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火燒洛陽,退至長安之夜返洛陽,誅殺袁氏(十五)!
魂穿劉備,從平定黃巾開始 作者:小楊y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關外騎兵之戰結束,董卓大敗,盟軍大勝也是使得雙方兵馬士氣截然相反,以至於董卓的西涼軍一度下滑於冰點,所以董卓也在夜與李儒議事……
“唉~”!
“李儒啊,方才本相再次敗北,爾可知有何良策對敵否”?
本若有所思的李儒忽然聞其歎氣之音,移眸觀其為董卓皺著眉頭,正看著自己。
“喔…”。待眨了眨眼,迴過神來後,李儒立馬拱手道:“嶽父大人,儒方才也正想著此事,覺得我軍退敵之能,或許有些渺茫,而我等守關以來,除了那袁公路所領之軍幾乎敗北於我軍外,劉備、曹操、馬騰此三方兵馬,則強之太多,無論進守皆被擊退”。
點點頭,董卓也是覺得此言有理,劉備、曹操、馬騰三方的軍隊的確在眾諸侯之中要強許多,此外就是能人異士皆在盟軍陣營之中……
“如此,那以李儒爾之見,本相該當如何”?董卓再次問向李儒。
聞言,李儒則是目光緩緩看向敞門外的夜色。
時間流逝,這不知過了多久,且就在董卓有些不耐煩,準備問話催促時……
李儒忽然起身,道:“嶽父大人,這以儒之見,進而不成,守非長久,若是這般,倒不如以退為先”!
緩緩的皺起眉頭,董卓沉聲道:“以退為先,這不是讓本相後撤,給關外那群反賊機會攻取虎牢、汜水,引進於洛陽嗎”?
好家夥,這麵前要不是自己的女婿李儒,換做別人早給他‘噶’了,此外後撤洛陽,豈不是自尋死路沒了虎牢、汜水兩關之險,洛陽就是案板上的魚肉。
見董其容,察其色,李儒並未慌亂,而是來到董卓麵前的地圖上,指著道:“嶽父大人勿憂,儒之言非退洛陽,而是退至長安避於此難”。
“退至長安”!董卓驚訝過後,說道:“李儒爾可不是說笑?如今的長安早在新莽之時經過戰亂,早已窮困潦倒,直至現在都還未有所之緩,同繁華的洛陽相比,更是繁星比之皓月,去往此處又該如何立足”?
聞言,李儒嘴角微翹,道:“話雖如此,但嶽父大人可聞於這樣一句話否”?
“嗯…?何話”?董卓疑惑的問道。
笑了笑,李儒緩緩道:“這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口中呢喃,董卓又趕忙問道:“李儒此話是為何意”?
拱手,李儒道:“意寓西頭一個漢,指其高祖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則指光武中興於洛陽”。
“所以若相國遷都長安,遠離洛陽,效仿於高祖也定可控於漢室與股掌之間,待日後之變,相國在舉兵返來一統天下!”。
猶如晴天霹靂,董卓一時驚的是睜大了雙眸,是啊,高祖不就建都長安,此去亦不是明智之舉,不過一想到洛陽的繁華,董卓又有些不甘留給關外眾諸侯。
於是,董卓道:“李儒爾之言,雖如此,那洛陽此處不是白白送於關外諸侯否”?
聞言,李儒心中隨即一想,便知其董卓心中之想,隨後想了想後,拱手道:“嶽父大人可惜這洛陽之富落入關外諸侯之手,但無憂,儒有一計”。
待見董卓疑惑的望向他後。
李儒笑了笑,道:“此計相國需明日早早返迴洛陽城,命兵馬強趕於城中文武百官,金銀綢緞,百姓跟往同嶽父大人後撤長安…少部分一路丟棄,之後再直接命人焚毀洛陽,待事成之後再殺死此人,傳其為此人所為,而此番作為禍不及儒與父也”。
“後撤之路棄其少數財寶,等關外盟軍入洛陽後,必定滅其之火,大部分人則搶掠其地上財寶,顧不及於我等後撤之道,不知…儒之計可否”?
“妙哉!妙哉,李儒…有爾之計,妙不可言矣”!董卓也是聽完後,笑著誇讚起來。
“還望嶽父大人,盡早行動”。說完李儒望向門外,道:“而今夜便可返迴洛陽,關外盟軍之中也不會在夜色之際,觀其關內之相”。
點點頭,董卓起身後,也是命人去辦,並命徐榮率一萬兵馬死守虎牢關,不得出兵而戰,待明日夜裏奔逃長安。
李榷率一萬兵馬死守汜水關,不得出兵而戰自己則收拾東西準備與己方兵馬於明日夜裏朝長安方向奔逃。
當然董卓敗於盟軍的消息也會不久後,人盡皆知……。
『虎牢關外。』
話說今日天明之時,董卓兵敗,盟軍本該是壓境虎牢關,趁此機會一鼓作氣,舉全盟之力,攻克其關,兵進洛陽。
但!袁紹卻選擇了鳴金收兵,使得先鋒曹操、馬騰、劉備都是心中不服,內心憤怒。曹操更是在議事之時,一邊喝著悶酒,一邊暗諷袁紹心中有私,才會鳴金收兵。
當袁紹聽出其言之意後,二人可謂是口誅對方而不帶髒字。
吃瓜群眾的劉備也是覺得奇了,這哥倆兒對罵果然有文采。
一邊的馬騰則是皺著眉頭,喝著小酒。
而整個議事廳內,氣氛顯得有些壓抑之感,讓人不適……。
『劉備軍營之中,不少人皆是吐槽袁紹此次鳴金收兵一事……』
“此次一戰,擊退董賊兵馬,各位是何看法”?劉備坐於主位,毫無情緒波動的朝下方眾將道。
“盟主?末將看他就隻適合通敵,要麽就是為一己之私,才會鳴金收兵,迴傳我等不進軍於虎牢關”。廖化想了想後,說道。
“嗯…元儉此言,末將亦是為我等未嚐所知之情,但多半不可錯也”。輕嗯一聲後,牽招也是皺著眉,有所其言。
“兩位將軍說的好!什麽所謂的盟主,方才之機,顯而易見,董卓兵敗慌忙後撤,此時就當引全軍之力,直接一鼓作氣,攻破關門”!徐晃在此時亦是沒忍住,說出了聲。
“這麽說來,莫非盟主無智否?而方才董卓的兵馬明明就是一群疾命狂逃之輩,我軍也跟著後撤,這是為何意?唉…搞不懂、搞不懂咯”!陳到亦是沒忍住,吐槽了出來,表示不服此令。
“要俺說!他袁紹就是個縮頭縮腦的烏龜,明知戰機就在眼前,卻不重兵壓境,使其有所喘息,實在是想不通矣”!張飛也是聽完幾人之言後,說出內心有所表達來。
微眯著眸子,坐於案前的關羽,先是捋了捋頷下長髯,待見眾人慢慢安靜後,道:“諸位,盟主比之其弟袁術,可謂是一個明一個暗,顯而易見且為其為己而慮,而某亦早已看出,否則身為盟主不以身作責,出兵出力,不知其是內何居心也”?
聞關羽所問,帳內諸多將領也是紛紛附和。
稱關羽推測之言,也定然如此,袁紹與袁術就是一路貨色。
劉備聞其眾人之言,亦是心中感歎,此番鳴金收兵,百分百為袁紹自身之意,為的就是壓上我等一頭。
否則別說自己帳下諸將看明白了。
就是換個傻叉恐都能看透方才之局勢,袁紹會看不出?
顯然不可能,而是故意為之。
聽其眾將所言,管亥、呂布同典韋則未言語,則是一口一口的喝著案前之酒,表示心中的想法。
趙雲與高順則算是軍中較為安靜的兩人。
當為旁聽者,不發表任何言論。
但若有一人說完。
趙、高兩將卻會不約而同的點頭,而此情足可知其內心之想。
待半個時辰後,劉備也以今夜過晚為由,遣散眾將返迴自己的軍帳歇息……
自己則是套好厚衣後,在典韋的陪同下來到軍帳之外。
北方的夜風寒冷
不一會兒的功夫便將劉備與典韋的雙耳凍的通紅。
“主公,我等還是返迴帳內歇息,寒風之大,以免身染風寒才是”。也是覺得天氣寒冷,典韋關心的道。
聞言,劉備看向典韋笑道:“多謝惡來好意,隻是…本王在想這何時才能破那虎牢關,盟軍舉兵以來數月攻取不成,亦是奇怪”。
拱手抱拳,典韋道:“主公莫要為此事而惱,畢竟諸位也都說過,虎牢、汜水為天下險關,所以想要攻克,也是時間上的問題”。
拍了拍典韋的肩膀,劉備大笑之後 也是同典韋返迴帳內歇息……
半夜……
董卓的剩餘近十四萬西涼兵馬朝著洛陽方向極速而撤。
『永漢187年,8月2日,董卓成功返迴洛陽,而虎牢關外麵對先鋒軍的挑釁,徐榮同李傕在兩關皆是不予理睬,這使得盟軍先鋒軍準備發起對兩關的猛攻……』
『洛陽,大殿之中。』
董卓戰甲還未退,便命人傳令召開群臣議事,也是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殿內眾臣便完全到齊。
“相國忽然返都,又喚於我等前來議事,不知為何,可否告知一二”?王允拱手作揖,朝之恭敬的道。
聞言,董卓瞪了王允一眼後,掃視全場,道:“諸位!本相喚於爾等,則是宣布一事!那就是現在遷都長安立即執行,但凡有違反本相者,直接格殺勿論”!
“諾”!
四周的西涼軍士卒聞言,也是紛紛抱拳應承了下來。
群臣則是嘰嘰喳喳起來,多數人都是驚訝害怕的看著董卓。
臉上不解之意亦是盡收眼底……
“相國,這忽然遷都,可否不妥”?
“呃啊……”!
血液飛濺,悶哼一聲。
這一個大臣剛剛說完,就忽然背心一涼,背後趕來的西涼軍士卒,揮刀毫不留情的一擊結果。
見到此情此景。
旁邊眾臣皆是嚇的掩麵後退,不敢看這血腥一幕。
離的遠的則是心中歎息,惶恐不安。
心中冷笑,董卓再次說道:“此人便是前車之鑒,若還有人給本相胡言亂語,誅殺九族”!說完,董卓更是朝眾臣怒目一瞪,一字一句道:“可都聽清楚否”!
連忙拜服,百臣皆是麵色駭然,紛紛附和道:
“相國息怒、我等知曉矣”!
“相國息怒,我等知曉矣”!
看著群臣驚恐不安之樣,董卓也是心中高興,待過了片刻後,董卓也是直接退朝,讓眾人在今夜子時之前,收拾好東西,否則時間一到,還未收拾好者。
斷頭相送,絕無怠慢!!
待群臣離開大殿之後,董卓與李儒也是返迴了董府,張濟等將則被命往劉協的寢宮看守,莫要有心人擄走。
坐於主位之上,府內的董卓皺著眉,朝李儒道:“如今群臣皆無異議,並同往長安,而本相也有一事,不知可否行也”?
聞言,李儒疑惑道:“嶽父大人想要所行之事,可大可小乎”?
點點頭,董卓道:“關外那幫亂臣賊子,竟敢反於本相,那本相就要滅他宗族,已告知群臣,膽敢謀反者,本相就滅他滿門,抄他全家”!
隻覺得董卓之恨,待片刻後李儒才道:“若是如此,那嶽父大人想要誅其何族,誅其何家呢”?
氣憤的起身,董卓可謂是怒目圓睜的道:“本相要滅了他袁氏,而方才並未想起,所以殺雞儆猴袁氏當為先,其次為後,哼!敢與曹操這個賊人為伍,竟還當上了盟主,那本相就容忍不得,先滅了他的宗族,看以後還有誰敢再反”!!
心中思索,李儒也是知其滅袁雖不可,但現在暴怒的嶽父大人,決不可再與之唱反調阻礙。
所以李儒也是拱手作揖後,說道:“滅袁應快刀斬亂麻,不留其時,而…儒觀之今夜便可派遣人馬夜襲袁府等一眾叛軍族支,光天化日之下還是留其狗命,以防人多眼雜,此行敗露於外”!
嚴肅的點點頭,董卓道:“此言有理,那就今夜殺他個幹淨!另外焚毀洛陽之事,安排於何人為之”?
聞言,李儒也是立馬說道:“此事,嶽父大人不必擔心,儒已安排妥當,皆是縱火之人,儒以會命人除之”。
聞此言,董卓嚴肅的臉上,忽然浮起一抹笑意,緊接著就是放縱的大笑之聲響起,與方才的模樣截然相反。
但也是這樣喜怒無常的性格,董卓才更可怕……
時間流逝,白日轉黑夜。
戌時。
此時董卓所命的刀斧手,早已嚴陣以待,並緩緩的朝著袁氏府邸以及關外各個諸侯關係密切的府邸逼近。
“牛將軍,相國命我等殺入,現在可行”?袁府外,牛輔旁邊一人問道。
抬頭看了看,牛輔抽出長刀,怒喝一聲:“李三雄,本將軍命你率兵馬把守於四門,若有逃出者,無論人獸,通通射殺,不留活口,其餘人同我殺”!
“諾…”!
這一夜袁府上下皆不太平,袁逢等一眾與袁術、袁紹有關係的,通通死於董卓之手……
『後被稱之為洛陽慘案。』
亥時。董卓、李儒早已率軍同文武百官以及洛陽的百姓開拔長安方向,一路也是怨聲載道,刀劍亂舞。
被安排的縱火之人,李三雄,也是與一眾人緩緩的將洛陽在白日堆積好的柴火點燃。
而此火也是慢慢的變大……。
“唉~”!
“李儒啊,方才本相再次敗北,爾可知有何良策對敵否”?
本若有所思的李儒忽然聞其歎氣之音,移眸觀其為董卓皺著眉頭,正看著自己。
“喔…”。待眨了眨眼,迴過神來後,李儒立馬拱手道:“嶽父大人,儒方才也正想著此事,覺得我軍退敵之能,或許有些渺茫,而我等守關以來,除了那袁公路所領之軍幾乎敗北於我軍外,劉備、曹操、馬騰此三方兵馬,則強之太多,無論進守皆被擊退”。
點點頭,董卓也是覺得此言有理,劉備、曹操、馬騰三方的軍隊的確在眾諸侯之中要強許多,此外就是能人異士皆在盟軍陣營之中……
“如此,那以李儒爾之見,本相該當如何”?董卓再次問向李儒。
聞言,李儒則是目光緩緩看向敞門外的夜色。
時間流逝,這不知過了多久,且就在董卓有些不耐煩,準備問話催促時……
李儒忽然起身,道:“嶽父大人,這以儒之見,進而不成,守非長久,若是這般,倒不如以退為先”!
緩緩的皺起眉頭,董卓沉聲道:“以退為先,這不是讓本相後撤,給關外那群反賊機會攻取虎牢、汜水,引進於洛陽嗎”?
好家夥,這麵前要不是自己的女婿李儒,換做別人早給他‘噶’了,此外後撤洛陽,豈不是自尋死路沒了虎牢、汜水兩關之險,洛陽就是案板上的魚肉。
見董其容,察其色,李儒並未慌亂,而是來到董卓麵前的地圖上,指著道:“嶽父大人勿憂,儒之言非退洛陽,而是退至長安避於此難”。
“退至長安”!董卓驚訝過後,說道:“李儒爾可不是說笑?如今的長安早在新莽之時經過戰亂,早已窮困潦倒,直至現在都還未有所之緩,同繁華的洛陽相比,更是繁星比之皓月,去往此處又該如何立足”?
聞言,李儒嘴角微翹,道:“話雖如此,但嶽父大人可聞於這樣一句話否”?
“嗯…?何話”?董卓疑惑的問道。
笑了笑,李儒緩緩道:“這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口中呢喃,董卓又趕忙問道:“李儒此話是為何意”?
拱手,李儒道:“意寓西頭一個漢,指其高祖興於長安,東頭一個漢則指光武中興於洛陽”。
“所以若相國遷都長安,遠離洛陽,效仿於高祖也定可控於漢室與股掌之間,待日後之變,相國在舉兵返來一統天下!”。
猶如晴天霹靂,董卓一時驚的是睜大了雙眸,是啊,高祖不就建都長安,此去亦不是明智之舉,不過一想到洛陽的繁華,董卓又有些不甘留給關外眾諸侯。
於是,董卓道:“李儒爾之言,雖如此,那洛陽此處不是白白送於關外諸侯否”?
聞言,李儒心中隨即一想,便知其董卓心中之想,隨後想了想後,拱手道:“嶽父大人可惜這洛陽之富落入關外諸侯之手,但無憂,儒有一計”。
待見董卓疑惑的望向他後。
李儒笑了笑,道:“此計相國需明日早早返迴洛陽城,命兵馬強趕於城中文武百官,金銀綢緞,百姓跟往同嶽父大人後撤長安…少部分一路丟棄,之後再直接命人焚毀洛陽,待事成之後再殺死此人,傳其為此人所為,而此番作為禍不及儒與父也”。
“後撤之路棄其少數財寶,等關外盟軍入洛陽後,必定滅其之火,大部分人則搶掠其地上財寶,顧不及於我等後撤之道,不知…儒之計可否”?
“妙哉!妙哉,李儒…有爾之計,妙不可言矣”!董卓也是聽完後,笑著誇讚起來。
“還望嶽父大人,盡早行動”。說完李儒望向門外,道:“而今夜便可返迴洛陽,關外盟軍之中也不會在夜色之際,觀其關內之相”。
點點頭,董卓起身後,也是命人去辦,並命徐榮率一萬兵馬死守虎牢關,不得出兵而戰,待明日夜裏奔逃長安。
李榷率一萬兵馬死守汜水關,不得出兵而戰自己則收拾東西準備與己方兵馬於明日夜裏朝長安方向奔逃。
當然董卓敗於盟軍的消息也會不久後,人盡皆知……。
『虎牢關外。』
話說今日天明之時,董卓兵敗,盟軍本該是壓境虎牢關,趁此機會一鼓作氣,舉全盟之力,攻克其關,兵進洛陽。
但!袁紹卻選擇了鳴金收兵,使得先鋒曹操、馬騰、劉備都是心中不服,內心憤怒。曹操更是在議事之時,一邊喝著悶酒,一邊暗諷袁紹心中有私,才會鳴金收兵。
當袁紹聽出其言之意後,二人可謂是口誅對方而不帶髒字。
吃瓜群眾的劉備也是覺得奇了,這哥倆兒對罵果然有文采。
一邊的馬騰則是皺著眉頭,喝著小酒。
而整個議事廳內,氣氛顯得有些壓抑之感,讓人不適……。
『劉備軍營之中,不少人皆是吐槽袁紹此次鳴金收兵一事……』
“此次一戰,擊退董賊兵馬,各位是何看法”?劉備坐於主位,毫無情緒波動的朝下方眾將道。
“盟主?末將看他就隻適合通敵,要麽就是為一己之私,才會鳴金收兵,迴傳我等不進軍於虎牢關”。廖化想了想後,說道。
“嗯…元儉此言,末將亦是為我等未嚐所知之情,但多半不可錯也”。輕嗯一聲後,牽招也是皺著眉,有所其言。
“兩位將軍說的好!什麽所謂的盟主,方才之機,顯而易見,董卓兵敗慌忙後撤,此時就當引全軍之力,直接一鼓作氣,攻破關門”!徐晃在此時亦是沒忍住,說出了聲。
“這麽說來,莫非盟主無智否?而方才董卓的兵馬明明就是一群疾命狂逃之輩,我軍也跟著後撤,這是為何意?唉…搞不懂、搞不懂咯”!陳到亦是沒忍住,吐槽了出來,表示不服此令。
“要俺說!他袁紹就是個縮頭縮腦的烏龜,明知戰機就在眼前,卻不重兵壓境,使其有所喘息,實在是想不通矣”!張飛也是聽完幾人之言後,說出內心有所表達來。
微眯著眸子,坐於案前的關羽,先是捋了捋頷下長髯,待見眾人慢慢安靜後,道:“諸位,盟主比之其弟袁術,可謂是一個明一個暗,顯而易見且為其為己而慮,而某亦早已看出,否則身為盟主不以身作責,出兵出力,不知其是內何居心也”?
聞關羽所問,帳內諸多將領也是紛紛附和。
稱關羽推測之言,也定然如此,袁紹與袁術就是一路貨色。
劉備聞其眾人之言,亦是心中感歎,此番鳴金收兵,百分百為袁紹自身之意,為的就是壓上我等一頭。
否則別說自己帳下諸將看明白了。
就是換個傻叉恐都能看透方才之局勢,袁紹會看不出?
顯然不可能,而是故意為之。
聽其眾將所言,管亥、呂布同典韋則未言語,則是一口一口的喝著案前之酒,表示心中的想法。
趙雲與高順則算是軍中較為安靜的兩人。
當為旁聽者,不發表任何言論。
但若有一人說完。
趙、高兩將卻會不約而同的點頭,而此情足可知其內心之想。
待半個時辰後,劉備也以今夜過晚為由,遣散眾將返迴自己的軍帳歇息……
自己則是套好厚衣後,在典韋的陪同下來到軍帳之外。
北方的夜風寒冷
不一會兒的功夫便將劉備與典韋的雙耳凍的通紅。
“主公,我等還是返迴帳內歇息,寒風之大,以免身染風寒才是”。也是覺得天氣寒冷,典韋關心的道。
聞言,劉備看向典韋笑道:“多謝惡來好意,隻是…本王在想這何時才能破那虎牢關,盟軍舉兵以來數月攻取不成,亦是奇怪”。
拱手抱拳,典韋道:“主公莫要為此事而惱,畢竟諸位也都說過,虎牢、汜水為天下險關,所以想要攻克,也是時間上的問題”。
拍了拍典韋的肩膀,劉備大笑之後 也是同典韋返迴帳內歇息……
半夜……
董卓的剩餘近十四萬西涼兵馬朝著洛陽方向極速而撤。
『永漢187年,8月2日,董卓成功返迴洛陽,而虎牢關外麵對先鋒軍的挑釁,徐榮同李傕在兩關皆是不予理睬,這使得盟軍先鋒軍準備發起對兩關的猛攻……』
『洛陽,大殿之中。』
董卓戰甲還未退,便命人傳令召開群臣議事,也是不到一個時辰的功夫,殿內眾臣便完全到齊。
“相國忽然返都,又喚於我等前來議事,不知為何,可否告知一二”?王允拱手作揖,朝之恭敬的道。
聞言,董卓瞪了王允一眼後,掃視全場,道:“諸位!本相喚於爾等,則是宣布一事!那就是現在遷都長安立即執行,但凡有違反本相者,直接格殺勿論”!
“諾”!
四周的西涼軍士卒聞言,也是紛紛抱拳應承了下來。
群臣則是嘰嘰喳喳起來,多數人都是驚訝害怕的看著董卓。
臉上不解之意亦是盡收眼底……
“相國,這忽然遷都,可否不妥”?
“呃啊……”!
血液飛濺,悶哼一聲。
這一個大臣剛剛說完,就忽然背心一涼,背後趕來的西涼軍士卒,揮刀毫不留情的一擊結果。
見到此情此景。
旁邊眾臣皆是嚇的掩麵後退,不敢看這血腥一幕。
離的遠的則是心中歎息,惶恐不安。
心中冷笑,董卓再次說道:“此人便是前車之鑒,若還有人給本相胡言亂語,誅殺九族”!說完,董卓更是朝眾臣怒目一瞪,一字一句道:“可都聽清楚否”!
連忙拜服,百臣皆是麵色駭然,紛紛附和道:
“相國息怒、我等知曉矣”!
“相國息怒,我等知曉矣”!
看著群臣驚恐不安之樣,董卓也是心中高興,待過了片刻後,董卓也是直接退朝,讓眾人在今夜子時之前,收拾好東西,否則時間一到,還未收拾好者。
斷頭相送,絕無怠慢!!
待群臣離開大殿之後,董卓與李儒也是返迴了董府,張濟等將則被命往劉協的寢宮看守,莫要有心人擄走。
坐於主位之上,府內的董卓皺著眉,朝李儒道:“如今群臣皆無異議,並同往長安,而本相也有一事,不知可否行也”?
聞言,李儒疑惑道:“嶽父大人想要所行之事,可大可小乎”?
點點頭,董卓道:“關外那幫亂臣賊子,竟敢反於本相,那本相就要滅他宗族,已告知群臣,膽敢謀反者,本相就滅他滿門,抄他全家”!
隻覺得董卓之恨,待片刻後李儒才道:“若是如此,那嶽父大人想要誅其何族,誅其何家呢”?
氣憤的起身,董卓可謂是怒目圓睜的道:“本相要滅了他袁氏,而方才並未想起,所以殺雞儆猴袁氏當為先,其次為後,哼!敢與曹操這個賊人為伍,竟還當上了盟主,那本相就容忍不得,先滅了他的宗族,看以後還有誰敢再反”!!
心中思索,李儒也是知其滅袁雖不可,但現在暴怒的嶽父大人,決不可再與之唱反調阻礙。
所以李儒也是拱手作揖後,說道:“滅袁應快刀斬亂麻,不留其時,而…儒觀之今夜便可派遣人馬夜襲袁府等一眾叛軍族支,光天化日之下還是留其狗命,以防人多眼雜,此行敗露於外”!
嚴肅的點點頭,董卓道:“此言有理,那就今夜殺他個幹淨!另外焚毀洛陽之事,安排於何人為之”?
聞言,李儒也是立馬說道:“此事,嶽父大人不必擔心,儒已安排妥當,皆是縱火之人,儒以會命人除之”。
聞此言,董卓嚴肅的臉上,忽然浮起一抹笑意,緊接著就是放縱的大笑之聲響起,與方才的模樣截然相反。
但也是這樣喜怒無常的性格,董卓才更可怕……
時間流逝,白日轉黑夜。
戌時。
此時董卓所命的刀斧手,早已嚴陣以待,並緩緩的朝著袁氏府邸以及關外各個諸侯關係密切的府邸逼近。
“牛將軍,相國命我等殺入,現在可行”?袁府外,牛輔旁邊一人問道。
抬頭看了看,牛輔抽出長刀,怒喝一聲:“李三雄,本將軍命你率兵馬把守於四門,若有逃出者,無論人獸,通通射殺,不留活口,其餘人同我殺”!
“諾…”!
這一夜袁府上下皆不太平,袁逢等一眾與袁術、袁紹有關係的,通通死於董卓之手……
『後被稱之為洛陽慘案。』
亥時。董卓、李儒早已率軍同文武百官以及洛陽的百姓開拔長安方向,一路也是怨聲載道,刀劍亂舞。
被安排的縱火之人,李三雄,也是與一眾人緩緩的將洛陽在白日堆積好的柴火點燃。
而此火也是慢慢的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