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買豆腐,
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宰隻雞,
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別懷疑,我就來水個字地( ′ ▽ ` )?)
轉眼間,小孩唱著歡快的溜兒,迎來了1月16,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臘八這天。
幾家的孩子在院裏玩的串來串去,易家寶沒有加入其中,噠噠噠的往前院跑去。
“小寶,你家今年多扇門,要多寫副對聯不?”
前院,好些人圍著的三大爺閻埠貴正對著桌上的紅色對聯紙,負手而立、筆墨遊走間一番對聯在眾人鼓掌中應聲而成,一派姿態好不瀟灑,如果忽略那表麵客氣婉拒實則樂嗬的收取些許瓜子花生潤筆費的假動作的話。
“不用了,三大爺”
易家寶搖頭拒絕,他爺吳有田在郵局簽字什麽的好些年了,也練就了一手還不錯的字,之前他爺就說了親手寫一副給新屋避邪鎮災。
而他這會到前院,就是來大門口接他爺的。
“小寶”
沒讓易家寶在門墩子等多久,吳有田騎著自行車搭著大包小包過來了。
吳有田禁不住易家寶纏人,答應了來易家過春節,這臘八自然也就沒落下。
“爺爺,你咋還帶這麽多東西呢!”
易家寶上前搭把手,語氣有點無奈。
吳有田摸摸孫兒的小腦袋,剛剃的頭發有點紮手,沒有迴他這個話題。
“爺給你買了把炮,拿去玩,這裏哪裏用你小孩搭手”
說著從兜裏掏出個紙包給他,然後輕推開小家夥,扛著自行車過了門檻進去。
這大包小包的,自然就引起了前院眾人的注意。
“小寶爺爺來了,這是又給小寶帶這些好東西呢!”
人群裏不知誰說的話,語氣裏帶著酸味,卻也道出是其他人的心聲。
這年頭雖然過的艱難,但也講究家大業大、多子多福,而易家人口稀薄,連串門的親戚都沒有,那冷清的哪比得上他們一大家子熱熱鬧鬧。
但這幾年易家小寶認的這便宜幹爺爺開始串門了,那次不是大包小包的,可把他們這有一大串親朋好友的頂下去了。畢竟這年頭誰手頭那點不得先緊著自己一大家子,自然的,串門的哪有吳有田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大方。
所有可不就得酸嘛!
“那有什麽好東西,就省吃儉用的一點,先緊著孩子”
有好東西肯定也不會張揚出來,吳有田來過幾次,和大院眾人有過幾麵之交,這會也算客氣迴應,之後從布袋裏拿出提前準備的一小袋蒜頭,交給他認識的三大爺閻埠貴。
“他院三大爺,小寶我當親孫兒,這院裏鄰裏鄰居也多有照顧,這點蒜頭你幫我給大家分分,這臘八也圖個好兆頭”
一小袋蒜一出,眾人眼神都和善許多,至於那蒜怎麽分,誰多誰少,那就不幹他的事了…這便是人情世故啊!
吳有田又寒暄幾句,然後離開去了正院,也給他們分蒜的餘地。
這頭閻埠貴接了分蒜的活,開始還認為這是他三大爺有麵,沒看二大媽也在這,人都不找二大爺嗎?隻是等真分起來,分多分少分不均勻,這才心裏直唿大意了,這可不是得罪人的活嗎!
到最後,分的合心意的,感謝的卻是吳有田會來事,分的感覺少了的,卻是暗自嘀咕閻埠貴搞偏見,比如賈張氏,她倒因此理直氣壯的扣了閻埠貴的潤筆費。
閻埠貴:真是飛來橫禍!哭死~
這頭,易家寶帶著他爺吳有田迴家,隔壁小廚房正冒著炊煙。
“爸、媽,我爺過來了”
易家寶喊著,廚房裏易中海正熬煮著臘八粥,走不開,剝蒜的吳翠蘭擦擦手迎了出來。
“吳大哥,你也真是,來就來又帶這些東西”
帶進外屋,說著就要倒茶水,吳有田連忙製止。
“小寶媽,還說我,你不還這麽客氣,我自己來就好,也沒帶什麽好東西,對了臘八得泡蒜,我那徒弟送了不少,你看看拿來泡了正好”
“哎,那行,我正剝著蒜呢”
他都這樣說了,再客氣就真當外人了,吳翠蘭也就隨他了,讓兒子陪他爺去新屋看看,自己又轉而去廚房忙了。
臘八要喝臘八粥,這臘八粥其實就是各種東西混著米煮的粥,是寓意著要勤和儉,才能持家有道。食材上沒有什麽硬性要求,家家根據自家情況口味,也摸索出各自的那一套臘八粥做法。
泡臘八蒜也是臘八的重要環節,這蒜一瓣瓣剝好,用米醋浸泡,密封醃製,等到大年三十那會,也差不多醃製好可以吃了。而蒜,又有“算”的諧音,可不就是算賬清債的意思。
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
吳有田這幾年第一次過來一起過臘八,中午喝了臘八粥,下午易中海夫妻泡臘八蒜,吳有田帶著易家寶去打冰吃。
這是“吃了臘八冰,來年一年不肚疼”
一整個臘八也算頗有趣味,玩晚了,吃了晚飯,幹脆直接纏著吳有田留宿下來。
臘八先暖房,大年迴家暖。
如果忽略第二天一早又是一陣吵鬧的動靜吵醒的話,這個臘八也是圓滿。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買豆腐,
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宰隻雞,
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別懷疑,我就來水個字地( ′ ▽ ` )?)
轉眼間,小孩唱著歡快的溜兒,迎來了1月16,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初八,臘八這天。
幾家的孩子在院裏玩的串來串去,易家寶沒有加入其中,噠噠噠的往前院跑去。
“小寶,你家今年多扇門,要多寫副對聯不?”
前院,好些人圍著的三大爺閻埠貴正對著桌上的紅色對聯紙,負手而立、筆墨遊走間一番對聯在眾人鼓掌中應聲而成,一派姿態好不瀟灑,如果忽略那表麵客氣婉拒實則樂嗬的收取些許瓜子花生潤筆費的假動作的話。
“不用了,三大爺”
易家寶搖頭拒絕,他爺吳有田在郵局簽字什麽的好些年了,也練就了一手還不錯的字,之前他爺就說了親手寫一副給新屋避邪鎮災。
而他這會到前院,就是來大門口接他爺的。
“小寶”
沒讓易家寶在門墩子等多久,吳有田騎著自行車搭著大包小包過來了。
吳有田禁不住易家寶纏人,答應了來易家過春節,這臘八自然也就沒落下。
“爺爺,你咋還帶這麽多東西呢!”
易家寶上前搭把手,語氣有點無奈。
吳有田摸摸孫兒的小腦袋,剛剃的頭發有點紮手,沒有迴他這個話題。
“爺給你買了把炮,拿去玩,這裏哪裏用你小孩搭手”
說著從兜裏掏出個紙包給他,然後輕推開小家夥,扛著自行車過了門檻進去。
這大包小包的,自然就引起了前院眾人的注意。
“小寶爺爺來了,這是又給小寶帶這些好東西呢!”
人群裏不知誰說的話,語氣裏帶著酸味,卻也道出是其他人的心聲。
這年頭雖然過的艱難,但也講究家大業大、多子多福,而易家人口稀薄,連串門的親戚都沒有,那冷清的哪比得上他們一大家子熱熱鬧鬧。
但這幾年易家小寶認的這便宜幹爺爺開始串門了,那次不是大包小包的,可把他們這有一大串親朋好友的頂下去了。畢竟這年頭誰手頭那點不得先緊著自己一大家子,自然的,串門的哪有吳有田這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大方。
所有可不就得酸嘛!
“那有什麽好東西,就省吃儉用的一點,先緊著孩子”
有好東西肯定也不會張揚出來,吳有田來過幾次,和大院眾人有過幾麵之交,這會也算客氣迴應,之後從布袋裏拿出提前準備的一小袋蒜頭,交給他認識的三大爺閻埠貴。
“他院三大爺,小寶我當親孫兒,這院裏鄰裏鄰居也多有照顧,這點蒜頭你幫我給大家分分,這臘八也圖個好兆頭”
一小袋蒜一出,眾人眼神都和善許多,至於那蒜怎麽分,誰多誰少,那就不幹他的事了…這便是人情世故啊!
吳有田又寒暄幾句,然後離開去了正院,也給他們分蒜的餘地。
這頭閻埠貴接了分蒜的活,開始還認為這是他三大爺有麵,沒看二大媽也在這,人都不找二大爺嗎?隻是等真分起來,分多分少分不均勻,這才心裏直唿大意了,這可不是得罪人的活嗎!
到最後,分的合心意的,感謝的卻是吳有田會來事,分的感覺少了的,卻是暗自嘀咕閻埠貴搞偏見,比如賈張氏,她倒因此理直氣壯的扣了閻埠貴的潤筆費。
閻埠貴:真是飛來橫禍!哭死~
這頭,易家寶帶著他爺吳有田迴家,隔壁小廚房正冒著炊煙。
“爸、媽,我爺過來了”
易家寶喊著,廚房裏易中海正熬煮著臘八粥,走不開,剝蒜的吳翠蘭擦擦手迎了出來。
“吳大哥,你也真是,來就來又帶這些東西”
帶進外屋,說著就要倒茶水,吳有田連忙製止。
“小寶媽,還說我,你不還這麽客氣,我自己來就好,也沒帶什麽好東西,對了臘八得泡蒜,我那徒弟送了不少,你看看拿來泡了正好”
“哎,那行,我正剝著蒜呢”
他都這樣說了,再客氣就真當外人了,吳翠蘭也就隨他了,讓兒子陪他爺去新屋看看,自己又轉而去廚房忙了。
臘八要喝臘八粥,這臘八粥其實就是各種東西混著米煮的粥,是寓意著要勤和儉,才能持家有道。食材上沒有什麽硬性要求,家家根據自家情況口味,也摸索出各自的那一套臘八粥做法。
泡臘八蒜也是臘八的重要環節,這蒜一瓣瓣剝好,用米醋浸泡,密封醃製,等到大年三十那會,也差不多醃製好可以吃了。而蒜,又有“算”的諧音,可不就是算賬清債的意思。
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
吳有田這幾年第一次過來一起過臘八,中午喝了臘八粥,下午易中海夫妻泡臘八蒜,吳有田帶著易家寶去打冰吃。
這是“吃了臘八冰,來年一年不肚疼”
一整個臘八也算頗有趣味,玩晚了,吃了晚飯,幹脆直接纏著吳有田留宿下來。
臘八先暖房,大年迴家暖。
如果忽略第二天一早又是一陣吵鬧的動靜吵醒的話,這個臘八也是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