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衛子夫 陳阿嬌53
綜影視:狐狸精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小妙招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太後終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憂慮與不安,長長的歎了一口氣說道。
其實最初的時候,她一直認為劉徹所患不過是一場小小的疾病,稍加調養便能痊愈。
可誰曾想到,這場病竟然一拖就是整整一年之久,而且非但未見絲毫好轉的跡象,反而愈發嚴重起來。
聽到王太後的這番話,一旁的陳阿嬌不禁微微垂下眼眸,稍作沉吟之後,方才柔聲寬慰道:
“母後莫要太過憂心,興許待到開春之際,陛下的病情便會逐漸好轉起來呢。”
王太後眉頭緊蹙,滿臉憂愁的歎道:
“徹兒今年不過二十歲而已,這般年紀輕輕的,怎麽就因為一場小小的風寒,竟會演變成現今這樣嚴重的狀況呢?依哀家看,還是伺候的人不當心。”
王太後的言語之中,隱隱透露出些許埋怨之情,似乎在責怪陳阿嬌這位堂堂皇後未能悉心照料好劉徹的身子。
想當初,太皇太後還在世的時候,王太後對陳阿嬌那可是百般寵愛,視若掌上明珠。
然而此刻,隨著太皇太後的離世,王太後對待陳阿嬌的態度已然不複往昔。
這時,一旁的館陶公主麵露不悅之色,開口說道:
“陛下正值身強體壯之時,按常理來說,這場病確實來得蹊蹺得很啊,莫不是不小心沾染上了什麽邪祟吧?”
盡管如今太皇太後已逝,館陶公主少了一份強有力的後盾,但她又豈會容忍自家女兒受到半點兒委屈和欺淩?
王太後聞聽此言,頓時語塞,心中一陣憋悶。
畢竟這麽些年來,她一直被館陶公主所壓製著,到了現在,自然更是不敢輕易多言半句了。
見此情景,陳阿嬌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輕描淡寫的說道:
“母後近些日子以來,幾乎每日都會前去探望陛下,依我看呀,有您老人家親自在旁照拂,陛下必定能藥到病除、早日康複如初的。”
王太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隨後她的眉頭微皺,似乎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隻見她開口說道:
“對了,那長門殿地處偏遠,當初巫醫說將陛下遷往那裏有利於病情康複,但時至今日,這法子顯然並未奏效,依哀家看,倒不如讓陛下搬迴未央宮來,畢竟那裏才是正宮所在。”
這些日子以來,王太後不辭辛勞,每日都前往長門殿親自照料劉徹。
然而,每一次踏入長門殿,她都會深切的感受到此地的荒僻與冷清。
相較於宏偉壯麗、規製嚴謹的未央宮,長門殿實在顯得太過簡陋寒酸。
聽到王太後的提議,陳阿嬌輕輕搖了搖頭,她麵帶憂慮之色,有條不紊的迴應道:
“母後,暫且不論陛下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搬動,單就巫醫先前告知兒臣的情況而言,如果貿然讓陛下離開長門殿,隻怕他的病情會愈發沉重,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王太後聞聽此言,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趕忙附和道:
“既是如此,那便萬萬不可挪動了,隻是皇後啊,徹兒常常在病榻之上念叨著你呢,你作為皇後,更是他的妻子,理應多多前去長門殿探望陛下呀!”
每當王太後去往長門殿時,看到自己的兒子形單影隻的躺在病床上,雖是堂堂一國之君,此刻卻盡顯落寞孤寂之感,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楚。
陳阿嬌微微勾起唇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輕聲說道:
“母後所言極是,臣妾隻要一得閑,定然會前往長門殿悉心侍奉陛下,隻不過,您也是清楚的,如今陛下因病無法親理朝政,而宸兒年紀尚小,倘若臣妾再對這朝政之事稍有疏忽怠惰,那這天下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了。”
陳阿嬌這番話條理清晰、言辭懇切,每一句皆是發自肺腑的實情實言,直說得王太後啞口無言。
王太後縱然心中略有不滿,卻也找不出半點兒理由來駁斥於她。
可不是麽,如果連身為六宮之主的皇後都對國家政事撒手不管了,那麽還有誰能挑起這副重擔呢?
正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平陽公主忽然盈盈起身,柔聲說道:
“平陽許久未曾見到陛下了,心中甚是掛念,不知明日能否前去長門殿探望一下陛下?”
平陽公主向來以機智聰慧著稱,對於此次陛下突如其來的重病,她始終心存疑慮。
他總覺得其中似乎暗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蹊蹺之處。
甚至平陽公主在心底暗自揣測,或許皇後壓根就不希望陛下能夠早日痊愈康複。
畢竟皇後膝下已經育有太子,若陛下一直抱恙在身,無法理政,那這朝中大權豈不遲早都會落入皇後及其黨羽手中?
然而,平陽公主又不禁有些猶豫不決起來。
畢竟平日裏眾人皆知,皇後與陛下之間夫妻情深意篤,恩恩愛愛,而且陛下從未動過納妾選妃的念頭,對皇後可謂一心一意。
按理說,皇後實在沒理由做出這般舉動啊......
“姐姐想去探望陛下那自然是極好的,今夜姐姐就在宮中留宿吧。”
陳阿嬌毫不猶豫的答應道。
平陽公主見狀,心中的疑慮更是消了三分。
皇後答應得這般爽快,倘若此事當真暗藏玄機,皇後斷不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就讓她與陛下相見。
平陽公主暗自思忖著,也許真是自己太多心了。
不過無論如何,待到明日麵見陛下之時,一切自會真相大白。
————————————————
次日清晨,天色剛剛破曉,平陽公主便迫不及待的起身,然後前往了長門殿。
一路上,平陽公主的心情頗為複雜,既擔憂陛下的身體狀況,又急於解開心中的謎團。
無數個疑問在心頭纏繞,急待揭曉。
其實最初的時候,她一直認為劉徹所患不過是一場小小的疾病,稍加調養便能痊愈。
可誰曾想到,這場病竟然一拖就是整整一年之久,而且非但未見絲毫好轉的跡象,反而愈發嚴重起來。
聽到王太後的這番話,一旁的陳阿嬌不禁微微垂下眼眸,稍作沉吟之後,方才柔聲寬慰道:
“母後莫要太過憂心,興許待到開春之際,陛下的病情便會逐漸好轉起來呢。”
王太後眉頭緊蹙,滿臉憂愁的歎道:
“徹兒今年不過二十歲而已,這般年紀輕輕的,怎麽就因為一場小小的風寒,竟會演變成現今這樣嚴重的狀況呢?依哀家看,還是伺候的人不當心。”
王太後的言語之中,隱隱透露出些許埋怨之情,似乎在責怪陳阿嬌這位堂堂皇後未能悉心照料好劉徹的身子。
想當初,太皇太後還在世的時候,王太後對陳阿嬌那可是百般寵愛,視若掌上明珠。
然而此刻,隨著太皇太後的離世,王太後對待陳阿嬌的態度已然不複往昔。
這時,一旁的館陶公主麵露不悅之色,開口說道:
“陛下正值身強體壯之時,按常理來說,這場病確實來得蹊蹺得很啊,莫不是不小心沾染上了什麽邪祟吧?”
盡管如今太皇太後已逝,館陶公主少了一份強有力的後盾,但她又豈會容忍自家女兒受到半點兒委屈和欺淩?
王太後聞聽此言,頓時語塞,心中一陣憋悶。
畢竟這麽些年來,她一直被館陶公主所壓製著,到了現在,自然更是不敢輕易多言半句了。
見此情景,陳阿嬌嘴角微微上揚,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輕描淡寫的說道:
“母後近些日子以來,幾乎每日都會前去探望陛下,依我看呀,有您老人家親自在旁照拂,陛下必定能藥到病除、早日康複如初的。”
王太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可,隨後她的眉頭微皺,似乎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隻見她開口說道:
“對了,那長門殿地處偏遠,當初巫醫說將陛下遷往那裏有利於病情康複,但時至今日,這法子顯然並未奏效,依哀家看,倒不如讓陛下搬迴未央宮來,畢竟那裏才是正宮所在。”
這些日子以來,王太後不辭辛勞,每日都前往長門殿親自照料劉徹。
然而,每一次踏入長門殿,她都會深切的感受到此地的荒僻與冷清。
相較於宏偉壯麗、規製嚴謹的未央宮,長門殿實在顯得太過簡陋寒酸。
聽到王太後的提議,陳阿嬌輕輕搖了搖頭,她麵帶憂慮之色,有條不紊的迴應道:
“母後,暫且不論陛下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宜搬動,單就巫醫先前告知兒臣的情況而言,如果貿然讓陛下離開長門殿,隻怕他的病情會愈發沉重,所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王太後聞聽此言,臉色瞬間變得凝重起來,趕忙附和道:
“既是如此,那便萬萬不可挪動了,隻是皇後啊,徹兒常常在病榻之上念叨著你呢,你作為皇後,更是他的妻子,理應多多前去長門殿探望陛下呀!”
每當王太後去往長門殿時,看到自己的兒子形單影隻的躺在病床上,雖是堂堂一國之君,此刻卻盡顯落寞孤寂之感,心中不由得一陣酸楚。
陳阿嬌微微勾起唇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輕聲說道:
“母後所言極是,臣妾隻要一得閑,定然會前往長門殿悉心侍奉陛下,隻不過,您也是清楚的,如今陛下因病無法親理朝政,而宸兒年紀尚小,倘若臣妾再對這朝政之事稍有疏忽怠惰,那這天下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了。”
陳阿嬌這番話條理清晰、言辭懇切,每一句皆是發自肺腑的實情實言,直說得王太後啞口無言。
王太後縱然心中略有不滿,卻也找不出半點兒理由來駁斥於她。
可不是麽,如果連身為六宮之主的皇後都對國家政事撒手不管了,那麽還有誰能挑起這副重擔呢?
正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平陽公主忽然盈盈起身,柔聲說道:
“平陽許久未曾見到陛下了,心中甚是掛念,不知明日能否前去長門殿探望一下陛下?”
平陽公主向來以機智聰慧著稱,對於此次陛下突如其來的重病,她始終心存疑慮。
他總覺得其中似乎暗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蹊蹺之處。
甚至平陽公主在心底暗自揣測,或許皇後壓根就不希望陛下能夠早日痊愈康複。
畢竟皇後膝下已經育有太子,若陛下一直抱恙在身,無法理政,那這朝中大權豈不遲早都會落入皇後及其黨羽手中?
然而,平陽公主又不禁有些猶豫不決起來。
畢竟平日裏眾人皆知,皇後與陛下之間夫妻情深意篤,恩恩愛愛,而且陛下從未動過納妾選妃的念頭,對皇後可謂一心一意。
按理說,皇後實在沒理由做出這般舉動啊......
“姐姐想去探望陛下那自然是極好的,今夜姐姐就在宮中留宿吧。”
陳阿嬌毫不猶豫的答應道。
平陽公主見狀,心中的疑慮更是消了三分。
皇後答應得這般爽快,倘若此事當真暗藏玄機,皇後斷不可能如此輕而易舉就讓她與陛下相見。
平陽公主暗自思忖著,也許真是自己太多心了。
不過無論如何,待到明日麵見陛下之時,一切自會真相大白。
————————————————
次日清晨,天色剛剛破曉,平陽公主便迫不及待的起身,然後前往了長門殿。
一路上,平陽公主的心情頗為複雜,既擔憂陛下的身體狀況,又急於解開心中的謎團。
無數個疑問在心頭纏繞,急待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