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北上見聞1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清晨,班定遠便帶著一幹使臣,踏上了前往盛京的官船。
一道同行的,還有一名年約五十出頭,胡子發白,身形佝僂的河道官員——丁世禎。
“外使,今日海麵風浪較小,如果順利的話,日落之前我們就能進入內河水道。”
“丁大人,這趟由您帶路,可是辛勞了。”
“外使說的哪裏話,下官順著河道往返京師,已經足足有三十年了,這一趟路你們就放心聽下官的,最遲兩個月,我們就能抵達京師了。”
丁世禎說話間,熟練指揮船上水手揚帆起航。
看著甲板上光著膀子,卻是個個身形消瘦的漢子,如今正吃力的拉著一口硬帆,班定遠心中很是詫異。
“丁大人,問你個事。”
“外使有何吩咐,隻管跟下官說,下官若是知曉,一定知無不言。”
丁世禎看上去老邁,但精神麵貌還算不錯,而且也十分健談,倒是讓班定遠感到一絲久違的親切感。
班定遠指著那些水手問道:“敢問這些水手都是歸哪個衙門管的,為何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水手?”丁世禎先是一愣,隨後立馬反應過來,“你是說這些水工啊,他們不歸衙門管,是奉海州水道衙門的旨意,征召附近的漁民,來此服徭役的。”
“徭役?”
“是,我武昭百姓每年每人至少要服十二天的徭役,海州這邊主要是負責將各路入京的使臣船隻牽引至內河河道,
等他們把我們送入內河後,等有從京師迴海州的船隻經過,再搭乘迴海州港口。”
班定遠默默將這一切記在心裏。
好不容易,硬帆揚起後,隨著為首一名幫哨大喊一聲:“起錨嘍~”
“嗨喲,嗨呦~”
所有水手齊聲呐喊,推著甲板上的絞盤,緩緩將垂放在海水中的石錨拉起。
“起航嘍~”
又是一聲吆喝,一群頭頂金錢鼠尾的漢子,立馬朝著大海拜了三拜。
丁世禎解釋道:“這是海州漁民的傳統,每次出海捕魚前,都必須向大海拜上三拜,祈禱海神庇佑能平安歸來。”
“原來如此。”
班定遠應了一聲,便不再開口。
官船緩緩駛離海州港口,在掌舵手的操作下,很快就調整好最好的位置,沿著內海,向內河方向前行。
丁世禎接著說道:“外使來的正是好時節,這季份的海麵相對比較寧靜,
以前遇到海浪襲擊時,運氣不好剛出海港就會引起船隻側翻啊。”
聽他說這話,班定遠不由仔細打量了下船體結構。
不得不說,這武昭國的造船水平,是他見過最差的。
樓船的結構,艙底沒有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隔離,一旦在海麵上觸礁,就隻有等著沉默的份。
這樣的船隻根本無法進行遠洋航行,也隻能在江河中遊蕩了。
一路平安無事,直到臨近午時時分,甲板上響起一陣竹梆敲擊的清脆聲響。
“吃飯啦!”
伴隨一名水工頭子大聲吆喝,所有水手立馬停下手頭的活計,圍在甲板上領取自己的夥食。
班定遠好奇地走到甲板上,想看看這些水手吃的是什麽。
結果,每人手裏就一碗白米飯,外加一些魚幹和米蝦,以及少量的蔬菜。
班定遠眉頭一皺,對趕來勸阻的丁世禎問道:“這些水工如此勞苦,幹活又那麽重,就吃這些東西麽?”
丁世禎笑了:“外使說笑了,你問問他們吃的滿意麽?這可是我武昭國特意為水工準備的吃食,
白米飯和魚幹蝦米,如此豐盛的食物怎麽能叫隻吃這些東西。”
班定遠:“但是沒多少油水啊,甲板上幹活又累,不該準備些肉麽?”
丁世禎一聽,頓時樂了:“我說你這外使真是會說笑,你可知道肉有多貴?
普通百姓甚至好幾年都吃不到一口肉呢,
那是有錢有身份的人才吃的起的,本官當了河道接迎三十年,一年也就吃個兩三迴的肉。”
班定遠沉默了,聽丁世禎的意思,這武昭國怕是有不少百姓一輩子都不知道肉是什麽滋味兒。
再看向那些水手,端著幹米飯就著魚幹蝦米,臉上已經寫滿了滿足。
“外使,我們進艙用飯吧,這都午時了,在船上就隨便吃一些,等入了內河,找個驛站歇息再吃頓好的。”
班定遠沒有說話,又看了那些水手一眼,轉身跟著丁世禎進了船艙。
艙內早已備好了吃食:十張烙的外焦裏嫩的麵餅,以及一碟子肉醬,和一盤新鮮蔬菜。
飯菜同樣簡單,卻比那些水手強出了十倍不止,讓班定遠心中五味雜陳。
用罷午飯,班定遠站在船舷處,望著碧波騰起的畫麵,心中始終無法平靜。
身後的水手各自忙碌,兩名身披鐵甲的官兵死死盯著那些水手,同時也在暗中監視班定遠,不讓他們有任何近距離接觸的可能。
黃昏時分,遠方一處港口緩緩浮現。
剛補了一覺的丁世禎伸著懶腰走出船艙,看到那處港口說道:“外使,我們馬上就到了,準備下船吧。”
“好。”
……
當一行人走下船時,惠州當地河道衙門的官員早已等候多時,熱情的迎接班定遠一行人去了館驛歇息,並開始安排人手準備在兩天內啟程繼續北上。
夜晚,用過晚飯後,班定遠打算出門走走。
結果剛走出驛站大門,就被兩名持刀的士兵攔下。
“外使,沒有河道衙門的命令,你們不能離開館驛,請早些歇息,時間也不早了。”
班定遠聞言,拱手說道:“兩位,在下對武昭的民風民情十分有興趣,
而且外使通行策上也明言惠州城內並不禁止外使出入啊,
不知可否通融一下,讓在下出門逛一圈,保證在亥時之前就迴來。”
左側一名官兵立馬搖頭:“外使,請不要讓小的們為難,萬一您要有個好歹,小的們怕是人頭都要落地啊!”
班定遠想了想,忽然問道:“敢問兩位,你們每月俸祿是多少?”
兩名官兵齊齊一愣,不明白班定遠為何會問這樣的問題。
卻見班定遠取出一錠十兩重的銀錠。
“兩位,煩請通融一下,在下隻是想體驗下本地民俗風情,絕無他意。”
“這……”
看到對方出手如此闊綽,足足十兩白銀,頓時眼中充滿了貪婪和期望。
二人相互為難的看了一眼,然後一人悄悄將白銀收入懷中後,用手擺了擺:“我們什麽也沒看到,你請自便,不過記得亥時前務必要迴來,不然鬧出動靜可不好。”
一道同行的,還有一名年約五十出頭,胡子發白,身形佝僂的河道官員——丁世禎。
“外使,今日海麵風浪較小,如果順利的話,日落之前我們就能進入內河水道。”
“丁大人,這趟由您帶路,可是辛勞了。”
“外使說的哪裏話,下官順著河道往返京師,已經足足有三十年了,這一趟路你們就放心聽下官的,最遲兩個月,我們就能抵達京師了。”
丁世禎說話間,熟練指揮船上水手揚帆起航。
看著甲板上光著膀子,卻是個個身形消瘦的漢子,如今正吃力的拉著一口硬帆,班定遠心中很是詫異。
“丁大人,問你個事。”
“外使有何吩咐,隻管跟下官說,下官若是知曉,一定知無不言。”
丁世禎看上去老邁,但精神麵貌還算不錯,而且也十分健談,倒是讓班定遠感到一絲久違的親切感。
班定遠指著那些水手問道:“敢問這些水手都是歸哪個衙門管的,為何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水手?”丁世禎先是一愣,隨後立馬反應過來,“你是說這些水工啊,他們不歸衙門管,是奉海州水道衙門的旨意,征召附近的漁民,來此服徭役的。”
“徭役?”
“是,我武昭百姓每年每人至少要服十二天的徭役,海州這邊主要是負責將各路入京的使臣船隻牽引至內河河道,
等他們把我們送入內河後,等有從京師迴海州的船隻經過,再搭乘迴海州港口。”
班定遠默默將這一切記在心裏。
好不容易,硬帆揚起後,隨著為首一名幫哨大喊一聲:“起錨嘍~”
“嗨喲,嗨呦~”
所有水手齊聲呐喊,推著甲板上的絞盤,緩緩將垂放在海水中的石錨拉起。
“起航嘍~”
又是一聲吆喝,一群頭頂金錢鼠尾的漢子,立馬朝著大海拜了三拜。
丁世禎解釋道:“這是海州漁民的傳統,每次出海捕魚前,都必須向大海拜上三拜,祈禱海神庇佑能平安歸來。”
“原來如此。”
班定遠應了一聲,便不再開口。
官船緩緩駛離海州港口,在掌舵手的操作下,很快就調整好最好的位置,沿著內海,向內河方向前行。
丁世禎接著說道:“外使來的正是好時節,這季份的海麵相對比較寧靜,
以前遇到海浪襲擊時,運氣不好剛出海港就會引起船隻側翻啊。”
聽他說這話,班定遠不由仔細打量了下船體結構。
不得不說,這武昭國的造船水平,是他見過最差的。
樓船的結構,艙底沒有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隔離,一旦在海麵上觸礁,就隻有等著沉默的份。
這樣的船隻根本無法進行遠洋航行,也隻能在江河中遊蕩了。
一路平安無事,直到臨近午時時分,甲板上響起一陣竹梆敲擊的清脆聲響。
“吃飯啦!”
伴隨一名水工頭子大聲吆喝,所有水手立馬停下手頭的活計,圍在甲板上領取自己的夥食。
班定遠好奇地走到甲板上,想看看這些水手吃的是什麽。
結果,每人手裏就一碗白米飯,外加一些魚幹和米蝦,以及少量的蔬菜。
班定遠眉頭一皺,對趕來勸阻的丁世禎問道:“這些水工如此勞苦,幹活又那麽重,就吃這些東西麽?”
丁世禎笑了:“外使說笑了,你問問他們吃的滿意麽?這可是我武昭國特意為水工準備的吃食,
白米飯和魚幹蝦米,如此豐盛的食物怎麽能叫隻吃這些東西。”
班定遠:“但是沒多少油水啊,甲板上幹活又累,不該準備些肉麽?”
丁世禎一聽,頓時樂了:“我說你這外使真是會說笑,你可知道肉有多貴?
普通百姓甚至好幾年都吃不到一口肉呢,
那是有錢有身份的人才吃的起的,本官當了河道接迎三十年,一年也就吃個兩三迴的肉。”
班定遠沉默了,聽丁世禎的意思,這武昭國怕是有不少百姓一輩子都不知道肉是什麽滋味兒。
再看向那些水手,端著幹米飯就著魚幹蝦米,臉上已經寫滿了滿足。
“外使,我們進艙用飯吧,這都午時了,在船上就隨便吃一些,等入了內河,找個驛站歇息再吃頓好的。”
班定遠沒有說話,又看了那些水手一眼,轉身跟著丁世禎進了船艙。
艙內早已備好了吃食:十張烙的外焦裏嫩的麵餅,以及一碟子肉醬,和一盤新鮮蔬菜。
飯菜同樣簡單,卻比那些水手強出了十倍不止,讓班定遠心中五味雜陳。
用罷午飯,班定遠站在船舷處,望著碧波騰起的畫麵,心中始終無法平靜。
身後的水手各自忙碌,兩名身披鐵甲的官兵死死盯著那些水手,同時也在暗中監視班定遠,不讓他們有任何近距離接觸的可能。
黃昏時分,遠方一處港口緩緩浮現。
剛補了一覺的丁世禎伸著懶腰走出船艙,看到那處港口說道:“外使,我們馬上就到了,準備下船吧。”
“好。”
……
當一行人走下船時,惠州當地河道衙門的官員早已等候多時,熱情的迎接班定遠一行人去了館驛歇息,並開始安排人手準備在兩天內啟程繼續北上。
夜晚,用過晚飯後,班定遠打算出門走走。
結果剛走出驛站大門,就被兩名持刀的士兵攔下。
“外使,沒有河道衙門的命令,你們不能離開館驛,請早些歇息,時間也不早了。”
班定遠聞言,拱手說道:“兩位,在下對武昭的民風民情十分有興趣,
而且外使通行策上也明言惠州城內並不禁止外使出入啊,
不知可否通融一下,讓在下出門逛一圈,保證在亥時之前就迴來。”
左側一名官兵立馬搖頭:“外使,請不要讓小的們為難,萬一您要有個好歹,小的們怕是人頭都要落地啊!”
班定遠想了想,忽然問道:“敢問兩位,你們每月俸祿是多少?”
兩名官兵齊齊一愣,不明白班定遠為何會問這樣的問題。
卻見班定遠取出一錠十兩重的銀錠。
“兩位,煩請通融一下,在下隻是想體驗下本地民俗風情,絕無他意。”
“這……”
看到對方出手如此闊綽,足足十兩白銀,頓時眼中充滿了貪婪和期望。
二人相互為難的看了一眼,然後一人悄悄將白銀收入懷中後,用手擺了擺:“我們什麽也沒看到,你請自便,不過記得亥時前務必要迴來,不然鬧出動靜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