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看著一身紅年畫娃娃般可愛的兒子,突然想到之前在閱兵典禮上看到的照相,萌生起去照相館的想法,一家人拍個照,那叫什麽…對,全家福,也可以把兒子小時候的模樣記錄下來。
這麽想也就和媳婦提了。
吳翠蘭隻聽過這照相什麽的,能記下兒子現在的模樣,她心裏聽的心動,隻是她聽說照相可不便宜,這便有點猶豫了。
“孩他爸,這照相得不少錢吧!”
上次聽說劉海中大兒子照了個黑白大頭照就花了小幾千,對比麵粉千元左右一斤,這價錢不低了。
易中海倒沒在意這點,畢竟照相貴,但他工資也不低。顛了顛大胖兒子,決定交給兒子來選擇。
“小寶,爸爸問你想不想照相?”
“照相?”
易家寶疑問,就他所知這年代相機可是稀缺東西吧。
“對,照相就是把小寶的模樣畫在紙上,可以保存下來”
“照相!好~”
“一起~”
“好,爸爸媽媽一起”
寶貝兒子做決定了,吳翠蘭那也不舍不得那點錢了,在兒子頭上,夫妻兩人就沒什麽舍不得的。
於是趁天還沒暗,也沒給易家寶換下那剛做好喜慶的一身,夫妻二人也找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易中海換的是幹淨的工裝,吳翠蘭換上去年剛懷上小寶那會,易中海給買的一件玫紅色棉衣。
一家人穿著一新出門,院裏人很快就注意到了。
“一大爺一大媽,這是有什麽喜事嗎”這年頭大夥最多就過年穿穿新衣,還多是給娃娃穿,現在離過年還有些日子,不怪他人這麽想。
“沒,這不今年我家有了小寶,一家人去照相館拍個全家福留作紀念”
易中海解釋,那人也沒多打擾,就是照相哎,這多貴,那冤枉錢一般人可舍不得。
一家穿過穿堂,路過前院,便見閻家門口圍了老少不少人。
“老閻這幹嘛呢”
“嘿,老易,這是出去啊,我這不給過年寫門上對聯呢”
人群裏隻見閻埠貴支著桌子,毛筆在裁好的紅紙上筆走龍蛇,洋洋灑灑的墨字倒是自有風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好字!”
易中海讚歎,他讀書不多,但不覺得閻埠貴寫得比供銷社寫的對聯差。懷裏易家寶也捧場的拍了拍巴掌。
得了誇讚閻埠貴自然開心的眯著眼,說來他們閻家來這一年,易家對他們不錯,他閻埠貴是個有恩報恩的,到時候給易家寫副對聯也不錯。
這麽想當然他也不會現在就說出來,畢竟周圍還有不少人,開了頭,其他人也過問多不好推拒。
易家三人又被周圍的人詢問了一番,等出來四合院,他們去照相的事院裏也都有了消息。
易家寶抱著老爸的脖子占據高視線邊觀察著四周邊感慨,這就是這個年代共住一個大院的不便,哪家發生了一點事情,一個外人知道,要不了多久全院就知道了。
對於易家去拍全家福,大家聚在一起沒說什麽,迴家後卻是有的聊。
“孩他爸,咱們家今年也添了老四,要不我們也去照個全家福”
“哎呦,幾千上萬的,都夠幾頓肉了,你不差錢啊”
這是閻埠貴家。
“爸,大哥都有了照片,我們也照一張唄”
“去去去,你能和你哥比”
這是劉海中家。
“媽,你看等淮茹生了,我們也照張相怎麽樣”
“照相?我們抱著金孫照相就好…”
這是賈家。
“爸,我小時候有照片嗎,我們也照相吧”
“去,要什麽照片,你以後和我學放映,讓你投大幕布上都沒問題”
這是後院許家。
“柱子啊,奶的大孫子,我們也去照相好啊”
“好啊,老太太等過兩年我結婚,我們照全家福”
這是在老太太家的何家。
一個照相映出大院裏的眾生相易家自是不知。
一家三口出了胡同,走在街上,熱鬧喧嘩撲麵而來。可能正是臨近過年,大街上叫賣聲不斷,一派人間煙火。
易家寶來這這麽久,還是第一次走出大院,親眼看看這個時代。
沒有高樓林立,來往的人多灰衣藍布,沒有後世的色彩鮮豔,看上去灰撲撲的,但那種充滿希望的精氣神卻是這個時代特有的。
隻是這樣叫賣的熱鬧,怕也過不了多久。易家寶作為文科生,對曆史還熟悉,自然知道過不了一兩年,好像是1953年開始的“統購統銷”糧票時代,個體經濟開始受限,個人買賣禁止,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的1978年才好些。
這長達二十多年的限製,易家寶覺得他還是得好好珍惜如今這光明正大的機會。
照相館開在供銷社附近,不大,甚至有點偏,裏麵的工具也沒多少,但老板也不怕沒顧客。
畢竟這年頭相機是個稀罕物不說,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學會的。他一人一相機,就是活招牌。全四九城也就三家照相館。
易中海帶來的這家是最小的一家,價格也便宜點,但就這樣,一張黑白全家福加相框也要兩萬多。
相機並不是易家寶印象裏的後世相機,老式相機一如曆史照片上的笨重,易中海夫婦兩在板凳上坐好,易家寶被他抱著。
隨著照相師傅頭紮進相機上的遮光布,手舉著的發光器一道耀眼的白光後冒氣白煙,照相就好了,照片還得等一個月來取。
“好快啊,我都沒什麽感覺就好了”
出了照相館,吳翠蘭感慨,確實,從進照相館,整理衣服擺造型好些時間,拍照的就那一刻。
易家寶吐了吐舌頭,剛剛那光太刺眼,還不知道照片上眼睛睜開了沒。
出了照相館,一家三口也沒急著迴去,剛剛夫妻倆看小家夥圓溜溜的大眼睛看不過來的好奇四處打量,也知道兒子第一次出來,對附近正是陌生新奇的時候,也樂意帶兒子四處逛逛、看看。
這麽想也就和媳婦提了。
吳翠蘭隻聽過這照相什麽的,能記下兒子現在的模樣,她心裏聽的心動,隻是她聽說照相可不便宜,這便有點猶豫了。
“孩他爸,這照相得不少錢吧!”
上次聽說劉海中大兒子照了個黑白大頭照就花了小幾千,對比麵粉千元左右一斤,這價錢不低了。
易中海倒沒在意這點,畢竟照相貴,但他工資也不低。顛了顛大胖兒子,決定交給兒子來選擇。
“小寶,爸爸問你想不想照相?”
“照相?”
易家寶疑問,就他所知這年代相機可是稀缺東西吧。
“對,照相就是把小寶的模樣畫在紙上,可以保存下來”
“照相!好~”
“一起~”
“好,爸爸媽媽一起”
寶貝兒子做決定了,吳翠蘭那也不舍不得那點錢了,在兒子頭上,夫妻兩人就沒什麽舍不得的。
於是趁天還沒暗,也沒給易家寶換下那剛做好喜慶的一身,夫妻二人也找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易中海換的是幹淨的工裝,吳翠蘭換上去年剛懷上小寶那會,易中海給買的一件玫紅色棉衣。
一家人穿著一新出門,院裏人很快就注意到了。
“一大爺一大媽,這是有什麽喜事嗎”這年頭大夥最多就過年穿穿新衣,還多是給娃娃穿,現在離過年還有些日子,不怪他人這麽想。
“沒,這不今年我家有了小寶,一家人去照相館拍個全家福留作紀念”
易中海解釋,那人也沒多打擾,就是照相哎,這多貴,那冤枉錢一般人可舍不得。
一家穿過穿堂,路過前院,便見閻家門口圍了老少不少人。
“老閻這幹嘛呢”
“嘿,老易,這是出去啊,我這不給過年寫門上對聯呢”
人群裏隻見閻埠貴支著桌子,毛筆在裁好的紅紙上筆走龍蛇,洋洋灑灑的墨字倒是自有風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好字!”
易中海讚歎,他讀書不多,但不覺得閻埠貴寫得比供銷社寫的對聯差。懷裏易家寶也捧場的拍了拍巴掌。
得了誇讚閻埠貴自然開心的眯著眼,說來他們閻家來這一年,易家對他們不錯,他閻埠貴是個有恩報恩的,到時候給易家寫副對聯也不錯。
這麽想當然他也不會現在就說出來,畢竟周圍還有不少人,開了頭,其他人也過問多不好推拒。
易家三人又被周圍的人詢問了一番,等出來四合院,他們去照相的事院裏也都有了消息。
易家寶抱著老爸的脖子占據高視線邊觀察著四周邊感慨,這就是這個年代共住一個大院的不便,哪家發生了一點事情,一個外人知道,要不了多久全院就知道了。
對於易家去拍全家福,大家聚在一起沒說什麽,迴家後卻是有的聊。
“孩他爸,咱們家今年也添了老四,要不我們也去照個全家福”
“哎呦,幾千上萬的,都夠幾頓肉了,你不差錢啊”
這是閻埠貴家。
“爸,大哥都有了照片,我們也照一張唄”
“去去去,你能和你哥比”
這是劉海中家。
“媽,你看等淮茹生了,我們也照張相怎麽樣”
“照相?我們抱著金孫照相就好…”
這是賈家。
“爸,我小時候有照片嗎,我們也照相吧”
“去,要什麽照片,你以後和我學放映,讓你投大幕布上都沒問題”
這是後院許家。
“柱子啊,奶的大孫子,我們也去照相好啊”
“好啊,老太太等過兩年我結婚,我們照全家福”
這是在老太太家的何家。
一個照相映出大院裏的眾生相易家自是不知。
一家三口出了胡同,走在街上,熱鬧喧嘩撲麵而來。可能正是臨近過年,大街上叫賣聲不斷,一派人間煙火。
易家寶來這這麽久,還是第一次走出大院,親眼看看這個時代。
沒有高樓林立,來往的人多灰衣藍布,沒有後世的色彩鮮豔,看上去灰撲撲的,但那種充滿希望的精氣神卻是這個時代特有的。
隻是這樣叫賣的熱鬧,怕也過不了多久。易家寶作為文科生,對曆史還熟悉,自然知道過不了一兩年,好像是1953年開始的“統購統銷”糧票時代,個體經濟開始受限,個人買賣禁止,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的1978年才好些。
這長達二十多年的限製,易家寶覺得他還是得好好珍惜如今這光明正大的機會。
照相館開在供銷社附近,不大,甚至有點偏,裏麵的工具也沒多少,但老板也不怕沒顧客。
畢竟這年頭相機是個稀罕物不說,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學會的。他一人一相機,就是活招牌。全四九城也就三家照相館。
易中海帶來的這家是最小的一家,價格也便宜點,但就這樣,一張黑白全家福加相框也要兩萬多。
相機並不是易家寶印象裏的後世相機,老式相機一如曆史照片上的笨重,易中海夫婦兩在板凳上坐好,易家寶被他抱著。
隨著照相師傅頭紮進相機上的遮光布,手舉著的發光器一道耀眼的白光後冒氣白煙,照相就好了,照片還得等一個月來取。
“好快啊,我都沒什麽感覺就好了”
出了照相館,吳翠蘭感慨,確實,從進照相館,整理衣服擺造型好些時間,拍照的就那一刻。
易家寶吐了吐舌頭,剛剛那光太刺眼,還不知道照片上眼睛睜開了沒。
出了照相館,一家三口也沒急著迴去,剛剛夫妻倆看小家夥圓溜溜的大眼睛看不過來的好奇四處打量,也知道兒子第一次出來,對附近正是陌生新奇的時候,也樂意帶兒子四處逛逛、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