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章 不按常理出牌
大唐:李二你的綠帽掉了 作者:七月餘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李治的到來,房遺愛還是感到很驚喜的。
雖然李治很重視他的學問,但是房遺愛覺得還不夠,讓李治親自來聽一聽也挺好的。
而且,李治親自駕臨,也更能引起學子們對他的學問的重視。
房遺愛向前伸了伸手,笑道:“陛下,請。”
學子們已經默契的讓出了一條路,李治昂首闊步的走進了延經閣。
整個延經閣內外都變得出奇的安靜,學子們一個個都不敢出聲說話,心裏卻激動不已。
雖然他們都出身顯赫,畢竟沒有官身,也很難有機會見到皇帝。
他們也沒想到,晉國公來國子監講學,竟然引得皇帝親自駕臨,這對他們而言是意外之喜,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走進閣內,李治迎麵就看到了又長又寬的黑板,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麽東西?”
房遺愛笑著解釋道:“這是臣製作的黑板,可以用白色的粉筆在上麵寫字作畫,這樣大家就都能看的清楚。”
李治有些恍然的點頭,覺得這東西倒也有些新奇。
見到學子們都拘謹的站著,李治環顧左右,和藹可親的笑道:“都坐下吧,朕今天與你們一樣,都是來聽講的。”
墨竹他們除了帶著黑板還帶著一套桌椅,原本是打算給房遺愛休息的時候坐的。
見皇帝來了,房遺愛連忙走上前去,將椅子搬來放在了最前麵最中間的位置。
“陛下,請入座吧,臣今天就僭越了。”
李治笑嗬嗬的走上前來,坐在了椅子上。
“你就隻管把朕當作是一個普通學子就行,你該怎麽做就怎麽做。”
房遺愛再次迴到了講桌前,笑道:“大家都坐下吧,你們若是都站著,外麵的學子看不到裏麵的情況。”
學子們也都拘謹的坐了下來,延經閣內外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這大概是課堂紀律最好的一堂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房遺愛雖然沒有做過老師,卻認認真真的看了十幾年老師講課,模仿起來實在是太容易了。
房遺愛拿起粉筆來,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科學”兩個大字。
“我要來國子監講學,不是要講儒學,也不是要講禮學,也不是講詩詞歌賦,而是要講科學。”
說到最後,房遺愛還轉身在“科學”兩個字下麵畫了一道橫線,表示強調。
延經閣內外都鴉雀無聲,房遺愛的聲音又十分洪亮,即便是延經閣外麵還聚集了兩百人,他們也聽的清清楚楚。
一時間,來聽講的所有學子和官員們都傻眼了,科學是個什麽玩意兒?
見到皇帝駕臨,有不少學子和官員正鼓著勁兒想在皇帝麵前表現一現呢,沒想到房遺愛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你們一定不解,科學是什麽?科學是一門探究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綜合學科。”
“科學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
原本還有些懵的學子、官員們聽到這裏終於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格物致知,這我們熟悉啊,這是禮記中的內容。
搞這麽多花裏胡哨的說法,這不還是又到了我們擅長的領域嗎?
不就是格物致知嗎?
你還能說出花來不成?
房遺愛也在觀察著學子們的表情,笑眯眯的說道:“我所說的格物致知,並非是探究如何治國、平天下,而是要探究這個世界的真理!”
“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運行的?你們難道就沒有對這個世界產生很多疑問嗎?”
“比如說,太陽為何會東升西落?”
“為何有日夜交替?”
“為何有四季輪迴?”
“太陽到底是什麽?”
“月亮到底是什麽?”
“滿天的星辰到底是什麽?”
“為何有雨雪風霜?為何有閃電雷鳴?”
“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大海有沒有邊際?大海的另一邊有什麽?”
“鳥兒為什麽能在空中飛翔?”
“魚兒為什麽能生活在水裏?”
“我們為什麽要唿吸?我們唿出吸入的氣到底是什麽?”
“柴草為什麽會燃燒?”
“我們身體到底藏著什麽秘密?我們為什麽會有生老病死?”
房遺愛一口氣說了很多為什麽,就是要先聲奪人。
果不其然,在房遺愛說完之後,延經閣內外依舊鴉雀無聲,很多學子們的瞠目結舌。
房遺愛說的這些問題其實大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然而卻沒有人把這些當做一個學問,因為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
李治倒是聽的很激動,因為這些問題他都非常感興趣。
尤其是滿天的星辰到底是什麽,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人為何有生老病死這些問題,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要不是此刻還有那麽多學子在場,他怕是會迫不及待的揪著房遺愛的衣領催他快點說。
不過,當著這麽多學子的麵,他必須要維持自己作為天子的威嚴和禮儀。
房遺愛對於大家的反應很滿意,笑道:“這就是我想要講的學問,我的學問沒有辦法幫你們升官發財。”
“哦,也不對,也許能幫你們發財。”
“不過,這並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想和你們一起探究這個世界的秘密,探究這個世界的真理。”
“如果你們有什麽疑問,可以舉手提問。”
有學子猶豫了片刻之後,舉起了手。
房遺愛看了一眼,這小子就坐在賀蘭敏之的身旁,看上去比賀蘭敏之大幾歲,看來像是賀蘭敏之的朋友。
房遺愛指著那個學子,笑道:“你有什麽疑問?問吧。”
“學生狄仁傑,字懷英,想請問國公,這些難題國公都知道答案嗎?還請國公為我等解答。”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不過,現在的狄仁傑還隻是一個小輩。
房遺愛笑著點頭:“我大略知道一些,不過這些答案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而且有些問題的答案非常的驚世駭俗,直接說出來,隻怕你們也無法接受。”
“做學問不能好高騖遠,要從基礎開始學習才行,由淺入深才能真正的明悟。”
雖然李治很重視他的學問,但是房遺愛覺得還不夠,讓李治親自來聽一聽也挺好的。
而且,李治親自駕臨,也更能引起學子們對他的學問的重視。
房遺愛向前伸了伸手,笑道:“陛下,請。”
學子們已經默契的讓出了一條路,李治昂首闊步的走進了延經閣。
整個延經閣內外都變得出奇的安靜,學子們一個個都不敢出聲說話,心裏卻激動不已。
雖然他們都出身顯赫,畢竟沒有官身,也很難有機會見到皇帝。
他們也沒想到,晉國公來國子監講學,竟然引得皇帝親自駕臨,這對他們而言是意外之喜,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
走進閣內,李治迎麵就看到了又長又寬的黑板,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麽東西?”
房遺愛笑著解釋道:“這是臣製作的黑板,可以用白色的粉筆在上麵寫字作畫,這樣大家就都能看的清楚。”
李治有些恍然的點頭,覺得這東西倒也有些新奇。
見到學子們都拘謹的站著,李治環顧左右,和藹可親的笑道:“都坐下吧,朕今天與你們一樣,都是來聽講的。”
墨竹他們除了帶著黑板還帶著一套桌椅,原本是打算給房遺愛休息的時候坐的。
見皇帝來了,房遺愛連忙走上前去,將椅子搬來放在了最前麵最中間的位置。
“陛下,請入座吧,臣今天就僭越了。”
李治笑嗬嗬的走上前來,坐在了椅子上。
“你就隻管把朕當作是一個普通學子就行,你該怎麽做就怎麽做。”
房遺愛再次迴到了講桌前,笑道:“大家都坐下吧,你們若是都站著,外麵的學子看不到裏麵的情況。”
學子們也都拘謹的坐了下來,延經閣內外頓時變得鴉雀無聲。
這大概是課堂紀律最好的一堂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房遺愛雖然沒有做過老師,卻認認真真的看了十幾年老師講課,模仿起來實在是太容易了。
房遺愛拿起粉筆來,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科學”兩個大字。
“我要來國子監講學,不是要講儒學,也不是要講禮學,也不是講詩詞歌賦,而是要講科學。”
說到最後,房遺愛還轉身在“科學”兩個字下麵畫了一道橫線,表示強調。
延經閣內外都鴉雀無聲,房遺愛的聲音又十分洪亮,即便是延經閣外麵還聚集了兩百人,他們也聽的清清楚楚。
一時間,來聽講的所有學子和官員們都傻眼了,科學是個什麽玩意兒?
見到皇帝駕臨,有不少學子和官員正鼓著勁兒想在皇帝麵前表現一現呢,沒想到房遺愛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你們一定不解,科學是什麽?科學是一門探究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綜合學科。”
“科學最重要的就是格物致知。”
原本還有些懵的學子、官員們聽到這裏終於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格物致知,這我們熟悉啊,這是禮記中的內容。
搞這麽多花裏胡哨的說法,這不還是又到了我們擅長的領域嗎?
不就是格物致知嗎?
你還能說出花來不成?
房遺愛也在觀察著學子們的表情,笑眯眯的說道:“我所說的格物致知,並非是探究如何治國、平天下,而是要探究這個世界的真理!”
“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是如何運行的?你們難道就沒有對這個世界產生很多疑問嗎?”
“比如說,太陽為何會東升西落?”
“為何有日夜交替?”
“為何有四季輪迴?”
“太陽到底是什麽?”
“月亮到底是什麽?”
“滿天的星辰到底是什麽?”
“為何有雨雪風霜?為何有閃電雷鳴?”
“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大海有沒有邊際?大海的另一邊有什麽?”
“鳥兒為什麽能在空中飛翔?”
“魚兒為什麽能生活在水裏?”
“我們為什麽要唿吸?我們唿出吸入的氣到底是什麽?”
“柴草為什麽會燃燒?”
“我們身體到底藏著什麽秘密?我們為什麽會有生老病死?”
房遺愛一口氣說了很多為什麽,就是要先聲奪人。
果不其然,在房遺愛說完之後,延經閣內外依舊鴉雀無聲,很多學子們的瞠目結舌。
房遺愛說的這些問題其實大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然而卻沒有人把這些當做一個學問,因為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
李治倒是聽的很激動,因為這些問題他都非常感興趣。
尤其是滿天的星辰到底是什麽,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人為何有生老病死這些問題,他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要不是此刻還有那麽多學子在場,他怕是會迫不及待的揪著房遺愛的衣領催他快點說。
不過,當著這麽多學子的麵,他必須要維持自己作為天子的威嚴和禮儀。
房遺愛對於大家的反應很滿意,笑道:“這就是我想要講的學問,我的學問沒有辦法幫你們升官發財。”
“哦,也不對,也許能幫你們發財。”
“不過,這並不是我的本意,我的本意是想和你們一起探究這個世界的秘密,探究這個世界的真理。”
“如果你們有什麽疑問,可以舉手提問。”
有學子猶豫了片刻之後,舉起了手。
房遺愛看了一眼,這小子就坐在賀蘭敏之的身旁,看上去比賀蘭敏之大幾歲,看來像是賀蘭敏之的朋友。
房遺愛指著那個學子,笑道:“你有什麽疑問?問吧。”
“學生狄仁傑,字懷英,想請問國公,這些難題國公都知道答案嗎?還請國公為我等解答。”
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狄仁傑,不過,現在的狄仁傑還隻是一個小輩。
房遺愛笑著點頭:“我大略知道一些,不過這些答案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的清楚,而且有些問題的答案非常的驚世駭俗,直接說出來,隻怕你們也無法接受。”
“做學問不能好高騖遠,要從基礎開始學習才行,由淺入深才能真正的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