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蜀道難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蜀軍要西征的命令下達後,整個東州軍營開始瘋狂忙碌起來。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任何時候遠征,糧草都是穩定軍心的最大保障。
五月二十二日,薑崇命東州名將張蘭、雷俊為先鋒,領五千兵馬先行岐山道紮營。
隨軍同行的,還有六萬運送糧草的輔兵和民夫。
東州大營有兵馬五十三萬,其實真正算的上披甲的戰兵隻有六萬人,其餘都是負責輜重和維持治安的輔兵。
所謂一兵三戶,平均下來十五人才養的起一名戰兵。
古代行軍打仗,糧食運輸一般有兩種方式,水路跟陸路。
相較而言,河道運糧的成本低,隻是河道條件苛刻,要對漲潮的時節把握十分準確才行,不然很容易造成事故導致糧草無法順利運抵。
可即便如此,河道依然是糧草輜重運輸最優首選。
畢竟,相比較陸地運輸而言,成本少的不止一星半點。
如果河道運輸一萬斤糧食,途中消耗是一千斤,那陸地運輸糧草起碼得四千斤左右。
這還隻是樂觀的數字,而且路途平坦易走,要是在山地運糧,消耗七八成糧食,最後落在士兵手裏不足一成都是常有的事。
尤其蜀地這種以山地為主的地區,運糧更是難上加難。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無法成功,除開魏國國力對另外兩國形成碾壓之勢外,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運輸困難。
其實熟讀三國相關史料的書友會發現,諸葛亮每一次北伐時長都很短。
五次北伐出征時間總和也不到兩年時間,隻有最後第五次北伐持續了半年時間。
為什麽,就是因為糧草運輸艱難,一百斤糧食運到前線士兵手裏可能就隻有兩三斤而已,這種情況下的北伐注定無法長時間持續。
雖然最後一次北伐,蜀軍在曹魏邊境屯田解決了糧草不足問題,可也隨著諸葛亮病逝最終失敗。
如今,眼下的薑崇遇到的問題跟諸葛亮北伐幾乎一模一樣,都是糧草運輸艱難。
不過,薑崇的儲備糧卻有不少,僅東州一地軍糧就有二百八十多萬石,另外其他各地也同樣有糧草儲備。
相比之下,薑崇耗得起,除非蜀地內部發生了大的變故。
看著蜀郡大街上大軍開拔的場麵,沈浪嘴角始終掛著一絲若隱若現的笑意。
“呦,你還不迴京?”
薑崇一身金甲,坐在一匹戰馬上,一眼望去可謂是威風凜凜。
“王爺,您這是做什麽?”
沈浪故意裝作不知道,指著那來來往往的蜀軍士兵問道。
“這不是你這種身份的人能打聽的。”
薑崇斜著眼望著沈浪,臉上滿是不假掩飾的傲氣。
“沈浪,希望本王凱旋迴來的時候,你能把本王交代的事辦成,不然……”
他用頗具威脅的眼神瞪了沈浪一眼,隨後一甩馬鞭,策馬揚長而去。
“哼。”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沈浪隻是輕蔑一笑。
“那就祝王爺旗開得勝了。”
既然薑崇離開了蜀地首府,那沈浪決定開始施行計劃了。
偏在這時,吳思月出現在他身側稟報:“鎮國公,甄懿迴來了,正在官軒內等您迴去。”
“走。”
……
官軒內,甄懿早已等候多時。
除他之外,還有三十多名來自江南各地的糧商。
“草民拜見鎮國公。”
見沈浪到來,眾人連忙起身就要行禮。
“諸位不用行此大禮,諸位肯賣沈某這麵子不遠千裏來蜀地見我,該是沈某要感謝大家支持,都坐下說話吧,那個誰,趕緊看茶。”
“多謝鎮國公。”
沈浪絲毫沒有擺國公爺的架子,熱情地招唿大家坐下說話。
這讓這些江南商戶心中十分感動,對沈浪第一印象特別好。
等眾人入了座,上了新茶後,沈浪這才緩緩道出自己的目的。
“請諸位到此的意思,想來甄掌櫃已經跟你們交代了,多的我也就不累贅,既然你們願意和陛下合作,
沈某也不會虧待你們,等事成之後,屬於你們的利潤都不會少一分,現在還有什麽顧慮的可以提出來,不要藏著掖著。”
沈浪在茶具上一口作氣倒滿了三十六盞茶,說話的語氣十分灑脫輕鬆,沒有展現一絲強迫的態度。
眾人相互望了一眼,都不敢率先開口。
還是甄懿率先開口:“有什麽想法就直說,鎮國公可是很好說話的,隻要說的話合理,他都會考慮,別有什麽顧慮。”
幾人相互交流一陣後,一名渾身發福的糧商站了起來,對沈浪拱手說道:
“既然鎮國公讓我們說,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姓孫,是福記糧鋪的東家,
其實甄掌櫃喊我們來時,已經在路上交代過了,
隻是我們現在初到蜀地,也不知道這裏糧價幾何,又該用什麽價收,
還請鎮國公給句明白話,這樣我們也可以仔細合計合計。”
沈浪端起一杯茶,衝孫掌櫃道:“孫掌櫃,請喝茶。”
“多謝鎮國公賜茶。”
孫掌櫃不敢有絲毫怠慢,小心翼翼接過茶往嘴裏送了一口後,靜靜等著沈浪解釋。
“這個我這幾天已經打聽清楚了,蜀地糧商收的穀價是一兩銀子四石,有些地區是一兩銀子五石,
市上售賣米價是一兩銀子兩石,當然大災之年米價可就沒底,不過看這情況,今年蜀地也該是風調雨順,
那些問題暫時就不用考慮了,孫掌櫃你還有什麽問題麽?”
孫掌櫃想了想,又問道:“那麽鎮國公,我們多少價收,又多少賣出合適?”
沈浪:“百姓種地也不容易,這樣吧,保底收糧價為一兩銀子二石,米價出售一兩三石保持不變,
如果遇到本地糧商提價收,那就一兩一石,賣糧的價格為一兩四石。”
“啊這……”
全場一片嘩然,各個滿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沈浪。
孫掌櫃更是端著半杯茶水不知該怎麽辦。
“鎮國公,我們虧個萬把兩的也沒什麽,可你這麽個價,我們一趟下來可就血本無歸了啊。”
孫掌櫃滿臉為難。
“放心,多餘的錢不會讓你們出的,你們隻管去收糧,現在以一兩二石的價去收,
再過一個多月就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趁此之前趕緊把本地糧商的庫存都收了,
越多越好,爭取要在新米上市時,蜀地糧商手裏沒有多餘的糧食,所有的缺額,迴頭會給你們補上,一分都不會少你們的。”
幾大糧商聞言,稍稍一合計,大概明白沈浪要幹什麽了。
孫掌櫃:“鎮國公,這事我們可以答應做,但是草民鬥膽跟你要個東西當是報酬,您看可以麽。”
沈浪奇道:“你們要什麽?”
“麓川開發許可,請鎮國公將麓川的土地承包給在下一萬畝河田,放心,在下一定會按時納稅,
保證不偷稅漏稅,如果鎮國公答應,這次買糧的損失無需朝廷填補,我們自己解決。”
孫掌櫃話音一落,立馬引起其餘糧商的共鳴。
顯然這些人不蠢,南方鐵路開通,讓大家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迫切想要分上一杯羹。
“孫掌櫃!”
沈浪端起茶杯示意了一下,隨後一口飲下。
孫掌櫃頓時一喜,忙也跟著一口飲下。
雙方協議就此達成,等同把薑崇的後路完全封死。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任何時候遠征,糧草都是穩定軍心的最大保障。
五月二十二日,薑崇命東州名將張蘭、雷俊為先鋒,領五千兵馬先行岐山道紮營。
隨軍同行的,還有六萬運送糧草的輔兵和民夫。
東州大營有兵馬五十三萬,其實真正算的上披甲的戰兵隻有六萬人,其餘都是負責輜重和維持治安的輔兵。
所謂一兵三戶,平均下來十五人才養的起一名戰兵。
古代行軍打仗,糧食運輸一般有兩種方式,水路跟陸路。
相較而言,河道運糧的成本低,隻是河道條件苛刻,要對漲潮的時節把握十分準確才行,不然很容易造成事故導致糧草無法順利運抵。
可即便如此,河道依然是糧草輜重運輸最優首選。
畢竟,相比較陸地運輸而言,成本少的不止一星半點。
如果河道運輸一萬斤糧食,途中消耗是一千斤,那陸地運輸糧草起碼得四千斤左右。
這還隻是樂觀的數字,而且路途平坦易走,要是在山地運糧,消耗七八成糧食,最後落在士兵手裏不足一成都是常有的事。
尤其蜀地這種以山地為主的地區,運糧更是難上加難。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五次北伐之所以無法成功,除開魏國國力對另外兩國形成碾壓之勢外,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運輸困難。
其實熟讀三國相關史料的書友會發現,諸葛亮每一次北伐時長都很短。
五次北伐出征時間總和也不到兩年時間,隻有最後第五次北伐持續了半年時間。
為什麽,就是因為糧草運輸艱難,一百斤糧食運到前線士兵手裏可能就隻有兩三斤而已,這種情況下的北伐注定無法長時間持續。
雖然最後一次北伐,蜀軍在曹魏邊境屯田解決了糧草不足問題,可也隨著諸葛亮病逝最終失敗。
如今,眼下的薑崇遇到的問題跟諸葛亮北伐幾乎一模一樣,都是糧草運輸艱難。
不過,薑崇的儲備糧卻有不少,僅東州一地軍糧就有二百八十多萬石,另外其他各地也同樣有糧草儲備。
相比之下,薑崇耗得起,除非蜀地內部發生了大的變故。
看著蜀郡大街上大軍開拔的場麵,沈浪嘴角始終掛著一絲若隱若現的笑意。
“呦,你還不迴京?”
薑崇一身金甲,坐在一匹戰馬上,一眼望去可謂是威風凜凜。
“王爺,您這是做什麽?”
沈浪故意裝作不知道,指著那來來往往的蜀軍士兵問道。
“這不是你這種身份的人能打聽的。”
薑崇斜著眼望著沈浪,臉上滿是不假掩飾的傲氣。
“沈浪,希望本王凱旋迴來的時候,你能把本王交代的事辦成,不然……”
他用頗具威脅的眼神瞪了沈浪一眼,隨後一甩馬鞭,策馬揚長而去。
“哼。”
看著他離去的背影,沈浪隻是輕蔑一笑。
“那就祝王爺旗開得勝了。”
既然薑崇離開了蜀地首府,那沈浪決定開始施行計劃了。
偏在這時,吳思月出現在他身側稟報:“鎮國公,甄懿迴來了,正在官軒內等您迴去。”
“走。”
……
官軒內,甄懿早已等候多時。
除他之外,還有三十多名來自江南各地的糧商。
“草民拜見鎮國公。”
見沈浪到來,眾人連忙起身就要行禮。
“諸位不用行此大禮,諸位肯賣沈某這麵子不遠千裏來蜀地見我,該是沈某要感謝大家支持,都坐下說話吧,那個誰,趕緊看茶。”
“多謝鎮國公。”
沈浪絲毫沒有擺國公爺的架子,熱情地招唿大家坐下說話。
這讓這些江南商戶心中十分感動,對沈浪第一印象特別好。
等眾人入了座,上了新茶後,沈浪這才緩緩道出自己的目的。
“請諸位到此的意思,想來甄掌櫃已經跟你們交代了,多的我也就不累贅,既然你們願意和陛下合作,
沈某也不會虧待你們,等事成之後,屬於你們的利潤都不會少一分,現在還有什麽顧慮的可以提出來,不要藏著掖著。”
沈浪在茶具上一口作氣倒滿了三十六盞茶,說話的語氣十分灑脫輕鬆,沒有展現一絲強迫的態度。
眾人相互望了一眼,都不敢率先開口。
還是甄懿率先開口:“有什麽想法就直說,鎮國公可是很好說話的,隻要說的話合理,他都會考慮,別有什麽顧慮。”
幾人相互交流一陣後,一名渾身發福的糧商站了起來,對沈浪拱手說道:
“既然鎮國公讓我們說,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姓孫,是福記糧鋪的東家,
其實甄掌櫃喊我們來時,已經在路上交代過了,
隻是我們現在初到蜀地,也不知道這裏糧價幾何,又該用什麽價收,
還請鎮國公給句明白話,這樣我們也可以仔細合計合計。”
沈浪端起一杯茶,衝孫掌櫃道:“孫掌櫃,請喝茶。”
“多謝鎮國公賜茶。”
孫掌櫃不敢有絲毫怠慢,小心翼翼接過茶往嘴裏送了一口後,靜靜等著沈浪解釋。
“這個我這幾天已經打聽清楚了,蜀地糧商收的穀價是一兩銀子四石,有些地區是一兩銀子五石,
市上售賣米價是一兩銀子兩石,當然大災之年米價可就沒底,不過看這情況,今年蜀地也該是風調雨順,
那些問題暫時就不用考慮了,孫掌櫃你還有什麽問題麽?”
孫掌櫃想了想,又問道:“那麽鎮國公,我們多少價收,又多少賣出合適?”
沈浪:“百姓種地也不容易,這樣吧,保底收糧價為一兩銀子二石,米價出售一兩三石保持不變,
如果遇到本地糧商提價收,那就一兩一石,賣糧的價格為一兩四石。”
“啊這……”
全場一片嘩然,各個滿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沈浪。
孫掌櫃更是端著半杯茶水不知該怎麽辦。
“鎮國公,我們虧個萬把兩的也沒什麽,可你這麽個價,我們一趟下來可就血本無歸了啊。”
孫掌櫃滿臉為難。
“放心,多餘的錢不會讓你們出的,你們隻管去收糧,現在以一兩二石的價去收,
再過一個多月就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趁此之前趕緊把本地糧商的庫存都收了,
越多越好,爭取要在新米上市時,蜀地糧商手裏沒有多餘的糧食,所有的缺額,迴頭會給你們補上,一分都不會少你們的。”
幾大糧商聞言,稍稍一合計,大概明白沈浪要幹什麽了。
孫掌櫃:“鎮國公,這事我們可以答應做,但是草民鬥膽跟你要個東西當是報酬,您看可以麽。”
沈浪奇道:“你們要什麽?”
“麓川開發許可,請鎮國公將麓川的土地承包給在下一萬畝河田,放心,在下一定會按時納稅,
保證不偷稅漏稅,如果鎮國公答應,這次買糧的損失無需朝廷填補,我們自己解決。”
孫掌櫃話音一落,立馬引起其餘糧商的共鳴。
顯然這些人不蠢,南方鐵路開通,讓大家嗅到了前所未有的商機,迫切想要分上一杯羹。
“孫掌櫃!”
沈浪端起茶杯示意了一下,隨後一口飲下。
孫掌櫃頓時一喜,忙也跟著一口飲下。
雙方協議就此達成,等同把薑崇的後路完全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