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所謂賑災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29章 所謂賑災
“說話啊,怎麽都啞巴了?平日你們一個個在勾欄瓦舍時,不是都挺能說的麽?現在該輪到你們張口,怎麽都不說了?”
李弘掃視一圈乾清殿,眼中滿是失望之色。
“皇上!”
正在這時,錢峰站了出來。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先穩住南方各縣災民,以免造成流民四躥的現象。”
李弘點點頭,看向戶部尚書福長安:“福長安,這件事交給你去辦如何?”
福長安忙道:“皇上,眼下國庫空虛,夏稅尚未收繳,奴才也實在沒有辦法湊出那麽多賑災的糧食。”
“真是笑話!”李弘冷哼一聲,“盛世之下的百姓,難道也要落得一個流離失所的下場麽?朕問你,國庫的錢哪去了?”
福長安冷汗淋漓,一時間竟是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他總不能說,國庫的錢都被您老用在打仗和排場上了吧?
這要說出來,怕是頂戴花翎缺失都是輕的,搞不好還會人頭落地。
“朕問你話呢,國庫的錢都去哪兒了?”李弘沉聲追問道,“你身為戶部尚書,主管天下錢糧,難道還不知道國庫的錢花哪兒了?”
福長安往額頭上擦了把汗,滿臉緊張。
不遠處的和雍見此,立馬出列:“皇上,奴才以為現在不是追究國庫錢用到哪裏去的時候,關鍵是如何安撫住流民才是上策。”
李弘聞言,臉色這才有所緩和,笑著對和雍說道:“和雍,你有什麽法子,不妨說來聽聽。”
和雍躬身走到殿中央,拱手迴道:“迴皇上,奴才以為,安撫南方各地災民的辦法,隻需一條便可,那就是減免或緩征他們曆年積欠的地丁銀,
如此一來,受災百姓的壓力不但會減少,天下人也能知道皇上體恤愛民,稱您為聖主,猶如堯舜在世。”
這話一出,殿內瞬間熱鬧非凡,陣陣附和讚揚之聲在大殿上迴蕩。
“和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減免地丁銀,給百姓休養生息,定能讓他們感恩戴德,念著皇上的好。”
“皇上此舉,堪比聖人在世,不愧為當世盛主!”
“我武昭能有皇上這樣雄才偉略的聖主,何愁國不昌盛!”
聽著殿內恭維不絕的聲音,李弘終於露出了笑容。
於是他大手一揮:“也罷,既然是盛世,那就該與萬民同享,為了給天下百姓做表率,那朕就擬旨,蠲(juan)免了受災各縣曆年積欠的地丁銀。”
“皇上聖明!”
和雍立馬帶頭高唿一聲跪了下去。
“皇上聖明!”
其餘官員也是高唿“聖明”,然後三跪九叩俯身跪拜。
於是,在一片“聖明”聲中,南方沿海的災情就這樣打算“順利解決了。
唯獨錢峰實在看不下去,出聲反駁道:“皇上,現在受災州縣的百姓需要的不是蠲免地丁稅,
而是需要糧食果腹,外加一處棲身之所!還請皇上下旨,打開國庫發放賑濟糧吧!”
李弘臉色一變,看向錢峰的眼神也多了一絲陰霾。
福長安忙道:“錢大人,你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是在質疑皇上賑災的決心麽?”
錢峰剛要反駁,就聽福長安繼續說道:“錢大人不會是想說賑災的銀子該由國庫出吧?
那麽敢問那些蠲免的地丁銀,難道不是國庫的錢?”
錢峰一愣,立馬否認:“不,本官沒這個意思。”
但很快這話就被福長安無情打斷:“既然沒那意思,為何錢大人還要質疑皇上賑濟萬民於水火的仁愛之心,你眼中可還有皇上?
你可知這次蠲免的錢糧有多少麽?足足四百萬兩銀子!這筆錢難道不是去賑濟災民的麽?”
一番追問下,錢峰瞬間啞口無言。
仔細想想好像也是這麽個道理。
但總覺得似乎又是哪裏不對。
蠲免地丁銀,緩解了災民壓力,這的確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本該收入戶部的錢糧如今都等於拿出來捐給了災區,的確是該歌功頌德的大好事,可為何總覺的還是哪裏似乎不對……
其實,和雍跟福長安這套理論跟某位胡姓八嘎所言“大家都發錢等於沒發錢”幾乎異曲同工。
隻不過眼下是“免除了地丁銀,等於解決了危機”,“大家都不發錢,等於發了錢”的抽象局麵。
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朝廷還是皇帝,都獲得了好名聲,能在史書裏大書特書一番。
缺點是,跟救治災民壓根沒有半毛錢關係。
其實類似的蠲免天下錢糧,僅僅在李弘一場就施行了五次,這不過是複製了前五次的手段而已。
李弘不知道這其中道道麽?
當然不是,其實蠲免天下錢糧的手筆恰恰是他第一個想出來的。
李弘自然知道這套手筆,是不能讓受災的百姓得到一粒糧食,但相比百姓的安危與否,他更在乎的是帝王的尊嚴。
相比把錢用在這群“刁民”身上,他更樂意花在戰爭和排場上。
當然,他也不可能僅僅真的隻是一句“蠲免錢糧”就完事了。
既然朝廷不出錢,就轉嫁給地方官府來出。
“好,此事就這麽定了,蠲免受災各縣的地丁銀,如有不足之處,就由各縣官吏自行補足缺額,務必早日安置好百姓。”
“皇上聖明。”
一片山唿聲中,百官再次齊齊下跪高唿聖明。
李弘滿意地笑了笑,隨後宣布直接退朝。
“和雍,你留下,陪朕迴禦書房。”
百官離開後,李弘唯獨叫住和雍一起迴了禦書房。
……
禦書房內,李弘來迴一陣踱步,隨即對和雍說道:“楚國使臣馬上就要入京了,你怎麽看?”
和雍低頭迴道:“奴才聽萬歲爺的吩咐。”
李弘沉著臉問道:“朕問你,楚國的船是不是和其他外邦不同?”
和雍點頭道:“萬歲爺明鑒,楚國停靠在海州內海的船艦通體是鋼鐵打造,而且十分巨大,遠不是其餘各邦可以比擬的。”
李弘:“和雍,你給朕說實話,如果有一天,朕是說如果,武昭國和楚國交戰,我武昭國的水師可以對抗楚國的艦船麽?”
和雍一愣:“萬歲爺,您這話是從何說起啊?我武昭為何要跟楚國開戰?”
李弘語氣一冷:“朕就問你我武昭水師能不能擊敗楚國的艦船,你不要迴答其他問題!”
和雍大聲迴道:“當然是我武昭水師更勝一籌了,就算楚國艦船大了些,但我武昭水師官兵同仇敵愾,定能擊敗武昭國!”
李弘愣了愣,隨後從禦案上取出一封密信,放在桌上對和雍說道:“你自己看吧。”
“說話啊,怎麽都啞巴了?平日你們一個個在勾欄瓦舍時,不是都挺能說的麽?現在該輪到你們張口,怎麽都不說了?”
李弘掃視一圈乾清殿,眼中滿是失望之色。
“皇上!”
正在這時,錢峰站了出來。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先穩住南方各縣災民,以免造成流民四躥的現象。”
李弘點點頭,看向戶部尚書福長安:“福長安,這件事交給你去辦如何?”
福長安忙道:“皇上,眼下國庫空虛,夏稅尚未收繳,奴才也實在沒有辦法湊出那麽多賑災的糧食。”
“真是笑話!”李弘冷哼一聲,“盛世之下的百姓,難道也要落得一個流離失所的下場麽?朕問你,國庫的錢哪去了?”
福長安冷汗淋漓,一時間竟是不知道該怎麽迴答。
他總不能說,國庫的錢都被您老用在打仗和排場上了吧?
這要說出來,怕是頂戴花翎缺失都是輕的,搞不好還會人頭落地。
“朕問你話呢,國庫的錢都去哪兒了?”李弘沉聲追問道,“你身為戶部尚書,主管天下錢糧,難道還不知道國庫的錢花哪兒了?”
福長安往額頭上擦了把汗,滿臉緊張。
不遠處的和雍見此,立馬出列:“皇上,奴才以為現在不是追究國庫錢用到哪裏去的時候,關鍵是如何安撫住流民才是上策。”
李弘聞言,臉色這才有所緩和,笑著對和雍說道:“和雍,你有什麽法子,不妨說來聽聽。”
和雍躬身走到殿中央,拱手迴道:“迴皇上,奴才以為,安撫南方各地災民的辦法,隻需一條便可,那就是減免或緩征他們曆年積欠的地丁銀,
如此一來,受災百姓的壓力不但會減少,天下人也能知道皇上體恤愛民,稱您為聖主,猶如堯舜在世。”
這話一出,殿內瞬間熱鬧非凡,陣陣附和讚揚之聲在大殿上迴蕩。
“和大人所言甚是有理,減免地丁銀,給百姓休養生息,定能讓他們感恩戴德,念著皇上的好。”
“皇上此舉,堪比聖人在世,不愧為當世盛主!”
“我武昭能有皇上這樣雄才偉略的聖主,何愁國不昌盛!”
聽著殿內恭維不絕的聲音,李弘終於露出了笑容。
於是他大手一揮:“也罷,既然是盛世,那就該與萬民同享,為了給天下百姓做表率,那朕就擬旨,蠲(juan)免了受災各縣曆年積欠的地丁銀。”
“皇上聖明!”
和雍立馬帶頭高唿一聲跪了下去。
“皇上聖明!”
其餘官員也是高唿“聖明”,然後三跪九叩俯身跪拜。
於是,在一片“聖明”聲中,南方沿海的災情就這樣打算“順利解決了。
唯獨錢峰實在看不下去,出聲反駁道:“皇上,現在受災州縣的百姓需要的不是蠲免地丁稅,
而是需要糧食果腹,外加一處棲身之所!還請皇上下旨,打開國庫發放賑濟糧吧!”
李弘臉色一變,看向錢峰的眼神也多了一絲陰霾。
福長安忙道:“錢大人,你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是在質疑皇上賑災的決心麽?”
錢峰剛要反駁,就聽福長安繼續說道:“錢大人不會是想說賑災的銀子該由國庫出吧?
那麽敢問那些蠲免的地丁銀,難道不是國庫的錢?”
錢峰一愣,立馬否認:“不,本官沒這個意思。”
但很快這話就被福長安無情打斷:“既然沒那意思,為何錢大人還要質疑皇上賑濟萬民於水火的仁愛之心,你眼中可還有皇上?
你可知這次蠲免的錢糧有多少麽?足足四百萬兩銀子!這筆錢難道不是去賑濟災民的麽?”
一番追問下,錢峰瞬間啞口無言。
仔細想想好像也是這麽個道理。
但總覺得似乎又是哪裏不對。
蠲免地丁銀,緩解了災民壓力,這的確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本該收入戶部的錢糧如今都等於拿出來捐給了災區,的確是該歌功頌德的大好事,可為何總覺的還是哪裏似乎不對……
其實,和雍跟福長安這套理論跟某位胡姓八嘎所言“大家都發錢等於沒發錢”幾乎異曲同工。
隻不過眼下是“免除了地丁銀,等於解決了危機”,“大家都不發錢,等於發了錢”的抽象局麵。
這樣做的好處是無論朝廷還是皇帝,都獲得了好名聲,能在史書裏大書特書一番。
缺點是,跟救治災民壓根沒有半毛錢關係。
其實類似的蠲免天下錢糧,僅僅在李弘一場就施行了五次,這不過是複製了前五次的手段而已。
李弘不知道這其中道道麽?
當然不是,其實蠲免天下錢糧的手筆恰恰是他第一個想出來的。
李弘自然知道這套手筆,是不能讓受災的百姓得到一粒糧食,但相比百姓的安危與否,他更在乎的是帝王的尊嚴。
相比把錢用在這群“刁民”身上,他更樂意花在戰爭和排場上。
當然,他也不可能僅僅真的隻是一句“蠲免錢糧”就完事了。
既然朝廷不出錢,就轉嫁給地方官府來出。
“好,此事就這麽定了,蠲免受災各縣的地丁銀,如有不足之處,就由各縣官吏自行補足缺額,務必早日安置好百姓。”
“皇上聖明。”
一片山唿聲中,百官再次齊齊下跪高唿聖明。
李弘滿意地笑了笑,隨後宣布直接退朝。
“和雍,你留下,陪朕迴禦書房。”
百官離開後,李弘唯獨叫住和雍一起迴了禦書房。
……
禦書房內,李弘來迴一陣踱步,隨即對和雍說道:“楚國使臣馬上就要入京了,你怎麽看?”
和雍低頭迴道:“奴才聽萬歲爺的吩咐。”
李弘沉著臉問道:“朕問你,楚國的船是不是和其他外邦不同?”
和雍點頭道:“萬歲爺明鑒,楚國停靠在海州內海的船艦通體是鋼鐵打造,而且十分巨大,遠不是其餘各邦可以比擬的。”
李弘:“和雍,你給朕說實話,如果有一天,朕是說如果,武昭國和楚國交戰,我武昭國的水師可以對抗楚國的艦船麽?”
和雍一愣:“萬歲爺,您這話是從何說起啊?我武昭為何要跟楚國開戰?”
李弘語氣一冷:“朕就問你我武昭水師能不能擊敗楚國的艦船,你不要迴答其他問題!”
和雍大聲迴道:“當然是我武昭水師更勝一籌了,就算楚國艦船大了些,但我武昭水師官兵同仇敵愾,定能擊敗武昭國!”
李弘愣了愣,隨後從禦案上取出一封密信,放在桌上對和雍說道:“你自己看吧。”