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甄嬛傳 瑛貴人41
綜影視:狐狸精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小妙招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甄嬛的聲音顫抖著,帶著難以抑製的哭腔,
“皇上,臣妾本已是廢妃之身,承蒙皇恩浩蕩,得以再次侍奉君側,此等殊榮已如上天垂憐,然而今日,那摩格竟如此肆意地折辱臣妾,更是折辱我泱泱大清國威,臣妾自覺無顏存於世間,實在不願再苟且偷生了。”
皇上坐在龍椅之上,麵沉似水,他輕輕甩動著手腕上那串碧綠的佛珠,動作看似隨意,卻透著一股無形的威嚴。
他的語氣平靜得如同深潭靜水一般,毫無波瀾起伏,
“以你一人之軀,便可換取千萬將士的性命,保住我朝江山社稷,難道這樣做不值得嗎?怎麽,莫非你心有不甘,不願為之?”
就在這氣氛緊張到極點之時,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勤政殿那厚重的朱紅色大門猛地被人撞開。
隻見果郡王允禮風風火火地衝了進來。
允禮三步並作兩步來到禦前,雙膝跪地,拱手抱拳,急切高唿道:
“請皇兄三思啊!倘若當真將熹貴妃送去準格爾和親,天下百姓將會作何感想?他們又該如何評說此事?臣弟懇請皇兄收迴成命,容臣弟率領大軍出征準格爾,定當不辱使命,擊退敵軍!”
此時此刻,允禮的心中雖已不再存有昔日對甄嬛那般至死不渝的深情厚意,但他生性豁達,素來憐惜女子。
更何況,他與甄嬛之間畢竟曾有過那樣一段刻骨銘心、美好難忘的時光。
因此,無論如何,他也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甄嬛被送去和親受苦受難。
而皇上見到允禮如此衝動闖入大殿,臉上原本就陰沉的神色變得越發難看了起來。
他眯起雙眼,冷冷地注視著跪在地上的允禮,眼中閃爍著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
整個勤政殿內頓時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氛圍。
他自然是絕不可能真正將甄嬛送去和親的,若真如此行事,將自己的妃嬪拱手相送予摩格,那他身為一國之君的顏麵何存?
故而今日之舉,實則僅僅是一次試探而已。
未曾料到的是,允禮竟當真不顧一切地衝了進來。
此時此刻,甄嬛與允禮之間存有私情之事已然確鑿無疑!
隻見皇上麵沉似水,毫無表情地緩緩開口說道:
“十七弟對朕的嬪妃,可真是關懷備至啊。”
其聲音雖不高,但其中蘊含的威壓卻令甄嬛和果郡王二人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甄嬛此刻心亂如麻,腦海之中飛速思索著應對之策。
無論怎樣,允禮實在不應這般貿然闖入啊!
況且允禮明明已另有所愛,怎會在此關鍵時刻不顧自身安危前來營救於她呢?
而果郡王則趕忙出言辯駁道:
“皇兄,您的家事同樣也是國事啊!臣弟之所以如此焦急地衝進來,無非是不願看到皇兄因此事而遭天下人的詬病指責,此次準格爾行徑囂張跋扈、欺人太甚,皇兄萬不可應允摩格提出的這等無理要求啊!”
果郡王深知自己此番衝動闖入實非明智之舉,但事已至此,眼前的局勢尚未發展到完全無法收拾的境地,隻要能尋得恰當的說辭解釋清楚,或許尚有一線轉機。
皇上聽聞此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令人不寒而栗的冷笑,那笑聲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一般。
他雙眼微眯,冷冷地盯著麵前的果郡王,語氣森冷地說道:
“十七弟可真是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熹貴妃之事,何時輪得到你來多嘴操心了?莫非你覺得自己有資格插手後宮事務不成?”
果郡王聞言,心中猛地一震,如遭雷擊般呆立當場。
他萬萬沒有料到皇上竟然會說出這番話來,一時之間不知所措,隻得慌忙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一個字。
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浸濕了他的衣衫。
就在這時,一直跪在地上的甄嬛再次將頭重重地叩了下去,發出清脆的響聲。
隻見她抬起頭來,淚眼朦朧地望著皇上,聲音顫抖卻又無比懇切地道:
“皇上明鑒,王爺他對您可是一片赤誠忠心呐!他一心係著陛下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絕無半點不敬之意,今日之事,千錯萬錯皆是臣妾一人之過,臣妾不該引得那摩格求娶,更不該連累王爺前來為臣妾求情,懇請皇上降罪於臣妾一人,莫要牽連無辜之人。”
皇上靜靜地凝視著眼前的甄嬛,那銳利的目光似乎想要直接穿透她的靈魂深處。
良久,他緩緩開口問道:
“照你這麽說,難道你已經決定要去和親了嗎?”
甄嬛聽到這話,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她緊緊閉上雙眸,深吸一口氣,心知此刻已是生死存亡之際,唯有放手一搏才有一線生機。
於是,她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恐懼,用略微沙啞的嗓音對著皇上輕聲吟誦起了一首《春日宴》。
“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這首詩飽含著她對皇上深深的眷戀與思念之情。
甄嬛一邊吟誦,一邊試圖讓皇上迴憶起曾經與自己共度的那些美好時光。
而皇上聽著甄嬛的吟誦,臉色陰晴不定,始終沉默不語。
整個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眾人皆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生怕一不小心觸怒龍顏。
終於,在經過漫長而難熬的等待之後,皇上緩緩開口打破了這份沉寂。
然而,他所說出的話語卻讓在場所有人的心瞬間跌入穀底。
隻聽得他淡淡地說道:
“三日之後,送熹貴妃去準格爾,你們都退下吧。”
說完,便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離去。
————————————————
三日後,陽光明媚,微風輕拂。
皇上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圓明園踏上歸程,緩緩地向著紫禁城進發。
一路上旌旗飄揚,車駕轆轆作響,好不熱鬧。
然而,在這支龐大的隊伍之中,卻不見熹貴妃的身影。
皇上以熹貴妃養病為由,獨自留在了寧靜清幽的圓明園裏。
迴到宮中後,皇上並未像往常一樣徑直前往養心殿處理政務,而是毫不猶豫地與江采蘋一同走向了永和宮。
踏入宮門的那一刻起,皇上便仿佛忘卻了外界的一切紛擾,全身心地投入到與江采蘋相伴的時光之中。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日頭西斜,夜幕漸漸籠罩大地。
此時,一直守候在外的蘇培盛匆匆走進屋內,恭敬地向皇上報稟道:
“啟奏皇上,轎子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從圓明園出發了。”
“皇上,臣妾本已是廢妃之身,承蒙皇恩浩蕩,得以再次侍奉君側,此等殊榮已如上天垂憐,然而今日,那摩格竟如此肆意地折辱臣妾,更是折辱我泱泱大清國威,臣妾自覺無顏存於世間,實在不願再苟且偷生了。”
皇上坐在龍椅之上,麵沉似水,他輕輕甩動著手腕上那串碧綠的佛珠,動作看似隨意,卻透著一股無形的威嚴。
他的語氣平靜得如同深潭靜水一般,毫無波瀾起伏,
“以你一人之軀,便可換取千萬將士的性命,保住我朝江山社稷,難道這樣做不值得嗎?怎麽,莫非你心有不甘,不願為之?”
就在這氣氛緊張到極點之時,隻聽得“砰”的一聲巨響,勤政殿那厚重的朱紅色大門猛地被人撞開。
隻見果郡王允禮風風火火地衝了進來。
允禮三步並作兩步來到禦前,雙膝跪地,拱手抱拳,急切高唿道:
“請皇兄三思啊!倘若當真將熹貴妃送去準格爾和親,天下百姓將會作何感想?他們又該如何評說此事?臣弟懇請皇兄收迴成命,容臣弟率領大軍出征準格爾,定當不辱使命,擊退敵軍!”
此時此刻,允禮的心中雖已不再存有昔日對甄嬛那般至死不渝的深情厚意,但他生性豁達,素來憐惜女子。
更何況,他與甄嬛之間畢竟曾有過那樣一段刻骨銘心、美好難忘的時光。
因此,無論如何,他也無法眼睜睜地看著甄嬛被送去和親受苦受難。
而皇上見到允禮如此衝動闖入大殿,臉上原本就陰沉的神色變得越發難看了起來。
他眯起雙眼,冷冷地注視著跪在地上的允禮,眼中閃爍著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
整個勤政殿內頓時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氛圍。
他自然是絕不可能真正將甄嬛送去和親的,若真如此行事,將自己的妃嬪拱手相送予摩格,那他身為一國之君的顏麵何存?
故而今日之舉,實則僅僅是一次試探而已。
未曾料到的是,允禮竟當真不顧一切地衝了進來。
此時此刻,甄嬛與允禮之間存有私情之事已然確鑿無疑!
隻見皇上麵沉似水,毫無表情地緩緩開口說道:
“十七弟對朕的嬪妃,可真是關懷備至啊。”
其聲音雖不高,但其中蘊含的威壓卻令甄嬛和果郡王二人瞬間驚出一身冷汗。
甄嬛此刻心亂如麻,腦海之中飛速思索著應對之策。
無論怎樣,允禮實在不應這般貿然闖入啊!
況且允禮明明已另有所愛,怎會在此關鍵時刻不顧自身安危前來營救於她呢?
而果郡王則趕忙出言辯駁道:
“皇兄,您的家事同樣也是國事啊!臣弟之所以如此焦急地衝進來,無非是不願看到皇兄因此事而遭天下人的詬病指責,此次準格爾行徑囂張跋扈、欺人太甚,皇兄萬不可應允摩格提出的這等無理要求啊!”
果郡王深知自己此番衝動闖入實非明智之舉,但事已至此,眼前的局勢尚未發展到完全無法收拾的境地,隻要能尋得恰當的說辭解釋清楚,或許尚有一線轉機。
皇上聽聞此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令人不寒而栗的冷笑,那笑聲仿佛能穿透人的骨髓一般。
他雙眼微眯,冷冷地盯著麵前的果郡王,語氣森冷地說道:
“十七弟可真是能言善辯、巧舌如簧!熹貴妃之事,何時輪得到你來多嘴操心了?莫非你覺得自己有資格插手後宮事務不成?”
果郡王聞言,心中猛地一震,如遭雷擊般呆立當場。
他萬萬沒有料到皇上竟然會說出這番話來,一時之間不知所措,隻得慌忙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一個字。
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浸濕了他的衣衫。
就在這時,一直跪在地上的甄嬛再次將頭重重地叩了下去,發出清脆的響聲。
隻見她抬起頭來,淚眼朦朧地望著皇上,聲音顫抖卻又無比懇切地道:
“皇上明鑒,王爺他對您可是一片赤誠忠心呐!他一心係著陛下和大清的江山社稷,絕無半點不敬之意,今日之事,千錯萬錯皆是臣妾一人之過,臣妾不該引得那摩格求娶,更不該連累王爺前來為臣妾求情,懇請皇上降罪於臣妾一人,莫要牽連無辜之人。”
皇上靜靜地凝視著眼前的甄嬛,那銳利的目光似乎想要直接穿透她的靈魂深處。
良久,他緩緩開口問道:
“照你這麽說,難道你已經決定要去和親了嗎?”
甄嬛聽到這話,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了一下。
她緊緊閉上雙眸,深吸一口氣,心知此刻已是生死存亡之際,唯有放手一搏才有一線生機。
於是,她強忍著內心的悲痛與恐懼,用略微沙啞的嗓音對著皇上輕聲吟誦起了一首《春日宴》。
“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常健,三願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這首詩飽含著她對皇上深深的眷戀與思念之情。
甄嬛一邊吟誦,一邊試圖讓皇上迴憶起曾經與自己共度的那些美好時光。
而皇上聽著甄嬛的吟誦,臉色陰晴不定,始終沉默不語。
整個大殿內頓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眾人皆屏息凝神,不敢發出一絲聲響,生怕一不小心觸怒龍顏。
終於,在經過漫長而難熬的等待之後,皇上緩緩開口打破了這份沉寂。
然而,他所說出的話語卻讓在場所有人的心瞬間跌入穀底。
隻聽得他淡淡地說道:
“三日之後,送熹貴妃去準格爾,你們都退下吧。”
說完,便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離去。
————————————————
三日後,陽光明媚,微風輕拂。
皇上率領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圓明園踏上歸程,緩緩地向著紫禁城進發。
一路上旌旗飄揚,車駕轆轆作響,好不熱鬧。
然而,在這支龐大的隊伍之中,卻不見熹貴妃的身影。
皇上以熹貴妃養病為由,獨自留在了寧靜清幽的圓明園裏。
迴到宮中後,皇上並未像往常一樣徑直前往養心殿處理政務,而是毫不猶豫地與江采蘋一同走向了永和宮。
踏入宮門的那一刻起,皇上便仿佛忘卻了外界的一切紛擾,全身心地投入到與江采蘋相伴的時光之中。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日頭西斜,夜幕漸漸籠罩大地。
此時,一直守候在外的蘇培盛匆匆走進屋內,恭敬地向皇上報稟道:
“啟奏皇上,轎子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從圓明園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