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幫我匯個錢”
瘦小的老人手杖往旁邊一靠,倒是動作利索的掏著布袋。
50元、100元、200元、500元這樣的零錢好一小遝翻湊出來,看得櫃台匯款的員工很是印象深刻。
“大娘,你這次又是要匯多少啊”
上個月對方也來過,櫃台工作人員對她有點印象,畢竟這年頭用到匯款服務的人也不太多,何況對方這種零碎的錢湊過來的。
“你點點,我數應該是五十萬”
老人開口,這個數字讓其他櫃台的工作人員都注意了過來。
按學徒工一個月18萬的工資來看,50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匯款櫃台的員工也是驚訝,這可比上次的二十萬多了一倍多。
“大娘,你幫助侄女的心是好的,但年輕人哪裏能全靠你這老人家的養老錢過日子…”
老人上次來說是保定的侄女死了丈夫,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不容易,她這做長輩的幫襯一下。
但哪有上個月就匯了二十萬,這才多久又要匯五十萬,老人一看也上了年紀,可能就存的那點錢,哪裏有這樣幫忙的。
櫃台工作人員為老人考慮,不由多勸了幾句。
卻見老人搖搖頭,“這錢給了,她那邊把日子過穩了,我才安心”
工作人員聽她這麽說,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心中感慨這老人家當長輩也是盡。
填寫匯款單、確定匯款金額、匯款收取人、姓名、地址…他這邊剛好,老人又來到吳師傅櫃台這寄了一封信,地址不出意外也是保定,這給侄女匯了款再寫一封信也不奇怪。
隻等老人走了,剛剛靠著櫃台後麵沒出聲的易家寶才開口問道“爺爺,那個老奶奶是寄錢給她的親人嗎?”
易家寶會這麽問,正是因為他認出來那老人不正是後院那個爸媽讓自己躲著點的老太太嗎。
她怎麽會在這?
易家寶對後院老太太這麽久的印象也隻是有時跑後院玩,見過一兩次,知道對方和柱子哥兄妹一起吃飯。
大概是由於平常易中海夫婦對老太太避而不談的態度,易家寶對這位老太太反而有幾分注意。
所以這會碰到對方出現在這,自然有點好奇。
“小寶,這你應該問我哦”
對麵櫃台工作人員迴應他,這會沒人來,他也正想分享點八卦,聽到易家寶的聲音,借此也打開了話題。
“這大娘得六七十來吧,那零錢一看就是老人家攢了挺久的,知道她在保定的侄女沒了丈夫,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這前後兩次就寄了七十萬,大娘這局氣”
“估計大娘是瞞著自家孩子吧,不然哪裏她這年紀剛下了大雨自己一個人出來”
“是這樣,要是我媽拿這麽多錢去幫助其他人,就是親戚我也不樂意”
………
幾個工作人員聊著聊著岔開了話題,易家寶卻是支著下頜,眨了眨眼。
如果他記得沒錯,他爹提過後院老太太孤身一人沒什麽親戚吧?
不過如果在保定一個侄女,隻書信往來沒什麽注意到也不一定。
易家寶隻疑惑了一瞬,和他無關,也就不再糾結了。
臨近中午,吳翠蘭來接兒子,準備迴家做午飯。
看到兒子手上又多了些許竹編的小玩意也已經習慣,隻幫兒子抱過較大的竹夫人,牽著兒子,然後告別吳師傅往家走去。
“小寶,今天的米糕你吳爺爺喜歡吃嗎”
路上,吳翠蘭會和兒子你來我往的交談著,這可以鍛煉小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她前些天送小寶去郵局自己轉去後海聽一可夥女學生說的,她也十分認可。
看她自己從小寶會說話的時候,就經常和小寶說話,現在才不到兩歲的小寶可比閻家的老四能說會道多了。
“吳爺爺全吃完了,應該是喜歡吃的”
易家寶有問必答,他其實很喜歡這種和父母的相處狀態,他們並不會因為他年紀小,就認為他沒有自己想法的把一切安排好,反而認為兒子聰慧機靈的吳翠蘭有時候還會請教兒子的意見,比如這次做米糕裏的口味選擇。易家寶說做紅糖的,對方就會積極采納他的建議。
而老爹易中海也不差是這個態度,上次端午討論去哪裏玩會時,對方會認真的詢問他想去哪裏,而不是小孩子沒選擇的選擇。
無疑這種態度於他這個重生的假小孩剛剛好,這也間接導致易家寶性格也比前世活潑了幾分。
關於郵局遇到老太太的事,因為父母之前對老太太的避開,易家寶以為父母不喜那老太太,自然不會去主動提及這人。
迴了家,竹夫人放到了小床上,而竹編的小蜻蜓蚱蜢,則被易家寶收入老爹易中海給做的小木箱。
有了竹夫人的晚上好像確實涼快不少,什麽原理,易家寶不懂。
正院的南朝角落種著一顆老桂樹,待到桂香初散,九月的到來也散去了些許燥熱。
瘋了一暑假的孩子該去上學的上學,新學期也迎來新活力。隻這天中午,正院突然響起的嚎啕大哭驚動了大院。
瘦小的老人手杖往旁邊一靠,倒是動作利索的掏著布袋。
50元、100元、200元、500元這樣的零錢好一小遝翻湊出來,看得櫃台匯款的員工很是印象深刻。
“大娘,你這次又是要匯多少啊”
上個月對方也來過,櫃台工作人員對她有點印象,畢竟這年頭用到匯款服務的人也不太多,何況對方這種零碎的錢湊過來的。
“你點點,我數應該是五十萬”
老人開口,這個數字讓其他櫃台的工作人員都注意了過來。
按學徒工一個月18萬的工資來看,50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匯款櫃台的員工也是驚訝,這可比上次的二十萬多了一倍多。
“大娘,你幫助侄女的心是好的,但年輕人哪裏能全靠你這老人家的養老錢過日子…”
老人上次來說是保定的侄女死了丈夫,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不容易,她這做長輩的幫襯一下。
但哪有上個月就匯了二十萬,這才多久又要匯五十萬,老人一看也上了年紀,可能就存的那點錢,哪裏有這樣幫忙的。
櫃台工作人員為老人考慮,不由多勸了幾句。
卻見老人搖搖頭,“這錢給了,她那邊把日子過穩了,我才安心”
工作人員聽她這麽說,也不好再多說什麽,隻心中感慨這老人家當長輩也是盡。
填寫匯款單、確定匯款金額、匯款收取人、姓名、地址…他這邊剛好,老人又來到吳師傅櫃台這寄了一封信,地址不出意外也是保定,這給侄女匯了款再寫一封信也不奇怪。
隻等老人走了,剛剛靠著櫃台後麵沒出聲的易家寶才開口問道“爺爺,那個老奶奶是寄錢給她的親人嗎?”
易家寶會這麽問,正是因為他認出來那老人不正是後院那個爸媽讓自己躲著點的老太太嗎。
她怎麽會在這?
易家寶對後院老太太這麽久的印象也隻是有時跑後院玩,見過一兩次,知道對方和柱子哥兄妹一起吃飯。
大概是由於平常易中海夫婦對老太太避而不談的態度,易家寶對這位老太太反而有幾分注意。
所以這會碰到對方出現在這,自然有點好奇。
“小寶,這你應該問我哦”
對麵櫃台工作人員迴應他,這會沒人來,他也正想分享點八卦,聽到易家寶的聲音,借此也打開了話題。
“這大娘得六七十來吧,那零錢一看就是老人家攢了挺久的,知道她在保定的侄女沒了丈夫,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這前後兩次就寄了七十萬,大娘這局氣”
“估計大娘是瞞著自家孩子吧,不然哪裏她這年紀剛下了大雨自己一個人出來”
“是這樣,要是我媽拿這麽多錢去幫助其他人,就是親戚我也不樂意”
………
幾個工作人員聊著聊著岔開了話題,易家寶卻是支著下頜,眨了眨眼。
如果他記得沒錯,他爹提過後院老太太孤身一人沒什麽親戚吧?
不過如果在保定一個侄女,隻書信往來沒什麽注意到也不一定。
易家寶隻疑惑了一瞬,和他無關,也就不再糾結了。
臨近中午,吳翠蘭來接兒子,準備迴家做午飯。
看到兒子手上又多了些許竹編的小玩意也已經習慣,隻幫兒子抱過較大的竹夫人,牽著兒子,然後告別吳師傅往家走去。
“小寶,今天的米糕你吳爺爺喜歡吃嗎”
路上,吳翠蘭會和兒子你來我往的交談著,這可以鍛煉小孩子的表達能力。這是她前些天送小寶去郵局自己轉去後海聽一可夥女學生說的,她也十分認可。
看她自己從小寶會說話的時候,就經常和小寶說話,現在才不到兩歲的小寶可比閻家的老四能說會道多了。
“吳爺爺全吃完了,應該是喜歡吃的”
易家寶有問必答,他其實很喜歡這種和父母的相處狀態,他們並不會因為他年紀小,就認為他沒有自己想法的把一切安排好,反而認為兒子聰慧機靈的吳翠蘭有時候還會請教兒子的意見,比如這次做米糕裏的口味選擇。易家寶說做紅糖的,對方就會積極采納他的建議。
而老爹易中海也不差是這個態度,上次端午討論去哪裏玩會時,對方會認真的詢問他想去哪裏,而不是小孩子沒選擇的選擇。
無疑這種態度於他這個重生的假小孩剛剛好,這也間接導致易家寶性格也比前世活潑了幾分。
關於郵局遇到老太太的事,因為父母之前對老太太的避開,易家寶以為父母不喜那老太太,自然不會去主動提及這人。
迴了家,竹夫人放到了小床上,而竹編的小蜻蜓蚱蜢,則被易家寶收入老爹易中海給做的小木箱。
有了竹夫人的晚上好像確實涼快不少,什麽原理,易家寶不懂。
正院的南朝角落種著一顆老桂樹,待到桂香初散,九月的到來也散去了些許燥熱。
瘋了一暑假的孩子該去上學的上學,新學期也迎來新活力。隻這天中午,正院突然響起的嚎啕大哭驚動了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