,這不像新聞,更像是“小說”。
總之,對於這場暴亂的描述各不相同,各種評論性文章,大多帶有主觀色彩。
而作為主角的希特勒,此時正被關押在蘭茨貝格監獄,監獄的典獄長已經下令把警戒級別調到最高,防止有人前來劫獄。
不過目前來看,典獄長大人有些過於緊張了。
希特勒顯得很安靜,他被安排在七號牢房,這是一間帶有客廳的牢房,算是這座監獄裏的“豪華單間”。
從某種意義上說,警察對希特勒並無惡意,監獄的獄警更是如此,他們盡可能地給予希特勒優待,畢竟這個掀起暴亂的首腦,從沒有對任何一名警員表現出敵意。
整個慕尼黑混亂了好幾天,但傷亡者並不多,或許在這些警察眼裏,希勒特隻是想掀起一場“不流血的武裝暴動”,至於最後與國防軍的槍戰,更像是意外。
希特勒顯得情緒極為低落,他已經知道,魯登道夫沒有死,甚至沒有受傷,並且還獲釋了。
被抓起來的人並不多,比如羅姆,他和一些起義者被關在另一座監獄。
大部分參與者都逃脫了懲罰,似乎巴伐利亞當局並沒有太過追究,在希特勒看來,這是馮.卡爾,洛索夫和賽賽爾在為自己的“背叛”而懺悔。
看著天花板,希特勒陷入迴憶,他想起當初自己在北德意誌時,雙目失明的那段日子。
在那個時候,他感到無比絕望,每當深夜,他總是會醒來,他會夢見自己重新看到光明,並投身其中。
毫無疑問,那是一個噩夢,因為醒來後,他發現自己依舊什麽都看不見,眼前一片漆黑。
隨後,他又想起一些悲慘的事情,包括母親的去世和維也納的落榜。
失落和絕望的情緒始終圍繞著他,於是他拒絕和人交流,甚至不肯進食。
德萊克斯勒前往監獄探望他,這個納粹黨的前主席也是剛剛獲釋,畢竟調查後警方發現,這個老工人幾乎沒怎麽參與,他隻是起到一點兒“輔助作用”。
“如果再繼續下去,他恐怕會死。”
當發現希特勒狀態不對後,德萊克斯勒與監獄的醫生見了麵,而那位醫生用很嚴肅的語氣對他說道。
“是指絕食,還是傷口。”
德萊克斯勒當即緊張起來,他開口問道,嘴唇有些哆嗦。
他不希望看到希特勒死去,因為現在的希特勒,幾乎等同於是納粹黨,
如果希特勒死掉了,那麽納粹黨,也將迎來終結。
那是德萊克斯勒畢生的夢想,即便他已經不再掌控這個政黨,但對他而言,納粹黨就猶如是他的孩子,沒人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去。
“肩膀的情況很不樂觀,肩部有骨裂,他的那條胳膊,可能會落下一些殘疾,比如無法抬高,或者突然疼痛。
不過和那些陳舊性傷病比起來,他絕食帶來的風險性更高。
你也看到了,他在日漸消瘦,如果繼續下去,恐怕支撐不了幾天,他就會失去唿吸。”
醫生搖搖頭,他表示希特勒的狀況很危險,他越來越瘦了,主要原因,就是他在絕食。
從步入那間牢房開始,希特勒幾乎什麽都沒吃。
其實從希特勒的角度講,監獄給他安排的“豪華單間”,條件非常不錯。
要知道他在提埃希大街的家,麵積還不到這間牢房的一半。被加裝了雙層柵欄的窗戶,也比他的家更“透亮”。就連那張鐵床,按照希特勒苦行僧一樣的習慣,也達到了“舒適”的標準。
他沒什麽不滿意的,絕食並非是向監獄抗議,而是他自己,陷入了“絕望”。
馮.卡爾,洛索夫和賽塞爾“背叛”了自己,軍隊也“背叛”了自己,他們聯起手來,對自己發動進攻,幾乎已經成功的“革命”,就這樣煙消雲散。
說到底,這是“命運”背叛了自己,這次失敗的“革命”,給予納粹黨致命一擊,他多年的苦心經營,毀於一旦。
就像一些報紙描寫的那樣,希特勒把所有賭注“梭哈”了,現在,滿盤皆輸。
於是他陷入絕望,甚至產生了厭世情緒。
德萊克斯勒聽了醫生的話,沉默片刻,隨後扭身迴到七號牢房。
他和希特勒隔著鐵窗對話,他希望這個納粹黨的元首,能夠振作起來。
“我們都需要你,所以你必須給予我們迴應。
隻不過一次失敗,誰還沒有失敗過?你不能自暴自棄,難道你對理想的堅持,隻有這麽一點兒麽。”
德萊克斯勒苦口婆心地勸說了近兩個鍾頭,甚至表示,如果他死了,那麽其他人也將“隨他而去”。
希特勒最後似乎給了他一點兒迴應,但也僅此而已。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來探望希特勒,他們都看到了他的萎靡,所有人都在勸說,但似乎效果不大。
直到那天,赫倫娜來了,她看著希特勒,告訴他自己的丈夫,已經與自己取得聯係,他現在身在奧地利,與許多同伴在一起。
希特勒沒有給她迴應,隻是看著窗外,骨瘦嶙峋的身子,好似命不久矣,臉色更是蒼白得可怕,仿佛對一切外部刺激,都失去了感覺。
如果不是胸口依舊有起伏,赫倫娜恐怕都會認為,自己在和一具屍體講話。
砰!
赫倫娜突然給了鐵門狠狠一腳,這嚇了希特勒一跳,他慢慢轉過頭,用疑惑的眼神看向這個女人。
老實說,赫倫娜並非向看上去那麽溫柔,她出生於軍人家庭,深受美國自由思想熏陶,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射擊,騎馬,樣樣精通。
“聽著,你這個慫貨,我在警察到來前,奪下你的槍,挽救了你的生命,不是為了讓你到監獄來絕食而死的。
換個地方死亡毫無意義,我要你活下來,是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那些深愛著你,信任著你的那些人。
他們需要看到一個強大的阿道夫,看到一個堅韌不拔的納粹黨領袖,而不是一個消沉的,想通過絕食而死的懦夫。
你要記住,騎士的偉大之處是他敢於犧牲,而不是無意義地死去。
德意誌式的浪漫死亡,應該是在戰鬥中,而不是在牢獄裏,像一頭豬。”
到了最後,赫倫娜幾乎是用罵的,希特勒似乎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女人如此“失態”,他張開了嘴巴,瞪大了雙眼,幾乎不敢置信。
在希特勒的印象中,赫倫娜一直是溫柔的,是賢惠的。
她會給小埃貢唱搖籃曲,哄他入睡,然後蓋上被子。
她會給自己的丈夫製作美食,並笑著倒上一杯葡萄酒。
他會給客人們製作小餅幹,並且精心地包裝好,作為禮物。
赫倫娜幾乎是所有賢妻良母的典範,但是現在,她卻像一頭暴躁的母獅子。
“好好吃飯,好好活著,你的戰鬥並沒有結束,德意誌依然需要你,那些你的同伴,也在等待著你。
不要讓你的這一麵再給其他人看了,他們會傷心,會流淚,會失望,因為他們的元首,他們的領導者,不應該是一個懦夫,一個膽小鬼和逃兵。”
赫倫娜或許是氣急了,她臨走前又狠狠踹了一腳鐵門,以至於身旁的獄警,都被這一幕驚呆了。
希特勒看著赫倫娜離開,他依舊沒有從震撼中醒來,等到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清醒,於是看了看自己已經變得纖細的手臂,緊緊握住拳頭。
“是啊,我不能再頹廢了,我必須振作,為了理想,為了那些依舊信任我的同伴。”
希特勒自言自語著,隨後他踉蹌著站起身,走到牢門前,用力地捶打,高唿道:
“給我食物,我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