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衛子夫 陳阿嬌56
綜影視:狐狸精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小妙招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視線逐漸清晰起來時,劉徹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守在床邊的陳阿嬌。
劉徹試圖抬起沉重無比的手臂,每一個動作都顯得如此吃力。
陳阿嬌眼疾手快,趕忙伸出自己的手,小心翼翼的握住了劉徹那隻略顯冰涼的手掌。
“嬌兒.......”
劉徹嘴唇輕動,發出微弱的唿喚聲。
與此同時,一直在旁邊焦急等待的王太後見到劉徹醒來,情緒瞬間失控,放聲大哭起來:
“徹兒,我的兒子,你怎麽可以就這樣拋下母親啊!”
哭聲撕心裂肺,令人聞之心酸。
劉徹的目光艱難的轉向王太後,看著母親滿臉淚痕的模樣,他心如刀絞。
他用盡全身力氣,斷斷續續的說道:“是兒子不孝,不能.....不能為母後盡孝了。”
說完這句話,劉徹已是氣喘籲籲。
王太後拚命的搖頭,可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哽咽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如果真能用自己的一條性命去換迴兒子的健康,她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這樣的選擇。
稍作休息之後,劉徹又喘了幾口氣,然後對著站在不遠處的太子招了招手,聲音虛弱的喚道:
“宸兒,過來。”
太子乖乖巧巧地走到了劉徹的身旁。
他微微躬身,喚了一聲:“父皇。”
劉徹的臉上露出一抹溫暖的笑容。
他目光慈愛的凝視著眼前的兒子,語重心長地交代道:
“宸兒啊,待父皇駕崩之後,你便是大漢的主人了,屆時,你定要牢記肩頭重任,盡心盡力的對待天下黎民百姓,切不可有絲毫懈怠,同時也要孝順你的母後以及祖母,莫讓她們受半點委屈,明白了嗎?”
這一番話劉徹說的極為吃力,斷斷續續停頓了很久才說完。
太子聽後,神情莊重的點了點頭,仿佛將父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刻在了心裏。
劉徹見狀,滿意的微微一笑,而後又緩緩轉頭,將視線投向了一旁的陳阿嬌。
他的眼神變得格外溫柔,輕聲說道:
“嬌兒,朕此生怕是無法與你攜手共白頭了。”
陳阿嬌靜靜的注視著劉徹,眼眶微紅,但還是輕輕的搖了搖頭。
其實,她心中清楚此時此刻自己應該說些寬慰之語,然而不知為何,千言萬語到了嘴邊卻突然一個字也吐不出來了。
劉徹似乎看穿了陳阿嬌的心思,緊接著又開口問道:
“將來,待到我們百年之後,可否合葬於一處呢?”
自古以來,皇帝與皇後大多都會合葬在一起,這本是毋庸置疑之事。
但劉徹偏偏就想要再次從陳阿嬌口中得到確切的答案。
陳阿嬌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應聲道:“好。”
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包含著無盡的深情與堅定。
“好.....好.....”
說完這兩個好字之後,劉徹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量一般,整個人都癱軟下來。
他那原本炯炯有神的雙眼此刻也失去了光彩,隻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深深的凝視著眼前的陳阿嬌。
那目光中包含著無盡的眷戀、不舍與深情,仿佛要將陳阿嬌的模樣永遠刻在心底。
隨後,劉徹緩緩的合上了雙眼,就如同放下了一副沉重的擔子。
周圍的眾人見狀,頓時哭聲四起。
尤其是王太後,她撲到劉徹身旁,雙手死死的握住劉徹已經逐漸冰冷的手,怎麽也不肯鬆開。
淚水如決堤般從她臉上滑落,滴落在劉徹的手上。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劉徹的唿吸變得愈發微弱,幾不可聞。
他胸膛的起伏也越來越緩慢,最終完全停止。
整個宮殿仿佛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沒有絲毫生氣。
唯有人們那低沉壓抑的啜泣之聲,在空氣中幽幽迴蕩,令人心碎不已。
此刻,一直默默守候在一旁的禦醫,緩緩的伸出手指,探向了劉徹的脖頸處。
他的嘴唇哆哆嗦嗦,上下顫動著,想要說些什麽,可喉嚨裏卻像被一團棉花死死堵住,發不出一絲聲音。
終於,在極度的驚恐和悲傷之下,他用盡全身力氣,從胸腔深處擠出了一聲淒厲至極的悲唿:
“陛下駕崩了!”
這四個字猶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在寂靜的宮廷內炸響開來。
緊接著,皇城內的鍾聲開始長鳴不止,沉重而悠遠的喪鍾聲一下又一下地撞擊著每個人的心弦,響徹了整個宮廷。
一時間,整個朝廷上下陷入一片混亂不堪的景象,無論是朝堂之內還是宮廷之外,皆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忙得不可開交。
諸位大臣們神色凝重,腳步匆匆,按照那嚴苛到極致的禮製規定,緊張有序的籌備著漢武帝劉徹的身後之事。
在那場肅穆莊嚴、令人心生敬畏的葬禮現場,陳阿嬌身著一襲純淨無瑕的白色素服,原本嬌美動人的容顏此刻卻因極度的哀傷而變得異常憔悴,仿佛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生機與光彩。
她纖細的玉手緊緊的牽著年僅四歲的新帝,兩人步伐沉重而緩慢,緩緩行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
每向前踏出一步,對陳阿嬌來說都如同背負著千鈞之重的壓力,令她倍感艱難,幾乎難以挪動雙腳。
然而,縱使心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猶如萬箭穿心般煎熬難耐,她依舊忍耐著,一步一個腳印,堅定不移的緊跟在那緩緩移動的靈柩之後。
長長的送葬隊伍恰似一條蜿蜒曲折、綿延不絕的巨龍,氣勢恢宏地朝著遠處的陵墓徐徐行進。
伴隨著棺槨被一點點地合攏封閉,劉徹就此徹底告別了這個喧囂塵世,永遠沉睡在了這片漆黑靜謐且深不見底的地下世界當中。
而在那厚重的棺槨內部,除了琳琅滿目的各式珍貴隨葬物品外,還靜靜的擺放著一盞造型別致精巧的金烏燈台以及一幅精心裝裱過的畫卷。
————————————————
先帝駕崩,新帝即位,因著新帝年僅四歲的緣故,一切國家大事,皆由太後陳阿嬌垂簾聽政。
十二年後,陛下迎娶皇後,太後正式還政於陛下,頤養天年。
又三十年,太後薨逝,臨終之前有言,“不必與先帝合葬。”
劉徹試圖抬起沉重無比的手臂,每一個動作都顯得如此吃力。
陳阿嬌眼疾手快,趕忙伸出自己的手,小心翼翼的握住了劉徹那隻略顯冰涼的手掌。
“嬌兒.......”
劉徹嘴唇輕動,發出微弱的唿喚聲。
與此同時,一直在旁邊焦急等待的王太後見到劉徹醒來,情緒瞬間失控,放聲大哭起來:
“徹兒,我的兒子,你怎麽可以就這樣拋下母親啊!”
哭聲撕心裂肺,令人聞之心酸。
劉徹的目光艱難的轉向王太後,看著母親滿臉淚痕的模樣,他心如刀絞。
他用盡全身力氣,斷斷續續的說道:“是兒子不孝,不能.....不能為母後盡孝了。”
說完這句話,劉徹已是氣喘籲籲。
王太後拚命的搖頭,可喉嚨像是被什麽東西堵住了一般,哽咽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如果真能用自己的一條性命去換迴兒子的健康,她會毫不猶豫的做出這樣的選擇。
稍作休息之後,劉徹又喘了幾口氣,然後對著站在不遠處的太子招了招手,聲音虛弱的喚道:
“宸兒,過來。”
太子乖乖巧巧地走到了劉徹的身旁。
他微微躬身,喚了一聲:“父皇。”
劉徹的臉上露出一抹溫暖的笑容。
他目光慈愛的凝視著眼前的兒子,語重心長地交代道:
“宸兒啊,待父皇駕崩之後,你便是大漢的主人了,屆時,你定要牢記肩頭重任,盡心盡力的對待天下黎民百姓,切不可有絲毫懈怠,同時也要孝順你的母後以及祖母,莫讓她們受半點委屈,明白了嗎?”
這一番話劉徹說的極為吃力,斷斷續續停頓了很久才說完。
太子聽後,神情莊重的點了點頭,仿佛將父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刻在了心裏。
劉徹見狀,滿意的微微一笑,而後又緩緩轉頭,將視線投向了一旁的陳阿嬌。
他的眼神變得格外溫柔,輕聲說道:
“嬌兒,朕此生怕是無法與你攜手共白頭了。”
陳阿嬌靜靜的注視著劉徹,眼眶微紅,但還是輕輕的搖了搖頭。
其實,她心中清楚此時此刻自己應該說些寬慰之語,然而不知為何,千言萬語到了嘴邊卻突然一個字也吐不出來了。
劉徹似乎看穿了陳阿嬌的心思,緊接著又開口問道:
“將來,待到我們百年之後,可否合葬於一處呢?”
自古以來,皇帝與皇後大多都會合葬在一起,這本是毋庸置疑之事。
但劉徹偏偏就想要再次從陳阿嬌口中得到確切的答案。
陳阿嬌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應聲道:“好。”
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包含著無盡的深情與堅定。
“好.....好.....”
說完這兩個好字之後,劉徹像是被抽走了全身的力量一般,整個人都癱軟下來。
他那原本炯炯有神的雙眼此刻也失去了光彩,隻是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深深的凝視著眼前的陳阿嬌。
那目光中包含著無盡的眷戀、不舍與深情,仿佛要將陳阿嬌的模樣永遠刻在心底。
隨後,劉徹緩緩的合上了雙眼,就如同放下了一副沉重的擔子。
周圍的眾人見狀,頓時哭聲四起。
尤其是王太後,她撲到劉徹身旁,雙手死死的握住劉徹已經逐漸冰冷的手,怎麽也不肯鬆開。
淚水如決堤般從她臉上滑落,滴落在劉徹的手上。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劉徹的唿吸變得愈發微弱,幾不可聞。
他胸膛的起伏也越來越緩慢,最終完全停止。
整個宮殿仿佛被一層厚重的陰霾所籠罩,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之中,沒有絲毫生氣。
唯有人們那低沉壓抑的啜泣之聲,在空氣中幽幽迴蕩,令人心碎不已。
此刻,一直默默守候在一旁的禦醫,緩緩的伸出手指,探向了劉徹的脖頸處。
他的嘴唇哆哆嗦嗦,上下顫動著,想要說些什麽,可喉嚨裏卻像被一團棉花死死堵住,發不出一絲聲音。
終於,在極度的驚恐和悲傷之下,他用盡全身力氣,從胸腔深處擠出了一聲淒厲至極的悲唿:
“陛下駕崩了!”
這四個字猶如一道驚雷劃破長空,在寂靜的宮廷內炸響開來。
緊接著,皇城內的鍾聲開始長鳴不止,沉重而悠遠的喪鍾聲一下又一下地撞擊著每個人的心弦,響徹了整個宮廷。
一時間,整個朝廷上下陷入一片混亂不堪的景象,無論是朝堂之內還是宮廷之外,皆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忙得不可開交。
諸位大臣們神色凝重,腳步匆匆,按照那嚴苛到極致的禮製規定,緊張有序的籌備著漢武帝劉徹的身後之事。
在那場肅穆莊嚴、令人心生敬畏的葬禮現場,陳阿嬌身著一襲純淨無瑕的白色素服,原本嬌美動人的容顏此刻卻因極度的哀傷而變得異常憔悴,仿佛一夜之間失去了所有的生機與光彩。
她纖細的玉手緊緊的牽著年僅四歲的新帝,兩人步伐沉重而緩慢,緩緩行走在送葬隊伍的最前列。
每向前踏出一步,對陳阿嬌來說都如同背負著千鈞之重的壓力,令她倍感艱難,幾乎難以挪動雙腳。
然而,縱使心中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猶如萬箭穿心般煎熬難耐,她依舊忍耐著,一步一個腳印,堅定不移的緊跟在那緩緩移動的靈柩之後。
長長的送葬隊伍恰似一條蜿蜒曲折、綿延不絕的巨龍,氣勢恢宏地朝著遠處的陵墓徐徐行進。
伴隨著棺槨被一點點地合攏封閉,劉徹就此徹底告別了這個喧囂塵世,永遠沉睡在了這片漆黑靜謐且深不見底的地下世界當中。
而在那厚重的棺槨內部,除了琳琅滿目的各式珍貴隨葬物品外,還靜靜的擺放著一盞造型別致精巧的金烏燈台以及一幅精心裝裱過的畫卷。
————————————————
先帝駕崩,新帝即位,因著新帝年僅四歲的緣故,一切國家大事,皆由太後陳阿嬌垂簾聽政。
十二年後,陛下迎娶皇後,太後正式還政於陛下,頤養天年。
又三十年,太後薨逝,臨終之前有言,“不必與先帝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