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甄嬛傳 瑛貴人51
綜影視:狐狸精在後宮殺瘋了 作者:小妙招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江采蘋輕啟朱唇,柔聲對著皇上言道:
“皇上,近來宮中各種流言蜚語紛至遝來,不絕於耳,臣妾深感惶恐不安,自覺難辭其咎,故而鬥膽懇請皇上恩準臣妾自行禁足。”
皇上聞言,連忙將目光轉向江采蘋,眼底流露出滿滿的憐惜之意。
他伸手輕輕抬起江采蘋的下巴,柔聲道:
“朕深知蘋兒向來品行高潔、心地純善,自然不會相信那些無端的謠言和汙蔑之詞,朕又如何舍得讓蘋兒受這般委屈去禁足呢?莫非蘋兒是有意想要躲開朕嗎?”
江采蘋輕輕地搖了搖頭,美眸之中淚水盈盈,宛如兩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她朱唇輕啟,聲音略帶顫抖地道:
“皇上,臣妾如今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皇上見狀,連忙伸出寬厚溫暖的手掌,緊緊握住江采蘋柔若無骨的小手,輕聲安撫道:
“蘋兒莫要憂心,朕已然派人前去追查這流言蜚語的源頭所在,既然這謠言能在宮中突然間大肆傳播開來,想必其背後定然是有人暗中搗鬼、推波助瀾,朕定會盡快將此事徹查清楚,還蘋兒一個清白公道!”
聽到皇上這番話語,江采蘋微微頷首,表示知曉,但她那秀美的臉龐之上仍流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之色,似有什麽話想說卻又不敢輕易開口。
皇上何等敏銳之人,自然察覺到了江采蘋的異樣,他眉頭微皺,關切而又耐心地詢問道:
“還有何事?但說無妨便是。”
江采蘋貝齒輕咬下唇,猶豫再三後終於鼓起勇氣,壓低嗓音小心翼翼地問道:
“皇上,臣妾鬥膽,敢問您此次是派遣何人前往清查此事呢?”
皇上見江采蘋如此謹慎小心的模樣,不禁微微一笑,迴答道:
“朕此番是讓蘇培盛前去查辦此事,蘋兒何故有此一問?”
江采蘋聞言慌忙擺了擺手,連連搖頭否認道:“沒事,臣妾.....臣妾不過是隨口那麽一問罷了。”
然而,她那閃爍不定的目光和略顯慌亂的神情卻是出賣了她內心真實的想法。
皇上豈會看不穿江采蘋這點小小的心思,他伸手輕輕拍了拍江采蘋的手背,麵露無奈之色,歎息一聲道:
“蘋兒啊蘋兒,莫非你還想欺瞞於朕不成?以朕對你的了解,隻一眼便能瞧出,蘋兒此刻分明就是在對朕撒謊。”
江采蘋輕咬著下唇,朱唇微啟,語氣緩慢但堅定地說道:
“皇上,臣妾以為,蘇公公與永壽宮向來關係密切,此次由他負責調查此事,這結果恐怕會有失偏頗。”
皇上聞聽此言,眉毛微微一蹙,心中暗自思忖起來。
的確如江采蘋所言,蘇培盛與熹貴妃身旁的槿汐乃是對食關係,自己之前竟疏忽了這一點。
想當初,自己對甄嬛寵愛有加之時,對此事並未覺得有何不妥之處,然而時至今日.....
皇上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遠,開始迴憶起種種過往。
蘇培盛作為總管太監,每日皆近身侍奉於自己左右,那他是否有可能私下向熹貴妃通風報信、給予提示呢?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如同野草般在皇上周身蔓延開來,令他心生疑慮。
皇上沉默不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終於開口說道:
“蘋兒所言甚是有理,朕自當另行安排他人徹查此事。”
————————————————
在此後的數日裏,皇上對待蘇培盛的態度明顯變得冷淡疏離了許多。
而與此同時,經過換人重新調查,那散布流言蜚語之人最終還是浮出了水麵。
這一日,皇上坐在禦書房內,麵色陰沉似水,手中緊緊握著那份剛剛呈上來的奏報。
隻見他越看越是惱怒,最後忍無可忍,猛地將那一疊厚厚的紙張狠狠地掃落於地上。
“啪嗒!”
清脆的聲響打破了室內的寂靜,滿地散落的紙張仿佛也在訴說著皇上此刻憤怒至極的心情。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真的就是熹貴妃。
盡管他心中已經隱約地產生了一些揣測,但當真相真正擺在眼前時,他仍然無法抑製住內心洶湧澎湃的怒火。
在這幽深而複雜的後宮之中,那些女人們,除了溫柔善良、與世無爭的蘋兒之外,其餘眾人似乎並無二致。
她們無一不是心懷嫉妒,精於算計權謀之人。
“來人,傳朕旨意。”皇上怒聲喝道,“熹貴妃恃寵驕矜,疏悉禮儀,妒性不改,今貶為嬪位,褫奪封號。”
然而,看在那一對雙生胎的情分上,皇上終究還是手下留情,給甄嬛保留了一宮主位的地位。
當甄嬛接獲這道聖旨時,隻覺得猶如一道晴天霹靂驟然降臨,整個人瞬間呆若木雞。
她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事情竟然會如此迅速地敗露。
原本自信滿滿地認為一切皆已被她牢牢掌控,卻不曾想最終竟是自己重重地摔了一個跟頭。
就在剛剛處置完甄嬛之事後不久,皇上緊接著又頒下另一道詔令,宣召果郡王即刻進宮麵聖。
要知道,自上次摩格可汗妄圖求娶甄嬛那件事發生以後,果郡王便一直未曾踏入宮門半步。
此次突然收到皇上召見的旨意,整個果郡王府頓時陷入一片惶恐不安的氛圍之中,仿佛大禍即將臨頭。
此刻,浣碧與孟靜嫻兩人分別站立在果郡王的左右兩側,她們二人的麵龐之上均流露出深深的憂慮之色。
“王爺....要不您就稱病吧!”浣碧一臉焦急地開口勸道。
這段時間以來,皇宮內外都充斥著各種流言蜚語,傳得沸沸揚揚。
她雖然身在宮外,但對此事也是略有耳聞。
因此,她心裏很明白,此時皇上突然召見王爺,恐怕絕非好事,多半會帶來災禍而非福祉。
然而,果郡王卻堅定地搖了搖頭,他的語氣異常坦然,
“躲得過初一,又怎能躲得過十五呢?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的。”
“皇上,近來宮中各種流言蜚語紛至遝來,不絕於耳,臣妾深感惶恐不安,自覺難辭其咎,故而鬥膽懇請皇上恩準臣妾自行禁足。”
皇上聞言,連忙將目光轉向江采蘋,眼底流露出滿滿的憐惜之意。
他伸手輕輕抬起江采蘋的下巴,柔聲道:
“朕深知蘋兒向來品行高潔、心地純善,自然不會相信那些無端的謠言和汙蔑之詞,朕又如何舍得讓蘋兒受這般委屈去禁足呢?莫非蘋兒是有意想要躲開朕嗎?”
江采蘋輕輕地搖了搖頭,美眸之中淚水盈盈,宛如兩顆晶瑩剔透的寶石,她朱唇輕啟,聲音略帶顫抖地道:
“皇上,臣妾如今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了。”
皇上見狀,連忙伸出寬厚溫暖的手掌,緊緊握住江采蘋柔若無骨的小手,輕聲安撫道:
“蘋兒莫要憂心,朕已然派人前去追查這流言蜚語的源頭所在,既然這謠言能在宮中突然間大肆傳播開來,想必其背後定然是有人暗中搗鬼、推波助瀾,朕定會盡快將此事徹查清楚,還蘋兒一個清白公道!”
聽到皇上這番話語,江采蘋微微頷首,表示知曉,但她那秀美的臉龐之上仍流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憂慮之色,似有什麽話想說卻又不敢輕易開口。
皇上何等敏銳之人,自然察覺到了江采蘋的異樣,他眉頭微皺,關切而又耐心地詢問道:
“還有何事?但說無妨便是。”
江采蘋貝齒輕咬下唇,猶豫再三後終於鼓起勇氣,壓低嗓音小心翼翼地問道:
“皇上,臣妾鬥膽,敢問您此次是派遣何人前往清查此事呢?”
皇上見江采蘋如此謹慎小心的模樣,不禁微微一笑,迴答道:
“朕此番是讓蘇培盛前去查辦此事,蘋兒何故有此一問?”
江采蘋聞言慌忙擺了擺手,連連搖頭否認道:“沒事,臣妾.....臣妾不過是隨口那麽一問罷了。”
然而,她那閃爍不定的目光和略顯慌亂的神情卻是出賣了她內心真實的想法。
皇上豈會看不穿江采蘋這點小小的心思,他伸手輕輕拍了拍江采蘋的手背,麵露無奈之色,歎息一聲道:
“蘋兒啊蘋兒,莫非你還想欺瞞於朕不成?以朕對你的了解,隻一眼便能瞧出,蘋兒此刻分明就是在對朕撒謊。”
江采蘋輕咬著下唇,朱唇微啟,語氣緩慢但堅定地說道:
“皇上,臣妾以為,蘇公公與永壽宮向來關係密切,此次由他負責調查此事,這結果恐怕會有失偏頗。”
皇上聞聽此言,眉毛微微一蹙,心中暗自思忖起來。
的確如江采蘋所言,蘇培盛與熹貴妃身旁的槿汐乃是對食關係,自己之前竟疏忽了這一點。
想當初,自己對甄嬛寵愛有加之時,對此事並未覺得有何不妥之處,然而時至今日.....
皇上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遠,開始迴憶起種種過往。
蘇培盛作為總管太監,每日皆近身侍奉於自己左右,那他是否有可能私下向熹貴妃通風報信、給予提示呢?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便如同野草般在皇上周身蔓延開來,令他心生疑慮。
皇上沉默不語,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過了好一會兒,他終於開口說道:
“蘋兒所言甚是有理,朕自當另行安排他人徹查此事。”
————————————————
在此後的數日裏,皇上對待蘇培盛的態度明顯變得冷淡疏離了許多。
而與此同時,經過換人重新調查,那散布流言蜚語之人最終還是浮出了水麵。
這一日,皇上坐在禦書房內,麵色陰沉似水,手中緊緊握著那份剛剛呈上來的奏報。
隻見他越看越是惱怒,最後忍無可忍,猛地將那一疊厚厚的紙張狠狠地掃落於地上。
“啪嗒!”
清脆的聲響打破了室內的寂靜,滿地散落的紙張仿佛也在訴說著皇上此刻憤怒至極的心情。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竟然真的就是熹貴妃。
盡管他心中已經隱約地產生了一些揣測,但當真相真正擺在眼前時,他仍然無法抑製住內心洶湧澎湃的怒火。
在這幽深而複雜的後宮之中,那些女人們,除了溫柔善良、與世無爭的蘋兒之外,其餘眾人似乎並無二致。
她們無一不是心懷嫉妒,精於算計權謀之人。
“來人,傳朕旨意。”皇上怒聲喝道,“熹貴妃恃寵驕矜,疏悉禮儀,妒性不改,今貶為嬪位,褫奪封號。”
然而,看在那一對雙生胎的情分上,皇上終究還是手下留情,給甄嬛保留了一宮主位的地位。
當甄嬛接獲這道聖旨時,隻覺得猶如一道晴天霹靂驟然降臨,整個人瞬間呆若木雞。
她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事情竟然會如此迅速地敗露。
原本自信滿滿地認為一切皆已被她牢牢掌控,卻不曾想最終竟是自己重重地摔了一個跟頭。
就在剛剛處置完甄嬛之事後不久,皇上緊接著又頒下另一道詔令,宣召果郡王即刻進宮麵聖。
要知道,自上次摩格可汗妄圖求娶甄嬛那件事發生以後,果郡王便一直未曾踏入宮門半步。
此次突然收到皇上召見的旨意,整個果郡王府頓時陷入一片惶恐不安的氛圍之中,仿佛大禍即將臨頭。
此刻,浣碧與孟靜嫻兩人分別站立在果郡王的左右兩側,她們二人的麵龐之上均流露出深深的憂慮之色。
“王爺....要不您就稱病吧!”浣碧一臉焦急地開口勸道。
這段時間以來,皇宮內外都充斥著各種流言蜚語,傳得沸沸揚揚。
她雖然身在宮外,但對此事也是略有耳聞。
因此,她心裏很明白,此時皇上突然召見王爺,恐怕絕非好事,多半會帶來災禍而非福祉。
然而,果郡王卻堅定地搖了搖頭,他的語氣異常坦然,
“躲得過初一,又怎能躲得過十五呢?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